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关于数据资产入表的看法

3bb5d7ba0d5e5fdd5971842318d0d4f7.jpeg

现在大家都在提数据资产入表,这个事情意义很大,但由于横跨数据和财务两个领域的知识,不少人估计看不明白,或者说要彻底理解这个事情比较困难。

今天就把这个事情的why和how讲讲清楚,我会结合案例尽量浅显易懂的表达,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 数据资产入表的重要性

  • 数据资源的会计处理原则

  • 数据资产入表的会计处理难点

  • 数据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 不同数据资源确认为资产的方法

  • 财务报表列示与披露

  • 无法入表的数据资产管理策略

一、数据资产入表的重要性

在谈数据资产入表的具体方法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个案例,了解下为什么其对很多公司这么重要。

假设有两家电子商务公司:数据资产入表公司(DAC)和传统会计处理公司(TAC)。

基本假设:

  • 两家公司的收入、运营成本和其他费用完全相同

  • 数据资产的摊销期为5年

  • 每年的数据相关支出中,60%符合资本化条件(对于DAC公司)

  • 所得税率为25%

以下是三年的详细财务数据:

第一年:

收入:5亿元 运营成本(不包括数据相关支出):3.5亿元 销售费用:5000万元 管理费用(不包括数据相关支出):4000万元 数据相关支出:1亿元

DAC公司:

  • 资本化的数据支出:6000万元

  • 费用化的数据支出:4000万元

  • 数据资产摊销:1200万元(6000万/5年)

计算:总成本和费用:3.5亿 + 5000万 + 4000万 + 4000万 + 1200万 = 4.9200亿元 税前利润:5亿 - 4.9200亿 = 0.0800亿元 所得税:0.0800亿 * 25% = 0.0200亿元 净利润:0.0800亿 - 0.1950亿 = 0.0600亿元

(以下计算有误)TAC公司:

计算:总成本和费用:3.5亿 + 5000万 + 4000万 + 1亿 = 4.5000亿元 税前利润:5亿 - 4.5000亿 = 0.5000亿元 所得税:0.5000亿 * 25% = 0.1250亿元 净利润:0.5000亿 - 0.1250亿 = 0.3750亿元

第二年:

收入:5.5亿元 运营成本(不包括数据相关支出):3.8亿元 销售费用:5500万元 管理费用(不包括数据相关支出):4500万元 数据相关支出:1.2亿元

DAC公司:

  • 资本化的数据支出:7200万元

  • 费用化的数据支出:4800万元

  • 数据资产摊销:2160万元(包括新增资本化支出的摊销)

计算:总成本和费用:3.8亿 + 5500万 + 4500万 + 4800万 + 2160万 = 4.6960亿元 税前利润:5.5亿 - 4.6960亿 = 0.8040亿元 所得税:0.8040亿 * 25% = 0.2010亿元 净利润:0.8040亿 - 0.2010亿 = 0.6030亿元

TAC公司:

计算:总成本和费用:3.8亿 + 5500万 + 4500万 + 1.2亿 = 5.0000亿元 税前利润:5.5亿 - 5.0000亿 = 0.5000亿元 所得税:0.5000亿 * 25% = 0.1250亿元 净利润:0.5000亿 - 0.1250亿 = 0.3750亿元

第三年:

收入:6亿元 运营成本(不包括数据相关支出):4.1亿元 销售费用:6000万元 管理费用(不包括数据相关支出):5000万元 数据相关支出:1.4亿元

DAC公司:

  • 资本化的数据支出:8400万元

  • 费用化的数据支出:5600万元

  • 数据资产摊销:3048万元(包括新增资本化支出的摊销)

计算:总成本和费用:4.1亿 + 6000万 + 5000万 + 5600万 + 3048万 = 5.2648亿元 税前利润:6亿 - 5.2648亿 = 0.7352亿元 所得税:0.7352亿 * 25% = 0.1838亿元 净利润:0.7352亿 - 0.1838亿 = 0.5514亿元

TAC公司:

计算:总成本和费用:4.1亿 + 6000万 + 5000万 + 1.4亿 = 5.6000亿元 税前利润:6亿 - 5.6000亿 = 0.4000亿元 所得税:0.4000亿 * 25% = 0.1000亿元 净利润:0.4000亿 - 0.1000亿 = 0.3000亿元

分析:

(1)净利润比较:

  • 第一年:DAC (0.5850亿) > TAC (0.3750亿)

  • 第二年:DAC (0.6030亿) > TAC (0.3750亿)

  • 第三年:DAC (0.5514亿) > TAC (0.3000亿)

(2)资产总额(假设其他资产相同):

  • 第三年末:DAC比TAC高出约1.524亿元(累积的数据资产)

(3)利润趋势:

  • DAC的利润增长更稳定,反映了数据投资的长期价值

  • TAC的利润在第三年出现下降,可能误导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判断

(4)资产回报率(ROA)比较(假设其他资产为10亿):

  • 第三年DAC:4.77% (0.5514亿 / (10亿+1.524亿))

  • 第三年TAC:3.00% (0.3000亿 / 10亿)

(5)财务灵活性:

  • DAC的资产负债表显示更多的资产,这可能在融资时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6)长期投资的反映:

  • DAC的财务报表更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数据方面的持续投资

(7)税务影响:

  • DAC由于资本化处理,在早期年份缴纳了更多的所得税,但长期来看可能更有利于税务筹划

看了这个案例,估计大家就明白了为啥要数据资产入表。因为数据资产入表以后,净利润多了,资产总额多了,资产回报率高了,说明公司更值钱了,虽然两家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可能是相同的。

这么奇怪的现象怎么会发生呢?因为两家公司以前由于未把数据资产未算在内,公司的估值被低估了,数据资产入表只是拨乱反正而已。当然短期的坏处也有,就是缴纳的税多了。

明白了数据资产入表的重大意义,我们再来谈数据资产怎么入表,这一直是业界的难题,因为数据资源这种无形资产相对于传统资产太特殊了。

二、数据资源的会计处理原则

要理解数据资产入表,首先要理解数据资源的会计处理原则,其中涉及多个会计准则和原则:

1、基本原则

数据资源的会计处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资产定义:数据资源应符合资产的定义,即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由企业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满足确认条件:与该数据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其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区分费用和资产:需要判断数据资源相关支出是应当费用化还是资本化。

(4)谨慎性原则:在对数据资源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

2、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根据数据资源的不同类型和用途,可能采用以下会计处理方法:

  • 确认为无形资产

  • 确认为存货

  • 确认为合同履约成本

  • 费用化处理

3、详细解释和案例说明

(1)确认为无形资产

原则:如果公司开发或购买的数据资源能在未来长期为公司赚钱,而且公司能控制这个资源,那么就可以把它当作无形资产。这就像买了一台能长期使用的机器,只不过这个"机器"是看不见的数据或模型。

想象你的公司开发了一个超级厉害的客户行为预测模型,花了500万元。这个模型就像一个神奇的水晶球,可以帮公司预测客户的行为,预计能用5年。

会计处理:

  • 开发时:公司把500万元从"银行存款"口袋转移到"开发支出"口袋。

  • 完成后:再把这500万元从"开发支出"口袋转到"无形资产"口袋。

  • 使用时:每年从"无形资产"口袋拿出100万元(总共500万分5年),放入"费用"口袋。

专业的会计处理是这样的:

a) 开发阶段

借:开发支出 5,000,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5,000,000

b) 开发完成 转入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5,000,000

贷:开发支出 5,000,000

c) 每年摊销:

借:管理费用/营业成本 1,000,000 贷:累计摊销 1,000,000

(2)确认为存货

原则:如果公司购买或生产的数据是为了直接卖给客户的,那么就可以把它当作存货。这就像一个商店进了一批货,准备卖给顾客一样。

假设你的公司买了一堆行业数据,花了200万元。你打算把这些数据直接卖给客户,预计能卖250万元。

会计处理:

  • 购买时:把200万元从"银行存款"口袋转到"存货"口袋。

  • 卖出时:从客户那里收到250万元,放入"收入"口袋;同时从"存货"口袋拿出200万元,放入"成本"口袋。

专业的会计处理是这样的:

a) 购买和整理数据:

借:存货 2,000,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000,000

b) 销售数据时:

借:应收账款 2,5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0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00 贷:存货 2,000,000

(3)确认为合同履约成本

原则:如果公司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客户合同而收集或处理数据,而且这些成本可以收回,那么可以把这些成本当作一种特殊的资产。这就像为了完成一个大项目而购买的专用工具,可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慢慢收回成本。

想象你的公司接了一个大项目,需要为客户收集和分析特定数据。这个项目总共能赚500万元,但需要花100万元来收集和分析数据,预计2年内完成。

会计处理:

  • 开始时:把100万元从"银行存款"口袋转到"合同履约成本"口袋。

  • 完成部分工作后:假设第一年完成了60%的工作,那么就从"合同履约成本"口袋拿出60万元,放入"成本"口袋;同时,因为完成了60%的工作,所以可以从客户那里收到300万元,放入"收入"口袋。

专业的会计处理是这样的:

a) 发生成本时:

借:合同履约成本 1,000,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1,000,000

b) 按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假设第一年完成60%):

借:应收账款 3,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0,000 贷:合同履约成本 600,000

(4)直接当作费用处理

原则:如果收集或处理数据的成本不能给公司带来长期收益,或者无法直接对应到特定的收入,那么就直接当作费用处理。这就像买了一次性用品,用完就没有了。

有时候,公司花钱收集的数据只能用一次。比如,做了一次市场调查,花了50万元。这种情况下,就直接把钱当作花出去了。

会计处理:

  • 直接把50万元从"银行存款"口袋转到"费用"口袋。

专业的会计处理是这样的: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500,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500,000

(5)需要注意的事项

a) 定期检查:对于被当作资产的数据,要经常检查它是否还值那么多钱。如果发现不值了,要在账本上减少它的价值。

b) 使用年限:要估计数据能用多久。这个估计可能会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而改变。

c) 持续评估:要经常思考之前的处理方法是否还合适。如果情况变了,处理方法可能也需要改变。

d) 信息公开:在财务报告中,要告诉大家公司是如何处理这些数据资源的,包括重要数据的类型、金额,以及相关的研发支出等。

通过这样的处理,公司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数据资源的价值,帮助投资者和其他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选择哪种方法,主要取决于公司如何使用这些数据资源,以及这些资源预期能为公司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利益。

三、数据资源入表的会计处理难点

虽然数据资源入表有诸多好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许多挑战。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这个问题:

1、隐性资本化:许多公司已经实现了部分数据资源入表

数据资源入表并非全新概念,许多公司早已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点,只是没有明确标识出来。

案例:大数据平台项目

想象一家电商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一个大数据平台。这个平台包括:

  • 硬件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4000万元

  • 软件系统(数据库、ETL工具等):3000万元

  • 数据资源(数据采集、清洗、初始化等):3000万元

会计处理:

  • 4000万元记入固定资产

  • 6000万元(软件+数据资源)记入无形资产

实际上,3000万元的数据资源成本被"隐形"地资本化了,但没有单独列示。这种做法的优点是避免了单独计量数据资源的困难,但缺点是无法准确反映数据资源的真实价值和贡献。

2、认知局限:有形资源更容易入表

传统会计思维倾向于重视有形资产,这导致了许多与数据相关的支出被简单地费用化处理。

案例:数据挖掘模型的日常运营

假设一家保险公司的数据团队开发了一个客户流失预测模型:

  • 开发成本:100万元

  • 每年维护和更新成本:20万元

  • 每年为公司带来的额外利润:500万元

传统会计处理:

  • 开发成本100万元直接计入当年费用

  • 每年20万元的维护成本也计入当年费用

模型实际上每时每刻在营销、服务、风控等各个方面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价值,但这种处理方式忽视了模型的这种长期价值,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公司的这种数据资产积累。

3、技术和法律挑战:数据资源难以独立确认和计量

数据资源在被单独认定为资产时面临着一系列技术和法律挑战:

  • 价值评估难度大:数据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使用方式和场景,难以客观量化。

  • 所有权和控制权模糊:在数据共享和协作的环境中,明确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并非易事。

  • 使用寿命难以确定:数据的有效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技术变革、市场变化等。

  • 法律和隐私问题:数据收集和使用涉及复杂的法律和隐私问题,增加了入表的风险。

案例:用户行为数据的资产化

一家社交媒体公司拥有大量用户行为数据:

  • 数据收集和存储成本:5000万元

  • 预计可使用年限:无法准确估计

  • 潜在价值:巨大但难以量化

  • 法律风险:涉及用户隐私,面临潜在诉讼风险

会计处理难点:

  • 如何确定这些数据的价值?

  • 如何估计其使用寿命?

  • 如何平衡资产确认和法律风险?

我们有时候也很困惑,差不多的模型建设,放在投资项目里就成了资产,放在日常运营里就成了费用。传统规划和财务人士还会认为,模型是无形的,连个系统界面都没有,计量、盘点啥的都很难,不能单独投资立项。软件好歹还能知识产权保护一下,但模型连专利都是不能申请的,需要包装成专有装置才行,就好比数据资源的采集和处理必须依附于硬件和软件才有资格成为资产。

四、数据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尽管数据资源入表面临诸多挑战,但不同种类的数据资源确认为资产的难度是不一样的,下面来看看这些不同种类数据资源的特点:

1、外购数据

内涵:

  • 定义:从外部供应商或第三方购买的数据集。

  • 特点:通常是已经整理好的、可直接使用的数据。

  • 用途:用于补充企业自有数据,增强分析能力或扩展业务洞察。

  • 例子:行业报告、市场调研数据、信用评分数据等。

2、原始数据

内涵:

  • 定义: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直接收集或生成的未经处理的数据。

  • 特点:数据量大、格式可能不统一、包含噪声和冗余信息。

  • 用途:作为企业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基础,经过处理后用于各种分析模型。

  • 例子:交易日志、客户互动记录、传感器数据、网站点击流等。

3、数据仓库模型

内涵:

  • 定义:将企业各种来源的数据整合、清洗、转换后形成的结构化数据存储模型。

  • 特点:面向主题、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

  • 用途:支持企业级的报表生成、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 例子:星型模型、雪花模型、事实表和维度表的设计等。

4、应用数据模型

内涵:

  • 定义:针对特定业务应用或分析需求设计的数据结构和关系模型。

  • 特点:高度针对性、优化性能、支持特定业务流程或分析任务。

  • 用途:支持日常业务操作、特定分析任务或应用程序的数据需求。

  • 例子:客户360视图模型等。

5、人工智能模型

内涵:

  • 定义:使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技术训练的模型,能够执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任务。

  • 特点:能够处理大量复杂数据、自我学习和优化、可以识别复杂模式。

  • 用途:预测分析、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高级数据应用。

  • 例子:客户流失预测模型、图像识别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等。

以上数据资源分类方式具有不同特点,这些特点对入表的影响很大,我们可以由易到难逐步实现:

(1)全面性:涵盖了从数据获取到高级应用的整个数据价值链。

(2)层次性:反映了数据从原始状态到高度加工状态的演进过程。

(3)价值递增:从原始数据到人工智能模型,数据的价值和复杂度逐步提升。

(4)实用性:与企业实际数据管理和应用场景紧密相关。

(5)清晰的边界:各类型之间有明确的区分,便于理解和管理。

五、不同数据资源确认为资产的方法

针对五类不同的数据资源,下面依次给出了将数据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存货、合同履约成本的方法。

1、数据资源确认无形资产

(1)确认条件

数据资源满足以下条件时,可确认为无形资产:

  • 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没有实物形态)。

  • 与该项资产有关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初始计量

(2.1)外购数据

一般可以认定为无形资产,但也有例外,原因如下:

  • 可辨认性:外购数据通常有明确的合同和内容范围,易于与其他资产区分。

  • 控制权:完全购买的数据通常具有高度控制权;订阅型或有使用限制的数据可能控制权较低;需考虑合同中的使用权限和限制条款。

  • 未来经济利益:直接用于产品或服务的数据,经济利益较易识别;用于内部决策的数据,经济利益可能较难量化;需评估数据的时效性和对业务的持续影响。

  • 成本可靠计量:外购数据通常有明确的购买价格和合同,但需按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的其他支出(如数据清洗、整合等)计入成本。

  • 使用寿命:有明确期限的数据(如年度订阅)易于确定使用寿命,长期使用的数据可能需要估计价值衰减模式,需考虑数据更新频率和技术变革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因此,一般的外购数据可以认定为无形资产,但如有以下情况则需要谨慎评估:外购数据是短期订阅、用于内部分析的一般性市场数据。不太可能资本化的情况则包括一次性使用的数据、无法可靠估计经济效益的数据、控制权有限或使用受严格限制的数据。

(2.2)自行开发的数据资源(包括原始数据、数据仓库模型、应用数据模型、人工智能模型):

自行开发数据资源分为研发阶段和开发阶段,资本化要求研究阶段的支出总是费用化,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满足下面五个条件时才能资本化,即相关支出可以资本化为无形资产,而不是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分别是:

  •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 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我们对照以上原则,看看哪些数据资源是有可能满足资本化为无形资产的:

(a)原始数据

一般很难认定为无形资产,原因如下:

  • 可辨认性问题:原始数据通常是大量、未经处理的信息集合,难以将其与企业的其他资产清晰区分。

  • 控制权的不确定性:许多原始数据(如用户行为数据)可能存在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争议。企业可能无法完全控制这些数据的使用和收益。

  • 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原始数据本身通常不能直接产生经济利益。需要经过加工、分析才能创造价值,这个过程的结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 成本可靠计量的困难:原始数据的收集可能是日常运营的副产品,难以准确分摊相关成本。

  • 使用寿命的不确定性:原始数据的价值可能随时间快速变化,难以确定合理的使用寿命。

  • 不满足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原始数据的收集通常属于研究阶段,而不是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按会计准则要求应当费用化。

(b)数据仓库模型

数据仓库模型的开发支出可能满足资本化条件,但需要谨慎评估,当前阶段建议不认定,原因如下:

  • 可辨认性:满足,数据仓库模型通常是可以明确识别的系统,有清晰的界限和功能。

  • 控制权:满足,企业对自行开发的数据仓库模型有完全的控制权。

  • 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满足,数据仓库模型可以提高决策效率,可能带来经济利益。但一般不直接产生经济利益,间接的价值评定尚缺系统化的方法。

  • 成本可靠计量:可以满足,如果有良好的项目管理,开发成本是可以可靠计量的。

  • 使用寿命:可以确定,虽然需要持续更新,但基础架构通常有相对稳定的使用期限。

(c)应用数据模型

对外变现的应用数据模型可以满足资本化条件,对内赋能的应用数据模型需要谨慎评估,当前阶段建议不认定,原因如下:

  • 可辨认性:通常满足,因为这些模型有明确的用途和边界。

  • 控制权:企业通常拥有完全控制权。

  • 未来经济利益:对外变现的应用模型较容易证明,因为直接与收入相关,而对内的应用模型可能较难直接量化,需要更多证据支持。

  • 成本可靠计量:如果有良好的项目管理,通常可以满足。

  • 使用寿命:对外变现的应用模型可以基于预期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更新周期来确定,而对内的应用模型可能较难确定,因为内部使用的模型可能持续演进。

(d)人工智能模型

人工智能模型可以作为应用模型的一种,资本化判定等同应用数据模型。

(3)后续计量

数据资源资本化后的后续计量是确保这些资产在财务报表中持续准确反映的关键步骤。

(3.1)摊销

原则:在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地分摊资产成本。反映数据资源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模式。

案例:某公司购买了一个客户行为数据库,成本500万元,预计使用5年。使用直线法摊销:每年摊销金额 = 500万 / 5年 = 100万元/年 会计分录(每年末):

借:管理费用/营业成本 1,000,000 贷:累计摊销 - 数据资源 1,000,000

(3.2)减值测试

原则:定期(至少每年末)评估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存在减值迹象,进行减值测试。

案例:第三年末,由于新技术出现,上述数据库的预计可收回金额降至150万元。

原账面价值:500万 - 300万(已摊销3年)= 200万

减值金额:200万 - 150万 = 50万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0,000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数据资源 500,000

除了以上,还有使用寿命的复核与调整、处置与报废、重估模式等等,

2、数据资源确认为存货

数据资源确认为存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持有目的:主要是为了在日常活动中出售。

  • 生产过程中:处于为出售而生产过程中。

  • 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

但数据资源的特性与存货的传统定义不太匹配:

  • 非实物性:数据没有物理形态

  • 可复制性:数据可以无限复制而不损耗

  • 多次使用:同一数据可以重复使用和销售

  • 价值变动:数据的价值可能随时间快速变化

具体困难点在于:

a) 计量难度

  • 传统存货成本包括购置成本、加工成本等

  • 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成本难以准确分摊到具体数据单元

b) 消耗概念的不适用

  • 传统存货在使用或销售后会减少

  • 数据在使用或"销售"后并不减少,可以无限次使用

c) 价值确定的复杂性

  • 传统存货的价值相对稳定和可预测

  • 数据的价值可能因市场需求、时效性等因素快速变化

d) 存货周转的概念难以应用

  • 传统存货有明确的进销存周期

  • 数据可能长期保存,并多次"销售",难以确定周转率

e)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困难

  • 传统存货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确定可变现净值

  • 数据的市场价值可能高度个性化,难以标准化估值

f) 法律和监管方面的考虑

  • 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复杂性

  • 数据隐私和保护法规可能限制数据的流通和商业化

因此,确认数据资源存货的情形较为少见。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某些数据公司专门收集并在数据交易市场上打包销售的数据集。

案例:某数据公司专门收集和整理行业数据,并将其打包成标准化的数据产品出售。

初始资产确认(假设一个数据包的成本为10万元):

借:存货 - 数据产品 100,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100,000

销售时(收入增加带来资产增加):

借:应收账款 1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0

销售时(存货资产转为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00 贷:存货 - 数据产品 100,000

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企业会费用化处理。

3、数据资源确认为合同履约成本

数据资源确认为合同履约成本是一个重要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适用于为特定客户合同而产生的数据相关支出。

(1)合同履约成本的定义

合同履约成本是指企业为履行合同而发生的、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成本:

a) 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 b) 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约的资源 c) 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

(2)数据资源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的情形

数据资源可能在以下情况下被确认为合同履约成本:

  • 为特定客户合同收集或购买的数据

  • 为履行合同而进行的数据处理、分析或模型开发

  • 为客户定制的数据服务所产生的直接成本

(3)确认条件详解

a) 直接相关性:

  • 数据资源必须是为特定合同或可明确识别的预期合同而准备的

  • 例:为金融客户开发的特定行业风险评估模型

b) 增加未来履约资源:

  • 数据资源的获取或开发应提高企业未来履约能力

  • 例:建立的客户行为数据库将用于持续提供个性化服务

c) 可收回性:

  • 数据资源相关成本应能通过合同收入得到补偿

  • 需考虑合同总收入、预计总成本等因素

(4)初始确认和计量

当数据资源满足上述条件时,其相关成本应被确认为一项资产。合同履约成本与其他处理方法的比较:

a) 与费用化处理的区别:

  • 合同履约成本允许将成本资本化,更好地匹配收入和成本

  • 费用化可能导致前期成本过高,不能准确反映项目盈利情况

b) 与无形资产处理的区别:

  • 合同履约成本更聚焦于特定合同,而非长期使用的资产

  • 摊销方法通常与合同收入实现模式一致,而非固定的摊销期限

下面举个案例来说明合同履约成本处理和费用化处理的区别:

某咨询公司为客户开发定制的市场预测模型:

  • 合同总金额:500万元

  • 预计总成本:300万元,其中数据购买和模型开发成本200万元

  • 项目周期:2年

  • 假设收入确认:第一年40%(200万元),第二年60%(300万元)

  • 假设成本发生:第一年60%(180万元),第二年40%(120万元)

合同履约成本处理方法:

第一年:

a) 初始确认成本:

借:合同履约成本 - 数据资源 1,800,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1,800,000

b) 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

借:应收账款 2,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0,000 (3,000,000 * 40%) 贷:合同履约成本 - 数据资源 1,200,000

第二年:

a) 确认剩余成本:

借:合同履约成本 - 数据资源 1,200,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1,200,000

b) 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

借:应收账款 3,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0,000 (3,000,000 * 60%) 贷:合同履约成本 - 数据资源 1,800,000

费用化处理方法:

第一年:

a) 确认成本(直接费用化):

借:营业成本/管理费用 1,800,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1,800,000

b) 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2,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0

第二年:

a) 确认剩余成本:

借:营业成本/管理费用 1,200,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1,200,000

b) 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3,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财务报表影响对比:

76343d62f8368c7556416a76a56c7758.png

资产负债表影响(第一年末):

  • 合同履约成本处理:合同履约成本资产 600,000

  • 费用化处理:无相关资产

主要差异分析:

a) 利润表影响:

  • 合同履约成本法:两年毛利率保持一致(40%),更好地反映项目的整体盈利能力。

  • 费用化法:第一年毛利率显著低于第二年,可能误导对项目盈利能力的判断。

b) 资产负债表影响:

  • 合同履约成本法:第一年末反映了未完成部分的合同成本作为资产。

  • 费用化法:所有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体现未完成工作的价值。

c) 成本与收入匹配:

  • 合同履约成本法:成本结转与收入确认比例一致,更好地体现配比原则。

  • 费用化法:成本确认与实际发生时间一致,可能导致成本与收入确认不匹配。

d) 财务指标影响:

  • 合同履约成本法可能导致总资产增加,影响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 费用化法可能导致短期内利润波动较大,影响盈利稳定性指标。

e) 信息价值:

  • 合同履约成本法提供了更多关于合同执行情况和未来经济利益的信息。

  • 费用化法简单直接,但可能无法充分反映长期合同的经济实质。

合同履约成本处理方法相比费用化处理,能够更好地反映长期合同的经济实质,提供更稳定和可预测的财务表现。它有助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盈利能力。然而,这种方法也增加了会计处理的复杂性,要求公司有更精细的成本归集和分摊系统。

六、财务报表列示与披露

前面讲了,针对采购数据,对外变现的应用模型,当前阶段入表的时机相对成熟,各个企业能推动入表的主要也是这两类数据,各企业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情:

1、制定企业的数据资产会计准则

比如外购数据资源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包括数据脱敏、清洗、标注、整合、分析、可视化等加工过程所发生的有关支出,以及数据权属鉴证、质量评估、登记结算、安全管理等费用。

又比如自行开发的对外变现数据模型的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和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的条件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包括但不限于为使相关数据模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数据采集、清洗、模型构建及训练等支出。

其中,直接成本通常包含委托合作研发费,专职研发人员人工成本,专用软硬件的折旧摊销费(比如专用的服务器、软件平台),算力资源使用费,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专门为某项目而发生的会议、差旅、论证、评审、验收等各类支出等;间接成本通常包含非专职研发人员人工成本、与其他活动共用的操作系统、软件平台以及其他底层资源的折旧摊销费等。

2、数据资源项目应归尽归

围绕数据资源项目单列的目的,更改相关会计流程,比如对于原计入开发费等成本费用的支出,要改成采用投资项目方式进行,已经纳入在其它投资中的数据资源的支出,要把数据资源部分拆分出来,更改这部分资产的类别。

3、财务报表增设数据资源相关项目

(1)资产负债表列示

82628595771c5f071774e1147c294837.png

a) 无形资产类数据资源:

  • 在"无形资产"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子项目

  • 列示方式:无形资产 xx,xxx 其中:数据资源 xx,xxx

b) 开发支出:

  • 在"开发支出"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子项目

  • 列示方式:开发支出 xx,xxx 其中:数据资源 xx,xxx

c) 合同履约成本:

  • 在"合同履约成本"项目下可考虑单独列示数据资源相关成本

  • 列示方式:合同履约成本 xx,xxx 其中:数据资源相关 xx,xxx

d) 存货(如适用):

  • 在"存货"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子项目

  • 列示方式:存货 xx,xxx 其中:数据资源 xx,xxx

(2)无形资产表列示

e7ee0cd59ae7c90b9ede740126d255c1.png

(3)开发支出表列示

5f7ca91a93183640fc4a24aa4382e71f.png

(4)合同履约成本表列示

2da0749231f7abb183bad82a375181e7.png

(5)存货表列示

5f8deb92d5f32bcd8043125ee2415e47.png

七、无法入表的数据资源管理策略

针对原始数据等当前暂不具备入表条件的数据资源,以下是一些策略和建议,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潜在地资本化这些数据。

1、分层管理策略

传统数据的往往是以系统、业务属性作为维度进行分类分层的管理,考虑到数据资源入表的需要,企业可以考虑逐步将数据资源按其价值和用途进行分层管理,比如:

  • 高价值层:直接关联到收入或关键决策的数据

  • 中间层:潜在有用但尚未明确应用场景的数据

  • 基础层:一般性运营数据

这种分层有助于识别可能符合资产化条件的高价值数据,为未来可能的入表做准备。

2、建立数据价值评估模型

开发专门的数据价值评估模型,量化原始数据的潜在价值,这是当前主流的做法,比如:

  • 考虑数据的稀缺性、时效性、准确性等因素

  • 评估数据在业务决策中的影响力

  • 分析数据在产品开发或服务改进中的贡献

这有助于更客观地评估原始数据的价值,为可能的资产确认提供依据。

3、明确数据收集目的

在数据收集阶段就明确其目的和预期用途,这叫从源头解决问题,比如:

  • 制定数据收集策略,明确每类数据的具体用途

  • 建立数据收集的审批流程,确保收集的数据有明确目的

这有助于区分可能符合资产化条件的数据和日常运营数据,为未来的会计处理提供基础。

4、追踪数据处理成本

详细记录与原始数据收集、存储、处理相关的成本,比如:

  • 建立专门的成本中心,记录数据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 开发数据成本分摊模型,合理分配共享资源的成本

这是数据资产化的基础,有助于评估数据项目的投资回报。

5、探索"数据池"概念

将相关的原始数据组合成"数据池",作为潜在的资产单元,实施方法如下:

  • 根据业务领域或用途将相关数据组合

  • 评估整个数据池的价值和使用寿命

因为数据池可能比单独的数据点更容易满足资产确认条件,特别是在证明未来经济利益方面。

6、关注数据的法律属性

明确原始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比如:

  • 制定明确的数据所有权政策

  •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获得必要的同意和授权

明确的法律属性是将数据确认为资产的重要前提。

7、建立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实施全面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比如:

  • 定义数据的生命周期阶段:收集、存储、使用、归档、销毁

  • 在每个阶段评估数据的价值变化

这有助于确定数据的使用寿命,为可能的摊销计划提供依据。

8、发展数据审计能力

定期进行数据审计,评估数据的质量和价值,比如:

  • 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标准

  • 定期评估数据的使用情况和贡献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数据质量,也为可能的资产减值测试提供基础。

随着数据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准则的演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适合原始数据特性的资产确认方法出现,但我们首先得行动起来。

最后,写这篇文章对我这个非财务人士是个挑战,但理解财务却是掌握一个公司如何运作的抓手。因为无论公司业务流程如何复杂,公司所有的资源和收益最终都要向着财务科目归集,因此,如果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学一学。

e6f5c86ef61cfe4489d54dd080c69833.png

ab6f4d4f302b8c0260b9ba4a03181619.png

5e60fa37763bbf186aa21065dd870ce1.png

e2e5294b01fbbdbed756b8d102f95993.png

数据治理与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方案 1976

一文详解数据治理框架图 | DGI数据治理(二) 1626

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数据造假纳入纪律处分......2482

读透数据治理:DGI框架全解(第一章) 1984

数据治理核心工作内容 2975

数据管理关键技术顶层设计 2050

上海市数据局揭牌成立 4233

查看全部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公众号推送规则变了,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推送,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或者把本号置顶

  • 8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傅一平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