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Oracle数据库的使用者,一定会遇到数据锁,用到了只是没注意理解它。这里我想在阐述一下这一概念。数据锁(这里主要指TX类型行锁)在Oracle中实际上是数据的属性,存储在块首部,称之为事务槽(ITL)。COMMIT操作的职责包括释放块上的锁,实际的释放方式即清除块上相应的事务槽,但这里存在一个性能的考量。设想一个UPDATE大量数据的操作,因为执行时间较长,一部分已修改的块已被缓冲池flush out写至磁盘,当UPDATE操作完成执行COMMIT操作时,则需要将那些已写至磁盘的数据块重新读入,这将消耗大量I/O,并使COMMIT操作十分缓慢;为了解决这一矛盾,Oracle使用了延迟块清除的方案,对待存在以下情况的块COMMIT操作不做块清除:
在更新过程中,被缓冲池flush out写至磁盘的块
若更新操作涉及的块超过了块缓冲区缓存的10%时,超出的部分块。
虽然COMMIT放弃对这些块的块清除(block cleanout)操作,但COMMIT操作仍会修改回滚段的段头,回滚段的段头包括了段中的事务的字典,COMMIT操作将本事务转化为非ACTIVE 状态。
当下一次操作如SELECT,UPDATE,INSERT或DELETE访问到这些块时可能需要在读入后完成块清除,这样的操作称之为块延迟清除(deferred block cleanout);块延迟清除通过事务槽上的回滚段号,槽号等信息访问回滚段头的事务字典,若事务不再活跃或事务过期则完成清除块上的事务槽,事务槽清除后继续执行相应的操作。
块延迟清除的影响在SELECT操作过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总结来说块延迟清除是COMMIT操作的一个延续,始终是一种十分轻微的操作,且该种操作是行级的,不会使段(Segment)的属性有所改变。
在更新过程中,被缓冲池flush out写至磁盘的块
若更新操作涉及的块超过了块缓冲区缓存的10%时,超出的部分块。
虽然COMMIT放弃对这些块的块清除(block cleanout)操作,但COMMIT操作仍会修改回滚段的段头,回滚段的段头包括了段中的事务的字典,COMMIT操作将本事务转化为非ACTIVE 状态。
当下一次操作如SELECT,UPDATE,INSERT或DELETE访问到这些块时可能需要在读入后完成块清除,这样的操作称之为块延迟清除(deferred block cleanout);块延迟清除通过事务槽上的回滚段号,槽号等信息访问回滚段头的事务字典,若事务不再活跃或事务过期则完成清除块上的事务槽,事务槽清除后继续执行相应的操作。
块延迟清除的影响在SELECT操作过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总结来说块延迟清除是COMMIT操作的一个延续,始终是一种十分轻微的操作,且该种操作是行级的,不会使段(Segment)的属性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