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款3:尽可能使用const
简单来说,当我们希望某个值(这个值,可以是变量,成员函数等等)不能被改变时,就应该为该值声明为const类型,告诉编译器同时也告诉我们自己,这个值后续不能被改变,防止后续误操作,从而导致结果与预期违背。比如,我们定义一个圆周率Pi,Pi等于3.14,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时就需要为Pi变量加上const限定,防止我们写出这样的代码:
double Pi = 3.14;
//正确:const double Pi = 3.14;
int main() {
int val = 1;
if (Pi = val) {
cout << "Pi: " << Pi << endl;
}
return 0;
}
在将Pi与某个变量进行对比时,不小心将==
写成了=
,导致修改了Pi的值,而将Pi声明为const,在一些编译器的静态语法检测时期就能帮我们检查出这种错误。
同样,当我们定义一种自己的类型时,也需要在合适的地方使用const,比如,定义一个MyInt类型:
class MyInt {
public:
MyInt() {}
MyInt(int val) {
this->val = val;
}
friend ostream& operator<<(ostream &out, const MyInt &myInt);
friend MyInt operator*(const MyInt &myInt1, const MyInt &myInt2);
bool operator==(const MyInt &myInt) const {
return this->val == myInt.val;
}
bool operator=(const MyInt &myInt) {
this->val = myInt.val;
//这里认为赋值总是正确的
return true;
}
private:
int val;
};
ostream& operator<<(ostream &out, const MyInt &myInt) {
out << myInt.val;
return out;
}
MyInt operator*(const MyInt &myInt1, const MyInt &myInt2) {
return MyInt(myInt1.val * myInt2.val);
}
int main() {
MyInt myInt1(100);
MyInt myInt2(10);
MyInt myInt3(10);
if ((myInt2 * myInt3) = myInt1) {
cout << "==" << endl;
}
else {
cout << "!=" << endl;
}
return 0;
}
上面这段程序虽然可以通过编译,但事与愿违,我们本来是要比较myInt2 * myInt3
是否等于myInt1
,不小心将==
写成了=
,结果他们总是相等的,因此,在重载*
时,需要给返回值加上const(因为*
计算结果是一个常量,尝试对常量赋值总是错误的,即使是自定义类型):
friend const MyInt operator*(const MyInt &myInt1, const MyInt &myInt2);
const MyInt operator*(const MyInt &myInt1, const MyInt &myInt2) {
return MyInt(myInt1.val * myInt2.val);
}
这时再进行赋值,编译器就会提示我们,是不是要进行比较运算,而不是赋值运算。
const也可以用来限定指针自身或指针所指物,比如这样一段程序:
char buf[] = "hello";
char other[] = "other";
int main() {
char* p = buf;
p[0] = 'a';
printf("%s\n", p);
p = other;
printf("%s\n", p);
return 0;
}
在p指针没有被修饰为const类型之前,我们可以随意改变指针所指物,以及指针指向。
当我们不想让指针所指物改变时就应该在*
前面加上const限定:
const char* p = buf;
当我们不想让指针指向改变时就应该在*
后面加上const限定:
char* const p = buf;
const char *p = buf; 和 char const *p = buf;等价。因此只需要记const和*的相对位置即可,与类型无关。
const也可以作用于成员函数,并且,一个函数如果只是常量性不同,是可以被重载的:
class Demo {
public:
Demo() {
}
void output() {
cout << "non-const output" << endl;
}
void output() const {
cout << "const ouput" << endl;
}
};
int main() {
Demo non_const_demo;
const Demo const_demo;
non_const_demo.output();
const_demo.output();
return 0;
}
上述程序,const类型的对象调用const类型的ouput,非const类型对象调用非const类型的ouput。需要注意的是:非const类型对象可以调用const类型的函数,而const类型对象不能调用非const类型的函数。
const又分为数据意义上的const和逻辑意义上的const。
数据意义上 的const是指如果一个成员函数已经声明为const,这时当在该函数内企图修改成员变量(static除外)时,被认为是非法的。也就是说,编译器在进行检查时,只会检查是否存在修改成员变量的赋值动作。但该函数是否真正是const的,编译器并不知道,比如:
class Demo {
public:
Demo(char *p) {
this->p = p;
}
char& operator[](int pos) const {
return p[pos];
}
void output() const {
printf("%s\n", p);
}
private:
char *p;
};
int main() {
char buf[] = "hello";
const Demo demo(buf);
demo.output();
demo[0] = 'a';
demo.output();
return 0;
}
重载[]
运算符,函数被const限定,意指该函数不会修改类的成员变量,但事实上,我们还是将其修改了,因为它返回了引用。这就是数据意义上的const,虽说编译器没报错,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onst函数。
而逻辑意义上的const,是指一个const成员函数可以修改它所处理的对象内的某些bits,但只有在客户端侦测不出的情况下才得如此。这其实也就是说该成员函数对外表现是const,而函数内部可能会修改成员变量。
具体,通过关键词mutable
,mutable
修饰的成员变量是可以在const成员函数内部修改的。
class Demo {
public:
Demo() {}
void func() const {
val = 5;
}
private:
mutable int val;
};
逻辑意义上的const,更多的是人为控制的,比如,一个成员函数被限定为const,对于使用者而言,放心大胆的使用即可,无需关注函数内部是否修改了成员变量,即使修改了,也应当是设计如此。
在写程序时应该使用逻辑意义上的常量性。
之前提到,非const类型可以调用const类型的成员函数,因此,在实现const和非const类型的两个版本时,可以通过非const类型调用const的方式减少代码重复。
来看一下书中的例子:
class TextBlock {
public:
const char& operator[](std::size_t position) const {
return text[position];
}
char& operator[](std::size_t position) {
return const_cast<char &>(static_cast<const TextBlock&>(*this)[position]);
}
private:
char *text;
};
这里重载了const版本和非const版本的[]
,非const版本调用const版本的逻辑处理部分。其中涉及两次转型动作,第一次,非const类型的对象需要转为const,从而调用const类型的[]
,第二次,const类型的返回结果,需要通过const_cast
来移除const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