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你曾经怀疑过人生?
一位网友在对比了自己和长辈的履历后,忍不住“怀疑人生”:
我舅舅70+了还能被返聘,我爸妈60+多还能找到工作。而我,念过17年书,大学计算机专业。java全栈,懂架构,懂互联网,会英语口语。35岁竟然找不到工作,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有!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同行采访实录
退休老人有活干,35岁却没人要,这种反差你怎么看?
1.有人说,这个年纪返聘,要么是行业资深专家,要么是有政商人脉关系。
2.有人说,60岁以后是劳务关系,不是劳动关系。
3.有人说,舅舅、爸妈不退休,哪有岗位给下一辈?
4.有人说,因为50后、60后、70后的人吃苦耐劳,不像90后、00后觉得自己就是爷。
5.有人说,这是高不成低不就,看看长辈的工作自己能不能做,或者找个体力活干干试试。
6.有人说,去送外卖,去当外包,或者去当全职子女。
7.有人说,35岁太糟糕了,开始失业,却要养活一大批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或者事。
8.有人说,这是因为互联网高速发展,高薪低门槛,高校疯狂扩招,就业人员行业扎堆,IT民工泛滥成栽。经济一垮,结构性失业就出现了。自己舅舅的工厂每月一万多招不到技术工人,招个维护官网的程序员,一天收了一千份简历。
9.有人说,世界是个整体,当生产力强劲时,你的能力将会被重用。当生产力衰弱时,你的能力将无人问津。皮之不成,毛之焉附,只要方向变一下,危机中会产生大把机会,制造业就是国家指引的方向。
小编有话说
这位网友的遭遇并非偶然,小编身边也有许多类似情况,已经退休的老人被返聘,正当壮年的年轻人却无处可去。
随着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大批公司裁员,hc缩减,即使是高学历、科班出身、java全栈、懂架构、会英语口语的优秀人才也难以找到工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整个行业都在衰退,个人命运并不以自己的意志和能力来决定。
不可否认,因为所学专业、工作性质不同,不同年龄的人在不同行业受欢迎程度不同。有些行业仰仗技术和经验,的确“越老越吃香”,比如医生、教师、律师。而有些行业靠的是青春、新鲜、体力和精力,35岁以上的“干电池”只能悲情退场,刚毕业的新鲜电池排队顶上。
若是此路不通,不如试试其他路,换个赛道吧,也许能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