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
【一】进程
-
进程其实就是在电脑上正在执行的一个过程
-
进程来源于操作系统,是操作系统最核心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二】为什么要有操作系统
-
现在的计算机的组成硬件都有CPU、硬盘、内存条、显卡、主板 ....
-
统筹所有的硬件就有了操作系统这个概念
【1】一开始
-
要统筹所有的操作硬件,必须掌握硬件每一个细节
-
很繁琐,开发效率很低
-
【2】于是为了优化
-
将一部分功能和硬件封装起来 然后 进行优化
【3】诞生了操作系统
-
将细节的操作功能和操作步骤封装起来,而是暴露给用户一些可以操作的接口和步骤
-
用户不需要了解自己的硬件细节就可以直接操作硬件
【三】什么是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就是一个协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控制程序
-
位于系统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中间介质
【四】操作系统的功能
【1】隐藏硬件接口
-
将调用硬件的详细步骤隐藏起来,只会展示一点操作步骤
-
根据这些接口自己高度定制自己的程序而不需要考虑硬件细节
【2】资源有序化
-
将应用程序对硬件资源的竞争和请求变得有序化
-
例如:很多应用软件其实是共享一套计算机硬件,比方说有可能有三个应用程序同时需要申请打印机来输出内容,那么a程序竞争到了打印机资源就打印,然后可能是b竞争到打印机资源,也可能是c,这就导致了无序,打印机可能打印一段a的内容然后又去打印c...,操作系统的一个功能就是将这种无序变得有序。
-
【3】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和分配
-
记录哪个应用程序需要什么资源
-
对请求的资源进行分配
-
中和每一个应用之间的请求
【五】如何实现资源有序化
-
每一个电脑上有一个操作系统的基本流程:多路复用
【1】时间上的复用
-
一个资源在时间上复用时,多个程序可以轮流使用这块时间
-
例如:
-
两个程序 : 程序一 5s 执行程序二 10s 程序三 5s
-
(1)方案一: 先执行程序一,再执行程序二,再程序三 ,这样需要20s
-
(2)方案二: 执行程序一的同时执行程序二同时执行程序三,只需要10s
-
-
-
CPU :这个CPU是指你硬件CPU上面执行的哪个CPU 10核20线程 是10个CPU
-
如果电脑上只有一个 CPU : 方案一
-
如果电脑上有多个 CPU : 例如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就是如此,方案二
【2】空间上的复用
-
内存条 : 8G --> 16G内存
-
内存是用来临时存储数据和CPU进行交互的
-
开设进程 ---> 启动应用程序 ---> 占用内存空间 ---> 如果做图形设计 --> 内存条建议高一些 ---> 缓存在内存中
-
没有内存空间看到的效果就是电脑非常卡 ---> 如果你的CPU带不起来太高的内存
-
开设进程 ---> 启动应用程序 ---> 占用内存空间
-
谁用就先把内存空间给他用
-
为什么你看到的效果是 既能用QQ又能用微信 ---> CPU切换的足够快
【3】时间上的复用 + 空间上的复用 就是多路复用
-
现在电脑里面对于进程的处理技术
【六】操作系统和普通软件的区别
【1】操作系统是普通软件运行的载体
【2】操作系统比较大 一般是 4 - 20 G
【3】操作系统寿命比较长,开发出一个完整的系统你就会一直用
-
普通软件:可能一天之内就诞生了,之后可以不断的版本迭代 或许一年之内可能会迭代出 20 个版本,但是操作系统不行
【七】操作系统发展史
【1】第一代计算机 (1940-1955)
-
真空管和穿孔卡片
当时发明的一个主要思路就是想用机械没有生命的铁疙瘩代替一部分人力
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从机械时代进入到电子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投入计算机,刺激了计算机的发展
节省一部分计算机操作
用高低电频 --> 用 0 / 1 去编程 --> 用真空管或者穿孔卡片 来代表一部分汇编指令
让计算机去读取指定的卡片的位置 0 / 1
工作流程 :
程序员在墙上的机时表预约一段时间
然后程序员拿着他的插件板到机房里
将自己的插件板接到计算机里
这几个小时内他独享整个计算机资源
后面的一批人都得等着(两万多个真空管经常会有被烧坏的情况出现)。
后来出现了穿孔卡片,可以将程序写在卡片上,然后读入机而不用插件板
如果一旦你卡片位置写错了:导致你得从头再来
-
优点:就是程序员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独享整个资源
-
缺点:浪费计算机资源,串行(串行就是一条串,10s,并行就是两个人一起走,5s)
【2】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5)
-
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当时的计算机非常昂贵:自然而然的想要减少资源的浪费
-
设计人员、生产人员、操作人员、程序人员和维护人员直接有了明确的分工
-
计算机被锁在专用空调房间中
-
由专业操作人员运行,这便是‘大型机’。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80)
-
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设计
-
IBM公司试图通过引入system/360系列来同时满足科学计算和商业计算
-
360系列低档机与1401相当,高档机比7094功能强很多
-
不同的性能卖不同的价格
-
-
360是第一个采用了(小规模)芯片(集成电路)的主流机型
-
与采用晶体管的第二代计算机相比,性价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
这些计算机的后代仍在大型的计算机中心里使用,此乃现在服务器的前身
-
这些服务器每秒处理不小于千次的请求。
-
(1)如何解决第二代计算机的问题1
-
卡片被拿到机房后能够很快的将作业从卡片读入磁盘,于是任何时刻当一个作业结束时,操作系统就能将一个作业从磁带读出,装进空出来的内存区域运行,这种技术叫做 同时的外部设备联机操作:SPOOLING
-
该技术同时用于输出。
-
当采用了这种技术后,就不在需要IBM1401机了,也不必将磁带搬来搬去了(中间俩小人不再需要)
(2)如何解决第二代计算机的问题2
-
第三代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了第二代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没有的关键技术:
-
多道技术
-
-
cpu在执行一个任务的过程中
-
若需要操作硬盘,则发送操作硬盘的指令
-
指令一旦发出,硬盘上的机械手臂滑动读取数据到内存中
-
这一段时间,cpu需要等待,时间可能很短
-
但对于cpu来说已经很长很长,长到可以让cpu做很多其他的任务
-
如果我们让cpu在这段时间内切换到去做其他的任务
-
这样cpu不就充分利用了吗。这正是多道技术产生的技术背景
-
(5)多道技术
-
多道技术中的多道指的是多个程序
-
多道技术的实现是为了解决多个程序竞争或者说共享同一个资源(比如cpu)的有序调度问题
-
解决方式即多路复用
-
多路复用分为时间上的复用和空间上的复用。
-
【4】第四代计算机(1980~至今)
-
即使可以利用的cpu只有一个(早期的计算机确实如此),也能保证支持(伪)并发的能力。
-
将一个单独的cpu变成多个虚拟的cpu(多道技术:时间多路复用和空间多路复用+硬件上支持隔离),没有进程的抽象,现代计算机将不复存在。
【5】总结
【1】操作系统的作用
-
隐藏丑陋复杂的硬件接口,提供良好的抽象接口
-
管理、调度进程,并且将多个进程对硬件的竞争变得有序
【2】多道技术
(1)产生背景:针对单核,实现并发
-
现在的主机一般是多核,那么每个核都会利用多道技术 有4个cpu,运行于cpu1的某个程序遇到io阻塞,会等到io结束再重新调度,会被调度到4个cpu中的任意一个,具体由操作系统调度算法决定。
(2)空间上的复用:如内存中同时有多道程序
-
空间上的复用指的是在内存中同时运行多个程序,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内存资源。
(3)时间上的复用:复用一个cpu的时间片
-
指共享同一台机器的多个进程可以轮流使用CPU,从而避免了长时间等待的情况发生。
-
强调:遇到io切,占用cpu时间过长也切,核心在于切之前将进程的状态保存下来,这样才能保证下次切换回来时,能基于上次切走的位置继续运行
【3】操作系统发展史
-
第一代计算机(1940~1955):真空管和穿孔卡片
-
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5):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80):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设计
-
第四代计算机(1980~至今):个人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