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生成工具1 ——项目简介和基础开发 备份

1 项目简介

        需要提前在数据库建好表,然后执行代码生成工具,会生成简单的Java文件,避免重复编写增删改查代码。类似的工具网上有很多,本人开发这个工具属于自娱自乐。这个专栏会记录开发的过程。

2 项目搭建

        数据库使用MySQL :8.1.0

        JDK使用1.8

        1、新建一个普通的Java项目。GeneraJava项目是实际开发工具。GeneraJavaDemo是生成之后的模块。目录结构如下:

        2、新建GeneraJava模块(普通的maven项目)。pom.xml内容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groupId>com.sourceJava</groupId>
    <artifactId>GeneraJava</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roperties>
        <maven.compiler.source>8</maven.compiler.source>
        <maven.compiler.target>8</maven.compiler.target>
        <project.build.sourceEncoding>UTF-8</project.build.sourceEncoding>
        <mysql.version>8.0.17</mysql.version>
        <apache.commons.version>3.4</apache.commons.version>
        <lombok.version>1.16.18</lombok.version>
    </properties>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connector-java</artifactId>
            <version>${mysql.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projectlombok</groupId>
            <artifactId>lombok</artifactId>
            <version>${lombok.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ommons</groupId>
            <artifactId>commons-lang3</artifactId>
            <version>${apache.commons.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com.fasterxml.jackson.core</groupId>
            <artifactId>jackson-annotations</artifactId>
            <version>2.11.2</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project>

         3、application.properties 内容如下:

db.driver.name=com.mysql.cj.jdbc.Driver
db.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generatejava?autoReconnect=true&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zeroDateTimeBehavior=CONVERT_TO_NULL&useSSL=false&serverTimezone=CTT&allowMultiQueries=true
db.username=数据库账号
db.password=数据库密码
#忽略表前缀
ignore.table.prefix=true
#参数bean后缀
suffix.bean.param=query
#文件输出路径
path.base=xxx/MyGeneraJava/GeneraJavaDemo/src/main/
#包名
package.base=com.generajava
package.pojo=entity.pojo
package.param=entity.query

#需要忽略的属性
ignore.bean.tojson.field=companyId,status
ignore.bean.tojson.expression=@JsonIgnore
ignore.bean.tojson.class=import com.fasterxml.jackson.annotation.JsonIgnore;

#日期格式序列化
bean.date.format.expresson=@JsonFormat(pattern="%s",timezone = "GMT+8")
bean.date.format.class=import com.fasterxml.jackson.annotation.JsonFormat;

#日期格式反序列化
bean.date.unformat.expresson=@DateTimeFormat(pattern = "%s")
bean.date.unformat.class=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format.annotation.DateTimeFormat;


3 开发(基础模块)

3.1 PropertiesUtils.java 读取配置文件application.properties

package com.sourceJava.utils;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util.Properties;

public class PropertiesUtils {
    private static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private static Map<String,String> PROPER_MAP = new HashMap<>();

    static {
        InputStream is = null;
        try {
            is = PropertiesUtils.class.getClassLoader().getResourceAsStream("application.properties");
            properties.load(is);
            Iterator<Object> it = properties.keySe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String key = (String) it.next();
                PROPER_MAP.put(key,properties.getProperty(key));
            }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
            if(is != null){
                try {
                    is.close();
                }catch (Exception e1){
                    e1.printStackTrace();
                }
            }
        }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Value(String key){
        return PROPER_MAP.get(ke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getValue("db.driver.name"));
    }
}

3.2  Constants.java 项目启动加载默认配置

package com.sourceJava.bean;

import com.sourceJava.utils.PropertiesUtils;

public class Constants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GNORE_TABLE_PERFIX;
    public static String SUFFIX_BEAN_PARAM;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SQL_DATE_TIME_TYPE = new String[]{"datetime","timestamp"};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SQL_DATE_TYPE = new String[]{"date"};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SQL_DECIMAL_TYPE = new String[]{"decimal","double","float"};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SQL_STRING_TYPE = new String[]{"char","varchar","text","mediumtext","longtext"};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SQL_INTEGER_TYPE = new String[]{"int","tinyint"};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SQL_LONG_TYPE = new String[]{"bigint"};
    private static String PATH_JAVA = "java";
    private static String PATH_RESOURCE = "resource";
    public static String PATH_BASE;
    public static String PACKAGE_BASE;
    public static String PATH_POJO;
    public static String PACKAGE_POJO;

    //需要忽略的属性
    public static String IGNORE_BEAN_TOJSON_FIELD;
    public static String IGNORE_BEAN_TOJSON_EXPRESSION;
    public static String IGNORE_BEAN_TOJSON_CLASS;

    //日期序列化
    public static String BEAN_DATE_FORMAT_EXPRESSON;
    public static String BEAN_DATE_FORMAT_CLASS;

    //日期反序列化
    public static String BEAN_DATE_UNFORMAT_EXPRESSON;
    public static String BEAN_DATE_UNFORMAT_CLASS;


    static {
        IGNORE_BEAN_TOJSON_FIELD = PropertiesUtils.getValue("ignore.bean.tojson.field");
        IGNORE_BEAN_TOJSON_EXPRESSION = PropertiesUtils.getValue("ignore.bean.tojson.expression");
        IGNORE_BEAN_TOJSON_CLASS = PropertiesUtils.getValue("ignore.bean.tojson.class");

        //日期序列化
        BEAN_DATE_FORMAT_EXPRESSON = PropertiesUtils.getValue("bean.date.format.expresson");
        BEAN_DATE_FORMAT_CLASS = PropertiesUtils.getValue("bean.date.format.class");

        //日期反序列化
        BEAN_DATE_UNFORMAT_EXPRESSON = PropertiesUtils.getValue("bean.date.unformat.expresson");
        BEAN_DATE_UNFORMAT_CLASS = PropertiesUtils.getValue("bean.date.unformat.class");

        IGNORE_TABLE_PERFIX = Boolean.valueOf(PropertiesUtils.getValue("ignore.table.prefix"));
        SUFFIX_BEAN_PARAM = PropertiesUtils.getValue("suffix.bean.param");

        PACKAGE_BASE = PropertiesUtils.getValue("package.base");
        PACKAGE_POJO = PACKAGE_BASE + "." + PropertiesUtils.getValue("package.pojo");

        PATH_BASE = PropertiesUtils.getValue("path.base");
        PATH_BASE = PATH_BASE + PATH_JAVA;
        PATH_BASE = PATH_BASE.replace(".","/");

        PATH_POJO = PATH_BASE + "/" + PACKAGE_POJO.replac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PACKAGE_POJO);
        System.out.println(PATH_POJO);
    }
}

3.3 tb_product_info.sql 数据脚本

SET NAMES utf8mb4;
SET FOREIGN_KEY_CHECKS = 0;

-- ----------------------------
-- Table structure for tb_product_info
-- ----------------------------
DROP TABLE IF EXISTS `tb_product_info`;
CREATE TABLE `tb_product_info`  (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company_id` varchar(30)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0900_ai_ci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公司ID',
  `code` varchar(11)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0900_ai_ci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公司编码',
  `product_name` varchar(200)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0900_ai_ci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商品名称',
  `price` decimal(15, 2)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商品价格',
  `sku_type` tinyint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sku类型',
  `color_type` tinyint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颜色类型',
  `craete_time` datetime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创建时间',
  `crate_date` date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创建日期',
  `stock` bigint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库存',
  `status` tinyint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状态',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UNIQUE INDEX `idx_code`(`code`) USING BTREE,
  INDEX `idx_sku_type`(`sku_type`) USING BTREE
) ENGINE = InnoDB CHARACTER SET = utf8mb4 COLLATE = utf8mb4_0900_ai_ci COMMENT = '商品信息表' ROW_FORMAT = Dynamic;

SET FOREIGN_KEY_CHECKS = 1;

3.4   TableInfo.java 定义表通用属性

public class TableInfo {
    private String tableName;//表名
    private String beanName;//bean名称
    private String beanParamName;//参数名称
    private String comment;//注释
    private Map<String, List<FieldInfo>> keyIndexMap = new LinkedHashMap<>();//唯一索引集合
    private Boolean haveDate = false;//是否有date类型
    private Boolean haveDateTime = false;//是否有时间类型
    private Boolean haveBigDecimal = false;//是否有bigdecimal类型
    private List<FieldInfo> fieldInfoList = new ArrayList();

    public List<FieldInfo> getFieldInfoList() {
        return fieldInfoList;
    }

    public void setFieldInfoList(List<FieldInfo> fieldInfoList) {
        this.fieldInfoList = fieldInfoList;
    }

    public String getTableName() {
        return tableName;
    }

    public void setTableName(String tableName) {
        this.tableName = tableName;
    }

    public String getBeanName() {
        return beanName;
    }

    public void setBeanName(String beanName) {
        this.beanName = beanName;
    }

    public String getBeanParamName() {
        return beanParamName;
    }

    public void setBeanParamName(String beanParamName) {
        this.beanParamName = beanParamName;
    }

    public String getComment() {
        return comment;
    }

    public void setComment(String comment) {
        this.comment = comment;
    }

    public Map<String, List<FieldInfo>> getKeyIndexMap() {
        return keyIndexMap;
    }

    public void setKeyIndexMap(Map<String, List<FieldInfo>> keyIndexMap) {
        this.keyIndexMap = keyIndexMap;
    }

    public Boolean getHaveDate() {
        return haveDate;
    }

    public void setHaveDate(Boolean haveDate) {
        this.haveDate = haveDate;
    }

    public Boolean getHaveDateTime() {
        return haveDateTime;
    }

    public void setHaveDateTime(Boolean haveDateTime) {
        this.haveDateTime = haveDateTime;
    }

    public Boolean getHaveBigDecimal() {
        return haveBigDecimal;
    }

    public void setHaveBigDecimal(Boolean haveBigDecimal) {
        this.haveBigDecimal = haveBigDecimal;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TableInfo{" +
                "tableName='" + tableName + '\'' +
                ", beanName='" + beanName + '\'' +
                ", beanParamName='" + beanParamName + '\'' +
                ", comment='" + comment + '\'' +
                ", keyIndexMap=" + keyIndexMap +
                ", haveDate=" + haveDate +
                ", haveDateTime=" + haveDateTime +
                ", haveBigDecimal=" + haveBigDecimal +
                ", fieldInfoList=" + fieldInfoList +
                '}';
    }
}

3.5  FieldInfo.java定义字段通用属性

public class FieldInfo {
    private String fieldName;//字段名称
    private String propertyName;//属性名称
    private String sqlType;// 数据库字段类型
    private String javaType;// Java字段类型
    private String comment; //数据库字段备注
    private Boolean isAutoIncrement;//是否自增

    public String getFieldName() {
        return fieldName;
    }

    public void setFieldName(String fieldName) {
        this.fieldName = fieldName;
    }

    public String getPropertyName() {
        return propertyName;
    }

    public void setPropertyName(String propertyName) {
        this.propertyName = propertyName;
    }

    public String getSqlType() {
        return sqlType;
    }

    public void setSqlType(String sqlType) {
        this.sqlType = sqlType;
    }

    public String getJavaType() {
        return javaType;
    }

    public void setJavaType(String javaType) {
        this.javaType = javaType;
    }

    public String getComment() {
        return comment;
    }

    public void setComment(String comment) {
        this.comment = comment;
    }

    public Boolean getAutoIncrement() {
        return isAutoIncrement;
    }

    public void setAutoIncrement(Boolean autoIncrement) {
        isAutoIncrement = autoIncrement;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FieldInfo{" +
                "fieldName='" + fieldName + '\'' +
                ", propertyName='" + propertyName + '\'' +
                ", sqlType='" + sqlType + '\'' +
                ", javaType='" + javaType + '\'' +
                ", comment='" + comment + '\'' +
                ", isAutoIncrement=" + isAutoIncrement +
                '}';
    }
}

3.6  MyStringUtils.java字符串工具类

public class MyStringUtils {
    //第一个字母转换为大写
    public static String upCaseFirstLetter(String field){
        if(org.apache.commons.lang3.StringUtils.isEmpty(field)){
            return field;
        }
        return field.substring(0,1).toUpperCase() + field.substring(1);
    }

    //第一个字母转换成小写
    public static String lowerCaseFirstLetter(String field){
        if(org.apache.commons.lang3.StringUtils.isEmpty(field)){
            return field;
        }
        return field.substring(0,1).toLowerCase() + field.substring(1);
    }


}

 3.7  DateUtils.java 日期工具类

public class DateUtils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YYYY_MM_DD = "yyyy-MM-dd";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_YYYY_MM_DD = "yyyy/MM/dd";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YYYY_MM_DD_HH_MM_SS = "yyyy-MM-dd HH:mm:ss";

    //Date 转 String
    public static String dateParseToString(String pattern, Date date){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pattern).format(date);
    }

    //String 转 Date
    public static Date stringParseToDate(String date,String pattern) throws ParseException {
        return new SimpleDateFormat(pattern).parse(date);
    }
}

       

         

         

        

  • 51
    点赞
  • 4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这几年,许多新名词涌入我们的视野:博客、圈子、播客、WAP等。这些都预示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互联网阶段web 2.0,它是相对web 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总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10]。这个阶段发展迅速,互联网应用趋于多样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由web 1.0网站创造内容的时代变为由用户创造内容的web 2.0时代。 在web 2.0应用中,博客(Blog)是web 2.0核心应用中最典型、最流行的代表之一,也是web 2.0技术应用的最直观的表现,是web 2.0精神和理念的具体体现。 1.2. 问题的提出 Blog记载了日常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和他人分享、交流,同时又通过“六度空间”结识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而越来越多专业知识的 Blog 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 Blog 更多所蕴涵的巨大的信息价值:不同的 Blog 选择不同的内容,收集和整理成为很多人关注的专业 Blog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的来源是一些固定的 Blog 。随着博客人数的增加, Blog 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且在改变传统的网络和社会结构:网络信息不再是虚假不可验证的,交流和沟通更有明确的选择和方向性,单一的思想和群体的智慧结合变的更加有效,个人出版变成人人都可以实现的梦想—— Blog 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3. 系统的开发目标 管理员通过前台页面进入后台管理模块后,可对注册的博客用户进行维护,包括对注册用户的添加、查找、修改和删除。 管理员进入登录后,可对帐户进行管理,包括添加管理员帐户、修改管理员帐户、删除管理员帐户和对帐户进行权限设置。 博客用户通过前台登录后,可对自己的博客空间进行管理,包括发布自己的网络日志、收藏个人图片、和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及删除访问者发表的评论等。 因此,在具体设计实现该博客网站时,主要考虑了主流博客网站的几个主要功能:(1)博客的注册、登录验证功能(2) 网络用户通过关键字搜索博文功能(3) 最热门博客页面推荐浏览(4) 文章详细内容及相关评论显示(5) 博客页面访问量统计(6) 博客个人文章管理维护功能(7) 博客个人文章分类管理维护功能(8) 博客个人友情链接维护功能(9) 博客个人基本信息管理维护功能(10) 博客图片上传及个人相册管理(11) 网络用户写留言,博主查看留言。 第二章 系统设计 2.1. 系统分析 在整个blog进行开发之前,要确定出整个项目的整体架构,包括系统的选型、运行环境的确定及系统结构设计。下面对这进行详细介绍。 在进行软件系统开发的最初环节,一般都需要进行系统的选型,即根据系统功能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及软件架构。 blog对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有比较高的要求。本系统设计时,比较主流的B/S设计有基于JSP、ASP、PHP、CGI及J2EE等模式。相比较而言PHP的功能相对简单,不适合做大程序;而CGI效率相对较低,所以也不考虑。由于J2EE的开源的框架中提供了MVC模式实现框架Struts、对象关系模型中的Hibernate 的框架及拥有事务管理和依赖注入的Spring。利用现存框架可以更快开发系统。所以选择Java技术作为blog 的开发工具。 为了增加系统的吞吐量,提高并发处理客户请求数量,系统采用了IBM服务器作为主机。在数据库处理方面,不需要在数据层借助存储过程及数据库服务器端函数封装过多的业务逻辑,因此数据库系统采用相对精巧的MySQL[6]。 该在线博客系统服务器端如果需要布置到其他主机上,则该主机必备条件如下: 1.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独立于操作系统的跨平台系统,客户端MicroSoft Windows 2000及以上; 2. 数据库:MySQL 5.0.27版本; 3. Web服务器:Tomcat 5.5及以上版本,配合MVC设计模式及 Hibernate开发架构; 4. 客户端运行环境:能运行IE 5以上或Netscape 5以上浏览器的操作系统,配合使用Ajax技术; 5. 客户端运行工具:目前的系统采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为了支持Ajax开发框架,应该选择使用IE 5以上版本浏览器。 本网站以xp为Web平台,JSP+Ajax+Servlet+JavaBean+Hibernate为网站实现技术,建立基于MySQL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动态网页,实现博客网站前台及博客个人维护管理等功能模块。 1、 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系统的必要性能。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当前和将来可能承受的工作量,使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时间能够满足信息处理的需求。 2、 系统的开放性和系统的可扩充性: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以后的可扩充性。例如数据表中用户选择字段方式的改变,用户查询的需求也会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所有这些,都要求系统提供足够的手段进行功能的调整和扩充。而要实现这一点,应通过系统的开放性来完成,既系统应是一个开放系统,只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可以简单的加入和减少系统的模块,配置系统的硬件。通过软件的修补、替换完成系统的升级和更新换代。 3、 系统的易用性和易维护性: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系统应该尽量使用用户熟悉的术语和中文信息的界面;针对用户可能出现的使用问题,要提供足够的在线帮助,缩短用户对系统熟悉的过程。 4、 系统的数据要求:1、数据录入和处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2、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3、数据的共享与独立性。 2.2.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2.1. 技术可行性 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要考虑将来要采用的硬件和软件技术能否满足用户(这里是服务器,网速)提出的要求(如计算机的容量、速度等)。此外,还要考虑开发人员的水平,学习了两年的jsp开发,对于这个系统的编写,我想完整的之需要两个月就可以写出程序,再花上几天的调试,计划两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投入使用了。 我们掌握了数据库及其应用技术、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对数据库的设计、应用、维护及局域网的组成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考取了信息处理、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等国家IT认证。从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开发一个小型系统的能力。再有就! 2.2.2. 经济可行性 主要从对项目的经济上进行分析评价,一方面是支出的费用,包括设备购置费、管理和维护费用、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等,另一个是取得的收益。这是个小型的系统,从投入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来讲是非常小的,发布出去之需要注册域名就可以了,从节省人力方面,可以让管理人员从繁与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做更多的工作。 2.2.3. 管理可行性 有IP地址、用户名与密码等,可以下载一个FTP上传工具(cure)上传更新后的内容.可以在http://www.skycn.com/soft/683.html下载到. 下载以后,通过"站点管理"-->"新建站点".输入IP,用户名,密码.然后连接即可. 当然也可用FTP工具.直接在IE浏览器地址栏输入ftp://www.域名/然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同样可以上传.随时更新文件! 第三章 开发环境的说明与安装 3.1. 开发语言的选择 3.1.1. JAVA简介 Java是Sun公司推出的新的一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特别适合于Internet应用程序开发Java的产生与流行是当今Internet发展的客观要求,Java是一门各方面性能都很好的编程语言,它的基本特点是简单、面向对象、分布式、解释的、健壮的、安全的、结构中立的、可移植的、性能很优异的、多线程的、动态的,特别适合在Internet环境上开发的应用系统。 3.1.2. Web应用程序开发环境—JSP技术 JSP的全称是Java Server Pages,它是SUN推出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它在传统的静态页面文件(*.html,*.htm)中加入JAVA程序片段和JSP标记,就构成了JSP页面。JSP具有以下的优点: 1、将业务层与表示层分离:使用JSP技术,网络开发人员可充分使用HTML来设计页面显示部分(如字体颜色等),并使用JSP指令或者JAVA程序片段来生成网页上的动态内容; 2、能够跨平台:JSP支持绝大部分平台,包括现在非常流行的LINUX系统,应用非常广泛的Apache服务器也提供了支持JSP的服务; 3、组件的开发和使用很方便:如ASP的组件是由C++,VB等语言开发的,并需要注册才能使用;而JSP的组件是用Java开发的,可以直接使用; 4、一次编写,处处运行:作为JAVA开发平台的一部分,JSP具有JAVA的所有优点,包括Write once , Run everywhere. 3.2. 数据库的选择 3.2.1. Web应用程序开发环境—SQLserver数据库 SQL Server是由Microsoft开发和推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公司于2000年推出的最新版本。 SQL Server 特点:   1.真正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2.图形化用户界面,使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更加直观、简单。   3.丰富的编程接口工具,为用户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4.SQL Server与Windows NT完全集成,利用了NT的许多功能,如发送和接受消息,管理登录安全性等。SQL Server也可以很好地与Microsoft BackOffice产品集成。   5.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可跨越从运行Windows 95/98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Windows 2000的大型多处理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6.对Web技术的支持,使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发布到Web页面上。   7.SQL Server提供数据仓库功能,这个功能只在Oracle和其他更昂贵的DBMS中才有。   SQL Server 2000与以前版本相比较,又具有以下新特性 :   1.支持XML(Extensive Markup Language,扩展标记语言)   2.强大的基于Web的分析   3.支持OLE DB和多种查询   4.支持分布式的分区视图   安装、运行SQL Server 2000的硬件需求   (1)计算机   Inter及其兼容计算机,Pentium 166Mz或者更高处理器或DEC Alpha和其兼容系统。   (2)内存(RAM)   企业版最少64MB内存,其他版本最少需要32MB内存,建议使用更多的内存。   (3)硬盘空间   完全安装(Full)需要180MB的空间,典型安装(Typical)需要170MB的空间,最小安装(Minimum)需要65MB的空间。 3.3. 开发工具的选择 MyEclipse,Deamweare,选择SQLserver作为后台的数据库,选择JAVA、JSP、JavaScript、Html作为应用程序开发工具,运用Tomcat服务器技术,整个系统完全基于B/S (Browser/Server)模式进行设计。 1、Tomcat应用服务器 目前支持JSP的应用服务器是较多的,Tomcat是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Web服务器,被JavaWorld杂志的编辑选为2001年度最具创新的Java产品,可见其在业界的地位。 Tomcat是一个免费的开源的Serlvet容器,在Tomcat中,应用程序的部署很简单,你只需将你的WAR放到Tomcat的webapp目录下,Tomcat会自动检测到这个文件,并将其解压。你在浏览器中访问这个应用的Jsp时,通常第一次会很慢,因为Tomcat要将Jsp转化为Servlet文件,然后编译。编译以后,访问将会很快。 Tomcat也具有传统的Web服务器的功能:处理Html页面。但是与Apache相比,它的处理静态Html的能力就不如Apache。我们可以将Tomcat和Apache集成到一块,让Apache处理静态Html,而Tomcat处理Jsp和Servlet。Tomcat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不仅仅因为其免费,功能强大,更因为其开放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B/S 开发模式 伴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正在由基于C/S(client/ Server)模式的应用系统转变为基于B/S模式的应用系统。 过去,网络软件的开发都采用C/S(client)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要的业务逻辑都集中于客户端程序,因此,必然导致以下问题: 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和升级困难。由于客户端的硬件配置可能存在差异,软件环能各不相同,因此,在安装时,必须对每一个客户端分别进行配置,同样,在软件升级时也要对客户端分别处理。 B/S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开发成本及维护成本降低。由于B/S架构管理软件只安装在服务器端(Server)上,即应用程序在部署、升级、维护时,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配置就可以了,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用户界面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Server)端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所有的客户端只有浏览器,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做硬件维护。 良好的安全性能,防火墙技术可以保证后台数据库的安全性。所有的配置工作都集中在服务器端且所有客户端请求都是通过DBMS来访问数据库,从而大大减少了数据直接暴露的风险。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开发框架技术介绍 对于框架技术,我们采用Struts+ajax的整合! Struts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表现层框架 1、 Struts是一个为开发基于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MVC)模式的应用架构的开源框架,是利用Servlet,JSP和custom tag library构建Web应用的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由于Struts能充分满足应用开发的需求,简单易用,敏捷迅速。它使用服务层框架可以将JavaBeans从Jsp/Servlet中分离出来,而使用表现层框架则可以将Jsp中剩余的JavaBeans完全分离,这部分JavaBeans主要负责显示相关信息,一般是通过标签库(Taglib)实现,不同框架有不同自己的标签库,Struts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表现层框架。 2、 Ajax我们主要应用就是xmlhttprequest,回调函数实现局部刷新达道数据更新! 4.2需求分析 Blog网站主要是实现注册用户登录、管理相关信息、博文及相关评论、查看留言、友情链接、及图片的上传和图像的播放而为上网用户提供按博文主题搜索,查看注册用户的博文及提出相关评论,并为注册用户写留言,游览注册用户的相册、注册等功能的系统。下面就以两种不同的用户来分析博客网站的需求。 4.2.1注册博友 首先必须在博客首页中登录填写用户名和密码,这样才能执行一些相关操作,不然就是普通用户只能查看一些信息,而不能发表博文。可以在管理页面上添加博文的分类,可以上传图片和游览自己的相册,在上传过程中可以将一张图片定义为自己的签名,在个人管理页面中注册用户还可以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博文管理,友情链接管理及博文分类管理,用例图2。 图2 博客管理页面的用例图 在博客主界面中发表博文时可以选择博文类型,这样可以更好管理自己的博文。并查看和删除网友对自己的博文的一些评论、查看和删除网友留下的一些留言,提供与其他网友交流的空间。更好交流,在信息时代人们通过个人空间沟通也用来但不能在自己的博客主页面中提交评论和留言。。这样在本系统中就可以为博友提供更多的个人色彩。在管理页面中添加和删除友情连接。这样博友可以在自己空间中快速定位自己的关心的网站。这样还可以让网友看到自己的一些信息。友情链接及网页访问量统计显示:在博客的个人页面中还提供了推荐给普通网络用户的相关友情链接,此外,对个人页面的访问量也在随时进行统计,并在个人页面中进行直观的显示。 博客主页面的用例图如图3所示: 图3 博客主页面的用例图 4.2.2 普通用户 在博客注册页面注册成为博客的注册用户,才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进入某一博客页面查看相关文章信息时,可以随时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文章发表评论,同时也可以查看到其他人针对该博文的评论。普通用户在阅读博文时可以在最后留下自己的一些评论。他也可以留下更多的信息。这样他可以写留言。这样他留下的信息就更快地被博友所看到。普通用户进入博友的用例图如图4所示: 图4上网博友在博客主页面的用例图 普通网友可以搜索自己关心的一些数据。并且在搜索结果中提供在结果范围内再次搜索。这样就可以将范围缩小。首页向注册用户提供登陆模块,注册用户在博客网站首页跟上网网友一样可以查看博客和博文推荐。上网网友可以注册成为博客用户,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这一模块的用例图如图5所示: 图5 博客首页的用例图 4.3 功能模块介绍 4.3.1 博客注册登录管理模块 博客注册登录管理模块用于建立博客网站固定的客户群体,通过记录对应的博客档案,实现对博客信息的后台维护及管理,同时也便于通过博客档案库将网站最新动态及相关企业的信息方便地传达给每一位潜在的客户。 该功能模块实现了以下几个子功能。 (1)新博客在线注册。 (2)博客登录管理。 (3)跳转到博客主页。 只有进行登录并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可以在个人博客页面发表日志,并借助个人设置实现对个人博客相关信息的管理维护。对于没有经过身份验证的网络用户不允许在博客页面中发表日志,更不允许对博客页面信息进行管理维护。 该模块实现新博客的注册及登录验证功能。其中,注册新博客时会对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进行有效性验证,包括基本数据格式的有效性以及逻辑有效性,例如,用户名被占用时将及时给出提示。注册成功的博客登录时,会随时根据博客输入的登录信息进行提示,如用户名错误或者密码错误。 4.3.2 博客及文章检索查询模块 博客及文章检索查询模块为网络用户提供便捷的搜索,以及日志阅读浏览等功能,同时对日志的评论信息、博客推荐也能够及时反馈给网络用户。 该功能模块实现了以下几个子功能。 (1)热门博客页面推荐。 (2)最新博客日志推荐。 (3)日志信息关键字搜索。 该模块能够在网页中随时提供在线的最新日志信息。该信息需要定期更新,网络用户可以随时获得最新日志以及最热门的博客推荐。在客户选择了某个博客或者某个感兴趣的日志后,可以方便地跳转到对应博客页面进行日志的阅读,并和博客进行交流互动。 为了使网络用户尽快定位到所需的博客资料及日志信息,本模块提供了搜索功能,用户可以对所关注的日志信息按照标题进行关键字搜索,以避免用户浏览多个页面来寻找所需的日志信息。 4.3.3博客页面显示模块 当网络用户进入某个人博客主页后,在该页面中将提供博客日志列表的显示,同时为了方便用户浏览,在该模块中提供根据分类名进行日志列表的显示,也提供日志评论的浏览,此外还允许用户在博客页面中发表评论及留言。 该功能模块实现了如下几个子功能。 (1)用户可以分页查看对应的日志内容及评论信息。 (2)用户可以针对日志内容发表评论。 (3)用户可以针对博客进行留言。 (4)用户可以分类查看日志内容。 在该模块中还提供了博客页面统计信息,日志、评论及留言信息分页显示等方便用户的显示效果。 4.3.4 博客个人维护管理模块 博客个人维护管理模块用于实现用户对博客个人主页及相关信息的动态管理。 该功能模块实现了如下几个子功能: (1)日志及日志分类管理。 (2)评论及留言管理。 (3)个人基本信息维护管理。 借助该模块,用户可以随时对个人博客主页中的内容进行增加或修改,包括日志分类信息的更新、评论及留言管理等功能,也允许用户对博客的个人信息进行维护及其管理。 4.4 系统分析 本系统采用严格的J2 EE 应用结构,主要有如下几个分层。 1. 表现层:由JSP 页面组成。 2. MVC 层:使用Struts框架。 3. 业务逻辑层:主要由Spring loC 容器管理的业务逻辑组件组成。 4. DAO 层:由7 个DAO 组件组成,实现类必须继承Spring提供的HibernateDaoSupport。 5. Hibernate 持久层:由7 个PO 组成,并在Hibernate Session 管理下,完成数据库访问。 6. 数据库服务层:使用MySQL 数据库存储持久化数据。 系统的具体分层如图5 所示。 图6 系统结构图 在图6 黑色大方框内的MVC 控制层、Service 层及DAO 组件层的组件,都由Spring IOC 容器负责生成,并管理组件的实例(实例必须是单身模式的,本系统中的bean基本上是单身的)。 4.3.1系统架构说明 本系统不仅严格按MVC 模式设计,还按J2 EE 分层设计,将中间层严格分成业务逻辑层、DAO 层及数据持久层等。MVC 层的控制器绝对禁止持久层访问,甚至不参与业务逻辑的实现。表现层采用传统JSP 技术。 本系统采用的是典型的J2EE 三层结构,分为表现层、中间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三层体系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及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在中间层处理。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交互,而是通过组件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由中间层与数据库交互。Jsp广泛的应用和稳定的表现,为其作为表现层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间层采用的是流行的Spring+Hibernate ,为了将控制层与业务逻辑层分离,又细分为以下几种。 Web 层,就是MVC 模式里面的C,负责逻辑层和表现层的交互。调用业务逻辑层,并将业务数据返回给表现层作组织表现,该系统的MVC采用Struts框架。 Service 层(就是业务逻辑层),负责实现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层以DAO 层为基础,通过对DAO 组件的正面模式包装,完成系统所要求的业务逻辑。 DAO 层,负责与持久化对象交互。该层封装了数据的增、删、查、改的操作。 PO ,持久化对象。通过实体关系映射工具将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映射成对象,很方便地实现以面向对象方式操作数据库,该系统采用Hibernate 作为ORM 框架。Spring 的作用贯穿了整个中间层,将Web 层、Service 层、DAO 层及PO 无缝整合,其数据服务层用来存放数据。 通过使用Hibernate 持久层,可以避免使用传统的JDBC 操作数据库,对JDBC近一步包装,从而更好地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操作数据库。保证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以面向对象的方式进行,即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及编程,透过Hibernte 对PO对象持久化操作,不管插入还是查询都是通过PO。 4.3.2实现DAO 层 DAO 还有助于提升系统的可移植性。独立的DAO 层使得系统能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轻易切换,底层的数据库实现对于业务逻辑组件是透明的。数据库移植时仅仅影响DAO 层,不同数据库的切换不会影响业务逻辑组件,因此提高了系统的可复用性。 对于不同的持久层技术, Spring 的DAO 提供一个DAO 模板,将通用的操作放在模板里完成,而对于特定的操作,则通过回调接口完成。Spring 为Hibernate 提供的DAO 支持类是: HibernateDaoSupport。 4.3.3 DAO组件的定义 DAO 组件提供了各持久化对象的基本的CRUD 操作。而在DAO 接口里则对DAO组件包含的各种CRUD 方法提供了声明,但有一些IDE 工具也可以生成基本的CRUD方法。使用DAO 接口的原因是:避免业务逻辑组件与特定的DAO组件藕合。由于DAO 组件中的方法不是开始就设计出来的,其中的很多方法可能会随着业务逻辑的需求而增加,但以下几个方法是通用 的。 • get: 根据主键加载持久化实例。 • saveor update: 保存或更新持久化实例。 • remove: 删除持久化实例。 上面涉及了7个PO,这样我们必须设计7个对应的PODao 7个Dao必须继承BaseDao 这个BaseDao 有对接口的一些基本的CURD操作。7个Dao 如下。LinksDao ,BlogDao、FeedBackDao、ArticleDao、MessageDao、SortDao、PictureDao。这7个Dao 分别封装对自己的持久化对象的一些操作。 4.3.4 部署DAO 层 HibernateDaoSupport类只需要一个SessionFactory 属性,即可完成数据库访问。SessionFactroy创建Session,而数据库的CRUD操作都是有Session 完成,并将查询结果保存在一级缓存中,每次用户提交一次会话,可能需要Session完成一些数据库的操作而实际的数据库访问由模板类HibernateTemplate完成,该模板类提供了大量便捷的方法,简化了数据库的访问。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5.1定义(数据词典) 1、数据库表名的定义使用:重点字_table;重点字可以是多个英文单词的组合,从组合的第二单词起首字母大写,字段命名是能表达字段内容的英文单词的组合,组合方式同表名重点字相同。 2、NN 表示not null 不填表可为空。 3、数据类型不使用固定数据库的类型,标识大众类型,如字符串、字符、数字等。这样在更改数据库时需求的数据是可移植的 4、输写数据表在数据库中的物理名称,可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再定义表名称,方便沟通。 5、长度定义又数据类型决定:如字符串可选8000以下,数字可在50位之间,字符只允许一位。 6、输入方式表示数据的来源:生成表由程序或数据库的索引自动生成,而不需人工录入;输入表示通过文本框等输入的数据;选择表单选框、复选框、下拉列表等通过选择输入的数据;自定获取是为外码的输入设定的,它由程序自动获取。 5.2主要表结构如下 1. 表[blogs]日志数据表 字段名 类型 说明 blogid Int(10) 日志的ID title text 日志标题 pubtime Int(11) 日志发表时间 authorid Int(8) 日志作者的UID replies Int(8) 日志的评论数 tbs Int(8) 日志的trackback数 views Int(8) 日志的查看次数 category Int(3) 日志所属的分类的ID content mediumtext 日志正文内容 property Int(1) 日志的属性 0 公开日志 1 锁定日志 2 隐藏日志 3 一般草稿 2.表[user]博友登陆信息表 字段名 类型 说明 userid Int(10) 博友ID nicheng Text 博友在博客里的称呼 username text 登陆时的用户名 password text 登陆密码 3.表[register]用户数据表 字段名 类型 说明 userid Int(8) 登陆时需要用到的用户名 username text 用户昵称 userpwd Int(8) 登陆密码 regtime Int(11) 注册时间 usergroup Int(2) 所属的用户组ID email text 用户email qq text Qq号 msn text 用户msn gender text 用户性别 第六章 主要功能的实现 6.1 登录控制: if(this.session().getAttribute("rand")!=null){//检验随机数是否为空 if(this.checkCode.equals(this.session().getAttribute("rand").toString())){//比较随机数 uservo=userbo.queryUserByINfo(uservo);//检验用户信息并将信息返回 if(uservo!=null){//看用户是否存在 this.setUserpurview(uservo.getPurviewId());//设置用户权限 this.session().setAttribute("user", uservo);//将用户信息放在session中 return SUCCESS;//返回用户主界面页面 }else{ return ERROR;返回到失败页面} }else{return ERROR; }}else{ return ERROR; } 6.2 Ajax 读取txt格式数据 function ajax_function(var1,var2){ var xmlHttp = null; //创建xmlhttprequest try { // Firefox, Opera 8.0+, Safari 对不同浏览器常见不同对象 xmlHttp=new XMLHttpRequest(); } catch (e) { try { // Internet Explorer xmlHttp=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 catch (e) { try { xmlHttp=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catch (e) { alert('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AJAX!'); return false; } } }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 { if(xmlHttp.readyState == 4 && xmlHttp.status == 200) { var some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omeDiv'); someDiv.innerHTML=xmlHttp.responseText; } } xmlHttp.open('GET','www/index.jsp?param1='+var1+'¶m2='+var2,true); xmlHttp.send(null); } 6.3 系统架构与数据库的连接 由于我们开发时是利用MVC的设计模式,所以在此我们的数据库连接是封存在M中的,即只要我们和M层连接上,就已经连接上数据库了。 Hibernate使用数据库和配置信息来为应用程序提供持久化服务(以及持久的对象)。我们只需在hibernate.cfg.xml中配置以下语句即可: sa jdbc:microsoft:sqlserver://localhost:1035;DatabaseName=webexamine org.hibernate.dialect.SQLServerDialect sqlserver2000 aaaaaaaa com.microsoft.jdbc.sqlserver.SQLServerDriver org.hibernate.dialect.HSQLDialect true 其实我们在这里配置了一个数据连接,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使用proxool连接池,我们经测试,分别用proxool、tomcat JNDI、Hibernate自带的连接池进行配置之后分别执行以上的10000条数据插入和读取,结果显示proxool的性能要优于tomcat JNDI,而Hibernate自带的就更不用提了,差很远。依次为:39265毫秒/10000条、26013毫秒/10000条、50029毫秒/10000条。 6.4数据的备份与还原 我们根据Mysql数据库提供的backup(备份)命令及restore(恢复)命令,进行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在连接数据库后,我们在需要备份和还原的地方加入以下语句: backup database to disk='备份文件名' restore database from disk='备份文件名' 然后发送给数据库的管理对象进行数据还原与备份。 在知道了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的接口后,用JAVA进行具体的连接,这里采用JAVA直连的方 法,部分代码如下: try{ String user="sa";//连接sqlserver2000数据库登陆名 String password="aaaaaaaa";//连接sqlserver2000数据库密码 String sDBDriver="com.microsoft.jdbc.sqlserver.SQLServerDriver";//连接数据库的驱动字符串 String connStr="jdbc:microsoft:sqlserver://localhost:1433;DatabaseName=webexamine";//注册连接字符串 Connection con=null; Class.forName( sDBDriver);//注册数据库驱动 con = Driver Manager.getConnection(connStr ,user,password);//获取数据库连接 String sql="backup database xncsims to disk='d:\\xncback.dat'";//备份数据库,还原数据库和着类似,只是将这句变为还原的语句 st=con.createStatement();//创建发送对象 rs=st.executeQuery(sql);//这里就是把你的SQL语句发到数据库执行 }catch(SQL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e.toString());} catch(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e.toString());} 6.4部分效果预览图 主页 留言界面
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 要了解面向对象编程(OOP)的基本概念,需要理解 OOP 的三个主要概念,它们撑起 了整个 OOP 的框架。这三个概念是:封装、继承性和多态性。除此以外,还需了解对象、 类、消息、接口、及抽象等概念。 2.2.1 对象 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具两个特征:状态和行为。例如:自行车有状态(传动装置、步度、 两个车轮和齿轮的数目等)和行为(刹车、加速、减速和换档等)。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软件对象。软件对象是现实世界对象的模式化产物,他们也有状态 和行为。软件对象把状态用数据表示并存放在变量里,而行为则用方法实现。实际上,软件 对象还包括了数据结构和使用这些数据结构的代码。因此也可以说:软件对象是现实世界客 观事务的软件化模拟,是变量(数据和数据结构)和相关方法(对数据操作和对象管理的程 序)的软件组合。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你可以用软件对象表示现实世界的对象,而这些软件对象和 现实世界对象是相对应的。例如:如果你正在建立一个帐户管理系统,那么你的对象就是帐 户、欠款、信用卡、月收入、贷款、交易等等。如果你设计一个电子实习交通工具系统,那 么你的对象就是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等。就自行车的软件对象而言,表示该对象的状态 和行为应为与变量和方法相对应。自行车的状态:数度是 10mp(每小时 10 米),步度是 90rpm (每分钟 90 转),当前传动装置是第 5 个齿轮。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这些数据应放在 变量中。自行车的行为:刹车,改变步度和换档。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这些行为用方 法实现。 在 OOP 技术中,对象充当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对象的数据是组成对象的核心,而方法 则环绕这个核心并隐藏在对象之中。 2.2.2 封装 "封装"是 OOP 语言的优点之一。把一个对象的数据加以包装并置于其方法的保护之下 称为封装。所谓封装就是对数据的隐藏。封装实现了把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代码包装成为 一个对象(即离散的部件),而数据和操作细节(方法)隐藏起来。如果增加某些限制,使 得对数据的访问可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那些能比较容易地产生更为强壮的代码。 OOP 语言提出一种(或称为协议),以保证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操作。通常的做法是:程 序和对象数据的交互作用通过一个公开的接口进行,而不直接进行操作。由于把数据封装在 对象中,所以,访问对象中的数据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利用一个公开的接口。 实际上,封装在程序和数据之间设置了一道栅栏,它可以阻止一部分的设计错误,不至 于涉足应用程序其他部分的数据。 2.2.3 消息 一个单独的对象一般不十分有用,而作为一员出现在包含有许多其他对象的大程序或应 用程序之中,通过这些对象的相互作用,程序员可实现高层次的操作和更负责的功能。某此 对象通过向其他对象发送消息与其他对象进行交互作用和通信。 消息是以参数的形式传递给某方法的。一个消息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1. 消息传送到对象的名称。 2. 要执行的方法的名称。 3. 方法需要的任意参数。 2.2.4 类 类是一个蓝图或样板,定义了某种类型的所有对象的变量和方法。 在 java 语言中,Java 程序的基本单位是类,也就是说:一个 Java 程序是由多个类组成 的。定义一个类与定义一个数据类型是有区别的。在程序设计语言中,把定义数据类型的能 力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来对待。在面向对象的语言中,类的功能更强大,这是因为类不仅 含有定义数据类型的功能,而且还包含了对方法的定义。 对象实际是类中的一个实例。生成实例的过程叫做把"一个对象实例化"。一个实例化 的对象实际上是由若干个实例变量和实例方法组成的。当你创建出一个类的实例时,系统将 为实例变量指定内存,然后你就可以利用实例方法去做某些事情。 2.2.5 继承 继承是指建立子类的能力。子类继承了父亲的特征和功能。类的层次结构类似于一棵数 的结构,也像一个家庭谱系。它显示了根和它的导出类之间的关系。 子类从它先辈类那里继承了代码和数据,这样,它就可以执行先辈类的功能和访问先辈 类的数据。一个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语言将具有严格的继承性。 通过对象、类,我们实现了封装,通过子类我们可以实现继承。例如,公共汽车、出租 车、货车等都是汽车,但它们是不同的汽车,除了具有汽车的共性外,它们还具有自己的特 点(如不同的操作方法,不同的用途等)。这时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汽车的子类来实现,它们 继承父类(汽车)的所有状态和行为,同时增加自己的状态和行为。通过父类和子类,我们实 现了类的的层次,可以从最一般的类开始,逐步特殊化,定义一系列的子类。同时,通过继 承也实现了代码的复用,使程序的复杂性线性地增长,而不是呈几何级数增长。 2.2.6 抽象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系统鼓励充分利用"抽象"。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正是通过抽象来 理解复杂的事务。例如:人们并没有把汽车当作成百上千的零件组成来认识,而是把它当作 具有自己特定行为的对象。人们可以忽略发动机、液压传输、刹车系统等如何工作的细节, 而习惯于把汽车当作一个整体来认识。 包含通用对象类的库叫作类库。 2.2.7 多态型 面向对象程序的最后一个概念是多态性。凭借多态性,你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它具 有与基对象相同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的。例如:在 Java 中你可以凭借多态性,通过一个画圆的对象,来创建一个画椭圆或矩形的对象。不管是 画圆,画椭圆还是画矩形的方法,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方法名,但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他们的 画圆的功能。 1.8 类和对象 1.8.1 类 类是组成 Java 程序的基本要素。它封装了一类对象的状态和方法,是这一类对象的 原型。定义一个类,实际上就是指定该类所包含的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代码。 类通过关键字 class 来定义,一般格式为: 【类说明修饰符】class 类名【extends 子句】【implements 子句】 type instance-varable1; type instance-varable2; type instance-varable3; the methodname1(parameter-list){method-body;} the methodname2(parameter-list){method-body;} the methodnameN (parameter-list){method-body;} 下面将类定义格式的项目说明如下: (1) class 是类说明关键字。 (2) 类名是由程序员自己定义的 Java 标识符,每个类说明必须有 class 和类名。 (3) 类说明修饰符包括:  abstract 说明一个类为抽象类,抽象类是指不能直接实例化对象的类。  final 说明一个类为最终类,即改类不能再有子类。  public 说明类为公共类,该类可以被当前包以外的类和对象使用。  private 说明类为私有类。 (4) extends 子句用于说明类的直接超类。 (5) implements 子句用于说明类中将实现哪些接口,接口是 Java 的一种引用类 型。 (6) 类体包含了变量和方法。在类体中定义的数据、变量和方法称为类的成员, 或称为实例变量和实例方法。 (7) 例如: 下例定义了一个 Point 类 ,并且声明了它的两个变量 x、y 坐标 ,同时实现 init()方法 对 x、y 赋初值 。 class Ponit { int x,y; void init(int ix, int iy){ x=ix; y=iy; } } 类中所定义的变量和方法都是类的成员。对类的成员可以设定访问权限 ,来限定 其它对象对它的访问,访问权限所以有以下几种:private, protected, public, friendly。 1.8.2 对象 把类实例化,我们可以生成多个对象,这些对象通过消息传递来进行交互(消息 传递即激活指定的某个对象的方法以改变其状态或让它产生一定的行为),最终完 成复杂的任务。一个对象的生命期包括三个阶段:创建对象、对象的引用和释放对 象 。 1.8.3 创建对象 创建对象包括声明、实例化和初始化三方面的内容。通常的格式为 : 1. 声明对象 对象声明实际上是给对象命名,也称定义一个实例变量。对象声明的一般格式为: type name 其中,type 是一个类的类名,用它声明的对象将属于改类;name 是对象名。 例如: Date today; Rectangle myRectangle; 第一条语句说明了对象 today 属于 Date 类,第二条语句说明了对象 myRectangle 属于 Rectangle 类。对象说明并没有体现一个具体的对象,只有通过实例化后的对 象才能被使用。 2. 实例化对象 实例化对象就是创建一个对象。实例化对象意味着给对象分配必要的存储空间,用 来保存对象的数据和代码。实例化后的每个对象均占有自己的一块内存区域,实例 化时,每个对象分配有一个"引用"(reference)保存到一个实例变量中。"引用" 实际上是一个指针,此指针指向对象所占有的内存区域。 因此,对象名(变量)实际上存放的是一个被实例化之后的对象所占有的内存区域 的指针。 例如: type objectName = new type ( [paramlist] ); 运算符 new 为对象分配内存空间 ,实例化一个对象 。new 调用对象的构造方法,返 回对该对象的一个引用(即该对象所在的内存地址)。用 new 可以为一个类实例化, 多个不同的对象。这些对象分别占用不同的内存空间,因此改变其中一个对象的状 态不会影响其它对象的状态 。 3.初始化对象 生成对象的最后一步是执行构造方法,进行初始化。由于对构造方法可以进行重写 ,所以通过给出不同个数或类型的参数会分别调用不同的构造方法。 例子:以类 Rectangle 为例,我们生成类 Rectangle 的对象: Rectangle p1=new Rectangle (); Rectangle p2=new Rectangle (30,40); 这里,我们为类 Rectangle 生成了两个对象 p1、p2,它们分别调用不同的构造方法, p1 调用缺省的构造方法(即没有参数),p2 则调用带参数的构造方法。p1、p2 分别对 应于不同的内存空间,它们的值是不同的,可以完全独立地分别对它们进行操作。虽 然 new 运算符返回对一个对象的引用,但与 C、C++中的指针不同,对象的引用是指 向一个中间的数据结构,它存储有关数据类型的信息以及当前对象所在的堆的地址, 而对于对象所在的实际的内存地址是不可操作的,这就保证了安全性。 1.8.4 对象的引用 对象的使用包括引用对象的成员变量和方法,通过运算符·可以实现对变量的访问和方法的调 用,变量和方法可以通过设定一定的访问权限(见下面的例子)来允许或禁止其它对象对它的 访问。 我们先定义一个类 Point。 例子: class Point{ int x,y; String name = "a point"; Point(){ x = 0; y = 0; } Point( int x, int y, String name ){ this.x = x; this.y = y; this.name = name; } int getX(){ return x; } int getY(){ return y; } void move( int newX, int newY ){ x = newX; y = newY; } Point newPoint( String name ){ Point newP = new Point( -x, -y, name ); return newP; } boolean equal( int x, int y ){ if( this.x==x && this.y==y )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name+" : x = "+x+" y = "+y); } } public class Using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Point p = new Point(); p.print(); //call method of an object p.move( 50, 50 ); System.out.println("** after moving **"); System.out.println("Get x and y directly"); System.out.println("x = "+p.x+" y = "+p.y); //access variabl es of an object System.out.println("or Get x and y by calling method"); System.out.println("x = "+p.getY()+" y = "+p.getY()); if( p.equal(50,50) ) System.out.println("I like this point!!!! "); else System.out.println("I hate it!!!!! "); p.newPoint( "a new point" ).print(); new Point( 10, 15, "another new point" ).print(); } } 运行结果为: C:\java UsingObject a point : x = 0 y = 0 **** after moving ***** Get x and y directly x = 50 y = 50 or Get x and y by calling method x = 50 y = 50 I like this point!!!! a new point : x = -50 y = -50 another new point : x = 10 y = 15 1.引用对象的变量 要访问对象的某个变量,其格式为: objectReference.variable 其中 objectReference 是对象的一个引用,它可以是一个已生成的对象,也可以是能够生成对 象引用的表达式。 例如:我们用 Point p=newPoint();生成了类 Point 的对象 p 后,可以用 p.x,p.y 来访问该点的 x、y 坐标,如 p.x = 10; p.y = 20; 或者用 new 生成对象的引用,然后直接访问,如: tx=new point().x; 2.调用对象的方法 要调用对象的某个方法,其格式为: objectReference.methodName ( [paramlist] ); 例 如我们要移动类 Point 的对象 p,可以用 p.move(30,20); 虽然我们可以直接访问对象的变量 p.x、p.y 来改变点 p 的坐标,但是通过方法调用的方 式来实现能更好地体现面向对象的特点,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方法调用。 同样,也可以用 new 生成对象的引用,然后直接调用它的方法,如 new point(). move (30,20); 前面已经讲过,在对象的方法执行完后,通常会返回指定类型的值,我们可以合法地使 用这个值,如:例子中类 Point 的方法 equal 返回布尔值,我们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条件分别执 行不同的分支。如: if (p.equal (20,30)){ ...... //statements when equal }else { ...... //statements when unequal } 另外,类 Point 的方法 newPoint 返回该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返回值也是一个 Point 类型,我们 可以访问它的变量或调用它的方法,如: px = p.newPoint().x 或 px = p.newPoint(). getX(); 1.8.5 成员变量 对象具有状态和行为,而对象的状态则是用变量或数据来描述的。在一个类中,对象的 状态是以变量或数据的形式定义的。 例如: "盒子"的体积的状态主要是宽度、高度、和深度。因此在类定义"盒子"对象时,只 将这三个属性作为其主要的状态,并用变量的形式来描述,这些变量称为成员变量。而在对 象实例化后,这些变量称为实例变量。 1.8.6 成员变量定义格式 成员变量定义的一般格式为: 【Modifer】type variablelist; 其中, type 指定变量的类型,它可以时 Java 的任意一种类型。 variablelist 是一组逗号隔开的变量名(变量列表),每个变量都可带有自己的初始化的表达 式。 例如: xint ,z; aint ,b=2,c=3; Modifer 是定义变量的修饰符,它说明了变量的访问权限和某些使用规则。变量修饰符可以 是关键字 public、protected、private、final、static、transient 和 volatile 的组合。 1.8.7 成员变量的初始化 当成员变量含有自己的初始化表达式时,可以创建实例的方式使成员变量实例化。 例如: class Box{ double width = 10; double height= 15; double depth= } 变量 width、height、depth 是成员变量。在执行 Box myBox1 = new Box()语句之后, new 运算符就创建了一个实例,并将变量分别赋初值为 10、15、20。在此时的变量 width、 height、depth 称为实例变量。 注意:在初始化表达式中,不能包含成员变量本身或同类的其他成员变量。例如,下面 的用法式错误的: class Test{ int int t =j; int } 错误有两个:一个式变量 k 的初始化涉及对 k 自身的访问;二式对 t 进行初始化时含有 对 j 的访问,而 j 的说明在其后。 1.8.8 成员变量的访问权限 成员变量或方法的访问权限是用访问权限修饰符来指定的。Java 的访问权限修饰符包括四种 显示方式修饰符和一种隐含方式修饰符,即: 1. 公用变量 用 public 说明的变量是公有变量。 访问权限:允许任何包中的任何类的变量访问。 例如:下面的代码中,在类 Alpha 中说明了一个公用变量 i_public,而在另一个类 Beta 中可以访问该变量。 class Alpha{ public int i_public ; } class Beta{ void accessmethod() { Alphaa= newAlpha(); a.i_public=10; } } 2. 私有变量 //说明公用变量 i_public //访问公用变量 i_public 用 private 说明的变量是私有变量。 访问权限:只能被定义它的类的变量访问。 例如:下面的代码中,在类 Alpha 中说明了一个私有变量 i_private,其他类不允 许访问。 正确的访问格式: class Alpha{ 3. 保护变量 } public int i_private ; void accessmethod() { Alphaa= newAlpha(); a.i_private=10; } //说明私有变量 i_private //访问私有变量 i_private 用 protected 说明的变量是保护变量。 访问权限:允许类自身、子类以及在同一个包中的所有类的变量访问。 例如:假定某个包 Geek 中含有两个成员类 Alpha 和 Beta,若在类 Alpha 中说明 了一个保护变量 i_protected,则在另外一个类 Beta 中可以访问该变量。 class Alpha{ public int i_protected; void accessmethod() } class Beta { void accessmethod() { Alpha a= new Alpha(); a.i_protected=10; } } 4. 私有保护变量 //说明保护变量 i_protected //访问保护变量 i_protected 用 private protected 说明的变量是私有保护变量。 访问权限:允许类自身以及它的子类变量访问。 例如:下面的两种访问方式是可行的。 (1) 在类中访问私有保护变量 例如: class Alpha{ private protected int i_pri_prot ; void accessmethod() { Alphaa= newAlpha(); } } a. i_pri_prot =10; //访问私有保护变量 i_pri_prot (2) 在子类中访问私有保护变量 例如: class Alpha{ private protected int i_pri_prot=10 ; } class Beta extends Alpha { void accessmethod() { Alphaa= newAlpha(); } } a. i_pri_prot =30; //访问私有保护变量 i_pri_prot 在程序执行时,变量 i_pri_prot 的值是 30,而不是 10; 5. 友好变量 如果一个变量没有显示地设置访问权限,则该变量为友好变量。 访问权限:允许类自身以及在同一个包中地所有类地变量访问。 例如:下面的类中定义了一个友好变量: class Alpha{ int i_friendly ; void accessmethod() { Alphaa= newAlpha(); } } a. i_friendly=10; //访问友好变量 i_friendly 在了解了成员变量的访问权限之后,那么在说明每一个成员变量时,都可以按访问权限给变 量提供适当的保护措施,这样就加强了变量的安全性。 名称 公用 私有 保护 私有保护 访问权限修饰 public private protected private protected 类 √ √ √ √ 子类 √ √ √ 包 √ * 所有类 √ √ 友好 friendly √ √ 注:表中√的为可选,打*的说明有特殊限制。*号是针对子类访问保护变量而言,即一个子类只有与超类 在同一个包中,才可以访问超类对象的保护变量。 1.8.9 静态变量 用 static 说明的变量是静态变量。静态变量与其他成员变量有区别:其他成员变量必须通过 类的对象来访问,每个对象都有这些变量的备份;而静态变量独立于改类中的任何对象,它 在类的实例中只有一个备份,可以直接使用,而不必通过类的对象去访问,它一直属于定义 它的类,因此也称为类变量。类的所有对象都共享 static 变量。static 变量通常也称为全局变 量。 例如: 静态变量的定义和引用。首先在类 MyDemo 中定义了 static 变量 x,y 然后在类 MyStaticDemo 中输入变量 x 和 y 的值。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MyDemo { static int x=80; static int y=120; } class MyStaticDemo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g.drawString("x="+MyDemo.x+"y="+MyDemo.y,25,50); } } 程序运行结果: x=80 y=120 在上面的程序中,在访问的静态变量 x 和 y 时,是通过类名 MyDemo 直接访问的。 static 也可以说明方法。用 static 说明的方法是静态方法或类方法,在实例中只有一 个备份。该方法具有以下约束: a) b) c) 它们仅可以调用其他 static 方法。 它们仅可以访问 static 变量。 它们不能参考 this 或 super。 如果类的成员被定义为 static,则可以通过下面形式引用: 类名,成员名 这里,类名是定义 static 成员所属的类。Java 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全局方法和变量。 1.8.10 final 变量 用 final 说明的变量可以当作一个常量使用,不得对其进行任何修改。若某此变量为了 防止被修改,则定义变量时必须初始化一个 final 变量。在这一点上,final 与 C\C++的 const 相似。比如: final int MONDAY=1; final int TUSDAY=2; final int WEDNESDAY=3; ...... 以后程序可以把上述变量当作常量来使用,而不用担心其被修改。 final 变量用大写字母来表示,这是一种习惯约定。final 变量不占内存空间,实际上也 就是一个常数。 1.9 方法 1.9.1 方法的定义 方法也是类的一个成员,定义方法时在定义类的同时进行的。其一般格式为: type name(parameter -list) { //方法体 } 格式说明: (1) type 指定方法的返回类型,简称方法的类型,它可以是任何有效的类型, 包括类类型。方法的返回或带值返回都由 return 语句实现,当一个方法没 有返回值时,其 type 必须为 void,且 return 语句可以省略。 (2) name 指定方法名,方法名可以是合适的 Java 标识符。 (3) parameter-list 指定方法的参数列表,参数包括参数的类型和参数名,每个 参数用逗号隔开。在定义方法时,其参数将作为形参;在调用方法时,其 参数被称为实参。调用时是把实参的值传递给形参。入过方法没有参数, 参数列表为空,但括号"()"不能省略。 (4) 方法体包含了一组代码,它用于对数据处理。方法体用以对大括号"{}"括 起来。 例如:Box 类封装"盒子"的状态和行为,即数据变量和方法,用方法 volume 计 算 Box 对象的体积。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Box { double width; double height; double depth; void setDemo(double w,double h,double d) { width=w; height=h; depth=d; } } double volume() { return width*height*depth; } class BoxDemo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double d_volume; Box myBox = new Box(); myBox.setDemo(10,20,30); //调用方法 setDemo 给变量赋值 d_volumn = myBox.volume(); //计算体积 g.drawString("myBox 的体积是:"+ d_volumn,25,5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myBox 的体积是:6000 1.9.2 方法的访问权限 方法同成员变量一样,可以在定义时说明方法的访问权限,其说明格式和访问机制与成 员变量完全一样。 例如:私有方法、私有保护方法只能被同一个类中的方法调用,公用方法可以被其他类 的方法调用。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Alpah1 { pivateint i_private() { int x=10; int y=20; return x+y; } public int i_public1() { return i_private(); } } class Alpah2 { public public int x,y; private protected int i_protected(int a,int h) { x=a; y=b; return x+y; } public void i_public2(int i,int j) { k=i_protected(i,j); } } class Test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int p1; Alpah1 ap1= newAlpah1(); Alpah2 ap2= newAlpah2(); p1=ap1.i_public1(); ap2. i_public2(50,50); g.drawString("i_public1()的返回值是:"+p1,25,50); g.drawString("i_public2()的返回值是:"+ap2.k,25,5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方法 i_public1()的返回值是:30 方法 i_public2()的返回值是:100 程序说明: (1)在类 Alpah1 中,方法 i_private()是私有的,它只能被同类的方法 i_public1()调用。 而方法 i_public1()是公有的,它可以被另一类 Demo 中的方法 paint()调用。 (2)在类 Alpah2 中,方法 i_protected()是私有保护性的,它不能被其他类的方法调用, 而只能被同类(或子类)的方法 i_public2()调用。同样,方法 i_public2()也是公有的,它可 以被另一类 Test 中的方法 paint()调用。 (3)在方法 i_public1()中,语句 return i_private()执行的顺序为:先调用,后返回。其 返回值是 x+y 的和。 (4)在方法 i_public2(int i,int j)中,将形参 i 和 j 作为调用方法中的实参。 如:k=i_protected(i,j); (5) 在类 Alpha2 中,定义了成员变量 k、x 和 y。其中 k 是公有的,它可被类 Test 中 的方法引用,其格式为:ap2.k;而变量 x 和 y 是私有的。它只能被同一类的方法引用。 (6)在类 Alpah1 方法 i_private()中,定义的变量 x 和 y 是局部变量。 局部变量作用域是:只能在定义它的方法中有效,即使同一类中的方法也不能引用。 例如:方法 i_public()是不能访问局部变量 x 和 y 的。 1.9.3 对象作为参数 例:给定两个数,按大小顺序输出。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1 { public int a,b; void mov(int i,int j) { a=i; b=j; } } class Test2 { void max(Test1 test1) { int c; if(test1.a<test1.b) { c=test1.a; 引用 test1 对象的成员变量 a。 test1.a = test.b; test1.b=c; } } } class Max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1myTest1=new Test1(); Test2 myTest2 = new Test2(); myTest1.mov(45,55); //调用 Test2 类的方法 max,并将对象 myTest1 作为实参。 myTest2.max(myTest1); g.drawString("大小顺序为:"+ myTest1.a+","+myTest1.b,25,50); } } 1.9.4 对象作为返回值 下面的例子是把对象作为返回值的编程方法。 例如:利用方法返回对象的特性,实现对实例变量的值的递增。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public int a,b; void mov( int i,int j) { a=i; b=j; } Test max() //方法 max()的返回值类型是 Test 类型 { Test myTest = new Test(); myTest.mov(a+10,b+10);使实例变量的值增 10。 return myTest; } } class OutMyDemo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 p1 = new Test(); Test p2; p1.mov(15,55); g.drawString("p1 的实例变量值:a="+pa1.a+",b="+pa1.b,25,75); p2=p2.amx(); g.drawString("p2(p2 加 10)的值:a="+p2.a+",b="+p2.b,25,10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p1 的实例变量值:a=15,b=55; p2(p1 加 10)的值:a=15,b=65; p2(p2 加 10)的值:a=35,b=75; 1.10 构造方法 1.10.1构造方法概述 构造方法是一个在创建对象初始化的方法,它具有与类相同的名字。事实上,除了构造 方法,在类中不能再有别的方法与类同名。一旦定义了构造方法,在执行 new 操作期间, 首先创建对象,然后自动调用构造方法将对象初始化。 与其他方法不同,构造方法必须在 new 运算符中引用,而不能按引用一般方法的格式 去引用构造方法。 在同一个类中,允许定义多个构造方法。这些构造方法是以参数的个数来区分的。在创 建对象时,程序员应当根据参数的个数和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构造方法。 如果一个类中没有包含构造的说明,将提供隐含的构造方法,隐含的构造方法没有参数, 它将调用超类中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如果超类中没有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将产生编译错 误。 构造方法有些特殊,它没有返回类型甚至 void。因为构造方法的缺省返回类型是类类型 本身。构造方法的另一个特殊性是它不能继承超类。 例子: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width; double height; double depth; Test(double w,double h,double d) //定义构造方法 Box() { width = w; height = h; depth=d; } double volume() { return width*height*depth; } } class Testing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double d_volume; Test test = new Test()//new 运算符创建对象 test 后,随即对 test 初始化。 } } d_volume = test.volume();//计算体积 g.drawString("test 的体积是:"+d_volume,25,50);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test 的体积是:6000 1.10.2构造方法的访问权限 在定义构造方法时可以对他们附加访问修饰符,它们时: pulic(公有型的构造方法) private (私有型的构造访问) proected (保护型的构造方法) private protected (私有保护型的构造方法) 这四种方法访问修饰符的权限范围和方法的访问权限的范围一样。构咱方法的访问修饰符不 能是 abstract、static、final、native 或 synchronized; 1.11 方法重载 在 java 中,可以在同一个类中定义多个同名的方法,只要它们的参数列表不同,这叫做方 法的重载(Overload)。方法重载是 Java 最具有吸引力的有利特征。 当一个重载方法被激起时,Java 便根据参数的类型和数目确定被调用的方法。这样,重载方 法之间一定具有不同的参数列表,包括参数的类型和数目。 例:给定两个或三个数,将它们由大到小按顺序输出。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max1,max2,nax3; Test() { max1=-1; maxe2=-1; max3=-1; } void sort(double i,double j) { double s; max1=i; max2=j; if( max1<max2) { s=max1; max1=max2; } } max2=s; } void sort(double I,double j,double k) { double s; max1=i; max2=j; max3=k; if(max1<max2) { s=max1; max1=max2; max2=s; } if(max1<max3) { s=max1; max1=max3; max3=s; } if(max2<max3) { s=max2; max2=max3; max3=s; } } class outMax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t1=new Testt(); t1.sort(200,300); g.drawString("两个数的大小顺序为:"+ t1.max1+","+t1.max2,25,10); t1.sort(100.9f,200.9f,300.9f); g.drawString("三个数的大小顺序为:"+ t1.max1+","+t1.max2+","+t1.max3,25,3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两个数的大小顺序为:300,200 三个数的大小顺序为:300.9,200.9,100.9 在上面的代码中,类 Test 中定义了三个方法: Test()是一个无参的构造方法,它在创建对象之后紧接着对变量进行初始化。如果没有该 方法,在创建对象时将产生编译错误。因为类 Test 是直接超类。 两个 sort()是排序方法,它们是用参数的数目来区分的,这两个 sort()方法能对任 何数字类型的数据进行排序。当然,对多个数据进行排序最好用数组来实现。 1.12 this 1.12.1用 this 引用成员变量 例子:在构造方法中使用 this,this 代表当前对象的引用参考,并将参数值赋值到成员 变量 max1、max2 和 max3 中。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max1; double max2; double max3; Test(double i,double j) { this.max1=i; this.max2=j; this.max3=k; } } class Test1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 t = new Test(10,20,30); g.drawString(t.max1+","+t.max2+","+t.max3,25,3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10,20,30 1.12.2在构造方法中用 this 调用一般方法 例子:在构造方法中使用 this 调用 sort()方法。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max1,max2,max3; Test(double i,double j) { max1=i; max2=j; this.sort(i,j); //调用 sort 方法,将两个数排大小顺序。 } Test(double i,double j,double k) { max1=i; max2=j; max3=k; this.sort(i,j,k) //调用 sort 方法,将三个数排大小顺序。 } void sort(int i,double j) { double s; if(max1<max2) { s=max1; max1=max2; max2=s; } } void sort(double i,double j,double k) { double s; if(max1<max2) { s=max1; max1=max3; max2=s; } if(max1<max3) { s=max1; max1=max3; } max3=s; } } if(max2<max3) { s=max2; max2=max3; max3=s; } class ThisTest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 t1 = newTest(10,100); g.drawString("两个数的大小顺序为:"+t1.max1+","t1.max2,25,10); Test t2 = new Test(100,10,1000); g.drawString("三个数的大小顺序为:"+t2.max1+","t2.max2+","+t2.max3,25,3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两个数的大小顺序为:100,10 三个数的大小顺序为:1000,100,10 1.12.3在方法中用 this 调用另外一个方法 例子:在上面的例子上加一个方法 mov(),在 mov()中引用 this 再调用 sort()方法。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max1,max2,max3; Test(double i,double j) { max1=i; max2=j; this.sort(i,j); //调用 sort 方法,将两个数排大小顺序。 } void sort(int i,double j) { double s; if(max1<max2) } { } s=max1; max1=max2; max2=s; } void mov(double i,double j) { max1=i; max2=j; this.sort(i,j); } class ThisTest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 t1 = newTest(10,100); t1.mov(20,200); g.drawString("两个数的大小顺序为:"+t1.max1+","t1.max2,25,1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两个数的大小顺序为:200,20 注意:再初始化之后,变量 max1 和 max2 的值分别为 10 和 100,当调用 mov()之后, 其值为 20 和 200。 1.13 类的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重要概念之一。在 java 中,被继承类称为超类,继承称为 子类。通过继承可使子类继承超类的特征和功能。其基本规则如下: (1) 子类可继承其超类的代码和数据,即在子类中可以直接执行超类的方法和访问超类 的数据。 (2) 在子类中可以增加超类中没有的变量和方法。 (3) 在子类中可以重新定义超类中已有的变量(包括实例变量和类变量)。变量的重新 定义被称为变量的隐藏,也就是说,在子类中允许定义与超类同名的变量。 (4) 在子类中可以重载超类中已有的方法(包括构造方法、实例方法和类方法)。 (5) 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可以通过 super()方法将超类的变量初始化。 (6) 当超类为抽象类时,子类可继承超类中的抽象方法,并在子类中去实现该方法的细 节。 1.13.1 创建子类 实现继承要用 extends 关键词,其格式如下: 子类名 extends 超类名 (1) 继承超类的方法和变量 例子:给定三个数,将它们按大到小的顺序输出。在下面的程序中,子类 Test1 继承超类 Test 的全部代码和变量。在子类的方法中,调用超类的方法 sort()和更 新数据。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max1,max2,max3; Test() { max1=-1 max2=-1; max3=-1; } void sort() { double s; if(max1<max2) { s=max1; max1=max2; max2=s; } if(max1<max3) { s=max1; max1=max3; max3=s; } if(max2<max3) { s=max2; max2=max3; max3=s; } } } class Test1 extends Test { void subsort(double i,doublej,double k) { max=i; max2=j; max3=k; sort(); //调用超类 Test 中的方法 sort() } } class SortTest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1t1 =new Test1(); t1.subsort(100,.300,200); g.drawString("三个数的大小顺序为:"+t1.max1+","t1.max2+","+t1.max3,25,3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三个数的大小顺序为:300,200,100 (2) 隐藏实例变量和类变量 在子类中,若定义了与超类同名的变量,则只有子类中的变量有效,而超类中 的变量无效。 例:数据求和。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sum,num1,num2; static int num3; Test() { num1=0; num2=0; num3=0; sum=0; } } class Test1 extendsTest { int sum,num1,num2; //隐藏超类 Test 中的实例变量 static int num3; //隐藏超类 Test 中的类变量 } void sum(int i,int j,int k) { num1=i; num2=j; num3=k; sum=num1+num2+num3; } class Sum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1t1 =new Test1(); t1.sum(100,200,300); g.drawString("sum="+ t1.num1+"+"+t1.num2+"+"+t1.num+"="+t1.sum,25,3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sum=100+200+300+=600 (3)访问权限 尽管子类可以继承超类的所有成员,但子类不能继承超类中的私有变量和方法,而只能 继承如下变量和方法。 .超类中定义为公有的、私有保护的或保护的成员变量和方法可被子类访问。 .同一个包中的超类的友好变量和方法可被子类访问。 (4)用继承的方法来扩充超类的功能 如果子类只继承超类的代码和数据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对继承来说,其真正的目的是想 通过子类来扩充超来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继承的作用。 例:从超类 Box 中只计算"盒子"的体积,但在子类 SubBox 中不仅只计算"盒子"的 体积,而且还能求得它重量。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Box { double width; double height; double depth; Box(double w,double h,double d) { width=w; height=h; } Box() { depth=d; } width=-1; height=-1; depth=-1; } double volume() { return width*height*depth; } class SubBox extends Box { double weight; SubBox(double w,double h,double d,double m) { width=w; height=h; depth=d; weight=m; } } class 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double d_volume; Box box1=new Box(10,20,30); d_volume=box1.volume(); //计算 box1 的体积 } } g.drawString("box1 的体积是:"+d_volume,25,50); SubBox subBox = new SubBox(15,15,20,40); d_volume= subBox.volume(); g.drawString("subBox 的体积是:"+d_volume,25,75); g.drawString("subBox 的体积是:"+subBox.weight,25,90);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box1 的体积是:6000; subBox 的体积是:4500 subBox 的重量是:40 1.13.2 重载超类的方法 要使多态性在程序中设计运用成功,不仅要求超类给子类提供可直接使用的元素,更重要的 是在类层次结构中具有一致的接口,使子类在超类的基础上扩充超类的功能。 例:超类 Test 中方法 sort()实现对 n 个整个升序排列,子类 Test1 中的 sort()实现对 n 个整数 按降序排列。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int Test() { i=j=k=swap=0; } void sort(int t1,int t2[ ]) //用选择法按升序排列 { for(int i=0;i<t1-1;i++) { k=i; for(i=0;i<t1-1;j++) { if(t2[j]<t2[k]) { k=j; } if(k!=i) { swap=t2[i]; t2[i]=t2[k]; t2[k]=swap; } } } } } class Test1 extends Test { void sort(i=0;i<t1-1;i++)//重载超类中的方法 sort(),用选择法按降序排列 { for(int i=0;i<t1-1;i++) { k=i; for(i=0;it2[k]) { k=j; } if(k!=i) { swap=t2[i]; t2[i] =t2[k] t2[k]=swap; } } } } } class Sort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int a[]={34,12,8,67,88,23,98,101,119,56}; g.drawString("排序前的数据为:",20,10); for(int i=0;i<10;i++) { g.drawString(""+a[i],20+i*30,30); } Test t1=new Test(); t1.sort(a.lenght,a); //调用 Test 类的方法 g.drawString("按升序排列的数据为:",20,50); for(int i=0;i<10;i++) { } g.drawString(""+a[i],20+i*30,70); } } Test1 t2=new Test2(); t2.sort(a.lenght,a); g.drawString("按降序排列的数据为:",20,90); for(int i=0;i<10;i++) { g.drawString(""+a[i],20+i*30,110);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排序前的数据为: 34 12 8 67 88 23 98 101 119 56 按升序排列的数据为: 8 12 23 34 56 67 88 98 101 119 按降序排列的数据为: 119 101 98 67 56 34 23 12 8 1.13.3 super super 是一个方法,其格式为: super(parameter-list) 其中,parameter-list 是参数列表。super()的作用是调用超类的构造方法。降超类中的变量初 始化。super()总是用于子类的构造方法中,而且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最先执行 super().因此, 只有 parameter-list 与超类的构造方法中的参数相匹配,才能有效调用超类的构造方法去实现 对超类的变量初始化。同时,在子类中也减少了初始化编码的重复工作。 super()的用法请见下面的例子: 例:在下面的例子里,将子类的构造方法中的赋初值改用 super()方法来完成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Box { double width; double height; double depth; Box(double w,double h,double d) { width=w; height=h; depth=d; } Box() { } width=-1; height=-1; depth=-1; } double volume() { return width* height* depth; } class SubBox extends Box { double weight; SubBox(double w,double h,double d,double m) { super(w,h,d); weight=m; } } class Box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double d_volume; Box box1=new Box(10,20,30); d_volume=box1.volume(); //计算 box1 的体积 } } g.drawString("box1 的体积是:"+d_volume,25,50); SubBox subBox = new SubBox(15,15,20,40); d_volume= subBox.volume(); //计算 subBox 的体积 g.drawString("subBox 的体积是:"+d_volume,25,75); g.drawString("subBox 的体积是:"+subBox.weight,25,90);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box1 的体积是:6000; subBox 的体积是:4500 subBox 的重量是:40 但要注意的是: (1) super(w,h,d)用于子类的构造方法 SubBox()中。 (2) super(w,h,d)中的参数应与超类的构造方法参数相匹配,即参数个数及类型 一样。 1.13.4 abstract 当要求将一个超类定义为抽象类时,前面加关键字 abstact。其格式如下: abstract 类型 类名{} abstract 的作用是说明该类是一种抽象结构。抽象结构的类包含了一些抽象的方法,而这些 抽象方法只有方法的形式,即方法体是空的,方法体的细节由子类去实现。抽象方法的定义 也由关键字 abstract 来说明,其格式为: abstract 类型 方法名{parameter-list}; { 其中,parameter-list 是参数列表。因此,整个抽象类的结构如下形式: 成员变量 1; 。。。。。 构造方法 。。。。。。 abstract 类型 方法名(parameter-list); } 抽象类的定义也是多态的一种体现。因为多态性具有子类重载超类中的方法的特性,而在超 类中只限定子类重载规定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细节必须由子类来完成。所有,常把这样的 类作为抽象类。 抽象类不能直接用 new 运算符实例化一个对象。抽象方法只能是实例化方法,它不包括子 类对象。 例:在抽象类 Test 中,定义一个抽象方法 sort(),并在子类 Test1,Test2 中,分别去实现超类中 的抽象方法 sort()的细节,从而分别完成对 n 个整数的降序、升序的排列。 import java.awt.Graphics; abstract class Test { int i,j,k,swap; Test() { i=j=k=swap=0; } abstract void sort(int t1,int[] t2); //定义一个抽象的方法。 } class Test1 extends Test { void sort(int t1,int t2[ ]) //重载超类的方法 sort(),用选择法按降序排列 { for(int i=0;i<t1-1;i++) { k=i; } } for(i=0;it2[k]) { k=j; } if(k!=i) { swap=t2[i]; t2[i]=t2[k]; t2[k]=swap; } } class Test2 extends Test { void sort(int t1,int t2[ ]) //重载超类的方法 sort(),用选择法按升序排列 { for(int i=0;i<t1-1;i++) { k=i; for(i=0;i<t1-1;j++) { if(t2[j]<t2[k]) { k=j; } if(k!=i) { swap=t2[i]; t2[i]=t2[k]; t2[k]=swap; } } } } class Sort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int a[]={34,12,8,67,88,23,98,101,119,56}; //Test k=new Test(); 此句是非法的,不能创建实例对象。 Test1 k1=new Test1(); k1.sort(a.length,a); g.drawString("按降序排列的数据为",20,10); for(int i=0;i<10;i++) { g.drawString(""+a[i],20+i*30,30); } Test2 t2=new Test2(); t2.sort(a.lenght,a); g.drawString("按升序排列的数据为:",20,50); for(int i=0;i<10;i++) { g.drawString(""+a[i],20+i*30,70);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按降序排列的数据为: 119 101 98 67 56 34 23 12 8 按升序排列的数据为: 8 12 23 34 56 67 88 98 101 119 通过本例可以发现抽象类的好处:从一个抽象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子类,而且在各个子类中允 许对同一个抽象方法产生不同的方法体。 1.13.5 final final 有三个用途:其一,可以用于创建与常量一样的变量,其二,另外 2 个用途就是防止 类被继承或方法被重载。 1. 最终类 Java 引入了最终类的概念,所谓最终类既是那些不能再有子类的类。说明最终类时可以 在最前面加上修饰符 final。 例:final class A { //.... } class B extends A //错误!不能从 A 类派生 { //....... } 注意:不能将一个抽象类说明为 final 类,因为抽象类必须要被派生类来实现它的抽象 方法。当一个类被说明为 final 类后,也相当于隐式的说明了它的所有方法为 final。 1.14 java 包,接口和异常 包是类的容器,用于保证类名空间的一致性。包以层次结构组织并可被明确地引入到一 个新类定义。 接口是方法的显示说明,利用接口可以完成没有具体实现的类。接口虽然与抽象类相似, 但它具有多继承能力。一个类可以有无数个接口,但是只能从一个父类派生。 异常是代码运行时出现地非正常状态。Java 的异常是一个出现在代码中描述异常状态的 对象。每当一个异常情况出现,系统就创建一个异常对象,并转入到引进异常的方法中,方 法就根据不同的类型捕捉异常。为防止由于异常而引起的退出,在方法退出前应执行特定的 代码段。 1.14.1 包 1.14.1.1 package 语句 包是一种命名和可视控制的机制,用户可以把某些类定义在一个包 中,也可以对定义在这个包中的类施加访问权限,以限定包外或包 内的程序对其中的某些类进行访问。 定义包的格式: package pkg; Java 的文件系统将存储和管理这个包。例如:属于 pkg 包中的.class 文件将存储到目录 pkg。注意:目录与包的名字完全一样。 package 语句可以创建包的层次结构,通过使用逗号,把每个包分开。 多级包层次结构的一般格式为: package pkg1[.pkg2[.pkg3]] 包层次结构必须反映 Java 开发系统的文件系统。比如:pacakge java.awt.Image; 1.14.1.2 import 语句 import 语句的功能是引入包或包中的类。它们必须位于 package 语 句与这个文件的类或接口之间。 格式:import pkg1[.pkg2.(classname|*)] 这里,pkg1 是顶层包名,pkg2 是下一层包名,其间用点隔开。除了 对文件系统的限制外,对包的层次深度没有限制。最后以一个显示 方式指定一个类名 classname 或*号,星号*指示 Java 编译器应该引入 整个包。 例子: import java.awt.Image; import java.lang.*; 1.14.2 接口 1.14.2.1 接口的概念 接口与类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类有它的成员变量和方法,而接口只有 常量和方法协议,从概念来讲,接口是一组方法协议和常量的集合。 接口在方法协议与方法体实体之间只起到一种称之为界面的作用,这 种界面限定了方法实体中的参数类型一定要与方法协议中所规定的 参数类型保持一致,除此以外,这种界面还限定了方法名、参数个数 及方法返回类型的一致性。因此,在使用接口时,类与接口之间并不 存在子类与父类的那种继承关系,在实现接口所规定的某些操作时只 存在类中的方法与接口之间保持一致的关系,而且一个类可以和多个 接口之间保持这种关系,即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1.14.2.2 接口的定义 格式: access interface name { return method-name(parameter-list); type final-varname=value; } 其中,access 是访问修饰符。它只有 public 和未指定访问修饰符 两种情况。当未指定访问修饰符时,该接口只能为同一个包中的 其他成员所用;当 public 修饰符说明时,该接口可以被其他任何 代码使用。name 是接口的名字,可以是任何有效的标识符。接 口体包括方法协议和常量,它们都用分号结束。在接口中定义的 常量必须用变量名标识。他们隐式为 final 和 static,不能被实现 类所改变。 例:interface Back { void c_back(int param); int SOON=4; } 该接口定义了一个方法协议,其参数为整数类型;还定义了一整 数常量,其变量名为 SOON。该接口只能为同一个包中其他成员 所用。 1.14.2.3 接口的实现 一旦接口被定义,类就可以实现它。在类的定义中可以使用关键 字 implements 实现接口,然后在类中创建接口中所定义的方法, implements 关键字的类的格式: access class classname[extends superclass] [implements interfacename[,interface...]] { } ..... 例子:定义两个接口,其方法协议分别完成两个数的加法和减法 操作,然后分别实现这两个接口的方法。 import java.awt.Graphics; interface Demo_Add { public int add(int x,int y); } interface Demo_Sub { public int sub(int x,int y); } class Demo_Add_Sub implements Demo_Add, Demo_Sub { public int add(int x,int y) { return i+y; } public int sub(int x,int y) { return x-y; } } public class Add_Sub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Demo_Add_Sub k=new Demo_Add_Sub(); g.drawString("x+y="+k.add(30,10),30,30); g.drawString("x-y=" + k.sub(30,10),30,50);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x+y=40; x-y=20; 1.14.2.4 接口的继承 一个接口可以继承其他接口,这可通过关键字 extends 来实现,其语 法与类的继承相同。当一个类实现一个派生接口时,必须实现所有 接口及其派生接口中所定义的全部方法协议。 例:定义 5 个接口,其中两个超接口。 import java.awt.Graphics; //定义接口 Test_C interface Test_C { public int add(int x,int y); } interface Test_B extends Test_C { public int sub(int x,int y); } interface Test_A extends Test_B { public int mul(int x,int y); } //定义接口 Test_Y interface Test_Y { public int div (int x,int y); } interface Test_X extends Test_Y { public int mod (int x,int y); } //定义类 Test class Test implements Test_A ,Test_X { public int add(int x,int y) { return x+y; } public int sub(int x,int y) { } return x-y; } public int mul(int x,int y) { return x*y; } public int div (int x,int y) { return x/y; } public int mod (int x,int y) { return x%y; } public class Add_Mod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 k =new Test(); g.drawString("x+y="+k.add(66,10),30,10); g.drawString("x-y="+k.sub(66,10),30,10); g.drawString("x*y="+k.mul(66,10),30,10); g.drawString("x/y="+k.div(66,10),30,10); g.drawString("x%y="+k.mod(66,10),30,10);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x+y=76 x-y=56 x*y=660 x/y=6 x%y=6 注意:在类中实现一个接口时,任何类都必须实现该接口或接口树的所有方法。 1.14.3 异常处理 所谓异常就是代码在运行时发生的非正常状态。Java 的异常是一个出现在代码中描 述异常状态的对象。每当出现一个异常情况,就创建一个异常对象,并向导致错误 的方法中抛出该对象。该方法捕捉到异常对象之后,可以选择用来处理该异常或不 管它。异常通常由 Java 运行系统产生,或者由用户的程序代码产生。Java 抛出的异 常大多是用户违背了 Java 语言的基本规则,或者超出了 Java 执行环境的约束。 1.14.4 异常处理机制 Java 通过 5 个关键字 try、catch、throw、throws 和 finally 管理异常处理。 try 用来监视它所在的那个程序块是否发生异常,如果发生异常就抛出它。对于系统 产生的异常或程序块中未用 try 监视所产生的异常,将一律被 Java 运行系统自动抛 出。 catch 用来捕捉 try 程序所抛出的异常,将一律被 Java 运行系统自动抛出。 throw 可以用以人工地抛出一个异常 throws 用于从一个方法中抛出一个异常。 finally 用于调用缺省异常处理。 下面是异常处理地一般形式: try { //有可能会出错地代码块,被 try 监视。 } catch(ExceptionType1 ex) { //关于 ExceptionType1 的异常处理 } catch(ExceptionType2 ex) { //关于 ExceptionType2 的异常处理 } //...... finally { //在 try 块结束前被执行的代码块。 } 1.2 常用类 System 类 全称:java.lang.System 扩展:Object 描述:公有最终类。此类与 Runtime 一起可以访问许多有用的系统功能。有一些方法在 两个类中都出现。exit()、gc()、load()和 loadLibrary()可以通过调用 Runtime 中的同名方 法来响应。特别有用的是类变量 err、in 和 out,它们可以访问基本控制台 I/O。System 类完全由类域组成,这些类域可以通过"System.变量名"和"System.方法()"的方法 进行访问。此类不能被实例化。 实例变量: public static PrintStream err; public static InputStream in; public static PrintStream out; 每个变量对整个程序而言都是唯一的对象变量。这些对象可以访问系统的输入、输出和 错误输出。 常用类方法: void exit(int status) 导致 Java 程序退出,向系统传递指定的状态代码。 void gc() 请求立即激活垃圾收集器开始清除不再使用的对象。 String getProperty(String key) String getProperty(String key,String def) 在系统属性表中查找的一个属性。如果未发现属性,而且在 getProperty()方法中指定了 参数 def,那么返回 def。 SwingUtil.ities 类 全称:javax.swing.SwingUtilities 扩展:Object 描述:公用类。此类中包含了一组在 Swing 工具包中使用的帮助器方法 常用类方法: void paintComponent(Graphics g,Component c,Container p,int x,int y,int w,int h); void paintComponent(Graphics g,Component c,Container p,Rectangle r); void invokeLate(Runnable doRun); boolean isEventDispatchThread(); Component getRoot(Component c); JRootPane getRootPane(Component c);
书名:《PHP开发实战1200例(第I卷)》(清华大学出版社.潘凯华.刘中华) PDF格式扫描版,全书分为5篇15章,共899页。2011年1月出版。 全书压缩打包成2部分,这是第1部分。 注:本系列图书的第I、II卷再版时均相应改名为《xxx开发实例大全》(基础卷)及(提高卷),但内容基本无变化,需要的童鞋可自由匹配查找。 内容简介   《PHP开发实战1200例》分为I、II两卷共计1200个例子,包括了开发中各个方面最常用的实例,是目前市场上实例最全面的开发类图书;书中实例来源于多位工程师的多年积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是第I卷,以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必须掌握的技术为中心,介绍了应用PHP进行Web开发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主要包括开发环境、PHP基础、Web页面交互、文件操作、会话应用、图形图像处理及面向对象等内容。本书分为5篇15章,共计625个实例和625个经验技巧。每个实例都经作者精心筛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中一些实例是开发人员难于寻觅的解决方案。    本书适合PHP的初学者,如高校学生、求职人员作为练习、速查、学习使用,也适合PHP程序员参考、查阅。 目 录 目录: 第1篇 基础篇 第1章 开发环境 2 1.1 AppServ——PHP集成化安装包 3 实例001 通过AppServ配置PHP开发环境 3 实例002 AppServ应用技巧 6 实例003 第1个PHP程序 7 1.2 XAMPP——PHP集成化安装包 8 实例004 通过XAMPP配置PHP开发环境 8 实例005 测试XAMPP是否安装成功 11 实例006 XAMPP应用技巧 12 实例007 第2个PHP程序 13 1.3 IIS+PHP+MySQL——独立搭建PHP 开发环境 14 实例008 安装PHP 14 实例009 安装MySQL 15 实例010 安装IIS 21 实例011 第3个PHP程序 23 1.4 LAMP——独立配置PHP开发环境 24 实例012 安装Apache服务器 24 实例013 安装MySQL数据库服务器 26 实例014 安装PHP.50 28 实例015 第4个PHP程序 30 1.5 XAMPP——Linux版PHP集成化安装包 31 实例016 XAMPP——Linux下PHP开发环境的集成化 31 实例017 Linux操作系统下启动XAMPP 32 实例018 设置MySQL数据库root用户的密码 33 实例019 第5个PHP程序 34 1.6 Dreamweaver开发工具 35 实例020 Dreamweaver中编码格式的选择 35 实例021 Dreamweaver中创建表格 36 实例022 在表格中插入宠物照片 38 实例023 Dreamweaver创建表单 40 实例024 Dreamweaver中创建和附加CSS样式 42 实例025 Dreamweaver控制弹出信息 45 实例026 Dreamweaver控制浏览器的窗口 46 实例027 通过Dreamweaver创建站点 47 实例028 通过Dreamweaver开发第1个PHP程序 48 1.7 Zend Studio开发工具 50 实例029 安装Zend Studio 50 实例030 Zend Studio创建PHP项目 52 实例031 Zend Studio编码格式的转换 56 实例032 Zend Studio中快捷键的运用 57 实例033 Zend Studio中部署Apache服务器 60 第2章 PHP基础 63 2.1 基本语法 64 实例034 在页面中打印PHP的配置信息 64 实例035 在页面中打印服务器时间 65 实例036 在页面中打印当前执行的PHP文件名 67 实例037 区分单引号和双引号 68 实例038 动态输出JavaScript代码 69 实例039 当数字遇到了字符串 70 实例040 PHP程序员的基础——变量的应用 72 实例041 打印系统环境变量信息print_r($_ENV) 73 实例042 使用可变变量输出“I Like PHP!” 73 实例043 使用转义字符输出特殊字符 74 实例044 使用常量指定PI的值计算圆的面积 75 2.2 运算符 75 实例045 自定义数字的加密/解密算法 76 实例046 比较两个时间戳的大小 77 实例047 使用条件运算符判断数字的奇偶性 78 实例048 判断用户是否具有后台管理权限 79 实例049 打印随机组合生日祝福语 80 实例050 打印2000~2020年的所有闰年 81 实例051 前置运算符和后置运算符的区别 82 实例052 使用位运算对数字进行加密和解密 83 2.3 包含语句 84 实例053 提高代码重用率 84 实例054 包含数据库连接文件 85 实例055 包含网站头文件 86 实例056 包含网站尾文件 87 实例057 包含网站的主文件 88 2.4 条件语句 89 实例058 员工生日提醒 89 实例059 考试成绩评定标准 90 实例060 控制登录用户权限 91 实例061 网页框架的制作 92 实例062 图片验证码 93 实例063 健康生活提醒 95 2.5 循环控制 96 实例064 员工生日列表 96 实例065 员工详细信息浏览 97 实例066 员工信息的批量删除 98 实例067 表格的动态创建 99 实例068 SESSION购物车中数据的读取 100 实例069 员工信息的管理 102 实例070 网页版九九乘法表 104 实例071 读取数组购物车中的数据 105 实例072 图像验证码的生成 106 2.6 跳转语句 107 实例073 控制页面中表情图的输出 107 实例074 控制页面中数据的输出数量 108 实例075 动态改变页面中单元格的背景颜色 109 实例076 屏蔽偶数次的数据输出 110 实例077 跳过数据输出中指定的记录 111 实例078 执行指定次数的循环 112 2.7 自定义函数 113 实例079 自定义函数截取中文字符串 113 实例080 公告标题的截取 114 实例081 论坛内容的简短输出 116 实例082 自定义函数过滤字符串 117 2.8 字符串 118 实例083 过滤论坛帖子中的空白和特殊字符 118 实例084 对论坛帖子的内容进行转义 119 实例085 还原论坛中帖子的内容 120 实例086 截取论坛标题 121 实例087 分割、合成字符串 121 实例088 查询关键字描红 122 实例089 统计查询关键字的出现次数 123 实例090 获取上传文件的后缀 124 实例091 统一上传文件名称的大小写 125 实例092 论坛中直接输出HTML脚本 126 实例093 统计帖子标题的长度 127 实例094 计算论坛帖子的字节数 128 实例095 实现帖子内容的定位查找 129 实例096 去除帖子标题的首尾空格 129 实例097 货币数据的格式化输出 130 实例098 日期、时间的格式化输出 131 实例099 比对论坛中帖子的相似度 132 实例100 对用户注册的密码进行加密和解密 132 实例101 保护URL地址中传递的参数 133 实例102 解析URL地址中传递的编码参数 134 实例103 转义帖子中的特殊字符 135 实例104 获取任意字符的ASCII码 136 实例105 查找指定ASCII码对应的字符 136 实例106 合理定义上传文件的名称 137 实例107 通过异或方式对用户注册密码进行加密 139 实例108 统一英文注册用户首字母的大小写 139 实例109 字符串与数字之间的转换 140 实例110 通过正则表达式对字符串进行匹配查找 141 实例111 通过IP地址查找主机所在地 142 实例112 解决用substr()函数对中文字符串截取时出现乱码的问题 143 实例113 字符串与HTML标记相互转换 144 实例114 运用PHP 5.0新型字符串输出XML数据 145 实例115 判断字符串中是否存在指定子串 146 2.9 正则表达式 147 实例116 验证电话号码的格式是否正确 147 实例117 验证Email地址格式是否正确 148 实例118 验证IP地址是否有效 149 实例119 统计关键字的查询结果 150 实例120 计算查询操作的执行时间 151 实例121 查询关键字描红 152 实例122 判断上传文件的类型 153 实例123 判断邮政编码格式是否正确 154 2.10 数组 154 实例124 创建并输出数组 155 实例125 统计数组元素个数 156 实例126 向数组中添加元素 156 实例127 将数组中指定索引位置的元素替换 157 实例128 获取数组中最后一个元素 158 实例129 去除数组中的重复元素 158 实例130 字符串与数组的转换 159 实例131 对数组元素进行随机排序 160 实例132 随机抽取数组中元素 161 实例133 二维数组的输出 162 实例134 获取数组当前的键名和值 162 实例135 检测数组中是否存在某个值 163 实例136 获取数组中的当前单元 164 实例137 从数组中随机取出元素 165 实例138 合并数组 166 实例139 拆分数组 167 实例140 遍历数组 168 2.11 日期和时间 169 实例141 设置系统的当前时间 169 实例142 将日期和时间转换为时间戳 170 实例143 获取系统中的特定日期和时间 171 实例144 比较时间的大小 172 实例145 计算考试时间 173 实例146 倒计时 173 实例147 网页闹钟 174 实例148 计算程序运行时间 176 第3章 Web页面交互 178 3.1 获取表单元素的值 179 实例149 设计论坛登录界面 179 实例150 可以上传图片的表单 180 实例151 通过POST方法提交表单元素 182 实例152 通过$_POST方法获取表单元素 182 实例153 通过GET方法提交表单元素 184 实例154 通过$_GET方法获取表单元素 185 3.2 文本框组件的应用 186 实例155 以文本域的形式显示数据信息 186 实例156 限制多行文本域输入的字符个数 187 实例157 设置文本框的只读属性 188 实例158 自动计算金额 189 实例159 为文本框设置默认值 190 实例160 设置文本框的样式 191 实例161 文本域的滚动条 192 3.3 下拉列表的应用 193 实例162 省市级联动菜单 193 实例163 省市县级联动菜单 194 实例164 应用下拉列表选择所要联机的网站 196 实例165 可输入字符的下拉菜单 197 实例166 设置下拉列表的默认值 198 实例167 设置下拉列表的样式 199 实例168 下拉列表打开窗口 200 实例169 Tab键在文本域中的体现 201 3.4 表单元素的动态操作 203 实例170 投票系统中单选按钮与复选框的应用 203 实例171 选中单选按钮后显示其他表单元素 205 实例172 不提交表单获取单选按钮的值 207 实例173 实现复选框中的全选、反选和不选 208 实例174 隐藏域提交用户的ID值 210 实例175 图像域替代提交按钮 211 实例176 跳转菜单实现页面跳转 213 实例177 上传图片预览 214 实例178 去掉下拉选项的边框 215 实例179 修改表单属性为弹出窗口 216 实例180 表单输入单元的文字设置 217 实例181 表单输入单元单击删除 218 实例182 表单文本输入的移动选择 219 实例183 通过下拉列表选择头像 220 3.5 CSS+DIV页面布局 222 实例184 应用CSS+DIV实现无边框窗口 222 实例185 设置表格样式 224 实例186 设置图片的样式 225 实例187 滚动条样式 226 实例188 设置表单样式 227 实例189 设置超链接的样式 229 实例190 设置body的样式 230 实例191 模拟的进度条 231 实例192 标签设计用户注册页面 232 实例193 div标签设计论坛帖子浏览页面 234 实例194 标签设计论坛后台管理页面 236 实例195 标签设计页面布局 237 实例196 页面布局(2列左窄右宽高度自适应) 240 实例197 页面布局(2列固定宽度+头部+导航+尾部) 242 实例198 页面布局(3列左右侧固定中间自适应居中) 244 实例199 页面布局(2列右侧固定左侧自适应宽度) 247 实例200 页面布局(2列左固定右自适宽度+底平齐) 249 实例201 页面布局(2列右固定左自适宽度+底平齐) 252 3.6 弹出窗口 254 实例202 弹出指定尺寸的无边框窗口 254 实例203 全屏显示无边框有滚动条窗口 255 实例204 网页拾色器 257 实例205 日期选择器 259 实例206 弹出全屏显示的网页模式对话框 261 实例207 关闭IE主窗口时不弹出询问对话框 262 实例208 弹出提示对话框并重定向网页 263 实例209 自动关闭的广告窗口 264 实例210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个性头像 265 实例211 浮动的广告窗口 266 实例212 在页面右下角弹出渐显的广告窗口 268 3.7 状态栏设计 269 实例213 跑马灯文字 269 实例214 状态栏中的收缩显示文字 270 实例215 状态栏中显示数字时钟 271 3.8 导航菜单设计 272 实例216 树状导航菜单 272 实例217 收缩式导航菜单 274 实例218 展开式导航菜单 276 实例219 解释型菜单 277 实例220 半透明背景的下拉菜单 277 实例221 二级导航菜单 279 实例222 导航条的动画效果 281 第2篇 常用技术篇 第4章 文件操作 284 4.1 文件上传 285 实例223 以二进制形式上传文件到数据库 285 实例224 上传文件到服务器 287 实例225 限制上传文件的大小 288 实例226 限制上传文件的类型 291 实例227 上传多个文件到服务器 292 4.2 文件下载 294 实例228 通过链接方式下载 294 实例229 通过header函数进行下载 295 4.3 文件遍历 296 实例230 读取整个文件的内容 296 实例231 文本文件的分页读取 298 4.4 文件操作 300 实例232 文件操作汇总 300 实例233 目录、文件定位器 302 实例234 改头换面 303 实例235 文件属性分析 304 实例236 文件类型检测 306 实例237 判断文件的权限 308 实例238 从文本文件中读取注册服务条款 309 实例239 可以屏蔽刷新功能的文本计数器 310 实例240 判断文件是否被修改 312 实例241 重新定义上传文件的名称 313 实例242 读取远程文件中的数据 314 实例243 删除指定目录下的所有.ini文件 315 实例244 将文本文件中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 316 4.5 文件的压缩与解压 318 实例245 PHP中压缩RAR文件 319 实例246 PHP中将上传文件转换成RAR文件 320 实例247 PHP中对RAR文件进行解压 321 实例248 PHP中压缩ZIP文件 322 实例249 PHP中解压ZIP文件 323 4.6 目录操作 323 实例250 目录操作汇总 324 实例251 重新定义目录的名称 326 实例252 获取磁盘分区的大小 327 实例253 遍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329 实例254 遍历、删除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330 第5章 会话应用 333 5.1 COOKIE 334 实例255 控制登录用户的过期时间 334 实例256 自动登录 335 实例257 单击登录 336 实例258 统计用户在线时间 339 实例259 限制用户访问网站的时间 340 实例260 用户来访时客户端创建COOKIE 341 实例261 删除客户端的COOKIE 343 实例262 使客户端浏览器支持COOKIE 344 5.2 SESSION 345 实例263 掌控登录用户的权限 346 实例264 屏蔽页面刷新对计数器的影响 347 实例265 在不同页面之间传递数据 348 实例266 SESSION购物车 350 实例267 解决SESSION中的常见问题 353 实例268 控制页面的访问权限 354 实例269 将SESSION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 355 实例270 SESSION更换聊天室界面 357 实例271 清理SESSION缓存提高网站访问的效率 358 第6章 图形图像处理 361 6.1 图像与统计 362 实例272 图形计数器 362 实例273 GD2图形计数器 363 实例274 通过图像显示投票统计结果 365 实例275 通过图像显示密码安全强度 367 实例276 数字图像验证码 369 实例277 中文图像验证码 370 实例278 缩略图艺术库 371 实例279 提取图像的EXIF信息 374 6.2 控制、显示图片特性 376 实例280 通过鼠标滑轮控制图片大小 376 实例281 显示随机图像 377 实例282 获取页面中图像的实际尺寸 378 实例283 图像的手动播放 379 实例284 图像的自动播放 380 实例285 任意调整上传图片的大小 381 实例286 Apache防盗链技术 383 实例287 通过SESSION变量防盗链 385 6.3 Jpgraph类库 386 实例288 柱形图分析产品月销售量 386 实例289 柱形图展示年度收支情况 388 实例290 柱状图展示编程词典6、7月份销售量 390 实例291 柱状图展示编程词典上半年销量 391 实例292 柱形图展示2009年上半年总销售额 393 实例293 柱形图展示2009年第一季度编程词典销量 394 实例294 折线图分析网站一天内的访问走势 396 实例295 柱形图与折线图分析图书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398 实例296 折线图分析2009年牛肉市场价格走势 399 实例297 折线图分析2009年销售额 400 实例298 柱形图分析编程词典销售比例 402 实例299 饼形图分析2009年图书销量 403 实例300 饼形图展示各语言编程词典销售比例 404 实例301 多饼形图区块分析2009年图书销量 406 实例302 多饼形图分析2009年上半年编程词典销量 407 实例303 环饼形图分析2009年图书销量 408 6.4 GD2函数库 410 实例304 绘制基本的几何图形 410 实例305 GD2函数填充几何图形 411 实例306 GD2函数输出英文字符串 412 实例307 GD2函数在照片上添加文字 413 实例308 GD2函数为图片添加文字水印 415 实例309 GD2函数为图片添加图像水印 416 实例310 GD2函数生成图形验证码 417 实例311 GD2函数折线图分析网站月访问量走势 419 实例312 GD2函数柱形图分析编程词典满意度调查 421 实例313 GD2函数饼形图分析图书市场的份额 422 第7章 面向对象 425 7.1 类的定义 426 实例314 使用类的属性保存数据库连接参数 426 实例315 数据库连接类中定义数据库连接方法 427 实例316 数据统计类中定义求数值平均值的方法 429 实例317 使用重载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运算 430 实例318 使用$this关键字调用汽车类自身的方法 431 实例319 使用self关键字调用学生类自身的静态方法 433 实例320 调用汽车类中的刹车方法和颜色属性 435 实例321 学生类中使用构造方法为学生信息初始化 436 实例322 圆类中使用const关键字定义圆周率类常量 437 7.2 类的访问修饰符 439 实例323 汽车类使用public关键字定义汽车的行驶方法 439 实例324 使用private关键字定义汽车的颜色属性 440 实例325 使用protected关键字定义汽车的保修年限 441 7.3 类的继承 442 实例326 苹果子类继承水果父类 442 实例327 使用parent关键字调用父类的方法 444 实例328 苹果子类中覆盖水果父类中的方法 445 7.4 抽象类和接口 446 实例329 美食抽象类 447 实例330 学生类多重接口的实现 448 7.5 类的多态 450 实例331 通过继承实现多态 450 实例332 通过接口实现多态 451 7.6 常用关键字 453 实例333 使用final关键字防止类被继承 453 实例334 使用static关键字定义类的静态成员 454 实例335 使用clone关键字实现对象的克隆 456 实例336 检测当前对象属于哪个类 458 7.7 魔术方法 459 实例337 使用__set()方法为类中未声明的属性赋值 459 实例338 使用__get()方法获取未定义属性的名称 461 实例339 使用__call()方法打印类中未定义方法的信息 462 实例340 使用__toString()方法将类的实例转化为字符串 463 实例341 使用__isset()方法提示未定义属性信息 464 实例342 使用__unset()方法提示未定义属性信息 466 实例343 使用__autoload()方法自动导入类文件 467 7.8 设计模式 468 实例344 使用单例模式制作数据库管理类 468 实例345 使用策略模式打印客户端浏览器类型 470 实例346 使用工厂模式设置用户访问权限 472 第3篇 数据库篇 第8章 MySQL数据库与PHP 478 8.1 MySQL服务器的启动和关闭 479 实例347 启动MySQL服务器 479 实例348 连接MySQL服务器 480 实例349 关闭MySQL服务器 481 8.2 MySQL数据库 482 实例350 创建PHP图书数据库 482 实例351 选择PHP图书数据库 483 实例352 删除PHP图书数据库 484 8.3 MySQL数据表 485 实例353 在PHP图书数据库中创建图书信息表 485 实例354 查看图书信息表 486 实例355 修改图书信息表 487 实例356 重命名图书信息表 488 实例357 删除图书信息表 489 8.4 MySQL数据 489 实例358 向图书信息表中添加数据 489 实例359 修改图书信息表中的数据 490 实例360 删除图书信息表中所有数据 492 实例361 删除图书信息表中指定数据 493 8.5 PHP操作MySQL数据库 494 实例362 mysql_connect()函数连接MySQL服务器 494 实例363 mysql_select_db()函数选择MySQL数据库 495 实例364 mysql_query()函数执行SQL语句 496 实例365 mysql_fetch_array()函数将结果返回到数组中 497 实例366 mysql_fetch_row()函数从结果集中获取数据 499 实例367 mysql_num_rows()函数获取结果集中记录数 500 实例368 mysql_result()函数获取结果数据 501 实例369 Insert语句添加图书信息 502 实例370 Select语句查询图书信息 503 实例371 分页显示图书信息 505 实例372 Update语句更新图书信息 506 实例373 图书信息的批量更新 508 实例374 Delete语句删除图书信息 510 实例375 数据信息的批量删除 511 实例376 避免输出中文字符串时出现乱码 512 实例377 动态创建MySQL数据库 514 实例378 动态创建数据表 515 实例379 动态创建MySQL数据字段 516 8.6 SQL查询语句 518 实例380 查询数值型数据 518 实例381 查询字符串 519 实例382 查询日期型数据 520 实例383 查询逻辑型数据 521 实例384 查询非空数据 522 实例385 利用变量查询数值型数据 523 实例386 利用变量查询字符串数据 524 实例387 查询前n条记录 526 实例388 查询后n条记录 527 实例389 查询从指定位置的n条记录 528 实例390 查询统计结果中的前n条记录 529 实例391 查询指定时间段的数据 530 实例392 按月查询统计数据 531 实例393 查询大于指定条件的记录 533 实例394 查询结果不显示重复记录 534 实例395 NOT与谓词进行组合条件的查询 535 实例396 显示数据表中的重复记录和记录条数 536 实例397 对数据进行降序查询 537 实例398 对数据进行多条件排序 538 实例399 对统计结果进行排序 539 实例400 单列数据分组统计 540 实例401 多列数据分组统计 541 实例402 多表分组统计 542 实例403 使用聚集函数sum()对学生成绩进行汇总 543 实例404 使用聚集函数avg求学生的平均成绩 545 实例405 使用聚集函数min()求利润最少的商品 546 实例406 使用聚集函数max()求销售利润最高的商品 547 实例407 使用聚集函数count()求利润大于某值的数据 548 实例408 聚集函数first()和last()的使用 549 8.7 多表查询 551 实例409 使用select子句进行多表查询 551 实例410 使用表的别名进行多表查询 552 实例411 合并多个结果集 553 实例412 简单的嵌套查询 554 实例413 复杂的嵌套查询 555 实例414 嵌套查询在查询统计中的应用 556 实例415 使用子查询作派生的表 558 实例416 使用子查询作表达式 559 实例417 使用子查询关联数据 560 实例418 多表联合查询 561 实例419 对联合查询后的结果进行排序 562 实例420 条件联合语句 563 实例421 简单内连接查询 564 实例422 复杂内连接查询 565 实例423 两表的内连接关联 566 实例424 使用外连接进行多表联合查询 567 实例425 left outer join查询 568 实例426 right outer join查询 569 实例427 利用in或notin关键字限定范围 570 实例428 用in查询表中的记录信息 571 实例429 由in引入的关联子查询 572 实例430 利用transform分析数据 573 实例431 利用transform动态分析数据 574 实例432 使用格式化函数转换查询条件的数据类型 575 实例433 在查询中使用字符串函数 577 实例434 在查询中使用日期函数 578 实例435 利用having语句过滤分组数据 580 8.8 数据的导入和导出 581 实例436 MySQL数据自身的导入和导出 581 实例437 SQL Server数据导入到MySQL数据库 582 实例438 Access数据导入到MySQL数据库中 584 8.9 MySQL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586 实例439 通过命令模式备份数据库 586 实例440 通过phpMyAdmin备份数据库 587 实例441 通过手动方式备份数据库 588 实例442 通过命令模式恢复数据库 589 实例443 通过phpMyAdmin恢复数据库 590 实例444 通过手动方式恢复数据库 591 8.10 phpMyAdmin图形化管理工具 591 实例445 通过phpMyAdmin修改MySQL用户密码 591 实例446 通过phpMyAdmin设置数据库、数据表编码 593 实例447 phpMyAdmin操作数据库 594 实例448 phpMyAdmin操作数据表 595 实例449 phpMyAdmin操作数据 596 第9章 MySQL高级应用技术 598 9.1 PHP的MySQLi扩展库 599 实例450 使用MySQLi扩展库连接MySQL数据库 599 实例451 通过mysqli扩展库实现数据库信息的检索 600 实例452 查看服务器连接错误报告 602 实例453 通过MySQLi扩展库实现多表查询 603 实例454 通过MySQLi扩展技术实现内存的回收 604 实例455 用户登录 606 实例456 用户注册 607 实例457 数据的浏览 609 实例458 数据库、数据表中数据的动态输出 611 9.2 MySQL视图的应用 613 实例459 在MySQL数据库中创建视图 613 实例460 修改MySQL数据库中的视图 614 实例461 删除MySQL视图 616 实例462 使用MySQL视图查询学生成绩信息 617 9.3 MySQL存储过程 618 实例463 创建MySQL存储过程 618 实例464 使用存储过程实现用户登录 619 实例465 使用存储过程实现用户注册 621 9.4 MySQL触发器 622 实例466 创建MySQL触发器 622 实例467 查看MySQL触发器 623 9.5 MySQL事务 624 实例468 使用事务处理技术实现关联表间信息的删除 624 实例469 使用事务处理技术实现银行的安全转账 626 第10章 PHP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 628 10.1 连接数据库 629 实例470 通过ADO方式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 629 实例471 mssql_connect()函数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 630 10.2 操作数据库 631 实例472 通过ADO方式实现指定时间段的信息检索 632 实例473 检索商品信息 633 实例474 获取指定位置的图书信息 634 实例475 取得数据中指定的字段信息 635 实例476 利用mssql_field_name()函数获取字段名称 637 实例477 通过结果集对象输出数据 638 实例478 通过结果集数组输出数据 639 实例479 返回结果集中的单元内容 640 实例480 利用函数返回指定字段的长度 641 实例481 利用函数返回指定字段的类型 642 实例482 取得结果集中的字段数目 644 实例483 获取数据表中数据记录数 645 实例484 mssql_free_result()函数的应用 646 实例485 mssql_close()函数的应用 647 实例486 编写数据库连接类 648 实例487 添加图书类的实现 649 实例488 删除图书类的实现 651 实例489 更新图书类的实现 653 实例490 通过ADO方式实现输入页码跳转到指定页 655 实例491 利用mssql函数库实现指定页跳转 657 10.3 SQL Server数据库的综合应用 659 实例492 首页设计 659 实例493 网站模块导航设计 660 实例494 内容树状导航设计 663 实例495 内容展示区设计 666 10.4 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与维护 668 实例496 压缩数据库 668 实例497 收缩日志和数据 669 实例498 备份数据库 670 实例499 备份事务日志 671 实例500 检查备份集 673 实例501 定时备份数据库 674 实例502 数据库中数据的加密 675 实例503 SQL Server数据库的分离和附加 675 实例504 从SQL Server数据库导出到Excel表中 676 实例505 将查询到的数据导成一个Excel文件 678 第11章 PHP操作Access数据库 679 11.1 连接数据库 680 实例506 通过COM类连接Access数据库 680 实例507 连接带密码的Access数据库 681 11.2 操作Access数据库 682 实例508 通用数据信息的查询 682 实例509 查询结果的分页显示 684 实例510 用户身份验证类 686 实例511 图片的分栏显示 687 实例512 插入图书信息 688 实例513 删除图书信息 689 11.3 Access数据库的安全 691 实例514 操作带密码的Access数据库 691 实例515 防止Access数据库被下载 693 11.4 Access数据库的综合运用 694 实例516 ADODB连接Access数据库 694 实例517 ADODB操作Access数据库 696 实例518 聊天室 698 实例519 聊天室管理 702 第12章 PHP操作Oracle数据库 704 12.1 连接Oracle数据库 705 实例520 oci_connect()函数连接Oracle数据库 705 实例521 ADODB连接Oracle数据库 707 实例522 删除Oracle数据库中数据 710 12.2 操作Oracle数据库 711 实例523 员工信息的添加、更新和查询 711 实例524 下拉列表框值的动态添加 713 实例525 统计数据库中数据的记录数 714 实例526 动态获取数据表中的字段和数据 716 实例527 获取数据表中字段的详细信息 718 实例528 修改Oracle数据库用户的密码 719 实例529 应用事务处理技术确保操作的同步执行 720 实例530 通过PHP变量输出数据表中数据 722 12.3 Oracle数据库应用 723 实例531 Oracle——管理员注册功能 723 实例532 Oracle——管理员登录 725 实例533 Oracle——管理员数据管理 727 实例534 Smarty+Adodb完成Oracle数据的分页显示 729 实例535 Oracle——存储过程更新员工信息 732 12.4 Oracle数据的导入和导出 734 实例536 Oracle数据库中数据导出到文本文件 734 实例537 文本文件中数据导入到Oracle 735 第4篇 新技术篇 第13章 ADODB类库 738 13.1 封装ADODB操作类 739 实例538 ADODB连接数据库类 739 实例539 ADODB操作数据库类 741 实例540 ADODB分页类 743 13.2 ADODB的应用 745 实例541 ADODB分页技术 745 实例542 Adodb_pager类实现分页功能 746 实例543 ADODB操作结果集的方法 747 实例544 ADODB控制结果集的存取方法 750 实例545 一次连接两个数据库 751 实例546 ADODB连接数据库类 753 实例547 ADODB生成HTML表格 754 实例548 ADODB生成下拉列表框 755 实例549 事务处理机制保证数据库操作的完整性 756 13.3 ADODB中的错误处理 758 实例550 输出系统中执行的SQL语句 758 实例551 ErrorMsg返回错误信息 759 实例552 返回所有错误信息 760 实例553 将错误信息存储于日志文件中 761 13.4 ADODB操作数据库 762 实例554 应用ADODB访问Access数据库 762 实例555 应用ADODB访问MySQL数据库 764 实例556 应用ADODB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 765 第14章 Smarty模板 767 14.1 环境搭建 768 实例557 Smarty开发环境搭建 768 实例558 Smarty模板的配置 769 实例559 封装Smarty模板的配置方法 771 14.2 输出数据 773 实例560 通过if语句判断当前用户的权限 773 实例561 Smarty模板中生成数字验证码 775 实例562 Smarty模板中的页面设计 776 实例563 Smarty模板中直接定义CSS样式 778 实例564 Smarty模板中嵌入JavaScript脚本 779 实例565 html_option函数向下拉列表中添加列表项 780 实例566 Smarty模板制作日期、时间选择器 782 14.3 综合应用 785 实例567 Smarty模板制作用户注册页面 785 实例568 Smarty模板制作后台管理系统主页 788 实例569 通过section循环输出数据 790 实例570 Smarty模板中数据的分页显示 792 实例571 Smarty+ADODB完成数据的分页显示 794 实例572 Smarty模板中日期、时间的格式化输出 797 实例573 Smarty模板中的编码 798 实例574 Smarty模板中应用正则表达式 799 实例575 Smarty模板中的关键字描红技术 801 实例576 Smarty模板中控制输出字符串的行宽 802 实例577 Register_object()方法注册模板对象 804 实例578 Register_function()方法注册模板函数 807 实例579 Smarty模板中truncate方法截取字符串 809 实例580 开启网站注册页面的缓存 811 实例581 通过配置文件定义变量 813 第5篇 综合应用篇 第15章 综合应用 816 15.1 PHP页面编码 817 实例582 设计GB2312编码格式的网页 817 实例583 设计GBK编码格式的网页 818 实例584 设计UTF-8编码格式的网页 819 实例585 PHP的国际化 821 15.2 网站公共文件设计 823 实例586 数据库连接类 823 实例587 数据库管理类 825 实例588 数据库分页类 827 实例589 Smarty模板引擎配置类 829 实例590 字符串处理类 830 实例591 网站的头文件设计 833 实例592 网站的尾文件设计 835 实例593 首页广告设计 836 15.3 注册、登录 837 实例594 用户注册 837 实例595 用户登录 840 实例596 用户中心 841 实例597 我的订单 844 实例598 找回密码 846 15.4 数据的输出 847 实例599 图书导航 847 实例600 图书fenlei 848 实例601 特别图书 851 实例602 图书试读 853 实例603 图书详细信息展示 855 实例604 新闻公告 857 15.5 站内搜索 859 实例605 一般搜索 859 实例606 高级搜索 861 15.6 购物车 863 实例607 购物车类 863 实例608 购物车功能实现 865 15.7 图书订单处理 868 实例609 填写收货人信息 868 实例610 确认订购信息 870 实例611 支付宝在线支付 871 实例612 工行在线支付 873 15.8 后台管理系统登录 875 实例613 管理员登录 875 实例614 后台管理系统主页设计 877 15.9 系统管理 879 实例615 系统信息设置 879 实例616 更改管理员密码 880 15.10 图书类别管理 881 实例617 图书大类管理 881 实例618 图书小类管理 883 实例619 出版社fenlei管理 884 15.11 图书管理 886 实例620 图书信息管理 887 实例621 图书试读管理 890 15.12 用户管理 892 实例622 用户管理 892 实例623 用户反馈管理 894 15.13 订单信息管理 895 实例624 订单信息管理 895 15.14 通用信息管理 897 实例625 新闻公告管理 897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geminigoth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