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必会基础知识-----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主目录(进不去说明我没写完):https://blog.csdn.net/grd_java/article/details/142483682 |
---|
目录
1.1 简介
在西方经济学中,电力市场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感兴趣的可以专门学习“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美 曼昆 著”,这里只会阐述供大家理解电力市场所需的基本概念。电力不是一种普通的商品,电力市场比其他产品的市场更为复杂。
1.2 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
从古至今,市场从最初几个人偶尔聚在一起进行商品交易的地方演变为如今的电子虚拟市场。虽然技术上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市场机制的基本逻辑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市场就是买卖双方进行沟通和撮合交易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会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来研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消费者和生产者才有可能达成交易
1.2.1 消费者模型
个人需求 |
---|
- 上图总结了你对苹果的
需求是如何随着价格变化的
。当然以现实为例,我们买苹果的决定也会受到代售苹果的质量影响。所以我们这里假设苹果这个商品的所有非价格属性(类型、尺寸和质量)都相同。(注:电力这个商品就是质量相同
的商品,无论谁发的,对于用电的人来说,没有区别)- 当苹果价格高于某极限价时,你会放弃苹果选择其它水果
- 如果低于某极限价,但是价格仍然很高,你可能只会买一个苹果当点心
- 如果价格再低一点,你可能买两个,一个作为点心,一个中午留着吃
- 再低一点的话,我们可能会多买几个(例如6个),晚上吃苹果派
- 如果价格特别低,比你之前见过的价格都低,你从来没见过这么便宜的苹果,你可能会大量购买,并酿制苹果酒。
- 这样的曲线揭示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特点商品的数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剩余 |
---|
- 假设进入市场时,每个苹果价格是0.40美元。我们买6个苹果,那么作为消费者我们的总消费者剩余是多少呢(购买的这些苹果的总价值,你认同的苹果总价值)。
- 基于上一个模块中介绍的个人需求的曲线,我们以0.4买6个苹果,对我们来说,1、0.8、0.6美元的价格,代表我们对于苹果的价值或支付意愿高于统一市场价的体现
- 因为,按照之前的例子,1美元的时候我们会买一个苹果,0.8美元的时候我们会买2个,0.6的时候我们会买6个。
- 现在我们以0.4美元的价格买6个,那么我们需要支付6*0.4=2.40美元。而总消费者剩余就是这条曲线下的面积,也就是1×1+0.8×1+0.6×4=4.2美元(拆成3个矩形进行底乘高算面积然后加起来)
- 为了购买苹果我们花费2.4美元,因为这些钱无法挪作他用了,所以定义了净消费者剩余。定义为总消费者剩余与购买商品费用之间的差额。也就是下图中净消费者剩余等于市场价格水平线、需求曲线和价格坐标轴三者之间的面积。也就是4.2美元-6×0.4=1.8美元(总消费者剩余-下面空白部分面积)
- 净消费者剩余代表了购买所有苹果所获得的“额外价值”。
- 即使其中一些苹果的价值或支付意愿高于统一的市场价,你仍然可以按市场价格购买这些苹果
需求和反需求函数 |
---|
下图的曲线根据不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选择,该曲线可以被称为反需求函数或需求函数
- 同样数量的苹果,一些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购买价格,另一些消费者只会在苹果降价便宜的时候购买。足够多的消费者需求汇总起来后,单个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阶梯型需求曲线就会变成一条光滑的曲线
- 可以看到,当价格降低时,需求的数量会变多。这条曲线就代表了这类消费者对这一商品的反需求函数
- q表示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π表示商品价格,公式为: π = D − 1 ( q ) π=D^{-1}(q) π=D−1(q)
- 如果从另一个选取自变量的角度看这条曲线,就可以得到这种商品的需求函数 q = D ( π ) q = D(π) q=D(π)。(也就是对反函数 π = D − 1 ( q ) π=D^{-1}(q) π=D−1(q)求了一下原函数)
{ π = D − 1 ( q ) = 由反函数定义得 q = D ( π ) {\begin{cases} π=D^{-1}(q)\xlongequal{由反函数定义得}q = D(π) \end{cases}} {π=D−1(q)由反函数定义得q=D(π)
- 大多数(不一定是全部)实际商品而言,需求函数是从左到右向下倾斜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而为什么要反需求函数呢?是因为它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 某商品的反需求函数的函数值,反映了消费者在已经购买了一定数量的该商品的情况下,再多购买单位该商品所愿意支付的费用。
- 需求曲线上给出特定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价值。比如消费者如果没有在多购买该商品上花费这笔钱,可以用这些钱购买其他的商品,或者把钱存起来以后购买另外的商品。
- 曲线向下倾斜的形状表明,当消费者购买的某商品的数量很少时,他们通常愿意购买更多,即消费者的边际支付意愿会随着购买该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 我们为单个消费者定义的总消费者剩余和净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可以扩展到一组消费者群体的总消费者剩余和净消费者剩余
- 和开头的例子一样,总消费者剩余用反需求函数和横轴围成的区域对应的面积表示,其中横轴的范围从坐标原点到当前市场价格下需求曲线对于的商品购买数量
- 同样的,净消费者剩余对应于反需求函数、市场价格水平线与纵轴之间围成的面积
- 净消费者剩余的理念比计算这一数量的确切数值重要的多。计算净消费者剩余的确切数值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反需求函数是无法准确给出的
- 更加有趣的是研究净消费者剩余是如何随着市场价格变化的
市场价格上涨时净消费者剩余的变化
- 如果市场价格为 π 1 π_{1} π1,消费者购买数量为 q 1 q_{1} q1,净消费者剩余等于阴影部分面积(A+B+C)
- 如果价格上升到 π 2 π_{2} π2,消费水平下降到 q 2 q_{2} q2,消费者的净剩余减少到标记为A的近似三角形区域的面积
- 净消费者剩余的减少主要有两个原因
- 由于价格较高,消费水平从 q 1 q_{1} q1下降到 q 2 q_{2} q2。单纯考虑减少消费带来的净消费者剩余的损失等于区域C的面积
- 对于消费数量为 q 2 q_{2} q2的商品,和之前相比,消费者必须支付更高的价格(从 π 1 π_{1} π1到 π 2 π_{2} π2),这损失了区域B的面积所代表的消费者剩余
需求价格弹性 |
---|
- 即使小幅度提高商品价格,商品的需求也会明显减少。减少的幅度是多少可以使用需求曲线的导数( d q d π \dfrac{dq}{dπ} dπdq)。但问题是,直接使用曲线的导数(求斜率),其数值却与我们所用的商品数量和价格的单位有关。会很难对不同商品进行需求弹性的横向比较
- 因此我们将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为需求的相对变化(对q求导)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对π求导)两者之比
ε = d q q d π π = π q d q d π \varepsilon=\dfrac{\dfrac{dq}{q}}{\dfrac{dπ}{π}}=\dfrac{π}{q}\dfrac{dq}{dπ} ε=πdπqdq=qπdπdq- 对于一个给定的商品价格的百分比变化,若产生了一个较大的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那么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是有弹性的。
相反,如果需求的相对变化小于价格的相对变化,则称这个商品的需求是没有弹性的
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1,那么这个商品的需求就是单位弹性的
- 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替代品的供应。
例如,如果消费者不能把茶作为咖啡的替代品,那么,咖啡的需求价格弹性就会小得多。
- 用电需求的长期需求价格弹性可能远远高于短期需求价格弹性
例如电供暖在一个地区内普遍应用。短期内,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将非常低,如果电价短时间上涨,消费者想要继续保暖,短期内他们会继续采取电取暖设备。但从长期来看,如果电价涨价持续的时间长,他们会考虑选择采用燃气供暖设备。
- 需求交叉弹性的概念为:某种商品与其替代品的关系可以通过定义商品i的需求变化与商品j的价格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量化:
ε i j = d q i q i d π j π j = π j q i d q i d π j \varepsilon_{ij}=\dfrac{\dfrac{dq_{i}}{q_{i}}}{\dfrac{dπ_{j}}{π_{j}}}=\dfrac{π_{j}}{q_{i}}\dfrac{dq_{i}}{dπ_{j}} εij=πjdπjqidqi=qiπjdπjdqi
- 虽然商品对其自身价值(商品自身价格弹性)的弹性总是负值,但互为替代品的两个商品之间的交叉弹性是正值,这是因为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将刺激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
1.2.2 生产者模型
机会成本 |
---|
- 前面我们建立消费者模式时,是基于假设“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购买多少商品”的,我们还认为理性的消费者的需求水平是这样确定的,
在理性需求水平上,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价值等于商品的价格
。类似的论点也可以用来建立生产者模型。- 如果销售苹果的收入低于销售苹果的机会成本,也就是生产和销售苹果的生产成本或潜在的机会收入损失,会导致无利可图而不愿意出售苹果
苹果种植者A,将苹果带到苹果市场,若市场价格低于一定值,则认为卖苹果不值得。首先,收入不足,销售收入可能比生产苹果的成本还低。其次,销售收入可能比将这些苹果用于其他用途(卖给苹果酒生产厂)的收入少。可能把生产苹果所需的各种资源(资金、土地、机器和自己的时间成本)投入到其他一些活动中,收益会更大,例如开一家住宿旅馆。
供给和反供给函数 |
---|
- 如果苹果市场价格较高,生产者可能会觉得向市场供应更多数量的苹果是值得的
- 每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也不一样,他们将根据不同的市场价格来确定相对应的市场供给量
- 将足够多的生产者的供给量汇总起来,我们会得到一条比较平滑的、从左向右向上倾斜的曲线。该曲线表示商品的反供给函数: π = S − 1 ( q ) π=S^{-1}(q) π=S−1(q)(同样的,π是价格,q是数量)
这个函数表示,要使市场上所有生产者向市场供应特定数量的商品,市场价格应该取值多少
-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这条曲线,从而定义供给函数,它表示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q = S ( π ) q=S(π) q=S(π)
- 市场供给中,每个差异化的生产者(或同一生产者但是使用了不同的生产技术)的市场供给量分布在供给曲线的不同位置。如果某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等于市场价格,该生产者被称为边际生产者。
- 此时就算市场价格仅下降很小的幅度,边际生产者也会认为不值得继续生产这种商品。
边际外生产是指,如果市场价格出现上涨,生产者供给该商品的意愿会相应增加,相应的边际内生产者的机会成本低于市场价格。因此只要市场价格高于这些生产者所能接受的值得生产的最低价格,他们就会生产并出售商品。
生产者的收入 |
---|
- 全部的供应商品都以相同的价格进行交易,那么生产者剩余就等于交易量 q 1 q_1 q1和市场价格 π 1 π_1 π1的乘积,也就是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 生产者剩余或利润来源于所有商品的交易价格高于其对应的机会成本(边际生产者除外)。如下图所示,市场的所有生产者净剩余或利润水平等于某一市场价格下市场供给曲线和价格水平线之间包围的区域的面积
机会成本较低的生产者比机会成本较高的生产者获得更大比例的利润。边际生产者没有获得任何利润或净剩余。
上图显示市场价格从 π 1 π_1 π1增加到 π 2 π_2 π2时,生产者剩余会增加。有两个原因,价格增加会使生产者供应给市场的商品数量由 q 1 q_1 q1增加到 q 2 q_2 q2(对应于标记为C区域),并增加了以原价格供应给市场的商品数量 q 1 q_1 q1因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收入(对应于标记为B的区域)
供给价格弹性 |
---|
商品价格的上涨会激励供应商提供更多的这类商品。供给价格弹性量化了这种关系。
- 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类似,但它是供给曲线的导数。而不是需求曲线的导数。但是要注意,和需求价格弹性相同,不是直接对反供给曲线求导,而是供给的相对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两者之比。(注意,q这里代表的是供给量,而不是需求量)
ε = d q q d π π = π q d q d π \varepsilon=\dfrac{\dfrac{dq}{q}}{\dfrac{dπ}{π}}=\dfrac{π}{q}\dfrac{dq}{dπ} ε=πdπqdq=qπdπdq
- 供给的弹性总是正的。长期供给弹性通常会高于短期供给弹性,因为厂商有更多的时间改进生产方法。
1.2.3 市场均衡
了解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后,他们在市场上是如何互动的呢?我们假设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通过个人行为影响价格。
- 所有市场参与与主体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假设成立时,市场被认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
- 这种假设通常不适用于电力市场,我们需要讨论当一些市场参与主体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影响价格时,市场如何运作。但是我们会在下一节讲解,这里先不展开,我们要探索理想状态下的经济学基本模型
- 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市场价格是由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 市场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 π ∗ π^* π∗,指的是在此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希望购买获得的数量。因此是下列方程的解
D ( π ∗ ) = S ( π ∗ ) D(π^*)=S(π^*) D(π∗)=S(π∗),其中 S ( π ∗ ) S(π^*) S(π∗)是 π ∗ π^* π∗价格下生产者供给量,同理 D ( π ∗ ) D(π^*) D(π∗)是 π ∗ π^* π∗价格下消费者的需求量
- 此种市场均衡也可用反需求和反供给函数来定义,也就是当交易数量等于均衡数量 q ∗ q^* q∗时,消费者愿意为该数量支付的价格等于生产者供应数量的商品所要求的价格:
D − 1 ( q ∗ ) = S − 1 ( q ∗ ) D^{-1}(q^*)=S^{-1}(q^*) D−1(q∗)=S−1(q∗)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证明在市场均衡点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是一致的。那么这一点能否代表一个稳定的均衡呢?接下来证明市场价格将向市场均衡价格收敛
-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如上图所示情况,此时的市场价格为 π 1 π^1 π1是远远小于均衡价格 π ∗ π^* π∗的。需求大于供给代表
供不应求
,生产者将提高价格
,价格一旦高于一些原先因为价格低于机会成本而不愿意供给的生产者的机会成本时,这些生产者将会开始供给,而其他生产者也会因为价格升高,而加大生产。所导致的情况为市场供给增加,直至价格达到市场均衡价格
- 那么当供大于求时,如果此时市场价格是 π 2 π^2 π2,是大于均衡价格 π ∗ π^* π∗的。供给量一旦超过需求量,一些生产者的商品就会因为缺少买家而无法卖出,他们将降价,这会导致市场商品供给量降低,直到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为止,市场会恢复均衡状态。
1.2.4 帕累托效率
当某一个系统由单个组织所控制时,这个组织通常会选取一些适用于该系统的绩效指标,并按这些指标不断优化的方向来运行此系统。但当一个系统由具有不同利益述求的多个主体控制时,系统运行的绩效取决于这些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的优化模型不适合解决这样的系统优化运行问题。
- 所谓帕累托效率,指的是一种经济状态,即在某系统中的任何一个主体利益的增加,必然以减少其他主体的利益为代价
- 竞争性市场中,无论是从交换的商品数量还是这些商品的分配结果来看,均衡状态下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 考虑上图中所示的商品交换数量的优化情况,假设商品交换量为q,小于均衡量 q ∗ q^* q∗
- 此交易情况下,有人愿意以 π 1 π^1 π1的价格出售单位的商品,有人愿意以 π 2 π^2 π2的价格购买单位增量的商品。
- 如果双方能以 π 1 π^1 π1和 π 2 π^2 π2之间的任何价格进行交易,买卖双方都会通过交易增加收益
- 因此,如果商品的交易量小于均衡量 q ∗ q^* q∗的话,这种市场状态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就不是帕累托最优
- 同理,如果商品的交易量大于均衡量 q ∗ q^* q∗的话,此时也不是帕累托最优,因为部分买方愿意支付的单位增量商品的价格低于部分卖方所要求的价格,双方的交易不可能实现双赢。
- 进一步考虑商品分配的效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种商品都以相同的价格进行交易,这个价格反映了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
- 只有当商品是根据由统一的边际替代率确定的均衡价格机制进行商品分配时,交易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这也就是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
- 消费者A愿意支付这个价格购买商品,意味着他认为购买这个商品比其他商品更有价值
- 消费者B可能认为这个价格水平下,她不愿意购买,宁愿购买其他商品。
- 假设现在货物的分配不是基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市场价格,而是基于其他一些条件。除了已经分配到的商品数量外,消费者A可能会愿意支付10美元增量购买单位该商品。
- 而另一方面,已经收到分配商品的情况下,消费者B可能将她再次购买单位该商品的支付意愿价格定为8美元。
- 由于这两个消费者对同一商品的估价不同,因此如果A和B之间以8到10美元之间的任何价格来交易商品,他们双方的收益都会增加。
1.2.5 社会总福利与无谓损失
- 消费者净剩余和生产者净利润之和称为社会总福利。量化了交易所带来的整体收益。
-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里,当价格是供需曲线的交点处确定的情况时,市场交易实现的社会总福利是最大的。
- 市场均衡条件下,消费者剩余等于标有A、B和E的区域面积的总和,生产者利润等于标有C、D和F的区域面积总和
- 来自于市场外部的干预通常会妨碍商品价格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水平
- 为了帮助厂商,政府可以设定一种商品的最低价格。
- 如果该价格的设定值 π 2 π^2 π2高于竞争性市场的出清价格 π ∗ π^* π∗,则该最低价格就变成了市场出清价格,消费者购买量将从 q ∗ q^* q∗减少到 q q q
- 此时消费者剩余缩小到A区域,生产者剩余为B、C、D区域面积总和
- 政府也可以为一个商品设定最高价格,例如设置为 π 1 π^1 π1,低于竞争性市场出清价格 π ∗ π^* π∗,此时生产者会将产量削减到 q q q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剩余等于A、B、C区域之和,而生产者剩余仅剩下D区域的面积
- 政府也可能决定对这种商品征税,假设税收全部转嫁给消费者,就会造成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比如 π 2 π_2 π2)和生产者销售价格(比如 π 1 π_1 π1)之间产生差额。
- 政府对单位成交商品的征税额是两者之差 π 2 − π 1 π_2 - π_1 π2−π1
- 此情况下,需求量会从 q ∗ q^* q∗下降到 q q q,消费者剩余将减小到A区域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仅为D区域的面积
- 政府征收的税收总额等于B、C区域面积的总和
- 外部干预会造成社会总福利的重新分配,可能有利于生产者、消费者或政府的其中某一方面。
- 然而,所有这些干预措施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社会总福利减少,减少的量就是上图中E和F区域的面积总和
- 社会总福利的减少量被称为
无谓损失
。这是由于价格扭曲导致交易量减少的结果。(注意,前面的例子中,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对前面三种形式的外部干预所引起的需求减少量是相同的,实际情况中并非如此)
- 后面的章节会介绍,一些电力市场中,电能价格是通过集中撮合而不是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双边互动来匹配交易的。
- 为了最大化电能交易的社会总福利,这种集中交易的安排应该类似于自由竞争市场的交易过程并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
1.2.6 分时价格(Time-Varying Price)
- 特定商品的需求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或下降(喜好随时尚或偏好变化而影响)
- 生产商品的技术得到改进,厂商供给成本会降低。如果劳动力或原材料成本增加,供给成本也会增加
- 这些变化会影响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 例如,初夏时,草莓边际成本较低,因为草莓每年在这个时候会自然成熟,夏季草莓价格会比温室种植或从温暖地区进口的草莓价格低得多
- 让市场价格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经济有效的,因为它可以激励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我们应该在夏天吃草莓,冬天吃苹果,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有时会让某一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一直保持固定不变,而忽略该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或供给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 例如,大多数大城市,传统出租车就在此基础上运行,这种方式给消费者提供了确定性,同样公里数的情况下,今天的车费与昨天相同。
-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鼓励生产者或消费者采取经济有效的行为
- 例如,当需求增长时,允许价格上涨会鼓励更多的出租车参与运营,消费者也会使用其他替代的交通方式。
电能的价格通常不会随着供应或需求而变化。后续章节也会讨论让价格随着时间波动变化(分时价格)的好处
1.3 企业的基本概念
1.3.1 投入与产出
-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只考虑一家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因为很多企业是多个产品线亏损,但是有至少一个产品是盈利的,而这个一个产品的盈利的零头就比多个亏损的产品线亏掉的钱多)
- 假设其生产数量为y,为了生产这种产品,企业需要进行一些投入,这些投入被称为
生产要素
。
- 生产要素会因为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型不同而变动很大。
- 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如原材料、劳动力、土地、建筑物或机器设备。
假设上述企业只需要两种生产要素。产出与生产函数的投入相关(产出与投入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表示),该生产函数反映了企业在生产商品过程中使用的生产技术: y = f ( x 1 , x 2 ) y=f(x_1,x_2) y=f(x1,x2)
- 例如,可以用y表示农民生产的小麦数量, x 1 x_1 x1是肥料的数量, x 2 x_2 x2是农民种植小麦的土地面积
- 为了深入了解生产函数的形状,我们保持第二个生产要素不变,并逐步增加第一个生产要素。
- 一开始,产出y随 x 1 x_1 x1的增大而增大。然而要记住,对于几乎所有的商品和技术,y的增长率随着 x 1 x_1 x1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适当加肥料可以增加可观的产出,但是疯狂加肥料就不是了)。这种现象被称为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 上诉例子中,农民增加肥料的用量时,他所耕种的固定数量土地的产量会增加
- 肥料达到一定浓度后,施肥效果会逐渐下降。同样,耕种更多的土地会增加小麦总产量
- 然而,随着土地数量的增加,产量的增长率必然会下降,因为固定量的肥料必须分布在更大的土地区域(单纯增加土地面积而不增加肥料的量)
1.3.2 长期与短期
一些生产要素的调整速度比其他要素快。例如,一个果农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肥料的用量或雇佣更多劳动力来增加苹果产量。这些调整的效果将在下一个收获季节得到显现。
此外,果农还可以种植更多的果树来增加产量。这种情况下,新果树生长直到成熟,这个过程显然需要几年时间,只有果树长成后,苹果产量才能有所增长
短期与长期的分界线并没有明确的标准。经济学家将长期定义为一段足够长的时间,所有生产要素都能够在这个时间段里面进行调整。
相对应的,短期来看,某些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我们假设第二个生产要素固定为 x 2 ‾ \overline{x_2} x2,那么生产函数就变成一个单一变量函数: y = f ( x 1 , x 2 ‾ ) y=f(x_1,\overline{x_2}) y=f(x1,x2)
- 由于在短期内,产量通常取决于单一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因此定义投入——产出函数是很方便的,投入——产出函数是生产函数的反函数: x 1 = g ( y ) ,此时 x 2 = x 2 ‾ {x_1}=g(y),此时{x_2}=\overline{x_2} x1=g(y),此时x2=x2
- 投入——产出函数表示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需要投入多少变动的生产要素。例如,一个火力发电厂的投入——产出曲线显示了火电厂每小时的发电量需要消耗多少燃料。
- 我们可以定义短期成本函数: C S R ( y ) = w 1 x 1 + w 2 x 2 ‾ = w 1 ⋅ g ( y ) + w 2 x 2 ‾ C_{SR}(y)=w_1x_1+w_2{\overline{x_2}}=w_1 · g(y)+w_2{\overline{x_2}} CSR(y)=w1x1+w2x2=w1⋅g(y)+w2x2
w 1 w_1 w1和 w 2 w_2 w2是生产要素 x 1 x_1 x1和 x 2 x_2 x2的单位成本。
- 这个函数向上弯曲是因为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成本函数的导数(称为边际成本函数)是生产量的单调递增函数(经济学中,
导数就是边际的概念,对成本函数求导,就表示边际成本,即Q变化一个单位,成本变化了多少
。因为导数本身就是曲线某一点的切线斜率,也就是曲线在某一点的瞬时变化率)
- 上图是与前面成本函数相对应的边际成本函数
- 如果生产成本单位以美元表示,则边际成本单位是美元/单位产品。
在给定的产量下,边际成本函数的数值等于再多生产单位商品增加的成本
- 利用这些函数,我们可以确定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短期行为。在这样的市场中,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影响市场价格。
- 因此,一个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只需在接受市场价格的条件下将自身生产量调至最优。
由于利润等于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所以最优产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确定
- m a x y [ π y − c S R ( y ) ] max_y[πy-c_{SR}(y)] maxy[πy−cSR(y)]
- 最优情况下,必定可以使得: d [ π y − c S R ( y ) ] d y = 0 或 π = d c S R ( y ) d y \dfrac{d[πy-c_{SR}(y)]}{dy}=0或π=\dfrac{dc_{SR}(y)}{dy} dyd[πy−cSR(y)]=0或π=dydcSR(y)
- d [ π y − c S R ( y ) ] 表示边际收入 − 边际成本。对 y 求导后变为: π − d c S R ( y ) d[πy-c_{SR}(y)]表示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对y求导后变为:π-{dc_{SR}(y)} d[πy−cSR(y)]表示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对y求导后变为:π−dcSR(y),如果为0则为最优
- 因为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反映了企业在生产额外产品时所需要支付的额外成本
- 收入与边际成本的关系: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会调整产量使得边际收益(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收入增加)等于边际成本。这是我们上面对收入和成本函数求导的原因
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意味着你得增加产量从而增加利润。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减少产量才能增加利润。那么我们就得不断增加或减少产量,直到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才能达到最优
- 最优产量的确定:当收入(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固定,收入等于价格×产量)=边际成本时,企业达到最优产量。此时企业不会因为产量不足错失利润机会,也不会因为产量过剩而承担不必要的成本
- 社会整体看,当所有企业遵循这一原则生产,资源就得到最有效配置,实现了经济效率最大化。
因为,没有资源被浪费在边际收益低于边际成本的生产活动中,也没有出现因为产量不足而导致的消费者需求未得到满足的情况。因此,收入=边际成本是实现最优经济效率的重要条件。
- 因此,企业将提高产量,直至其短期边际生产成本等于市场价格
- 如果该企业的生产边际成本低于当前市场价格,它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生产量并在市场上销售来增加利润
- 如果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高于市场价格,它将减少生产量以免造成资金损失
- 长期成本函数的定义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从长远看,企业在决定如何生产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
例如,企业可以决定购买更昂贵的机器并降低其劳动力成本,反之亦然。因此,生产函数不能被视为是单个变量的函数。
- 假设企业的行为是最佳的,也就是在长期过程中,它选择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以实现生产任何数量商品的成本最低。
- 因此,长期成本可以看作是优化问题的解,表达式为: C L R ( y ) = m i n x 1 , x 2 ( w 1 x 1 + w 2 x 2 ) ,同时 f ( x 1 , x 2 ) = y C_{LR}(y)=min_{x1,x2}(w_1x_1+w_2x_2),同时f(x_1,x_2)=y CLR(y)=minx1,x2(w1x1+w2x2),同时f(x1,x2)=y
简单起见,我们只考虑了两种生产要素(不固定,短期中我们固定了一个)。后续几个章节中,我们主要会使用短期成本函数,因为我们主要研究已有电力系统的运行问题。更后面几个章节,我们需要研究电力系统的投资扩容问题,就需要用到长期成本函数了。
1.3.3 成本
- 短期内,一些生产要素是固定的。这些生产要素的成本不取决于生产量,被称为固定成本
例如,如果一家发电公司购买了一块土地并建造了一座发电厂,那么土地和厂房的成本就不取决于这个发电厂的发电量。发电厂发电消耗的燃料与发电量是相关的,发电厂运营所需的劳动力成本也与发电量有一定的关系。
- 因此,燃料和人力成本就是变动成本
- 第三类成本称为准固定成本
发电厂机组只要开机就会产生这类成本,不开机就不产生。例如,发电机组起动成本是固定的(注意起动和启动的区别,起动表示机器等开始工作了),因为起动成本与与发电厂并网发电以后的发电量的多少无关。但是,如果机组设备停机闲置不发电,就没有这个起动成本
- 长期过程中,没有成本是固定不变的,因为企业可以决定它在所有生产要素上的成本。例如企业停产或退业,长期成本就是0
- 不考虑固定资产折旧的话,企业为了购买生产要素而支付的金额与出售该生产要素将收回的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沉没成本
例如,就发电厂而言,为建造发电厂使用的土地不是沉没成本,因为土地可以转售套现以回收原来的投资。所以,土地成本是一种可回收成本。
- 另一方面,如果该厂无法实现盈利,那么建造发电厂的成本与其机器设备可回收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沉没成本
短期成本 |
---|
- 假设部分生产要素的成本是恒定的,那么上一节中定义的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产出水平y的函数: c ( y ) = c v ( y ) + c f c(y)=c_v(y)+c_f c(y)=cv(y)+cf
c v ( y ) c_v(y) cv(y)表示变动成本; c f c_f cf表示固定成本
- 平均成本函数衡量单位产出增加的成本。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之和:
A C ( y ) = c ( y ) y = c v ( y ) y + c f y = A V C ( y ) + A F C ( y ) AC(y)=\dfrac{c(y)}{y}=\dfrac{c_v(y)}{y}+\dfrac{c_f}{y}=AVC(y)+AFC(y) AC(y)=yc(y)=ycv(y)+ycf=AVC(y)+AFC(y)
AFC、AVC和AC分别是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平均成本
- 我们描绘出这些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注意上图中横轴是y哦)。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无关,零产出的平均固定成本是无穷大的。
- 随着产量的增加,不变的固定成本在不断增加的产量上分摊。因此,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是单调递减函数。
- 一般而言,变动成本通常会随着产量增加而线性增长,平均变动成本则可近似看成常数。
然而,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固定的生产要素开始制约商品的生产效率,图(b)显示平均变动成本最终不可避免地上升。
- 例如,一个制造工厂的产量往往可以超出工厂的设计生产能力,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向工人支付更高的加班费,机器的维修次数也会增多,同样生产组织效率也会降低。
- 以发电厂为例,出力略低于发电厂的最大发电能力,此时发电效率最高。
- 平均成本曲线汇总了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曲线后,就有了图©所示的典型U形曲线形态
- 理解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很重要。两者单位都是美元/单位产量。
边际成本只反映了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之上再多生产单位产品增加的生产成本,而平均成本反映了特定产量上全部产品成本的平均水平
- 由于固定成本是与产量无关的,所以边际成本并不包含平均固定成本
- 上图说明了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 产量较低时,平均固定成本比较高,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 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以后,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对应的是平均成本的最小值
长期成本 |
---|
换句话说,上图是选择固定生产要素以使产量 y ∗ y^* y∗的生产成本最小化,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RAC)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RAC)之间的关系
- 之前介绍过,长期来看,企业没有真正固定的成本,为了调整生产的规模,企业可以改变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或选择什么都不生产,即停产或退出行业
- 可惜,企业可能会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成本独立于生产水平而存在。
- 长期过程中,企业会存在一些准固定成本。因此,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趋于U形
-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何?
- 对于长期成本,我们可以在任何数量的产出水平上最小化生产成本,因为我们可以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
- 对于短期成本,有些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固定的。此时只有在这些固定投入的生产要素得到了最优的产出点 y ∗ y^* y∗时,短期生产成本=长期生产成本
- 对于其他产出水平,短期成本都大于长期成本
- 因此,除了固定投入生产要素得到最优的产出点 y ∗ y^* y∗以外,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均高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 如上图所示,在 y ∗ y^* y∗点处,两条曲线相切。当然,我们可以选择其他固定的生产要素组合,这些生产要素可以使产量 y 1 , y 2 , . . . , y n y_1,y_2,...,y_n y1,y2,...,yn的生产成本最小化。
换言之,我们可以建立不同生产能力的工厂。对于每个工厂的产出量等于设计生产能力时,短期平均成本才等于长期平均成本。如下图所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
- 当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时,单位产量增加的成本可以由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得出
- 上图说明了关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两个观察结果。首先,长期边际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仅在生产水平 y ∗ y^* y∗下是相等的,此时固定生产要素已得到最优化
- 其次,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对应的生产水平上,长期边际成本等于长期平均成本。
只要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这种长期平均成本就会逐渐减小。只要平均成本降低,生产就会表现出规模经济性。
1.4 风险
- 企业受到不同类型风险的影响,在经济学上,这些风险可以用收入损失表示
-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价格风险,即必须以比预期高许多的价格购买商品或必须以比预期低得多的价格出售商品的风险。
- 市场提供了管理风险的另一种方式:将风险转移到其他更有能力处理风险的各方(例如保险)。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风险。一些市场参与主体可能愿意接受较低利润,以换取较低的风险水平
另一些市场参与主体则希望获得较高的回报,因为他们能够承受较大的风险。后续章节我们会介绍各类市场,讨论它们如何支持价格风险的重新定位
1.5 市场类型
目前为止,我们只把市场当作一种通过发现均衡价格来实现供需匹配的抽象模型。之后我们将讨论市场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建立不同类型的市场来服务于不同的需要。
- 除了就商品的质量、数量和价格达成一致外,在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易时,还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必须确定。
- 交货时间
- 结算方式
- 此交易可能附加的条件
- 买卖双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决定了他们所签订的合同的类型,以及他们所参与的市场的类型。
1.5.1 现货市场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方当场付款,卖方立即交货。交货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意味着任何一方不能反悔。
比起菜市场买黄瓜,石油、咖啡或大麦等商品的当代现货市场规则虽然看起来更为复杂,因为交易数量更大,而且交易商通过电子方式进行协商撮合,但是其背后的交易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现货市场具有即时性的优势。生产者能够卖出他所拥有的全部数量商品(不用担心没人买,市场投机者很多),消费者可以按需购买商品。
- 不幸的是,现货市场的价格往往变化很快。因为可供立即交货的货物的库存是有限的,需求的突然增加(或生产的下降)会使价格飞涨,同样,生产过剩或需求下降也会导致价格下降。
- 现货市场也会对有关某商品的未来产量的新消息做出一定的反应。
例如,如果大量消费者能够等到今年的农产品丰收上市时再消费,那么有关农产品丰收的消息就会导致农产品当前的现货价格暴跌。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化基本上是不可预测的,如果它们是可预测的,市场参与主体就会充分利用这些预测的价格变化套利。
- 商品价格如果出现不可预测的大幅度变化,商品的供给者和消费者将面临相当大的经营风险。过多的风险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努力减少自身所面临的价格风险。
例如,商品生产者试图避免以很低的价格出售其产品,而消费者也不希望以很高的价格购买生活必须品。
现货市场的价格经常发生变动,为规避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风险,出现了其他类型的交易市场(下面会依次介绍)
1.5.2 远期合同与远期市场
一个小例子 |
---|
- A先生是一个小麦种植农村主,现在是初夏,但他有信心在收货季节交付100吨小麦。
- 但是他很担心未来市场价格的波动,希望现在就“锁定”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避免小麦成熟后不得不低价出售的担忧
- 很巧,PG早餐食品加工公司也不希望将来支付制作早餐的原料小麦的价格很高,也希望锁定一个可接受的价格。
- 此时如果双方能够协商一致,PG公司就会准备与A先生签署一份购买小麦的远期合同,农场主几个月后交付他收货的小麦
这一远期合同具体规定如下:
- 待交付小麦的数量和质量;
- 交付日期;
- 交付后的付款日期;
- 一方违约后接受的惩罚;
- 成交价格。
双方的预测和博弈 |
---|
- 现货价格不确定的情况下,双方如何才能就几个月后商品的交付价格达成一致呢?首先双方要计算出商品交货时的现货价格的最优预测值。
这个预测考虑了关于小麦现货价格的历史数据,以及双方拥有的关于收成、长期天气遇到和需求预测的其他信息。由于许多信息是公开的,双方的估价一般都不会有很大差异
- 然而,双方在价格谈判地位上的不同,合同商定的价格可能与现货市场预测价格仍然有一定偏差。
- 如果A先生担心现货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极低的情况,他可能会接受低于现货市场预测价格的远期价格。而现货市场价格的期望值与远期合同中约定的价格之间的差值代表了农场主为了规避价格下行风险而愿意支付的风险溢价。
- 相反,PG公司如果对现货价格未来的上涨风险很敏感,农场主或许能够获得一个较高的远期价格。该价格可以看成是现货市场预测价格和食品加工公司愿意支付的风险溢价之和。
损失和收益 |
---|
- 如果商品交货时的现货价格高于商定的远期合约价格,则远期合同给卖方带来损失,为买方带来收益。
- 相反,如果现货价格低于远期合约价格,则远期合同对买方来说是一种损失,对卖方却是收益。
- 对于签约双方来说,如果没有签订这个远期合约,在商品交付日的现货市场进行交易,某一方可能会比远期合约交易取得更多收益,而让交易对手增加对应损失。因此,这些增加的收益或损失通常称为
“账面利润”或“账面损失”
- 账面损失会降低一家公司的竞争力,意味着它以“比一些竞争对手更差的价格”买进或卖出某种商品
分担风险 |
---|
- 远期合同使交易者以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进行交易成为一种可能,从而提供了一种分担价格风险的方法
- 多年来,买卖双方可以签订类似的远期合约,以高于或低于预期的现货价格进行交易
- 如果它们可以准确预估未来的现货价格,长期来看,平均现货价格和平均远期价格之间的差值应该等于平均风险溢价,承担价格风险的代价是其中一方得到了风险溢价的补偿。
- 假设食品加工公司每年都和农场主A签订远期合同,协议价格低于预测的小麦交付时的现货价。
- 长远来看,食品加工公司应该从承担风险中获利。
- 而短期来看,如果现货价格变动走向与预测相反,食品加工公司可能会蒙受巨大损失。
为了承受这些损失,公司必须拥有巨额的财务准备,或要求足够大的风险溢价。
- 但如果要求的风险溢价太大,农场主可能会认为与该食品加工公司签订远期合同是不值得的。其他公司也许能够提供更好的交易待遇。同样,该公司也可能会寻找同意与它签订远期合同的农场主。
- 如果有足够多的农场主和食品加工公司愿意在交货前进行远期小麦交易,小麦交易远期市场就会发展起来。
- 远期交易市场建立起来之后,可以使各方接触到更多的潜在贸易伙伴,并帮助他们判断交易方所提供的价格是否合理
远期合同转售 |
---|
- 由于这种协商的交易成本很高,许多远期合同会使用标准化的条款和条件。这种标准化使得远期合同的转售成为可能。
- 假设PG公司生产的某种华夫饼组合销售没有达到预期,到了夏季,公司意识到自己不再需要已签订的远期合同小麦。此时,它可以将持有的远期合约转售给其他食品加工公司,而不是等到了合约规定的交付日期后再去现货市场出售多余的小麦
- 或者一些小麦生产商在春季签订远期合约,夏天过去后,他们中有人意识到高估了能够生产小麦的数量,如果不能交付合同中规定的数量,他们将不得不在现货市场上购买小麦来弥补缺额。
- 而这些小麦生产商可以从PG公司购买远期合同来弥补他们的缺额,而不是寄希望于在小麦交付日的现货价格对他们有利。
- 远期合同的交易价格是具有相同交割日的远期合约交易市场的当前市场价格。
- 远期合同的转售价格由市场主体对现货价格变化的预测决定,可能高于或低于合同起草双方商定的价格
1.5.3 期货合同与期货市场
二级市场的存在使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买卖标准化的远期合同,这有助于他们管理面对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的风险敞口
市场投机者 |
---|
- 二级市场的参与不一定限于商品生产或消费企业。无法生产或交付实际商品的市场主体也可能希望参与这种市场。这些市场主体就是投机者。
- 他们希望购买一份在未来某个日期交付的合同,在以后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
- 同样,投机者也可以先卖出一份合约,然后再以更低的价格买入另一份
- 由于这些合约没有实物交割,因此它们被称为期货合同,而不是远期合同。
- 随着合约交割日期的临近,投机者必须通过实现买卖合约头寸的平衡进行平仓,因为他们不能生产、消费或存储商品。
为什么有市场投机者 |
---|
- 为什么理性的人想从事这类投机活动呢?如果市场有充分竞争,所有参与主体都能获得足够多的市场信息,那么商品的远期价格应该反映了对未来商品交割的现货价格的市场一致性的预期。
- 这意味着,在这样的市场中,低买高卖的交易策略看起来更像是碰运气或赌博,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合理的商业策略。因此,成功的投机者需要比其他市场参与主体在某些方面更具有优势,通常来自于投机者比其他市场主体更低的风险厌恶程度。
- 一些公司的股东偏好稳定的回报,尽管回报不是特别高,这些风险厌恶公司的管理者们会努力限制市场风险敞口,这些市场的风险可能会使利润大大低于利润期望值。
- 相反,从事商品投机公司的股东希望获得非常高的回报,同时能承受偶尔出现的高风险带来的巨额亏损。为了更大的利润,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将享有比较大的决策自由,可以承担更高的风险。
规避风险的公司通常会选择现在接受一个比未来市场预期价格稍差的价格,以换取提前就能锁定价格的安全感。
- 作为规避风险的公司的交易对手,
投机者愿意承担未来价格波动的风险,会要求比未来市场预期价格更好的价格交易
规避风险的公司提出的价格正好满足了这样的要求。
本质上讲,规避风险的公司会为愿意承担风险的投机者支付报酬。
投机者只面临价格风险 |
---|
- 前面讨论现货市场风险时讲过,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了面临价格风险外,还面临其他风险。因此他们通常希望寻找第三方来帮助自己降低风险。
- 投机者不会面临价格之外的其他风险,而且拥有大量资金,他们更有能力在足够长的时间内通过收益抵消发生的风险损失,而最终保证利益。
- 此外,大多数投机者经营业务广泛,通过投资多样化的商品市场进一步减少了风险。
- 虽然投机者从交易中获利,但作为一个整体,市场本身也从他们的交易活动中受益,因为投机者的存在增加了市场参与主体的数量和多样性。
- 实物交易者(即参与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而更容易找到交易对家,市场流动性的增加有助于市场发现商品的价格。
1.5.4 期权
期权 |
---|
- 期货合同和远期合同都是固定合同,因为交货是无条件的。任何不能交付约定数量商品的卖方必须在现货市场上购买缺少的那部分商品。类似地,任何不能消纳全额商品的买家必须在现货市场上出售多余部分商品
换句话说,商品的不平衡是按交货日的现货价格来结算的。
- 某些情况下,市场参与主体可能更喜欢签订有条件的交付合同,这意味着
只有在合同持有人认为这样做符合其利益时,该合同才会执行。这种合同被称为期权。
分类 |
---|
- 买入期权:赋予持有者以行权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商品的权利
- 卖出期权:赋予持有者以行权价格卖出一定数量商品的权利
行使权力 |
---|
- 期权持有人是否决定行使其在合同下的权利取决于该商品的现货价格。
- 欧洲期权只能在合约到期日行使,美国期权可以在合约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时间行使
- 当期权合同达成时,期权的
卖方从期权持有者
那里收取一笔不可退还
的期权费用
案例1 |
---|
- 6月1日,PG食品加工公司从农场主A先生手中购买100吨小麦的欧式买方期权,到期日为9月1日,行权价格为每吨50美元。
因为是欧式期权,只能到9月1日决定是否行使权利
- 到了9月1日,小麦现货价为60美元/吨。显而易见,PG公司想要在现货市场购买小麦将比行使期权每吨多花10美元
我们要买100吨,如果行使期权每吨就可以省10美元(相较于直接现货价购买),因此我们称这个买入期权的价值是100×10=1000美元。
- 此时,差价合约就得到了执行:A先生交付100吨小麦,而PG公司按照期权价格支付 100 × 50 = 5000 100×50=5000 100×50=5000美元。
- 相反,如果9月1日的现货价格低于买入期权的执行价格,那么这个期权显然没有价值,而且会被放弃执行,因为该公司直接在现货市场上买会更加便宜。
那作为期权卖方的A先生(因为是PG公司从A先生手中买的期权,所以对于期权来说,A先生是卖方。而对于小麦来说,PG公司是买方)只能拿到那笔不可退还的期权费用
案例2 |
---|
- 7月1日,农村主A先生从北方小麦贸易公司购买了100吨小麦的欧式卖方期权。本合同执行价格为每吨55美元,到期日9月1日。
此时北方小麦贸易公司是期权的卖方,而A先生是期权持有者,因此A先生需要支付给北方小麦贸易公司一笔不可退还的期权费用
- 到了9月1日小麦现货价格60美元,显然比期权价格高,A先生不会行使这个期权,而是现货市场上出售小麦。
- 当然,如果现货价格是50美元每吨,此时现货价格比期权价格低,差价合约的价值就是 100 × ( 55 − 50 ) = 500 美元 100×(55-50)=500美元 100×(55−50)=500美元,A先生自然会行使这个期权
总结 |
---|
- 因此,购买期权合同可以被看作是,该合同让持有人(期权购买者,需要支付期权费用)规避了以一个比现货价格更差的价格交易商品的风险。
也保留了让合约持有者以比期权执行价更好的现货价格进行商品交易的自由
- 期权的卖方代替持有人承担价格风险。作为承担这一风险的补偿,卖方在合同出售时获得期权费。
代表买方的沉没成本,与是否执行该期权无关
1.5.5 差价合约
- 某些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时不得不通过一个集中的市场进行交易。由于他们不允许签订双边协商,他们无法选择远期合同、期货合同或期权合同来降低交易价格风险。
- 此情况下,买卖各方往往借助于与集中市场并行运作的差价合同来管理价格风险
- 差价合同中,双方就商品的履约价格和交易数量达成协议。然后参与集中化市场,市场上交易完成后,差价合同结算如下:
- 如果差价合同约定的执行价格高于集中市场价格,买方需要向卖方支付金额(两个价格之差×合同约定数量)
例如每度电约定价格20,现货为15了。说明买方占了5美元便宜,卖方亏了5美元每度电。那么买方要每度电补5美元给卖方,让大家始终以20的价格成交。
- 如果差价合同的执行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卖方需要向买方支付金额(两个价格之差×合同约定数量)
例如,约定20美元每度电,现货来到了22美元,说明卖方多挣2美元每度电,而买方多花了2美元每度电。因此卖方需要将这2美元补给买方,让价格稳在20美元
案例 |
---|
- 钢铁公司X被要求从集中交易电力市场购买电能。
- 此市场电能价格波动剧烈,X公司希望限制该市场的风险敞口,与发电公司Y签署了一份差价合同
- 合同规定了一年时间内,每小时的电能合约交易量统一为500MW,成交价格统一为20美元/MWh。
- 当现货超出合约价格时
- 假设一个特定1h间隔的交易时段的电能市场价格是22美元/MWh。
- X钢铁公司购买500MW电能需要向集中电力市场支付 22 × 500 = 11000 22×500=11000 22×500=11000美元。
- 而发电公司Y向市场供500MWh电力,可从集中电力市场获得 22 × 500 = 11000 22×500=11000 22×500=11000美元的收入
- 此时根据差价合约中拟定的20美元,X多掏了2美元,Y多挣了2美元每度电。因此差价合同结算过程中,Y发电公司支付给X钢铁公司 ( 22 − 20 ) × 500 = 1000 (22-20)×500=1000 (22−20)×500=1000美元
- 当现货低于合约价格时
- 集中交易市场价格低于20美元/MWh,例如19美元/MWh
- 为了结算差价合同,X钢铁公司将给Y发电公司补1美元/MWh
- 因此,两家公司实际上都以20美元/MWh的价格交易了500MW电能。
1.5.6 价格风险管理
- 生产或消费大宗商品的公司面临多种类型的风险,通常会通过远期合同、期货合同、期权和差价合同的组合来对冲现货市场的头寸,努力降低现货市场风险敞口。
- 大多数的商品市场都有相对应的这些不同类型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些公司倾向于仅利用现货市场来处理由于商品的生产或需求上不可预测的变化带来的市场的剩余供给和需求。
- 因此,现货市场的交易量通常只是其他这些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量的一小部分
- 虽然现货市场交易量相对较小(大部分玩家都尽可能规避到现货市场直接交易,风险太大),但现货市场能够提供决定其他所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价格信号
- 由于现货市场是最后的市场,因此现货价格是在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中进行估价的参考标准
- 现货价格的持续上涨会拉动其他金融衍生市场的价格,相反现货价下跌,其他金融衍生市场价跟着跌。
1.5.7 市场效率
- 本章开头提出的理论认为,如果双方对同一种商品具有不同的价值认同,双方就可以达成一笔交易。
- 想要这样的交易简单快捷,市场必须具有流动性。
- 意味着市场上应该总有足够多的参与主体愿意买卖商品。
- 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也应该是可靠的。这一价格发现过程中,为了广泛传播全面、公正的市场情况信息,良好的信息传播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市场运作尽可能透明,参与主体对市场的公平性也会更有信心。
- 与交易相关的成本(如酬金、管理费用和收集市场信息的费用)只占每笔交易价值组成的一小部分。如果商品的交易在数量和质量上标准化,这些交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 满足上诉这些要求的市场被称为有效市场
1.6 不完全竞争市场
1.6.1 市场力
到目前为止,我们假设市场参与主体不能通过其个体行为影响市场价格。如果市场参与主体的数量很大,而且没有参与主体能够控制市场很大份额的生产或消费,这时这种假设才是有效的。
- 这种假设下,任何要价高于市场价格的供应商和任何出价低于市场价格的消费者都会被忽视,因为其他的市场参与主体可以取代他们。
- 因此,市场价格是由买卖双方构成的整体来共同决定的。
- 所有参与主体都充当价格接受者的市场被称为完全竞争市场
全局角度来看,实现或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市场,这样的市场确保了
商品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价值
。这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情景引导了买卖双方的有效交易行为
- 农产品市场是最好的完全竞争市场例子之一,因为农产品无差异,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非常大
- 对于很多商品市场,一些生产者和消费者如果占有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他们就可能利用其市场力谋利。此类市场主体被称为策略行为主体。这些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减少供给(物理持留)或提高报价(经济持留)来操纵市场价格
- 假设公司A以每件1800美元市场价格出售10件产品。销售收入是18000美元。
- 如果这家公司决定只出售9件产品,结果导致产品的市场价格上涨,那么这家公司就拥有市场力。
- 如果涨价到2000美元,即使销售的产品减少了,公司也能获得同样的收入。而且它只有生产9件产品的成本,而不是10件,企业的利润还会增加。
- 不光如此,公司还能以1800美元价格出售9件产品,并以高价出售最后一件产品,希望最后一件产品出售并获得更高的利润。
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价格是一个企业无法控制的参数。
- 前面讲解长期与短期时,我们提到最优产量公式: d [ π y − c S R ( y ) ] d y = 0 或 π = d c S R ( y ) d y \dfrac{d[πy-c_{SR}(y)]}{dy}=0或π=\dfrac{dc_{SR}(y)}{dy} dyd[πy−cSR(y)]=0或π=dydcSR(y),可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企业都应该将生产量增加到其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的水平
当竞争不完全时,各个企业都必须考虑它生产的数量会对市场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反(完全竞争条件下
),企业应该考虑它的定价会对自身产品销售量造成怎样的影响
(第4章会给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建模方法)。
1.6.2 垄断
- 根据某一特定行业的企业最小有效规模(Minimum Efficient Size,MES)可以粗略估计该行业在市场上可能存在的竞争企业的数量。
- MES等于将该行业中典型企业的
平均成本最小化时
的产出水平。MES曲线的形状是由生产产品的技术决定的。
- 上图中,左边的是竞争性市场,如果最小平均成本对应的MES远小于该商品的需求量,那么市场应该存在大量竞争者。
- 相反,如上图中右边的垄断市场所示,MES与需求总量相当,则市场无法存在两家盈利的企业,可能会形成垄断局面。
- 垄断者只要有机会就会降低产品供应量,从而将价格提高到高于边际生产成本的水平,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
- 全局角度来看,这并不令人满意,因为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会比在竞争市场时的数量少。
- 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有效办法是设立一个管制机构,其职能是监管生产者的经营活动并将价格定在可接受的水平。
- 理想情况下,监管机构应该将价格定在与垄断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相等的水平上。
但是,确定这一边际成本并非易事,因为监管机构无法获得与垄断企业相同数量的信息。即使监管机构成功地发现了企业精确的边际生产成本,将价格定在这个水平也可能并不可行,因为这个价格可能会使垄断者破产。
- 上图是无利可图的自然垄断中,需求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是价格 π M C π_{MC} πMC,这一价格低于平均生产成本
复习一下,AC和MC分别是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 为了避免垄断者退出市场,监管机构必须将价格至少限定在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AC的交点 π A C π_{AC} πAC之上。
这种情况称为自然垄断,其通常在生产固定成本较大而变动成本相对较小的产品上出现。输电和配电业务就具有典型的自然垄断属性。所以我们看如今的电力市场,输配电业务依然由政府管控。
1.7 习题
本章习题较多,由于篇幅原因,将其放在另一篇文章中:https://blog.csdn.net/grd_java/article/details/1428574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