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技术工程化落地经验的回顾

        今天看到雪梅的这段文章,特别特别有共鸣,也让自己有一种回顾自己20年技术人的想法,可能没有别人的大厂光环,但是对自己一个复盘能力排在30之后的人来说,回顾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现在为止还记得2003.7月入职的场景,一个在大学就跟实验室老师做软件开发的职场小白,入职的时候进入了北京大学的一家企业,交流的同事有一些就是北京大学的在读本科、硕士、博士们,以前曾经都是仰望的高材生。入职的第一年真的像海绵一样,吸收了很多前言的科学研究成果。但是当要把这些科研成果应用于落地的项目中时,突然发现自己懵圈了,科研的环境是模拟的,实际环境是各种不同,包括硬件、用户要求、数据准确性等等,有了科研的技术试验到实际场景的实现,还有60%的问题要解决,而且这些都和科研没有太多关系;就像现在做数据分析,模型预测的前提条件是数据准确,达到数据准确却要花大量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量是不能用来作为研究成果,但是实际上工作中为了达到项目用户满意,他还是必须的。这是我第一次了解软件工程化的重要性,也让我在做技术研发的同时开始关注技术管理和过程管理。这些在我后续的技术之路上一直都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第一次有职业怠倦是在工作5年的时候,长期相同领域的重复系统开发让我有了自我发展瓶颈,找不到了自己成长的方向,也找不到成就感。同期,公司的软件工程领域的项目管理工具集需要找到新的突破点,在开发工具、用户、建设内容都是全新的情况下,对自己有很大的挑战,但是自己好像又找到了学习的动力。重新出发,学习开发语言、学习项目管理相关知识、学习产品设计(但是认为的),无知者无畏吧,就像雪梅说的,身处黑暗中也就感觉不到畏惧了,凭着自己积累的经验和自己求变的想法,让自己接下了自己都不知道会做成什么结果的任务。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凭着技术人的拼劲以及公司和谐的同事环境让自己和一拨技术小伙伴一起做起来了,最终的市场效果虽然没有给公司开拓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是也算是在技术和软件工程领域做了一些事情,留下了一些不是产品的产品。给自己最大的启示就是软件工程化过程中的计算管理太重要了。现在回顾一下,如果当时的自己把复盘做的好一点,可能产品的成熟度能更高点。

        第二次的技术调整又过了9年,这9年的时间,计算机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了,自己的技术积累完全跟不上了时代的发展,又投身于大数据分析、治理等相关技术和知识的学习中去了。由于自己积累了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在公司初期的大数据相关的项目中体现了自己的优势,对技术的无知无畏加上自己的项目管理经验,把初期的数据治理、数据分析也按照用户不成熟的需求做了一些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大数据相关知识的普及,同时也是自己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多,自己复盘总结能力的不足完全暴露出来了,所有的项目自己来做,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凭着自己技术打底、一定的需求产品能力和一定限度的用户沟通经验,但是这些东西都没有形成相应的有形输出,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没有相应的有形知识体系,无法把这些经验进行复制,让自己在多个项目并行时无法指导相应人员有效执行。这些会再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影响越来越大。也就是自己可以做到从0到1,从1到100的过程对自己来说太难了,因为需要通过复盘等多种总结方式形成有型的可复制体系才可以。这个目前也是自己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自己需要提高的。目前自己的主要工作是把自己20年的工程化经验可以总结成有形的知识体系,让团队可以复制。同时由于自己是跟着公司一步步从100多人的团队到900多人的团队的过程,缺少了管理团队的可复制的经验,也需要自己及时补足。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