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全解析:类型、症状与治疗方案
1. 非过敏性鼻炎的类型及病理机制
非过敏性鼻炎(NAR)是一类病因多样的疾病,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职业性/刺激性/吸烟诱发的鼻炎 :在职业环境中,空气中的物质如高分子量的螨虫、面粉、实验动物皮屑,以及低分子量的异氰酸盐、酸酐、活性染料等,都可能诱发过敏炎症。低分子量物质可作为半抗原参与免疫反应。吸入的刺激物会直接损伤鼻上皮,使其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刺激物还可能通过与三叉神经传入神经上的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等伤害感受器相互作用,激活传入神经释放神经肽,导致血管扩张和黏液分泌增加。症状的出现与暴露情况相关,可能常年或季节性发作。诊断时可通过每日测量峰值鼻呼气流速(PNIF)寻找与工作周期和假期/周末相关的时间模式,也可进行模拟工作环境的激发试验。吸烟诱发的鼻炎患者鼻黏膜会出现类似2型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和白细胞介素 - 4增多。
- 药物性鼻炎 :可分为两种病理生理类型。最常见的是药物性鼻炎(rhinitis medicamentosa),长期或过度使用局部血管收缩剂会导致鼻黏膜血管网络中的α受体下调,产生快速耐受性,出现反跳性充血。鼻黏膜慢性缺氧会导致组织学改变和黏膜肥厚。
- 激素性鼻炎 :内分泌因素可导致鼻症状,如妊娠晚期或月经周期中排卵前后症状加重,雌激素水平正常化后症状通常会消失。雌激素会引起鼻血管扩张,导致鼻塞,还会促进嗜酸性粒细胞迁移和脱颗粒,而睾酮则会减少嗜酸性粒细胞迁移和活性。此外,鼻炎还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肢端肥大症有关,但具体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 老年人鼻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