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必须对照最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全面梳理自身条件,并确保提交的各类信息准确无误、完整有效,以最大程度减少失分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2)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3)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4)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5)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6)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7)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8)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的常见易丢分项
常见的易丢分项包括:
1. 知识产权问题:申请的知识产权类型与企业产品和服务不匹配,或者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不达标都是可能影响认定结果的因素。
要注意知识产权与研发活动的一致性问题,反映的是企业在研发活动管理中缺乏对知识产权与研发目标的整体规划能力。
2. 研发费用占比问题: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需要满足一定要求,若不符合该要求则可能导致丢分。
研发费用是已经既定的数据,申报时需要三表一致,因为归集口径不一,会有一些差异,但是差异不宜过大。
3.研发项目立项管理不规范:立项程序不严谨、缺乏明确的需求分析、可行性论证、立项审批等关键环节;立项文档缺失或不规范,无书面记录和文件支撑,文档缺失或者内容不详细、不规范,都可能导致评分降低;立项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立项项目与企业主营业务和发展方向关联度不高,会被认为研发方向不明确或者创新价值不大。
4.研发费用 “事后一次性归集”:很多企业没有规范的管理,需要申报的时候,一次性对过往数据进行归集,容易出现错报、漏报的现象。
同时,因时间较长、资料散失等原因,造成证据链不完整,影响审核机构对研发费用真实性的判断。
5. 科技人员占比问题:由于很多企业未能提前规划,在申报时,容易出现实际工作时间要在183天以上研发人员,占比不足。
6. 申报材料问题:如果申报材料的不完整或不规范,甚至有的企业注册信息与提交的材料存在不一致或错误。
7. 时间逻辑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时间逻辑错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问题。
无论是涉及知识产权、研发活动、财务数据还是成果转化等各方面的材料,都要注意时间逻辑的严密性和真实性,确保所有数据和事实的时间顺序正确无误,否则将直接影响认定结果。
8. 成果转化难以体现:错误理解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逻辑,有的企业甚至将成果和转化结果弄反了。还有的企业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材料与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有数量要求,更有质量要求。单纯的堆砌数量没有意义,能够被评审专家认可的科技成果转化才有价值。
9.数据前后不一致:各报表数据不一致是我们在整理申报材料时发现的普遍问题,如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企业年度审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等,注意涉汲到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研发支出、职工薪酬、利润总额等关键数据,要注意数据的一致性。
为了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需要在申报前进行充分准备,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避免出现上述常见问题。同时,建议企业在高企申报之前,重视知识产权的布局和管理,确保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基本要求。此外,企业还需要规范财务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企业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提高转化质量,并准备充分的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