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纸媒遇见3G……

基于3G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一大批具有阅读功能的终端兴起,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正在发生变化。对于纸媒而言,这仿佛是一种有着被替代风险的冲 击。然而事实上,这却是纸媒的一个变革之机,终将会寻找到一个适应信息时代的、全新的生存模式。例如,今日6版头条刊发的专访,即展示了先行者成功的转型 之路。

内容生产变革 人人都将成为记者

现在进行时 从微博成为海地地震后媒体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到可利用3G快速网络第一时间向广州日报传输新闻报料,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新闻的生产环节之中。

2010年海地时间1月13日2时50分起,英国《卫报》专门开辟的“滚动博客”专栏正式启动,这一刻仅距海地12日强震9小时57分钟。该专栏通 过转载微博信息,得以通过最快的速度、最简练的直接引语,在第一时间实现对灾情的及时传递。而英国《卫报》仅仅是诸多如此做的媒体机构中的一家。为什么微 博能够在海地地震这一新闻大事件中担当起如此重任呢?原因在于其对通信资源占用极少,成为当时信息传递效率最高的通信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微博的提 供者,并非专业的新闻记者,而是普通的海地居民。换言之,普通居民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直接的内容生产者。2010年3月16日,广东移动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个3G报料平台正式亮相。“以后走在大街上,用手机拍一拍,写一写,就能随时捕捉新闻现场,利用3G快速网络第一时间向广州日报传输 新闻报料了”——这种以前在好莱坞大片中才会出现的“耍酷”镜头,在中国已经成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纸媒已开始在新闻报料环节对3G技术展开了有效 利用和相关探索。而除了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以外,3G正在让动态的视频传递成为可能,这样的新闻报料显然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更能够全方位地呈现出新闻现 场的各种信息。

再大胆一些 3G技术的出现,正在促使传统的新闻业发生重大变革,记者的概念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人人都将成为记者。

新闻业的变革,总是发生在有重大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技术的变革出现时。当前由3G驱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新闻业最新的一次巨变。“在 我们的历史中,这是第一次,新闻越来越多地由新闻业外公司所制造。”美国人比尔·科维奇与汤姆·罗森斯蒂尔曾在2001年出版的《新闻要素:论新闻从业者 需知及公众的期待》一书中写道,而这一观点在今天已经得到了验证和进一步的延伸。当人们随身携带着可以获取信息的移动终端,无论是通过拍照还是视频录制功 能,都可以将信息通过3G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实时传递。可以想象,当传统的平面媒体全面走向数字化时代,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将不仅仅是作为新闻线索而存在,而 是可以直接作为媒体向读者提供的阅读内容。此时,传统新闻工作者的一个最重要职责可能就将如同《纽约时报》主编比尔·凯勒所说的那样是“判断资讯”。

(姚春鸽)

内容形态变革 让报纸立体起来

现在进行时 二维码为报纸整合音频、视频信息,提供延伸阅读。

如果当你看报纸时能看到广告栏中新款汽车疾驰的身姿,新楼盘拔地而起的3D动画,不要以为这是哈利波特中的魔法报纸。事实上,这个梦想已经照进了现 实。

如今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报纸上,都能很轻易地找到二维码的身影。二维码存储的信息量大,并能整合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体信息。人们只要用手机对 准印刷在报纸上的二维码,读取条码内容,或输入二维码下面的号码即可实现手机快速上网,观看影视、声音、网络媒体的内容。

2005年,《北京晚报》在国内率先应用二维码技术进行新闻报道。2006年,《精品购物指南》成为国内第一家全面应用彩色二维码技术的报纸。

事实上,有的媒体已经走得更快。香港的《苹果日报》为了让没有一手视频资料的报道也能“立体”起来,专门成立了一个动画小组,负责为新闻制作动画视 频。该报纸曾就“布朗打骂下属”制作了一个视频,这个广东话报道、中文字幕的视频,还被BBC One的时论节目The Week和BBC Two的Review Show选择播出。

再大胆一些 当报纸立体起来,“超媒体”将诞生。

二维码技术能使报纸和手机完美结合,这得益于3G技术的实时连接,将媒体资源拓展到手机平台上,可以方便地实现多种媒体格式的结合应用,使传统平面 媒体告别了单调的图文显示,将流媒体、音视频、网络与平面媒体有效结合,但报纸到底还是“纸”,二维码技术只是为读者提供深入阅读的平台,对与纸媒遭受其 他媒介冲击、用户信息消费习惯发生改变的困境起不到根本的扭转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再大胆一些,想一下当报纸的“纸”名不副实时,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会产生何种变革?当出现一个新的载体,它既可以像纸张那样 弯折、轻薄,也可以承载众多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可点击、可触摸。那时报纸就只能称作“类报纸”播放器,它是以报纸的面目示人,具备报纸的一切元 素,又像一个电子播放器,图片栏里的图片不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个视频的小窗口,上面刊载的文章也可以随着用户手指的轻轻一划而瞬间变换内容,同时还具备 随时随地的联网功能。到那时,各个媒体之间的界限将会荡然无存,“报纸”将成为集多种媒体特点为一身的“超媒体”。随着可折叠的显示屏、3G技术、触屏技 术等的出现,这个梦想似乎并不遥远。

(赵媛)

传播方式变革:无纸化时代来临

现在进行时 已有平面媒体停止出版纸质日报,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自报纸诞生之日起,纸张就是其赖以传播的载体,也成为其媒体属性的标志。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一标志正在弱化。平面媒体受到互联网的强烈冲 击,开始了网络化与电子化的不断尝试。在这一潮流中,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停止出版纸质日报而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但绝不是最后一个。这家拥有百 年历史的报纸从2009年4月起成为美国首家以网络版替代纸质版日报的全国发行报。

即便在探索中面临困惑,无纸化所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编辑约翰·耶马说:“新措施显然有助于我们减少成本。但同样让我们能 把更多的力量放在网站上,把报道和编辑资源集中于网络。”无纸化直接节约了纸张与印刷的成本。京城某报的负责人曾表示,在报纸的生产成本中纸张大概占到了 60%~70%。此外,无纸化还将在报纸发行、营销等一系列环节引发连锁反应,符合低碳环保的趋势。

随着3G的普及,无纸化传播出现新的形式——手机化、移动化。以英国媒体为例,《金融时报》、《卫报》等重要的报纸,纷纷通过自己的App(手机应 用程序)抢占市场。手机用户下载某家报纸的App之后,可以选择付费看新闻或者“免费”看插播广告的新闻。《卫报》仅在今年2月份就售出了7万个App, 零售价2.39英镑。国内媒体也开始了积极尝试,21世纪报业集团推出了针对iPhone和Android两个版本的手机阅读器,为手机用户提供资讯。

再大胆一些 报纸采用电子载体传播,无纸化成为必然趋势。

没有了手上那沉甸甸的一摞,我们还能称其为报“纸”吗?很难给出答案。

纸张传播在报纸定义中的地位正在被弱化,甚至可能有被抹掉的一天。当越来越多的纸媒开始推出电子版,并将资源向电子版倾斜,纸张版的制作与发行会逐 渐萎缩,并终有被替代的一天。

无纸化传播时代,报纸中的“纸”已经完全电子化。但是为了延续人们的阅读习惯,或与互联网新闻区分,在电子化呈现中仍然保留了传统报纸的排版样式。 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终端实现阅读。

无纸化传播直接为报纸经营节约了纸张、印刷以及运输的成本。新的问题也将涌现,在数字化的传播形势下如何进行报纸的发行营销,有效地到达目标受众将 成为报纸运营的重点。平面媒体管理人员将学习掌握新的游戏规则,与软件制造商、终端厂商进行博弈,媒体的产业链将进一步拉长。

(武聪)

终端变革:电子书同样可折叠

现在进行时 :电子阅读器盛行。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对信息量和信息传输速度的要求都大大提高了。对喜欢看书的人而言,没有比在闲暇之余读一本好书更惬意的了!然而,每天带着 书在身边的确不方便,有了电子阅读器,不仅能装下成千上万本电子书,而且便于携带。在等待过程中、乘坐交通工具时以及睡觉之前的这些碎片时间,都可以充分 利用,让“书虫”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如果有一款3G阅读终端,能及时下载最新的书籍,浏览新近发生的重要新闻,那移动阅读就会更加惬意了。

据研究显示,去年电子阅读器的市场营收增长达265%,汉王和大唐等国内厂商都发布了自己的电子阅读器,索尼、谷歌、富士通等国际品牌也开始进军中 国阅读市场。近日,占据中国网络文学逾90%市场份额的盛大文学宣布,盛大也将发布电子书——“锦书”。此举不仅能完善其“内容+渠道+终端”的移动阅读 产业链,同时也将加速改变传统出版业的市场生态环境。电子阅读器正在成为各大厂商争相追逐的新市场,更人性化的终端设计、更先进的技术、更舒适的阅读界 面、更快速的内容更新,正在终端阅读器厂商的激烈竞争中一步步完善。

再大胆一些 小型化、可折叠终端延续纸质书报特性。

具备电子书功能的iPad,吹响了苹果进军电子阅读市场的号角,iPad的出现,对目前的电子书“老大”Kindle也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iPad9.7英寸的大屏幕,显示可能更加清晰,但携带有些不便,携带更便捷的小型化移动阅读终端,将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具备投影仪功能的三星Beam 智能手机,如果与电子书相结合,就可以把内容投射到墙上或地上,想想都觉得过瘾!

纸质书报可以折叠,折叠床、折叠自行车、折叠桌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现在连电子书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也可以折叠了!随着电子阅读市场的升温,折叠电子 书也会大规模上市,也许到时候,拿着折叠电子书掩卷遐思的人随处可见……

(叶曜坤)

受众变革:人们将习惯于电子渠道

现在进行时 从收看手机报到用手机上网浏览新闻,人们在电子阅读上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看手机报,而且从刚开始只看开头的天气预报发展到现在的每条新闻都会仔细阅读。我一直觉得自己是 个比较守旧的人,去年的时候家里还订了份报纸,后来发现似乎没什么必要了——所有的新闻和资讯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而且更快更全。相比而言,报纸除了淡淡 的墨香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仿佛再也没有其他可取之处了。论时效性和信息量,它比不上互联网;论便捷,在公车上用手机看新闻绝对比拿着报纸翻更方便。

其实,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终端性能的不断优化,用手机上网浏览新闻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前天出门办事,乘地铁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 象:对面的4个年轻人当中,有一个拿着书本在看,其余三个拿着手机在浏览——电子渠道对传统纸媒的影响显而易见。而从报纸发行量大幅下降、电子渠道蓬勃发 展的势头来看,后者对前者的冲击将会越来越明显。

再大胆一点 电子渠道有可能替代传统的纸媒,拥有最多的读者。

电子阅读器的兴起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关于人们未来的阅读习惯;关于传统纸媒的未来发展。做一个大胆的推测,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电子渠道会 成为人们获得新闻资讯最主流甚至是唯一的渠道,它能完全取代报纸和书籍的功能,满足这些传统纸质媒体能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试想一下,如果电子阅读器能够 拥有可以媲美纸张的质感,也能散发出淡淡的墨香,可以随意折叠,还可以链接与新闻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内容,那么你是愿意拿着一叠报纸还是拿着电子阅读器?如 果这个电子阅读器还能够装载你喜欢的所有图书、能提供最热门的畅销书籍甚至是网络上及时更新的在线小说,你是否更愿意使用它?

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十分迅猛,已经成为时下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子产品之一。亚马逊的Kindle受到广泛欢迎,国内的华为、汉王等企业也涉足该领域,包 括电信运营商都对此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中国移动已经在今年年初推出了G3电子阅读器。可以想象:随着市场和需求的推动,以电子阅读器为代表的电子渠道在不 久的将来会成为人们获得新闻和资讯的最重要的渠道。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