【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指墨迹深透木板三分,形容笔力遒劲。#语出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后用「入木三分」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鞭辟入里」
典源
#南朝宋.羊欣《笔阵图》(据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引)1>晋2>帝时,祭北郊,更3>祝版4>。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锺繇,羲之书多不一体。
(1) 典故或见于唐.李冗《独异志.卷上》。
(2) 晋:朝代名,公元265~420。司马炎篡魏,吞并吴、蜀而有天下,国号晋,是为晋武帝。传至愍帝,为前赵所灭,史称西晋(公元265~316)。后司马睿即位于建康,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公元317~420)。传至恭帝,为刘裕所篡。此处所指应为东晋。
(3) 更:改。
(4) 祝版:古代祭祀所使用,写有祭文的木版。〔参考资料〕 唐.李冗《独异志.卷上》王献之常为写〈祭晋元帝庙祝文〉版,墨入木,深八分。
典故说明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会稽人,曾经担任右军将军,因此又称为「王右军」。他是我国古代着名的书法家,擅长行、草和楷书。一般而言,秀丽的字体会显得柔弱无力,而苍劲挺拔的字,又常会显得厚重刚硬,然而王羲之所写的字,却是风格超凡,刚柔并济,苍劲豪迈中不失秀丽细致。经过勤学苦练,笔力更是强健有力,无人能比。据说,有一次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必须更换原本已写有祝祭文的木版,工人们在削去王羲之写过的木版时,发现他的笔迹竟然透入木版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见王羲之雄厚强劲的笔力。此事见于南朝宋.羊欣《笔阵图》。王羲之在三十三岁时写的〈兰亭集序〉,以及三十七岁时写的〈黄庭经〉,一向被誉为书法艺术中最好的小楷范本,后人尊称他为「书圣」。而羊欣用来形容王羲之笔力的「入木三分」,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
书证
- 01.南朝宋.羊欣《笔阵图》:「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源)
- 02.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六.玩具》:「韩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蹟。绢素稍黯,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虚也。」
- 03.清.赵翼〈杨雪珊自长垣归出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入木三分诗思锐,散霞五色物华新。」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晋朝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版,墨迹透入木板三分的故事。典出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本形容笔力遒劲。后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精到生动。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晋唐小楷真蹟:韩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黯,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虚也。
【入木三分】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晋朝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版,墨迹透入木板三分的故事。典出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本形容笔力遒劲。后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精到生动。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六.晋唐小楷真蹟》:「韩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黯,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虚也。」
【入木三分】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晋王羲之在版上写字,而墨迹透入木版三分的故事。典出唐.张怀瓘(ㄍㄨㄢˋ)《书断.卷二.王羲之》。今用于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表演逼真生动。
【造句】他的评论虽只是寥寥数语,却入木三分,切中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