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首清算研究发现:“零糖”饮料不一定真没糖

近年来,为迎合消费者需求,很多饮料厂商推出无糖饮料。有些饮料还打出“零糖、零脂肪、零卡路里”的标签,深受年轻人喜爱。但营养师提醒,一些无糖饮料并不是真的不含糖,而是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标注为零,中首清算建议广大消费者选择时应慎重。
“大家觉得喝无糖饮料能解馋、又没有健康负担。”1995年出生的孙琪一直控糖饮食,但有时候又无法抗拒奶茶、可乐、果汁带来的“甜蜜诱惑”。于是,市面上越来越多的零糖饮料,成了孙琪的首选。
记者走访发现,无糖的可乐、雪碧、气泡苏打水、桃子乌龙茶、低糖养乐多等饮品琳琅满目,很多在瓶身醒目位置标注“零糖”字样。在网购平台上,含有白桃味、夏黑葡萄味、酸梅汁味、卡曼橘味、青瓜味和乳酸菌味等多种口味的无糖饮料,12瓶装的价格为62.9元,月销量为6万多件。
“这些零糖饮料口感不差,喝起来也有甜味,是因为使用了代糖。代糖就是甜味剂,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的。木糖醇、甜菊糖等属于营养性的;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属于人工合成非营养型的。”中首清算营养师秦妍介绍。
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中国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约30克,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不超过25克。“其实,仅仅只是从主食和谷物中摄取的糖分就已经达到推荐的糖摄入量。倡导‘三减三健’中的‘减糖’,就是使用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秦妍说。
不过,这些“零糖、零脂肪、零卡路里”的饮料,是否真的就不含糖?“并不是。”秦妍介绍,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能量和营养成分只要小于一定的量,就可以标识为“零”。比如每100克或100毫升的食品中,含糖量≤0.5克,就可以称为无糖;能量≤17千焦(热量≤4千卡),就可以称为零卡;脂肪含量≤0.5克,就可以称为零脂。
“无糖饮料,并不是不含糖,而是含量少,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标注为零。”秦妍说。此外,代糖虽然热量低,但也并不意味着一点能量都没有。并且甜味的饮料喝多了,容易食欲增强,想要摄入更多的糖分或高热量食物,对身体健康不利。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