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论证类文章的创作秘诀,掌握这套公式,再实践一把

目录

  一、文章拆解背景

  二、宏观结构拆解

  三、微观结构拆解

  四、优秀的观点型文章的创作公式

  五、以毛教员的《论持久战》一文拆解,实践一把这个公式的诀窍与妙用。

  1. 案例拆解

  2.宏观五个维度分析

  六、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如何应用《论持久战》的思想——理论观点的延伸

  七、回顾、总结、延展、创新


  

  观点论证类文章凭借其独特的思想深度与逻辑魅力脱颖而出,不仅能颠覆传统认知,更能为读者提供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与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然而,这类优秀文章的创作并非无迹可循,掌握其底层逻辑与创作公式,便能揭开观点论证类文章的神秘面纱,助力创作者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驾驭此类文本。

  本文将以《学习的本质不是重复,而是“必要难度”》为切入点,深入拆解观点论证类文章的宏观与微观结构,提炼出“观点论证性文章=颠覆传统认知×科学严谨论证×可行行动指南”这一核心创作公式。同时,通过对经典著作《论持久战》的多维度分析,展现该公式在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并结合个人学习生活案例,揭示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价值,最终引导读者将理论转化为能力,在创作与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宝贵经验。

  一、文章拆解背景

  最近看到一篇《学习的本质不是重复,而是“必要难度”》,这篇文章是一个颠覆我传统认知的观点论证型的文章,想必也对很多人的学习方式或者对学习的认知有一定的颠覆和启发性,我用这篇文章来拆解下,观点论证类文章的创作诀窍,或者是学习观点论证类文章的分析方法。掌握了拆解这类文章的本质,就能灵活运用这个工具。

  二、宏观结构拆解

  1. 核心结构为金字塔模型:亮出核心观点(学习的本质是“必要难度”)、反驳错误认知(重复学习无效)、论证正确方法(必要难度的科学依据)、给出具体策略(增加必要难度的方法)、结尾升华价值(强调核心观点)。

  2. 结构特点:逻辑清晰,层层推进,各部分有案例或研究支撑,结尾点题。

  三、微观结构拆解

  1. 开头:颠覆认知,制造冲突。原文直接否定常见认知误区,用特定句式制造认知冲突并指出错误认知代价。仿写可先描述普遍现象,否定它并点出危害,如以《人际关系的本质,不是互相喜欢,而是长久的价值匹配》为例。

  2. 反驳错误认知部分:原文提出“流畅性错觉”概念,用业余与职业钢琴家对比案例支撑,逻辑递进。仿写可提出“情感泡沫”现象,用大学室友和商业伙伴对比举例,最后总结。

  3. 论证正确方法部分:原文提出“必要难度”概念,解释激发主动性、记忆更牢固、促进知识迁移的原理,用“划重点vs主动回想”对比案例。仿写可提出“价值守恒定律”,解释情感、资源、成长价值原理,用婚姻和职场关系案例说明。

  4. 具体策略部分:原文用清单体给出6个具体方法,每个方法搭配例子,方法间逻辑递进。仿写可建立价值清单、主动价值交换、持续升级价值、建立价值网络并给出对应案例。

  5. 结尾:升华主题,强调价值。原文金句收尾,对比强调错误与正确方法,呼吁行动。仿写可强调价值是关系发动机,呼吁用价值思维审视人际关系。

  四、优秀的观点型文章的创作公式

观点论证性文章=颠覆传统认知×科学严谨论证×可行行动指南

  五、以毛教员的《论持久战》一文拆解,实践一把这个公式的诀窍与妙用。

  1. 案例拆解

  “观点论证性文章=颠覆传统认知×科学严谨论证×可行行动指南”这一公式,精准概括了优秀观点型文章的核心要素。而《论持久战》作为经典的军事战略与哲学著作,完美契合该公式,从多个维度展现出卓越的思想深度与实践价值。

  2.宏观五个维度分析

  (1)语言:简洁有力,直击痛点。口语化表达降低理解门槛,多输出金句,多用反问和对比引发思考。

  从语言层面来看,《论持久战》语言简洁有力,直击痛点。在抗日战争初期,“亡国论”与“速胜论”甚嚣尘上,民众陷入迷茫与焦虑。毛泽东同志开篇以“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简洁直白的设问与回答,直接回应民众关切,打破错误论调,以清晰明了的语言传递核心观点,瞬间抓住读者注意力,稳定社会情绪。

  (2)逻辑:层层递进,闭环严密。金字塔结构符合认知逻辑,案例与理论结合,预判反驳增强说服力。

  逻辑方面,文章逻辑层层递进,闭环严密。毛教员先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指出其违背客观实际。接着,通过对中日双方基本特点的分析,即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科学严谨地论证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并将战争进程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论述都基于前文分析,环环相扣,形成严密的逻辑闭环,展现出强大的说服力。这一论证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严谨论证”在观点型文章中的关键作用,让读者深刻理解结论的必然性。

  (3)结构:清晰易读,节奏流畅。模块化设计适合碎片化阅读,清单体降低阅读负担,开头结尾相呼应。

  结构上,《论持久战》结构清晰易读,节奏流畅。文章围绕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这一核心观点展开,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给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层次分明。从对战争性质、双方实力的分析,到对战争阶段的划分,再到提出具体的战略战术和动员群众等行动指南,有条不紊,读者能轻松跟上论述节奏,理解文章主旨,符合优秀文章结构清晰的要求。

  (4)思想:启发行动,价值升华。以实用为导向的具体方法,传递价值观激励改变,具有社会意义。

  在思想启发行动与价值升华方面,《论持久战》思想启发行动,价值升华显著。文章不仅深刻分析战争局势,更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如“兵民是胜利之本”,强调动员和依靠群众;“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战略战术,为抗日战争指明了具体的行动方向。这些思想指导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采取正确策略,最终取得胜利,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价值升华,充分体现了“可行行动指南”对实际行动的指导意义。

  (5)深度:超越表象,直指本质。颠覆常识,跨学科视角,指向人性弱点。

  深度上,《论持久战》深度超越表象,直指本质。毛教员没有被战争初期日本的强大攻势和中国的暂时失利所迷惑,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方面深入剖析中日双方的特点和战争发展规律,揭示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且中国必将胜利的本质,颠覆了当时流行的片面观点,体现了“颠覆传统认知”的强大力量。

  六、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如何应用《论持久战》的思想——理论观点的延伸

  在个人学习生活中,《论持久战》的思想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比如在准备大型考试时,许多人容易陷入“速胜论”误区,认为临时抱佛脚就能取得好成绩,或因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而产生“放弃论”。若运用持久战思想,将备考过程视为一场持久战,制定长期计划,分阶段学习,在战略防御阶段夯实基础,战略相持阶段攻克难点,战略反攻阶段进行模拟演练和查漏补缺,就能更从容地应对考试。

  2. 再如学习一门新语言,很多人因短期内看不到明显进步而选择放弃。以持久战思想来看,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初期的单词记忆、语法学习是战略防御,需要扎实基础;中间遇到口语表达、听力理解的瓶颈期是战略相持,要坚持练习,寻找突破方法;最后能够流利交流、阅读文献则是战略反攻阶段。通过合理规划和持续努力,最终实现语言学习目标。

  3. 还有在培养运动习惯方面,有人刚开始热情高涨,每天高强度锻炼,希望快速达到减肥或健身效果,一旦身体疲惫或效果不明显就放弃,这也是“速胜论”的表现。若运用持久战思想,将运动视为终身习惯,制定适合自己的长期运动计划,在不同阶段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循序渐进,就能避免因急于求成而半途而废,逐步收获健康体魄。

  七、回顾、总结、延展、创新

  1.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掌握了拆解观点论证型文章的一般方法,当你再看到颠覆你认知的优秀好文的时候,不妨运用我提到的这个工具分析一番,看看好的文章的骨架和结构长什么样,如何论证的,如何颠覆你传统认知的。

  2. 通过不断地分析别人优秀的观点型文章,你就掌握了写观点型文章的秘诀,记得我上面给你的公式吗?同时有句名言叫“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这里我也活学活用一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能让你下笔如有神的,掌握方法,东西优秀内容的内在规律,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你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3. 看优秀的文章,毛教员的很多文章都是论述性的,都是颠覆当时人的认知的,甚至再过多少年,也有巨大的价值。从伟人身上汲取优秀的元素,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就是今天前文提到的,掌握了学习的本质,知道通过什么方式精进。

  4. 光写文章是不行的,要将好的内容内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比如透视到毛教员《论持久战》的本质,就要运用这种思维去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自己更自信地提升和成长。

  这四种能力也呼应了我看《学习的本质不是重复,而是“必要难度”》的核心内容,真正的成长和提升需要给自己设限,不断的调高跳跃的高度,让自己一次次的奋力向上。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