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开发区块链项目也可能坐牢?这个真实案例给技术服务商敲响警钟


 一、一个技术老板的“踩坑”经历
 2023年,河南卫辉法院判了一起特殊案件:技术公司老板卢某帮别人开发了两个虚拟货币项目,结果被判刑一年半,缓刑两年,罚款3万元,还要没收37万违法所得。
卢某的公司做了什么?帮客户编写了能自动生成“上下级关系”“推荐奖励”的代码,比如用户推荐别人能拿30%收益,项目层级多达17层,最终吸引16万多人参与,涉案资金超4500万美元。法院说,他明知这些项目是“传销式圈钱”,却用技术帮他们落地,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
 二、这3类“技术帮忙”可能触犯刑法
 很多技术人员觉得:“我只是打工的,代码是客户让写的,项目怎么用和我无关。”但法律可不这么想!以下3种行为要特别警惕:
 1. 开发“拉人头”的传销功能
 如果客户要求做“推荐奖励”“团队分红”“层级绑定”(比如推荐1人返10%,下线再推荐还能抽成),这些功能正是传销的核心技术载体。
案例:卢某开发的MOS项目,用户推荐人能拿30%收益,还按层级算“算力”,完全符合《禁止传销条例》里“团队计酬”的特征。
 2. 为无资质项目发币、搭建交易平台
 虚拟货币发行(ICO)、交易平台在我国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即使客户说“在境外合规”,技术服务商若帮忙部署代币合约、搭建官网,仍可能被认定为“为非法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提醒:正规区块链项目不会让你开发“充值买币-拉新分红”的闭环,遇到“保本付息”“动态收益”类需求,必须立刻警觉。
 3. 放任资金流向匿名化、无法追踪
 如果故意设计“隐匿资金池地址”“匿名交易”等功能,导致资金被用于洗钱、诈骗,可能构成洗钱罪共犯。
 三、技术服务商的“三不原则”,避开法律红线
 不想踩坑?记住这三个“不”:
 1. 不接“带血”的需求:先查客户,再动代码
 接单前先让客户提供营业执照、合规审计报告,拒绝和“承诺保本”“拉人头赚钱”的项目合作;
 
聊天记录、邮件里明确问一句:“你们项目有没有层级奖励?”并保存证据,证明自己尽到了审查义务。
 2. 不碰“违法”的功能:这6类代码坚决不写
 遇到以下需求,直接说“不”:
自动生成上下级关系的代码
按层级计算推荐奖励的算法

 隐藏资金流向的匿名化模块

承诺“静态收益”“分红”的智能合约
限制用户提币、转移资产的功能
伪造项目背书、虚假交易数据的程序
3. 不走“灰色”的流程:收钱、开发都要留痕
 收费必须通过公司对公账户,开具正规技术服务发票,别收“代币分成”“利润抽成”,避免和项目利益绑定;
 合同里写明“禁止用于非法活动”,如果客户坚持要加违法功能,立刻终止合作并报警,别抱着“赚一笔就跑”的心态。
四、普通投资者如何识别“技术包装”的骗局?
 技术服务商要防坑,普通人也要学会避雷:
 警惕“高回报+拉人头”:如果项目说“推荐朋友加入能赚钱”“层级越高分红越多”,不管披了多少区块链外衣,本质都是传销;
 远离“保本付息”:正规区块链项目不承诺收益,那些说“稳赚不赔”“静态收益10%”的,99%是资金盘;
查资质、看公开信息:合法项目会公示团队背景、技术白皮书,敢接受第三方审计,而不是靠“内部消息”“大佬站台”忽悠人。
 五、一句话总结:技术不是“免罪金牌”
 卢某的案例告诉我们:哪怕没直接参与诈骗、传销,只要明知对方干坏事还提供技术支持,就可能被定罪。在区块链领域,“技术中立”不等于“法律免责”,写代码前先想想:这个功能会不会被用来骗人?客户的商业模式合不合规?
 
守住法律底线,才能让技术真正创造价值。毕竟,赚快钱可能一时爽,踩了红线可是要“吃牢饭”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