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正事之前,先来看看这个新闻:小米集团向4931位员工授予约1.749亿股小米股票,同时雷军表示,今年将继续招募5000名优秀工程师。
看完这个新闻,是不是感觉小米对员工相当不错?如果你已经产生了这种感觉,再来看看下面这条新闻:小米辞退不能胜任工作员工终审败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何某于2019年5月入职小米,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小米以何某绩效考核分数低、不能胜任工作为由,于2020年11月4日告知何某改进计划不达标,属于经培训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向其邮寄了解除协议。经过法院审判,认定小米违法,应该继续履行与何某的劳动合同关系。
对于这个结果,网友竖起大拇指,表示“败诉就对了”,企业再大也不能随意开除员工。
有人说,不少公司都跟小米一样,把绩效工资当做降低成本、淘汰员工的手段。
许多打工人表示,绩效这玩意根本不能正确反映工作表现,上过班的都知道。因为绩效考核根本就不公平,领导喜欢就给高分,不喜欢就给低分。那些老老实实工作的人没时间搞人际关系,干活越少的人反而人际关系越好,绩效比老实干活的人高得多。
有人质疑,怎么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员工又该如何证明不是自己能力不行?
有人问,难道非要干到猝死才算适应工作?
有人吐槽,入职前觉得人家行,入职快一年才说人家不能胜任,早干什么去了?
有人感叹,资本嗜血,对打工人敲骨吸髓,在公司面前,员工终究是弱势群体。
有人说,劳动合同法规定很明确,像这种情况是违法的,劳动者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要求支付双倍赔偿金。
但也有人反思,是否真的是何某能力不行,否则公司何必辞退?
有人说,工作能力是一方面,人际关系也是一方面,和领导处不好,自己也有责任。
所以,就算劳动者受到法律保护,但还是应该强大自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还有人说,新闻虽然解气,可会不会让大企业以后招聘更谨慎,导致求职门槛更高,就业机会更少呢?
还是那句话,在公司面前,员工大多是处于弱势的,无论多小的公司都天然地占据上风,何况是小米这种体量的巨头,一个员工在它面前犹如蚍蜉撼大树。但再小的蚍蜉也有自己的力量和武器,法律就是他们最好的武器。
遇到企业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别害怕,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打压企业“嚣张”的气焰。
虽然有人质疑该员工的工作能力,也有人担忧会不会影响以后求职,但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忍气吞声的原因。因为这个世界不只有强者,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如果大家遇事都自我反省,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能力不足、不会搞人际关系上,继而默默接受被违法裁员的事实,那么企业只会越来越猖狂,越来越不把劳动者放在眼里。
一句话,无论你能力高低、情商高低,只要企业违法解约,你就有权利、也有义务为自己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