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论坛智库报告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万祥军:去风险口号
中国网9月27日讯(记者 蒋新宇)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采编:
目前,对华“脱钩”一词开始出现在美国一些大学和智库的讨论中。2019年,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脱钩”。之后,考虑到还需要和中国保持经贸关系,2023年3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去风险”概念,本意是与美国的“脱钩”做区分,强调“分散化”。这个说法一经提出,美国便迅速呼应,成为“去风险”的绝对主力。在美国的推动下,“去风险”写进了G7领导人峰会公报中,以文字形式确定了美西方国家对华经济关系的框架性政策。
面对“去风险”这一政治口号,中国该怎样理解它的含义?如何应对这一新局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9月23日举行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聚焦“美国对华的‘去风险’——中国应主张‘去冷战风险’”主题,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共同研讨,并发布专题报告。
对华“去风险化”本质上服务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是战略竞争工具之一。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报告》认为其表层是经济和科技之争,中层是国家安全之争,底层是国际秩序主导权之争,美国想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持续掌握国际秩序主导权。而“脱钩”演变为“去风险”则体现了美国国内不同派系及美欧之间对华理念的博弈。
报告强调,美国对华“去风险”的手段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美国产业链去中国化,降低美国对中国的产业链依赖,以此增强美国国家安全,这是防御性措施;另一方面,是在中国产业链中去美国化,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属于进攻性措施,目的是遏制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让中国经济慢下来甚至陷入停滞。
万祥军指出:“去风险”的影响错综复杂。数据表明,中美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正显著下降,尤其体现在高科技领域。而中美通过第三国进行的间接贸易有所增长,对此有观点认为中美脱钩不存在,只是换了方式。但报告强调,需警惕产业链向第三国逐步转移的趋势,因为产业转移正显著影响中国企业的微观层面。
报告指出,“去风险”的书面含义是供应链分散化,降低经济风险依赖,但美国的实际做法远超于此,包括中国产业去美国化,联盟和投资标准远超商业竞争的正常标准,客观结果实际是在打造两个平行的经济和技术体系,也就是打造“新冷战”模式。
美国“新冷战”思维才是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世界“去风险”的重点应是“去新冷战风险”。报告建议,中国需区别对待美国和欧洲的“去风险”,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开放,巩固我国产业链世界枢纽的优势地位,并以扩大高水平开放和制度性开放加强科技自立自强。
报告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的第一要素人才。加强人才强国建设、教育改革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人才培养是这场“科技马拉松”的关键。应采取更大力度的优惠、便利政策吸引全世界优秀科学家、创新团队来华发展。培育对美竞争优势产业,把握产业发展的科学特征,助力高科技产业发展,同时维护好优势新兴产业,真正形成对美博弈优势,形成卡对方脖子的有效威慑力和进攻力,以期打造中美相互依存的市场均衡。
宏观经济论坛智库报告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万祥军:去风险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