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适合的产品领域
确保企业从事的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网络强国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
二、达到硬性指标要求
满足一般性条件或创新直通条件:
(一)一般性条件
1、从事特定细分市场年限:3年以上。
2、产品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比≥70%,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5%。
3、核心技术和发明专利: 拥有至少两项I类知识产权。
4、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70%。
5、市场占有率: 细分市场占有率>10%。
6、研发机构建设: 自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
7、研发投入: 根据不同营业额,确保研发费用占比达到相应标准,上年营业额>1亿元,近2年研发费用占比需≥3%;上年营业额5000万~1亿,近2年研发费用占比需≥6%;上年营业额<5000万元,近2年新增股权融资需>8000万元且研发费用>3000万元和研发人员占比>50%。
(二)创新直通条件。满足以下一项即可:
1.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
2.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 强企业组名单。
三、优化企业申报成功的关键
1、深入市场调研和分析: 了解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确保企业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不断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知识产权申请和授权数量,尤其是发明专利授权量,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3、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建立稳固的有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4、合理规划财务状况: 控制资产负债率,保持企业财务稳健。
5、持续创新和改进: 不断推动产品和技术创新,适应市场变化,保持竞争力。
6、积极参与政策解读和申报指导: 及时了解政策变化,正确理解申报要求,提前准备申报材料。
7、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 找出至少1项关键产品和技术,开展查新和科技成果评价或鉴定,争取获得权威机构的高水平评价或鉴定。
通过以上关键步骤和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成功率,推动企业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