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认识的形成主要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评价的发展和( B )。
A. 道德行为技能的掌握
B. 道德信念的确立
C. 抗诱惑能力的形成
D. 道德习惯的养成
人利用自己的意识, 通过理智的权衡, 去克服道德生活中的困难或矛盾并且支配行为的表现。这种品德心理要素是( C )。
A. 道德理性
B. 道德认同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追求
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并符合别人的期待和保持传统的秩序,这属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 B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超习俗水平
提倡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B )。
A. 布鲁纳
B. 斯金纳
C. 奥苏伯尔
D. 桑代克
下列不属于熟练操作技能的特征的是( A )。
A. 操作的意识控制程度增强
B. 利用线索的减少
C. 动觉控制的加强
D. 运动图式的形成
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神经过程具有强、平衡、不灵活等特点的人,其神经活动类型是( C )。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抑制型
以下不属于人格健全标准的是( A )。
A. 身心和谐发展
B. 内部心理和谐发展
C. 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D. 社会意识和谐发展
面对同样的刺激,有的人反应平静,有的人却情绪非常激动,难以自控,这主要体现了性格情绪特征中的何种差异( B )。
A. 稳定性
B. 强度
C. 持续性
D. 主导心境
大学生普遍能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清楚自己的实施情况,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能进行控制与调节,这属于( C )。
A. 思维的计划性
B. 思维的逻辑性
C. 思维的元认知能力
D. 思维的综合性
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曾依据小鸡和一个三岁儿童对不同颜色纸张的条件反射学习,来推论顿悟是迁移发生的机制( B )。
A. 贾德
B. 苛勒
C. 斯金纳
D. 奥苏泊尔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特点属于(D)。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由于反映的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A)。
A. 程序性知识
B. 实用的知识
C. 直观的知识
D. 可应用的知识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交往双方(D)。
A. 修养和处世方法
B. 身份和地位
C. 交往方式与方法
D. 需要满足的程度
多选
以下对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BCD)。
A. 有好坏之分
B. 具有独特性
C. 与生俱来的
D. 具有稳定性
以下有助于大学生心智技能形成的教学指导是( ABCD )。
A. 促进学生程序化知识的形成
B. 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C. 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D. 指导学生科学练习
奥苏泊尔认为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的认知结构变量有( ABC )。
A. 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B. 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
C. 认知结构的巩固性
D. 认知结构的可迁移性
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ABD )
A. 关注生存
B. 关注情境
C. 关注发展
D. 关注学生
归因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包括(BCD )。
A. 影响个体对成败的认知
B. 影响个体对今后成败的期望
C. 影响个体的情绪情感反应
D. 影响个体的后继行为
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因素包括( ABC )。
A. 促进职业认知,加强职业认同
B. 树立榜样示范
C. 积极投身实践
D. 关心学生成长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属于个人特质的有( ABD )。
A. 首要特质
B. 中心特质
C. 根源特质
D. 次要特质
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是(A C )。
A. 顿悟说
B. 试误说
C. 信息加工理论
D. 操作条件作用说
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有(ABC)。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创性
D. 开放性
大学生认知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 ABC )。
A. 感知觉特征
B. 记忆特征
C. 思维特征
D. 人格发展特征
问题解决的主要特征包括( BCD )。
A. 个体性
B. 目的指向性
C. 认知性
D. 包括一系列心理运算
创造性的典型心理特征包括(BCD)。
A. 精密性
B. 流畅性
C. 灵活性
D. 独创性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从学校层面做到()。
A. 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B. 健全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C.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D.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生知识理解的基本过程包括( ABD )。
A. 分析与综合
B. 比较与分析
C. 发现与提炼
D. 抽象与概括
对大学生创造性的评价和识别,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CD )。
A. 创造性思维为主的测验
B. 创造性知识评价法
C. 创造性人格问卷
D. 创造性产品评价法
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习俗水平具有的特点是( BD )。
A. 个体对好与坏的判断以自身利益为依据
B. 道德评价主要是围绕社会对“好孩子”的期望展开的
C. 个体认识到准则的相对性和人为性
D. 个体倾向于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
单选题
提出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心理学家是()。
A. 荣格
B. 埃里克森
C. 霍妮
D. 弗洛伊德
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 如果给予联结, 就会使学习有成效, 这符合桑代克的( )。
A. 联想律
B. 效果律
C. 准备律
D. 练习律
根据已有的归因研究,与个体的责任判断相关联的是归因的( )。
A. 原因源
B. 稳定性
C. 可控性
D. 道德性
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C)。
A. 认知目的说
B. 认知同化说
C. 认知发现说
D. 认知接受说
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A )
A. 谐音联想法
B. 分散学习
C. 多种感官参与
D. 画出系统结构图
性格特征的四个方面中最重要的是( D)。
A. 理智特征
B. 情绪特征
C. 意志特征
D. 态度特征
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为以下哪一种理论提供了证据?( B )
A. 形式训练说
B. 经验概括说
C. 相同要素说
D. 关系转换说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C )
A. 心理动力
B. 心理过程
C. 心理形态
D. 个性心理特征
大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反映了其良好的(C)。
A. 年龄特征
B. 感知觉特征
C. 记忆特征
D. 思维特征
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内隐观点,一种是能力增长观,另一种是( B )。
A. 能力保持观
B. 能力实体观
C. 能力消退观
D. 能力可变观
概括化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对( B)的概括。
A. 共同要素
B. 共同原理
C. 关系顿悟
D. 认知结构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B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学校人际关系特点包括( B )。
A. 教育目标的制约性
B. 人际关系的功利性
C. 人际关系的道德评价
D. 人际关系的文化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