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是学习2021年APP个人信息使用态势分析报告.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研究背景
2019年1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2021年,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联合盘古实验室,以隐私卫士、移动应用监测平台为基础,面向全国新上架App开展专项检测,为地方监管和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App的广泛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第一季度,奇安信移动应用检测平台共收录全国新增应用样本9万余个。本报告依据《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内容要求,从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范围内新上架的九万余款活跃的App样本中抽样近一万款App,开展检测评估。以下主要针对第一季度已上架新增活跃App(后文简称活跃App)进行解析。
全国活跃App概况
移动互联网应用(以下简称“App”)的流量入口效应日益显著。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345万款;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2小时,平均每日人均上网3.7小时。
从活跃App的行业分布来看,生活购物类、教育学习类、系统工具类App更活跃。生活购物类App新增样本数占新增样本总量的21.9%,排名第一;教育学习类排名第二,占14.9%;其次是系统工具类App,占11.0%。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活跃App合规性检测情况
近年来,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助力,与此同时,移动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奇安信联合盘古实验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App的隐私合规要求主要从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几方面,对各大应用下载平台的活跃App进行抽样检测。
检测发现,大量App疑似存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在各大应用平台的活跃App应用中,56.3%的App存在违规风险,平均每个App存在0.8个违规风险。
存在违规风险应用类型分布
从活跃App应用类型分布来看,手机游戏类App违规风险最严重,其次为出行旅游类。其中69.8%的手机游戏类App存在违规风险。
评估依据《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重点评估App是否存在“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或“未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等几类问题。
违规风险类型分布
从违规风险类型检测结果来看,在有违规风险的App中,64.6%的App疑似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现象;26.0%的App疑似存在“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现象,存在违规风险类型TOP4如下图所示:
存在违规风险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典型问题
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根据检测结果,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类风险的应用占存在违规风险应用总数的64.6%。从应用类型来看,手机游戏类、生活购物类、通讯社交类App存在该问题最为严重。有57.4%的手机游戏类App、38.8%的生活购物类App、37.8%的通讯社交类App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根据检测结果,存在“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类风险的应用占存在违规风险应用总数的26.0%。从应用类型来看,金融理财类、新闻阅读类、通讯社交类App存在该问题最为严重。有18.3%的金融理财类App、16.8%的新闻阅读类App以及16.8%的通讯社交类App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违规风险,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根据检测结果,存在“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类风险的应用占存在违规风险应用总数的10.0%。从应用类型来看,手机游戏类、新闻阅读类、通讯社交类App存在此类问题最为严重。有13.6%的手机游戏类App、5.9%的新闻阅读类App与5.8%的通讯社交类App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违规风险,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根据检测结果,存在“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类风险的应用占存在违规风险应用总数的5.2%。从应用类型来看,新闻阅读类、通讯社交类、出行旅游类App存在该问题最为严重。有3.9%的新闻阅读类App、3.7%的通讯社交类App和3.7%的出行旅游App存在违规使用个人信息违规风险,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App违规行为处罚案例
某赚钱类App未明示信息收集规则被罚
经查公安机关调查,某网络科技公司开发、运营的某款手机赚钱类App在用户安装、运行使用过程中,未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未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当地警方依据《网络安全法》第41条、第64条规定,对该网络科技公司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整改。
某文化App未明示信息收集规则被罚
某科技公司开发的某App应用和某图书文化公司开发的某APP应用,在供网民下载使用过程中均涉嫌未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经调查及第三方鉴定,这两款App应用开发单位虽合理采集数据,但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在采集用户个人信息时均未履行明示告知义务,侵害了用户个人信息受保护权利。当地警方根据《网络安全法》第64条规定,对两家公司均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整改。
某网贷App非法超限采集公民个人信息被刑拘
某网络公司涉嫌利用贷款类手机App软件非法超限采集公民个人信息,公安部门随即展开调查。经初步调查,办案民警发现该App非法采集通讯录、通话记录、短信等信息。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团伙成员22名,在该公司服务器内查获被非法采集用户的短信息246万余条,同时收缴计算机、网络存储服务器、手机等作案工具52件。目前,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某医药App未明示用户隐私协议被处罚
接公安部通报线索,一款求医问药类App疑似存在侵害个人信息行为。经查,某市一医疗科技公司运营的该款App,在安装过程和首次使用时,未明示用户隐私协议。警方依据《网络安全法》第41条、第64条规定,对该公司予以警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予以罚款1万元,责令限期整改。
游戏App非法获取用户设备敏感权限被处罚
2020年4月,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游戏类App,在未告知用户、未获得用户允许的条件下,非法获取用户设备的敏感权限。当地警方依据《网络安全法》第41条、第64条规定,对该公司予以警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予以罚款1万元,责令限期整改。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以 2021年APP个人信息使用态势分析报告. 进一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