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盘
物理上来说,硬盘主要由若干盘片、机械手臂、读写磁头与主轴马达组成。盘片表面涂以磁性介质,用以存储数据。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记录信息。而读写主要是透过在机械手臂上的读写磁头来达成。实际运作时,主轴马达让盘片转动,然后机械手臂可伸展使磁头到达指定的位置,在盘片上进行读写动作。每个盘片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
逻辑上来说,又有磁道(track)、扇区(Sector)和柱面(Cylinder)的概念: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track)。这些磁道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
盘片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都是以扇区为单位。
柱面:磁盘通常由一组盘片构成,不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磁道与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换使用。
如下图所示:
通过以上这些参数可以得到硬盘的容量,基计算公式为: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注意:早期的磁盘,每个磁道上的扇区数目是一样的,如下图所示:
越往外,扇区的面积也就越大。每个扇区的数据量是相同的,都是512字节。所以,外面扇区的数据密度低,里边扇区的数据密度高。
但是这样在外围扇区上,就浪费了大量面积,限制了磁盘的容量。后来为了增大磁盘容量,采用了线性寻址的新技术。每个磁道上扇区数变得不一样了,越往外磁道的扇区数目越多。现在的磁道扇区数目是一个换算平均值。如下图:
另外:当向硬盘中写入数据时,是先写入最外层的磁道,写满所有扇区之后,在向内层磁道写入。这就是为什么硬盘用久了,读写速度会变慢的原因。因为同样的角速度下,线速度越往外越快。
同样的时间,磁头在外面磁道可以扫过10个扇区的面积,读写10个扇区的数据,但在里面的磁道只能扫过1个扇区的面积,读写1个扇区的扇区。所以,此时可以做磁盘整理或者格式化,这样外面的磁道得到试用。
二:分区
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MBR),又叫做主引导扇区,是计算机开机后访问硬盘时所必须要读取的首个扇区,它存储在0号盘面的0号磁道的1号扇区上。系统在启动时主动去读取这个区块的内容,这样系统才会知道你的程序放在哪里且该如何进行启动。
在总共512字节的扇区中,MBR只占用了其中的446个字节,另外的64个字节记录了硬盘分区表(Disk Partition Table,DPT),最后两个字节“55”和“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它们共同组成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
64字节的硬盘分区表可以保存四个分区的信息,因此,所谓的“分区”,只是针对这64字节的分区表进行配置而已!
每个分区的信息占16个字节,其中记录了该分区开始和结束的磁道(柱面)号。也就是说,分区的最小单位是磁道(柱面)。这4个分区,可以称为主要分区或扩展分区。
所以对于采用MBR型分区结构的硬盘,最多只能识别4个主要分区。如果需要得到更多的分区,就需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