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ikTok 在美国面临下架的消息,让大量原本使用 TikTok 的美国用户纷纷“搬家”,涌入了小红书。
大量美国用户像洪水般涌入,小红书呢,也只能连夜扩容,生怕接不住这“泼天的富贵”。这番景象,令我重新思考“流量”一词的由来——为什么我们要把互联网的用户使用量和访问量称为流量?因为用户如水,水往低处流
01 “水往低处流”:高低究竟指的是什么?
水往低处流,对于网络的流量,此“高”与“低”并非真实的海拔,更多指的是用户使用的门槛——产品使用越便捷、访问越顺畅,门槛就越低,越能吸引和留住用户,可以说使用门槛是决定一个应用成败的关键。那我们用这个逻辑再回看整个事件,就变得有趣了起来:
TikTok 的门槛突然变高了
当美国用户发现 TikTok 的无法用应用商店正常下载、甚至要冒一定“风险”或麻烦去才能继续使用时,门槛陡然升高。他们自然会寻找“门槛更低”的平台。恰好在这时,有人发现小红书的使用体验与 TikTok 类似,却无需折腾,一传十十传百,原有的Tictok用户就如同水一样,从一个高门槛的平台流向了更低门槛的平台。
“流量”的迁移是闪电般的
互联网用户的集体迁移常常在短时间内完成。一起“搬家”到新平台的过程几乎毫无阻力,因为阻力本身就被另一家做低了。这一次,TikTok 下架,小红书正好“顺势接手”,自然迎来海量流量。
02 从门槛再联想到 AI 与编程
其实,这种“水往低处流”的逻辑,不仅体现在用户从一个短视频平台流向另一个短视频平台,在编程这件事儿上,也是一样的。
编程门槛曾经非常高
过去,编程意味着大量艰深的专业知识、繁琐的开发环境、五花八门的编程语言和工具链。对于门外汉而言,这些门槛足以让人连起步都难。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持之以恒的练习,要想写出一段可运行的代码,几乎是不可能的。
AI 让编程更“亲民”
然而,近几年 AI 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切。越来越多的 AI 工具,可以帮助初学者完成部分代码编写、调试、优化等工作,甚至只需一段自然语言的描述,就能生成相应的代码示例。
• 对于编程小白而言,这意味着再也不用被各类编程语法、技术文档困扰;
• 对于资深程序员而言,这意味着生产力提升,有更多精力专注在更具创造力的部分上。
门槛一降低,“流量”也就源源不断地流入。如今,许多对编程感兴趣但又不知从何入手的人,因为 AI 的辅助,开始尝试撰写自己第一段代码,或者为工作与生活编写简单的脚本来解决问题。
03 人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为什么要拥抱 AI + 编程?
当我们理解了“水往低处流”的本质,也就明白了任何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在不断地降低用户或参与者的门槛。特别是当 AI 与编程结合时,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1. AI 降低编程准入门槛,形成“流量漩涡”
越来越多的人只要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与简单的技术尝试,就能和 AI 一起产出可用的程序。一旦门槛下降,潜在的开发者群体就会随之激增,为整个技术领域注入新活力。
2. 个人开发者、创作者的潜能被激发
过去,普通人写一个 APP、小程序,难度极大。AI 工具改变了这一格局,如同“给个人创客插上翅膀”。从想法到落地的过程被大幅缩短,也让更多独立开发者有机会挑战传统大公司。
3. 行业生态迭代,更加多元与开放
当越来越多普通人具备一定程度的“编程能力”,整个行业就会更加多元、开放。新的创意、产品会层出不穷,技术人才再也不只局限于科班出身或大厂培养。
04 结语:拥抱“AI + 编程”,让流量顺势而来
回到开头:
• 当 TikTok 在美国突然变得难以使用,不少人就“流”向小红书。
• 当编程有了 AI 助力,很多原本对编程“只可远观”的人就“流”进了这个领域。
如果你想在未来的互联网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如何降低用户与行业之间的门槛?
• 作为平台方,你要用更友好的产品形态和使用体验,接住用户的“水流”;
• 作为个人开发者,也要善用 AI 工具,降低学习和创作门槛,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快速落地。
“流量”从来不会停留在一个高地,只要不断去挖掘、去打开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墙,水自然会涌现而出。在这个高速变化的时代,谁能更快拥抱 AI、拥抱编程,谁就能抓住下一波“流量”——更何况,这波流量,规模只会越来越大,潜力只会越来越深。
千万别让高门槛束缚了你,也别让你的产品抬高了使用门槛。
只有当我们真正把“高门槛”变为“低门槛”,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里,持续接住这股“水往低处流”的磅礴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说“AI + 编程”才是未来。 门槛更低,机遇更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AI掌握编程这门技术。
最后,来个硬广,如果您还没有切入AI编程这个领域,但又同时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可以点击『原文链接』进行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