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V Model(V模型)

   v-model是一种软件生存期模型,由Paul Rook在1980年率先提出的,在1990年出现在英国国家计算中心的出版物中,旨在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有效性,是我们熟知的瀑布模型的一种改进,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计划、分析、设计、构建、测试和维护六个阶段,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由于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所以带来严重的后果。 v-model就是在这点改进了瀑布模型,在软件开发的生存期,开发活动和测试活动几乎同时的开始,这两个并行的动态的过程就会极大的较少bug和error出现的几率。在v-model中,我认为一个关键词就是parallel,说起来简单,却是v-model的核心。

     v-model包含了三个等级,分别是生存期模型,分配模型,功能性工具需求模型,生存期模型回答了“What has to be done?”的问题,阐述了应当实施哪些活动,应当产生哪些结果,诸如此类。分配模型回答了“How is it be done”,决定了在实施活动的时候应该使用什么方法,功能性工具需求模型回答了“What is used to do it”,采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实现这些活动。所有这些等级中又是由4个子模块组成的,分别是项目管理模块(PM),系统开发模块(SD),品质保证模块(QA),配置管理模块(CM),这些模块的功能就显而易见了。

最典型的V模型版本一般会在其开始部分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描述,如下图所示: 


                        预验收测试
可行性分析     -- --->         验收测试
      ↘               预系统测试              ↗
   需求分析       ----->     系统测试
         ↘             预集成测试          ↗
    概要设计        ---->   集成测试
          ↘          预单元测试       ↗
     详细设计  ----->  单元测试
               ↘                            ↗
                          编码                     
            
单元测试所检测代码的开发是否符合详细设计的要求。集成测试所检测此前测试过的各组成部分是否能完好地结合到一起。系统测试所检测已集成在一起的产品是否符合系统规格说明书的要求。而验收测试则检测产品是否符合最终用户的需求。


V模型的缺陷
仅仅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
忽视了测试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验证,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发现。

  • 2
    点赞
  • 2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