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川藏铁路·金沙江· 时间演变·降雨|论文解读1】金沙江滑坡风险揭示及川藏铁路安全防护策略:多时相遥感视角
【山体滑坡·川藏铁路·金沙江· 时间演变·降雨|论文解读1】金沙江滑坡风险揭示及川藏铁路安全防护策略:多时相遥感视角
欢迎宝子们点赞、关注、收藏!欢迎宝子们批评指正!
祝所有的硕博生都能遇到好的导师!好的审稿人!好的同门!顺利毕业!
大多数高校硕博生毕业要求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发表EI或者SCI检索的学术论文会议论文:
可访问艾思科蓝官网,浏览即将召开的学术会议列表。会议入口:https://ais.cn/u/mmmiUz
论文地址: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346-021-01790-7
2022·Landslides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北京
摘要
川藏铁路穿越金沙江上游区域,沿途发生了大量历史性的大型滑坡并一度阻塞河道。因此,研究金沙江沿线的潜在大规模滑坡具有重要意义。
【单体滑坡】
本文利用多时相遥感技术对金沙江沿岸的快速滑坡区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检测,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对川藏铁路的风险影响。通过多时相InSAR和多时相光学图像相关性分别获取了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的地表变形和破坏特征。实地调查中获得的变形和破坏迹象与遥感结果高度一致。结果显示,该滑坡区的累计变形超过50厘米,且正处于加速变形阶段。
外部降雨条件、水位及水流速率是控制该变形的重要因素,**降雨量增加、水位上升及流速加快将加剧边坡变形。**边坡自身的地质条件也影响滑坡的变形,由于缓倾向片麻岩和地下水的富集,该边坡更易沿坡面滑动。
金沙江持续冲刷坡体凹岸,导致局部崩塌并形成自由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一旦滑坡区发生失稳,滑坡体可能形成长达4公里的堰塞湖,水位可上涨约200米;历史数据显示滑坡堰塞湖可能在滑坡后2-8天内溃坝。因此,研究区应制定针对雨季的滑坡灾害防治策略,以缓解该滑坡区的潜在风险。
引言
在山地河岸发生的大规模滑坡可能阻塞河流,形成滑坡堰塞湖,并引发堰塞湖溃决洪水,对下游社区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中国频繁发生大规模滑坡及其伴随的溃决洪水灾害,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Chai 等, 2000; Dai 等, 2005; Huang 和 Xu, 2008; Fan 等, 2019c, a, b)。
遥感技术是有效的滑坡变形分析方法,尤其适用于地面调查难以到达的大范围山区(Havenith 等, 2006; Mergili 等, 2011; Othman 等, 2013; Zhang 等, 2013; Shafique 等, 2016)。然而,这些应用大多是在滑坡发生后进行的。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具备亚厘米级的地表形变监测精度,已被广泛用于活动滑坡区的监测(Fruneau 等, 1996; Colesanti 等, 2003; Hilley 等, 2004; Metternicht 等, 2005; Tralli 等, 2005; Hooper 等, 2007; Yao 等, 2017)。InSAR获取的形变时间序列数据可用于识别活动滑坡区,并进一步分析其演化历史和趋势。滑坡的发生受斜坡本身的地形、构造和岩性等内在特性影响,同时还受到地震、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外部诱因的控制(Varnes, 1958)。通过分析这些成因因素及其变化,还可以揭示滑坡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结合InSAR时间序列形变数据和成因因素信息,有望为滑坡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见解。
本研究聚焦于金沙江沿岸一个大型快速滑坡区,该区域可能形成危险的堰塞湖。通过InSAR和光学遥感技术获取了滑坡区的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数据、降雨时间序列、水位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外部成因数据,分析了斜坡不稳定的内部和外部成因。通过对比研究区域与金沙江沿线多个主要滑坡的形变时间序列,预测了滑坡区可能的失稳时间。此外,基于滑坡过程建模预测了可能的斜坡失稳影响区域。
欢迎宝子们点赞、关注、收藏!欢迎宝子们批评指正!
祝所有的硕博生都能遇到好的导师!好的审稿人!好的同门!顺利毕业!
大多数高校硕博生毕业要求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发表EI或者SCI检索的学术论文会议论文:
可访问艾思科蓝官网,浏览即将召开的学术会议列表。会议入口:https://ais.cn/u/mmmi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