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做朋友》是李笑来的一本书,现在最新的是第三版,虽然作者本人备受争议,但书本身值得一读,在刚工作那几年,这本书给过我很多启发。
这是一本关于个体提升的书,涉及的面很广,例如做事的方法、时间统计、任务规划、如何更好学习、思考和交流等,但相对来说在具体的一个方面就不会那么深入。书写的很生动,不晦涩,即使没有大片连续的时间,随手拿起来读几页也可以引发思考,如果在具体的某一方面有兴趣,可以按图索骥去多找几本内容上更深入的书来看,获得更深入的认知,因此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初入职场的同学来看的书。
对于工作多年的朋友,因为工作中的各种任务分解、轻重缓急、长短期规划已经在脑子里转过几轮,可能已经专门看过更细分内容的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再看这本书会觉得稍微有一些浅。
内容从日常经常遇到的问题出发:
-
计划好的任务完成不了,时间不够了的恐慌
-
即在简单的低价值的事情上勤奋又懒惰于去做长期的有难度和价值的事情
问题要如何解决呢?我们无法管理时间,能够管理的只有自己,而管理自己的工具,就是自己所有知识、经验的集合和习得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也就是心智模式。
在解决问题之前要理解几个基本的现实:
-
速成绝无可能
-
交换才是硬道理
-
完美永不存在
-
未知永远存在
-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
把时间当做朋友
这几句话很直白,就是要我们长期有耐心的做事,如果用一句话来更完整的描述书的内容,可以这样讲:从现实出发,不急于求成,坚持持续的用高效的方法去学习、思考和交流,在应用中不断积累,做时间的朋友。
书里有很大的篇幅是在讲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做事效率、如何正确的学习、思考和交流,下面我选取了几个这次看下来有些想法的点来分享。
兴趣
书中讲到,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说自己正在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而现实是没有人不喜欢自己擅长的事情,不感兴趣的原因更可能是因为没有能力做好,而想象中感兴趣的事情可能只是因为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受过挫折,低估了做好那件事情的难度,所以兴趣并不是最重要的,至少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我想起去年给女儿报小提琴兴趣班的经历,起因是女儿看了一段小提琴演奏视频,对视频里的小提琴音乐(或者漂亮优雅的姿势)十分喜欢,随后给她报了班,为了让她能够坚持下去,甚至还带她去听了现场的小提琴演奏,但最终的结果并不美好,我们显然低估了学习小提琴的难度,这里既包含女儿低估了指法和各种半弓全弓练习的难度,也包含了我和爱人低估了作为家长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终我们退了课,小提琴也随即束之高阁,兴趣没有让我们坚持下去。
再拿我自己的工作来讲,最早在实验室里老师安排了软件开发的任务给我,当时我对要做什么完全没有概念,只是硬着头皮做下来,所幸最后完成了任务,而我好像又隐隐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就这么一点点的自我肯定,才开始有了这些年在软件行业的摸爬滚打。
灵感
经常能听到有人灵光一现,解决了某个技术难题的说法,在书里也举了例子。
有趣的现象是,当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找某个领域的资料的时候,好书总是会自动出现。
但灵感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需要高度的投入和足够的知识积累。
去年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在开发一个新功能,团队里的小朋友遇到了问题向我求助,在帮助他解决问题的那几天,我发现书上、知乎、公众号,好像到处都能发现与之相关的信息,甚至一些我模模糊糊知道,但平时又总想不起来的内容也都想起来,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是它自己撞上来的。
最近就没那么幸运,团队遇到个Linux内核内存管理的问题,一查之下发现从一个未知的概念又找了更多的未知概念,灵感自然指不上了,只好乖乖的缺啥补啥,先把知识网补起来再说。
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灵感也无迹可寻。
鼓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曾因为自己跟大多数人不一样而痛苦,当老师带着一脸很铁不成钢的表情,当同学带着一脸我早是刚了你咋还是铁的表情,对我说怎么就你一个人不一样呢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一下子矮了一截,恨不得马上从所有人的视野里消失。
这是书中的一段话,作者因此而决定,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对于我们来说常带着鼓励和认可的心态去沟通,也可以和身边的人相处更融洽。
下面是几个可以常常反思的地方:
-
你的话是否只是习惯性的质疑一下
-
现在是否只是因为太忙了而不耐烦
-
这样说是否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更厉害
节奏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调整的慢一点。
长期健身的人通常有自己的计划和节奏,今天练核心明天练哪块肌肉,一组一组不着急不发慌的做下来,慢慢就有了理想的身形,而刚开始锻炼的人反而练得比较狠,导致过于疲惫,补偿心理之下,难免放松,稍有不慎也就坚持不住了。
人为啥总是幻想速成呢?前期太松懈,事到临头时间不够,也只好幻想速成,所以应该提前确定自己需要的技能或者目标,只要是可以练习习得的,建立长期计划,按照节奏,一点一点稳步执行。
未知永远存在
最近看了部电视剧叫《觉醒年代》,颇有感触。现在的生活如此这般好像理所应当,虽学过历史,也总是在上帝视角之下,觉得顺理成章,但看到陈独秀从十年不谈政治,到研究十月革命又谈政治,最后从北京出逃和李大钊相约建党,突然醒悟,对于这样厉害的人,其实当时也是没有答案的,他们只是做了当时他们看来最好的选择。
未知永远存在,但不妨承认自己不是全知全能,把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通过能力的积累,在将来统统解决掉。和不确定性相伴,做大概率会成功的事。
最后
这里只是书中很少一部分,就像开始说的一样,随手拿起来读几页也可以引发思考,很推荐给初入职场的朋友,如果在具体的某一方面有兴趣,可以按图索骥去多找几本内容上更深入的书来看,获得更深入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