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ensorflow的猫狗识别(2)——模型建立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TensorFlow构建一个猫狗识别模型,模型包含卷积层、最大池化层和全连接层。通过tf.variable_scope进行变量管理,实现变量共享,并在代码中展示了卷积函数、全连接层的实现,以及多分类交叉熵损失函数的使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TOC]文章目录

模型结构

该模型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卷积层——最大池化层——卷积层——最大池化层——两个全连接层组成。

建立模型

为了达到变量共享这个目的,tensorflow提供了通过变量名称来创建或者获取一个变量的机制。通过这个机制,
在不同的函数中可以直接通过变量的名字来使用变量,而不需要将变量通过参数的形式到处传递。

主要是通过tf.get_variabletf.variable_scope实现的

tf.variable_scope作用域函数,他会在模型中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变量在这里面被管理,
常用于:1)变量共享
2)tensorboard画流程图进行可视化封装变量。
主要用于共享变量,和tf.get_variable()搭配使用,
tf.variable_scope(<scope_name>) 管理传给get_variable()的变量名称的作用域

tf.get_variable(, , )可根据 name 值,返回该变量,
如果该 name 不存在的话,则会进行创建;

代码如下:
定义卷积函数,参数包括图片,批次,类别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def inference(image,batch_size,n_classess):
    #第一个卷积,每个卷积由一个卷积层和一个最大池化层组成

    with tf.variable_scope('conv1') as scope:

        weights=tf.get_variable('weights',shape=[3,3,3,16],dtype=tf.float32,
                                initializer=tf.truncated_normal_initializer(stddev=0.1,dtype=tf.float32))
        #创建变量,初始化权值,形状是16个长宽通道都为3的大小
        biases=tf.get_variable('biases',shape=[16], dtype=tf.float32,
                             initializer = tf.constant_initializer(0.1))#初始化偏置,16个值是0.1的偏置
       conv=tf.nn.conv2d(image,weights,strides=[1,1,1,1],padding='SAME')#定义卷积层,
       pre_activation = tf.nn.bias_add(conv, biases)
       conv1 = tf.nn.relu(pre_activation, name= scope.name)#第一层卷积结果,用relu函数激活
       pool1=tf.nn.max_pool(conv1,ksize=[1,3,3,1],strides=[1,2,2,1],padding='SAME')#池化层

这一段代码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名为“conv1”的作用域,在这里面创建两个变量,分别是weightbiases,
之前在写手写数字识别的时候权值初始化用的tf.truncated_normal(),这里用的tf.truncated_normal_initializer()。说一下两者的区别:

tf.truncated_normal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