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智能矿山

物联网与智能矿山

物联网

物联网是互联网与应用结合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深入交流互动的产物。

201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给出了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连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具有传感器感知、网络线路传输、信息存储和处理、行业应用接口等功能。使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人与物(human to thing,H2T)、物与物(thing to thing,T2T)之间的交流变成可能,最终将使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人-机-物)融为一体。

通信网

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统,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统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才能组成通信网。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设备间的传输设备称为中继线路(简称中继线),用户终端设备至交换设备的传输设备称为用户路线(简称用户线)。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国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阿帕网。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感知技术

感知技术(感知技术)一般指感知计算技术

2012年1年中,许多科技公司都在研究计算机的自然输入方式,例如通过眼球、手势及语音来实现控制。英特尔希望开发一种统一的解决方案,将这些新技术集合在一起。英特尔将这样的技术称作“感知计算”。

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

中国在2015年也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通过网络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的提出并非物联网概念的没落,恰恰相反,这种“传统行业+网络”结合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生产活动和交流向一体化、扁平化深入的必然需求,正反映了物联网发展的必要性。

煤矿迫切需要

当前矿山生产真正迫切需要做的是打通井下生产各个环节的联通关系,构建人、机器、环境的监测、控制、管理闭环。

由于井下各系统生产厂商和建设时期不同,各个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接入技术,系统之间的数据结构差异很大,呈现多源性和异构性;矿山生产活动又是始终处于一种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之中,所以反映其实际状态的各种数据,如果得不到有效集成,就只能形成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更难以有效地为煤矿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通信协议

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

通信协议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通过通信信道和设备互连起来的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通信系统,要使其能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循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通信协议。

接入技术

为了能使用因特网,合理地接入因特网的技术

接入技术是为了能使用因特网,合理地接入因特网的技术。随着网络计算机向着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向用户提供声音、图像、数据和文本综合服务、实现用户之间的多媒体通信是因特网的发展目标,接入技术解决不好,就会成为通信的瓶颈。

井下工业环网系统

为避免煤矿将来建设各自动化系统各自为政,互为信息孤岛或半人工半自动化状态,各种信息系统无法实现网络共享,无法统一监测,无法统一调度,严重影响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此次工业环网的建设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平台。

整个自动化综合控制网采用工业级的设备,实现井下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的稳定运行;

系统支持光纤冗余环网工作模式,接节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性能,故障自恢复时间短,通信更加可靠;所有交换机采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百兆交换机,避免网络中部分节点故障,同时满足以后的扩容和升级;

矿井工业以太环网光纤冗余环网传输平台运行稳定、可靠性好、线路机械强度高矿井工业以太环网光纤冗余环网传输平台通讯协议采用标准的TCP/IP网络协议。

四次科技革命

  • 始于18世纪后半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工业1.0实现了“大规模生产”(蒸汽机的发明)
  • 始于19世纪后半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工业2.0实现了“电气化生产”(电力的广泛的应用,实现大规模化批量生产)
  • 始于20世纪后半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工业3.0实现了“自动化生产”(通过电气和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及产品的标准化)
  • 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实现了“定制化生产”,并且定制周期简短,生产方便快捷。本质是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化,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 ”实现“智能工厂”

信息物理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是指通过传感网紧密连接现实世界,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

工业4.0

工业4.0可以概括为:通过建设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

互联网+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

煤矿企业物联网应用

煤矿企业物联网应用又称作感知矿山物联网。

矿床

矿物的集合体

矿床(mineral deposit)是指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综合地质体。一个矿床至少由一个矿体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多个,甚至十几个乃至上百个矿体组成。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包括地质的和经济的双重含义。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矿床的概念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19世纪时,含铜高于0.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0.4%的铜矿床已被大量开采。

冲击矿压

冲击地压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顶板大面积来压

矿山坚硬顶板下刀柱房柱式开采后由于大面积的顶板悬空而突然冒落的动力现象

顶板大面积来压,是在具有坚硬顶板煤层开采工作面存在的一种矿压现象,其主要危险是由于顶板大面积冒落而形成的冲击载荷和暴风。随大面积冒顶岩层厚度的增大,形成暴风的速度增大,处于暴风中的物体受力增大,其对巷道及设施的破坏力也增大。防止和减弱顶板大面积来压的危害,是继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从采取主动的措施上看,改变顶板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减小顶板的悬露和冒落面积,以及减少顶板的下落高度,降低采空区内空气的排放速度,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物联网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WSN中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因此网络设置灵活,设备位置可以随时更改,还可以跟互联网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连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

传感器网络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三种功能。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以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最终把这些信息发送给网络的所有者

无线传感器网络所具有的众多类型的传感器,可探测包括地震、电磁、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周边环境中多种多样的现象。潜在的应用领域可以归纳为:军事、航空、防爆、救灾、环境、医疗、保健、家居、工业、商业等领域。

它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的组成模块封装在一个外壳内,在工作时它将由电池或振动发电机提供电源,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由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微型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网络。

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管理节点。

国内煤矿物联网研究现状

体系架构

感知层

ZigBee技术

一种应用于短距离和低速率下的无线通信技术

ZigBee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短距离和低速率下的无线通信技术,ZigBee过去又称为“HomeRF Lite”和“Firefly”技术, 统一称为ZigBee技术。

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及典型的有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传输的应用。

通过建立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矿山环境的在线实时监测。

传输层

矿井通信系统

针对常用的矿井WIFI通信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均采用独立布网方式而存在重复布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WIFI和RFID相结合的一体化矿用无线通信及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应用层

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山机电设备远程在线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平台

一种基于矿山物联网的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对煤矿井巷进行研究,指出了煤矿井巷的三维空间数据类型及模型构建的算法,并提出了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煤矿井巷模型设计办法,同时给出了利用不同存储格式的矿井巷道数据提取办法。

工程应用

煤矿物联网存在的问题

  • 缺乏低功耗智能传感器及装置
  • 缺乏矿井环境能量捕捉技术
  • 缺乏数据与网络安全方法
  • 缺乏公共服务平台
  • 缺乏煤矿物联网相关标准

煤矿物联网可能的发展方向

1、嵌入式智能信息传感技术

对矿山有限空间中的高效智能化环境感知,着重研究嵌入式智能信息感知技术,从而智能获取与矿山装备运行相关的语义数据。

语义:数据的含义就是语义(semantic)。简单的说,数据就是符号。数据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被赋予含义的数据才能够被使用,这时候数据就转化为了信息,而数据的含义就是语义。

语义可以简单地看作是数据所对应的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所代表的概念的含义,以及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是数据在某个领域上的解释和逻辑表示。

2、基于大数据的矿山安全生产云服务平台

3、安全性

RFID技术

射频识别(RFID)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

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其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技术之一。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不接触快速信息交换和存储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结合数据访问技术,然后连接数据库系统,加以实现非接触式的双向通信,从而达到了识别的目的,用于数据交换,串联起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识别系统中,通过电磁波实现电子标签的读写与通信。根据通信距离,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为此读/写设备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也对应地被分为负载调制和反向散射调制。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整合传感技术和射频技术而建立起来的物品之间的物联网。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需要联网的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网络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应用。

物联网基础架构

尽管物联网有许多的定义,但其三层体系架构却是公认的,如图所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4dl7VJU-1678246554843)(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物联网三层架构.jpg)]

这三层结构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实现的是对真实世界中的物体的感知与监控。

RFID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例如WSN、WIFI、蓝牙、红外)、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技术等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当需要定位应用时,GPS和GIS也将成为感知层的核心技术。

网络层:将建立在现有网络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物联网通过各种接入设备与传输网相连。网络层也包括信息存储查询、网络管理等功能。

应用层:各种各样的应用均架构在上述统一应用平台上。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目的,软件开发、智能控制技术将会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如图所示,它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DEqIuUVh-1678246554845)(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物联网关键技术.jpg)]

矿山综合自动化

电牵引采煤机

采煤设备

采煤机是在长壁采 煤工作面,以工作机构把煤从煤体上破落下来(破煤) 并装入工作面输送机(装煤)的采煤机械。电牵引(electric traction)是利用电能为动力的一种轨道运输牵引动力形式。电牵引采煤机即以电能为动力进行轨道运输牵引的采煤机。

电牵引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的核心设备,电牵引采煤机牵引特性良好、动态性能好、反应灵敏、运行可靠、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检测和显示系统完善,能适应中硬煤层缓倾斜长壁式综采工作面,在有爆炸性混合气体、瓦斯煤尘的煤矿中可以安全运行。

液压支架

液压支架是用来控制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结构物。采面矿压以外载的形式作用在液压支架上。在液压支架和采面围岩相互作用的力学系统中,若液压支架的各支承件合力与顶板作用在液压支架上的外载合力正好同一直线,则该液压支架对此采面围岩十分适应。

液压支架控制系统 按控制方式分为液压和电液 两种;按动作方式又分为直接式和先导式。液压直接控 制系统用手动操纵阀直接控制本架或邻架的液压缸, 实现支架的各种不同动作,又称全流量控制。这种系统 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较低,但不便于邻架控制, 是液压支架的第一代控制系统。液压先导控制系统又 称半流量控制。通过小流量的先导阀和多芯管再经主 控阀控制支架动作,这种系统操作容易,便于实现邻架 控制和加快动作速度,是第二代控制系统。最新的电液控制系统则采用了微电子和计算机等技术,可以实现动作程序的自动控制,是液压支架控制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软启动

软启动采用三相反并联晶闸管作为调压器,用这种电路如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使用软启动器启动电动机时,晶闸管输出电压逐渐增加,电动机逐渐加速,直到晶闸管全导通,电动机工作在额定电压机械特性上,实现平滑启动,降低启动电流,避免启动过流跳闸,将其接入电源和电动机定子之间。

电压由零慢慢提升到额定电压,这样电机在启动过程中的启动电流,就由过去过载冲击电流不可控制变成为可控制。并且可根据需要调节启动电流的大小。电机启动的全过程都不存在冲击转矩,而是平滑的启动运行。这就是软启动。

国内煤矿自动化系统

我国煤矿自动化先后经历了单机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和矿山物联网3个阶段的发展,最终发展向智慧矿山。如图所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JzfYJb7X-1678246554853)(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煤矿自动化发展.jpg)]

三网融合

电信广电互联网的融合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为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通过不同的安全协议,最终形成一套网络中兼容多种业务的运维模式。

分布式应用

应用程序分布在不同计算机上通过网络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工作方式

分布式应用(distributed application)指的是应用程序分布在不同计算机上,通过网络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工作方式。

分布式

计算机的一种算法

分布式计算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研究方向,它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多个计算机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分布式网络存储技术是将数据分散地存储于多台独立的机器设备上。分布式网络存储系统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不但解决了传统集中式存储系统中单存储服务器的瓶颈问题,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扩展性。

当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通过网络分布在多于一个的计算机上时,计算就成为“分布式的”。以前的计算通常是由计算中心完成的。尽管仍存在这样的计算中心,大小企业却逐渐将应用程序移至(分布到)企业中能最有效地完成计算的地点进行,通常是桌面工作站、局域网服务器、部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其他服务器的混合。比较流行的是客户/服务器模式,客户机只具有一定的功能,其他的功能需要从提供服务的服务器那里获得。HTTP协议就是一个例子。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可在本地工作站上进行。

无线自组网

临时性多跳自治系统

无线自组网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可移动节点所组成的一个临时性多跳自治系统,它不依赖于预设的基础设施,具有可临时组网、快速展开、无控制中心、抗毁性强等特点,在军事方面和民事方面和民用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网络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由来

无线自组网为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它是在无线分组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军事应用中,如果多个头盔中带有无线网络节点的单兵之间要进行通信,需要借助于传统互联网中的路由器的话,那么在战场上只要找到路由器的位置,把路由器破坏掉,那么整个网络的通信就中断了,配备再好设备的单兵也无法接受上级的指令,就变成了“无头苍蝇”。于是,设计者提出了另一种思路:让每一个单兵头盔上的计算装置既能够计算,又能够作为路由器参与组网与转发数据。这样,无论士兵之间的相互位置如何改变,他们头盔中的无线自组网节点天线能够快速地接收到邻近节点的无线信号,节点的路由器模块再根据当时的相邻节点位置,启动路由算法,自动调整节点之间的通信关系,形成新的网络拓扑结构

在综合自动化矿山建设中对移动物体的监控相对较弱。而移动生产过程的监控正是矿山流动作业的特点,要实现矿山物与物相连,需要更大范围的无线自组网的能力,需要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感知能力

M2M

机器对机器(英语:Machine to machine,常缩写为M2M),意为机器设备之间在无需人为干预的情形下,直接通过网络沟通而自行完成任务的一个模式或系统。举例来说,一个设备上的电子温度计或库存感测器将所侦测到的数据直接发送到后台电脑上的软件,该软件可根据该数据将所需采取的行动以指令的方式传回到该设备上。这样来回的沟通方式在以前都必须先通过中转才能获取相应的服务;而且,传统的方式也比较耗能。

从广义上M2M可代表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人对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 to Man)、移动网络对机器(Mobile to Machine)之间的连接与通信,它涵盖了所有实现在人、机器、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

M2M应用系统构成有智能化机器、M2M硬件、通信网络中间件

智能化机器

"智能化”,所谓使机器“开口说话”,让机器具有信息感知信息加工及无线加工的能力。

M2M硬件

使机器可具备联网能力和远程通信的部件,进行信息提取,从不同设备内汲取需要的信息,传输到分析部分

通信网络

包括广域网(无线移动通讯网络、卫星通讯网络、互联网和公众电话网),局域网(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IFI),个域网(Zigbee传感器网络蓝牙),通过上述网络将M2M硬件传输的信息送达指定位置,是出于M2M技术框架的核心的地位。

中间件

M2M网关完成在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在通信网络和IT系统之间建立桥梁。

中间件是介于应用系统和系统软件之间的一类软件,它使用系统软件所提供的基础服务(功能),衔接网络上应用系统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的应用,能够达到资源共享、功能共享的目的。它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但是普遍接受IDC的定义: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网络通信。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中间件:中间件=平台+通信,这也就限定了只有用于分布式系统中才能叫中间件,同时也把它与支撑软件和实用软件区分开来。

感知矿山物联网的平台需求

煤矿生产与安全保障所需的子系统多达数十个,要求这些子系统均为同一厂商提供是不现实的。感知矿山物联网总体设计又要求将所有这些子系统均作为矿山物联网的内容,纳入统一网络进行监测、控制与管理,实现全面的物联网矿山,显然开放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下图为欧洲提出的物联网架构,其中应用服务平台明确表示,要为服务提供商或第三方提供接口,以便在物联网上实现各种服务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KU5o6B4W-1678246554854)(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欧洲物联网架构.jpg)]

执行器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执行器是自动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接受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改变被控介质的大小,从而将被控变量维持在所要求的数值上或一定的范围内。执行器按其能源形式可分为气动、液动、电动三大类。气动执行器用压缩空气作为能源,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平稳、输出推力较大、维修方便、防火防爆,而且价格较低,因此广泛地应用于化工、造纸、炼油等生产过程中,它可以方便地与被动仪表配套使用。即使是使用电动仪表或计算机控制时,只要经过电-气转换器电-气阀门定位器电信号转换为20-100kPa的标准气压信号,仍然可用气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的能源取用方便,信号传递迅速,但结构复杂、防爆性能差。液动执行器在化工、炼油等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使用,它的特点是输出推力很大。

感知矿山物联网的逻辑子系统

在煤矿综合自动化中各种子系统需接入总体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感知矿山物联网是在综合自动化子系统接入的基础上,增加分布式传感器和分布式执行器的接入

  • 煤矿综合自动化子系统的接入方式如图,该接入方式比较适用于相对固定、监测控制量相对集中的场合,例如:主煤流胶带运输、变电所监控、水泵房监控等。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kRQfgmEb-1678246554855)(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综合自动化子系统.jpg)]

  • 分布式传感器与执行器的接入方式如图,传感器和执行器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直接接入主干传输网络,而不需要通过子系统控制器。这样传感器与执行器布置灵活,适合快速布置、移动应用场合。例如煤矿通风系统优化、能源计量管理、透水监测、煤与瓦斯突出监测、矿压分布监测等应用往往需要这样的逻辑系统。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uLBZ0pl1-1678246554856)(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分布式传感器和执行器.jpg)]

矿山物联网层次架构

煤炭行业物联网应用分为4个层次,国家煤炭行业物联网–省级煤炭行业物联网–矿业集团物联网–感知矿山物联网。

其中感知矿山物联网层是各个矿山地面和井下的物联网,是整个煤炭行业物联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最能体现煤炭行业物联网特征的内容。

矿山物联网理论模型

感知矿山物联网总体模型

物联网是典型的以应用为驱动的网络技术。因此,基于应用目的提出感知矿山物联网总体设计模型。模型如图。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GoAYMWq7-1678246554857)(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感知矿山物联网总体模型.jpg)]

感知与控制层

感知与控制,是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矿山安全生产的各类信息(包括井下环境信息、设备工况信息、矿山灾害安全信息等),用机器和计算机来代替生产过程中的基础性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该层的建设为信息集成与MES、管理决策应用层奠定了基础。

感知层

物与物相连主要是在感知层实现的,当然也不排斥通过传输层或应用层来实现。显然,智能矿山的关键是在感知层。

感知网功能与要求决定了这样的网络必须是无线网络。这是因为:

  • 矿山地质、矿山建设、矿山生产与安全管理等综合信息均需要移动的感知
  • 引发矿山事故的灾害源例如瓦斯、矿压、透水等都散布在经开采扰动的地层中,具有流动性,无法用固定的接触式传感器直接监测灾害源,只能通过对前兆事件发生时通过地层传播出来的物理量(例如电磁辐射、声发射、微震等)进行监测、识别和处理。
  • 灵活性和移动性,安装便捷。
  • 易于进行网络规划和调整,故障定位容易,易于拓展。
控制层

控制的核心是矿山过程控制系统,属于基础自动化范畴。由煤矿各个生产监控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辅助生产子系统等构成,完成煤矿生产各个环节的过程监测、自动化控制及安全监测。各系统以煤矿井上、井下相应的监控分站,被控对象、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实现煤矿井上、井下各生产系统的自动化监控,信息的传输等。其中井下子系统由防爆控制柜、本安传感器等构成各个子系统采用集散控制系统结构,实现就地控制以及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调度中心的集中监控。对煤矿生产子系统的调度,就是利用上位计算机进行分析、决策,通过传输网络实现子系统的优化运行。

生产过程控制层是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各控制系统的建设、综合监控网络平台的搭建等。

集散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指对生产过程集中操作、管理、监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通过CRT装置、通信总线等,进行集中操作、显示、报警。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管理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的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分散。DCS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习惯称为集散控制系统。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监控系统

控制系统由地面监测控制中心、井下监测控制分站、井上监测监控分站、数字化监控设备和工业电视组成。解决目前用人多、易发生安全事故和就地分散控制存在的各设备之间相互脱节、无法充分发挥效率的缺点。控制系统通常包括:工作面系统、主煤流系统、提升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井下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工业电视及其他辅助系统等。

煤矿各子系统自动化是实现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基础。目前煤矿各子系统过程控制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 关键设备的防爆问题。例如控制器、不间断电源、变频器等重要设备的防爆问题
  • 适合恶劣(lie)环境防爆传感器、执行器的研制。
  • 抗干扰问题的解决
网络平台

安全、可靠、高效的传输网络是实现感知矿山物联网系统的基础。

将安全监测、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各项应用系统统一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包括感知矿山骨干传输网络和感知网络,构建成以统一网络为核心的开放式矿井物联网系统。

对于井上、井下分布式系统的接入可以根据需要和所使用的网络,采用总线型、树型、环形等拓扑结构。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采用铠装阻燃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主干网一般采用环网冗余的方式。在地面控制中心设置双网关保证信息交换的可靠性。

网关

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网络层以上实现网络互连,是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 网关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使用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甚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网关是一个翻译器。与网桥只是简单地传达信息不同,网关对收到的信息要重新打包,以适应目的系统的需求。同层–应用层。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网关也有很多种。TCP/IP协议里的网关是最常用的,在这里我们所讲的“网关”均指TCP/IP协议下的网关。

那么网关到底是什么呢?网关实质上是一个网络通向其他网络的IP地址。比如有网络A和网络B,网络A的IP地址范围为“192.168.1.1~192. 168.1.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络B的IP地址范围为“192.168.2.1~192.168.2.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在没有路由器的情况下,两个网络之间是不能进行TCP/IP通信的,即使是两个网络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或集线器)上,TCP/IP协议也会根据子网掩码(255.255.255.0)与主机的IP 地址作 “与” 运算的结果不同判定两个网络中的主机处在不同的网络里。而要实现这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则必须通过网关。如果网络A中的主机发现数据包的目的主机不在本地网络中,就把数据包转发给它自己的网关,再由网关转发给网络B的网关,网络B的网关再转发给网络B的某个主机。这就是网络A向网络B转发数据包的过程。

所以说,只有设置好网关的IP地址,TCP/IP协议才能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相互通信。那么这个IP地址是哪台机器的IP地址呢?网关的IP地址是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的IP地址,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有路由器、启用了路由协议服务器(实质上相当于一台路由器)、代理服务器(也相当于一台路由器)。

信息集成与MES层

信息集成与MES层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信息集成网络系统,包括调度指挥控制中心以太网互为冗余的I/O服务器组数据服务器集群

服务器集群通过1000M工业以太网骨干传输,采集全矿生产、安全等全部信息,将信息集成到控制中心,进行各种智能信息处理,例如信息融合、数据挖掘等。服务器上的重要历史信息能够保留一年或更长时间。

另一部分是在信息集成基础上的MES,包括在调度指挥控制中心以太网上,设计多台操作员站,操作员站完成对子系统的监控。

冗余I/O

冗余”在控制领域是个很常见的话题,因为控制系统需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工程设计方案中经常会在PLC/PAC上做电源冗余,CPU冗余,当然还有I/O冗余。在关键性系统的拓扑中,甚至需要整套系统的全冗余方案。当然,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成熟、相关控制系统产品的品质日趋完善,在冗余的必要性上,不同类型的终端用户也开始有不同的做法。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的集成架构产品经理王广野先生,在冗余I/O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他介绍罗克韦尔自动化1715系列冗余I/O产品(此产品荣获CEC2011年度最佳产品奖)的时候有一个提法,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冗余I/O”。
  
  这个提法的背景是在搭建I/O冗余环境时,我们通常只是将两块相同的I/0模块都连在通路上。理论上一旦一个模块停止工作,另一个将担负起它的全部工作。这样的方式看似简单、明确,但实际上它仍有缺陷。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PLC控制信号输出,从相互冗余的两块I/O输出模块共同进入到远端的一个端子上,这个端子信号再出去,最终到达需要控制的一个阀门上。如果这个一个10毫安(4-20毫安之间)的控制信号,在输出控制时,两个I/O模块同时开始工作,每个模块输出5毫安,两者之和就是10毫安了。但问题的关键就出于此处,就是任意模块的理论输出是5毫安,但是实际上它输出的究竟是不是5毫安?没人知道!这是冗余,但算不上完美的冗余。
  
  造成这种冗余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自诊断功能不够完备。对此,真正的冗余I/O是如何做到的呢?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的集成架构产品经理王广野说:“我们这个冗余系统可以诊断I/O通道本身,假设我要求I/O模块输出5毫安电流信号,它没有输出,自诊断过程很快,系统立刻就会了解到这个模块有问题,并马上将这个模块的状态设定为故障状态。而且,这个故障模块仍能输出什么样的信号,系统自己也很清楚。比如此时故障模块只能输出4毫安电流信号,那么系统就要求冗余的另一块I/O模块的信号从5毫安变为6毫安;如果故障模块彻底没有任何信号输出了,那么,其互为冗余的I/O模块就实时地调整为输出10毫安。这样,在末端的输出信号就能始终保持正常的10毫安了。”
  
  至于故障模块如何处理修复?王广野回答说:“这很方便,把故障模块的卡拔掉,换一个新的上去,一切又恢复如新。关键是在热插拔的过程中,系统能始终保持控制末端信号实时维持高准确性和高稳定性。”

服务器集群

计算机学术语

服务器集群就是指将很多服务器集中起来一起进行同一种服务,在客户端看来就像是只有一个服务器。集群可以利用多个计算机进行并行计算从而获得很高的计算速度,也可以用多个计算机做备份,从而使得任何一个机器坏了整个系统还是能正常运行。

MES

MES是企业级的资源计划系统和工厂底层的控制系统之间的各种工厂管理系统的集合,是提高企业工厂制造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生产计划与调度、物料平衡及物流、库存、工艺技术、过程监控、质量、HSE、设备、能源、成本、绩效管理等。

MES层为中间层,承上启下,以生产运行管理软件为主,主要面向生产管理人员,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以及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和紧密化。

MES需要与计划层和控制层进行信息交互,通过企业的连续信息流来实现企业信息全集成,实现实时动态反映生产、安全、管理有关的信息,实现安全生产优化调度和决策支持,实现矿山计划层和控制层的紧密连接,即建立适合煤矿特点的安全生产执行系统。
安全生产执行系统

安全生产执行系统属于半间歇性流程工业的煤矿,生产具有独特的行业特色。

煤矿安全生产执行系统处于管理决策与应用和感知与控制之间,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和调度执行。安全生产执行系统在整个感知矿山系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矿山物联网系统实施的关键。

  • 安全生产执行系统的特点
安全的重要性、故障处理的实时性、安全,生产,调度的智能性、动态性、开放,可拓展性、敏捷性
  • 安全生产执行系统的构成
安全生产调度、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安全管理、地理信息管理、设备管理、资源管理、产品管理及储运、技术和资料管理、生产流程模拟
数据仓库平台

本层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统一的数据仓库平台。各种系统的数据应有统一的数据描述形式、统一的数据处理格式和统一的数据管理方式,便于信息的挖掘和融合。

例如:对矿山进行安全运行评价
需要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通风系统的数据、矿压监测的数据、地下水位及涌水量的数据等,如果各系统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描述形式和存储方式,信息挖掘与融合将是一句空话。由于数字矿山子系统众多,将来的发展需要对各子系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数据挖掘,因此,从一开始就利用数据仓库具有海量数据存储的能力,利用OLAP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强大的多维数据分析,为实现决策支持功能提供条件。数据库系统是煤矿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支持系统,是实现煤矿MES的必要条件。
数据平台的需求

数据库系统的任务是采用企业信息化所需的各类数据,以合理的结构存储,以最佳方式、最少冗余和最快的存取响应为多种应用(例如控制、监测、查询等)提供服务。

煤矿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力发展数据存储和数据仓库技术,包括矿山数据分类组织、分类编码、元数据标准、高校检索、快速更新和分布式管理等。其中,研究一种适用于多源异质矿山数据集成与共享且独立于应用软件与数据模型的数据组织结构为当务之急。

为了从矿山数据仓库中快速提取专题信息、挖掘隐含规律、认识未知现象和进行时空发展预测等,还必须研究**一种基于专家知识的高效、智能、透明、符合矿山思维的数据挖掘技术。

关系数据库与实时数据库

在信息化系统中,将信息分为两类

一种是与生产过程直接相联系的实时信息,另一种是与各职能部门相联系的管理信息。

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库分别为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模型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概念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和使用,大大简化了用户的工作。
主要特点是:
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以关系代数为基础,数据形式化基础好;数据独立性强,数据的物理存储和存取路径对用户隐蔽;关系型数据库是非过程化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强大,便于操作,并且具有分布式、面向对象、主动性等特性。著名的关系数据库有MySQL、Oracle、Informix、SYBASE等。
实时数据库系统(real time database,RTDB)是管理有时间限制的数据和有时间限制的事务,整个系统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逻辑结果,而且还依赖于逻辑结果产生的时间。实时数据包括从过程控制系统中实时采集的数据、向过程控制系统实时发送的控制数据以及对实时数据进行各种实时计算直接产生的中间数据。
目前在矿山行业流行的实时数据库有美国Intellution公司的iHistorian、Wonderware公司的InSQL等。
数据仓库建设内容

矿山数据仓库的建设内容有总体体系结构、实现方案、对数据模型的整体设计。

主要包括主题、粒度、元数据及通过元数据实现数据共享。

主题

主题(Subject)是在较高层次上将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归类和分析利用的一个抽象概念,每一个主题基本对应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在逻辑意义上,它是对应企业中某一宏观分析领域所涉及的分析对象。例如“销售分析”就是一个分析领域,因此这个数据仓库应用的主题就是“销售分析”。

粒度

粒度就是同一维度下,数据统计的粗细程度,计算机领域中粒度指系统内存扩展增量的最小值。粒度问题是设计数据仓库的一个最重要方面。粒度是指数据仓库的数据单位中保存数据的细化或综合程度的级别。细化程度越高,粒度级就越小;相反,细化程度越低,粒度级就越大。数据的粒度一直是一个设计问题。

元数据

元数据Metadata),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为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主要是描述数据属性(property)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

(1)针对煤矿信息化进行数据仓库工程的体系结构、设计理论、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集成设计,特别是数据集市多维数据模型(DDM)的因果设计方法,并应用与煤矿信息化具体事例中。
(2)分析元数据组织结构,建立煤矿信息化元数据结构,实现数据共享的元数据方案:以地理信息系统和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为基础,提供数据的共享应用,建立矿山安全态势评估系统。
(3)基于数据仓库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的总体方案。一是煤矿信息化多维分析实现技术与应用,二是煤矿信息化专用数据挖掘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包括它与一般数据挖掘系统的区别、实现步骤、战略评估与应用领域等诸多问题。作为深度数据分析的有效工具,煤矿信息化专用数据挖掘系统可以发现煤矿信息化中潜在的模式、规则等知识。
(4)煤矿信息化专用数据挖掘系统的实现技术主要有:
基于煤矿信息化数据的时间序列周期模式挖掘、序列模式挖掘
基于矿山工程管理的关联分析、决策树分类预测技术等
煤矿信息化专用数据挖掘系统中相关问题的研究

数据集市

面向部门级业务的企业级数据仓库的一个子集

数据集市(Data Mart),也叫数据市场,数据集市就是满足特定的部门或者用户的需求,按照多维的方式进行存储,包括定义维度、需要计算的指标、维度的层次等,生成面向决策分析需求的数据立方体

从范围上来说,数据是从企业范围的数据库数据仓库,或者是更加专业的数据仓库中抽取出来的。数据中心的重点就在于它迎合了专业用户群体的特殊需求,在分析、内容、表现,以及易用方面。数据中心的用户希望数据是由他们熟悉的术语表现的。

数据仓库是一个集成的、面向主题的数据集合,设计的目的是支持DSS(决策支持系统)功能。在数据仓库里,每个数据单元都与特定的时间相关。数据仓库包括原子级别的数据和轻度汇总的数据,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稳定性)、随时间不断变化(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

基于元数据的异构数据源访问

元数据是对数据库、表、属性(类型、格式、约束等)以及主键等的描述。标准元数据通常被用来访问分布式异构数据源

矿山信息化建设中的异构数据源共享通常是在特定部门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矿山信息化建设中不同部门之间异构数据源的共享可利用特定部门间的行业元数据标准来统一处理,将数据源内部数据与元数据之间建立映射关系,这样从外部看来所有数据源的数据命名方式和数据模式都是统一的,从而实现矿山各系统间数据的交换和集成。

元数据的基本意义
Metadata(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元数据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检索工具;
元数据为分布的、由多种数字化资源有机构成的信息体系(如数字图书馆)提供整合的工具与纽带。
离开元数据的数字图书馆将是一盘散沙,将无法提供有效的检索和处理。

元数据是一种二进制信息,用以对存储在公共语言运行库可移植可执行文件 (PE) 文件或存储在内存中的程序进行描述。将您的代码编译为 PE 文件时,便会将元数据插入到该文件的一部分中,而将代码转换为 Microsoft 中间语言 (MSIL) 并将其插入到该文件的另一部分中。在模块或程序集中定义和引用的每个类型和成员都将在元数据中进行说明。当执行代码时,运行库将元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并引用它来发现有关代码的类、成员、继承等信息。
元数据以非特定语言的方式描述在代码中定义的每一类型和成员。

基于应用,可以将元数据分成以下的若干种。
数据结构:数据集的名称、关系、字段、约束等;
数据部署:数据集的物理位置;
数据流:数据集之间的流程依赖关系(非参照依赖),包括数据集到另一个数据集的规则;
质量度量:数据集上可以计算的度量;
度量逻辑关系:数据集度量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ETL过程:过程运行的顺序,并行、串行;
数据集快照:一个时间点上,数据在所有数据集上的分布情况;
星型模式元数据:事实表、维度、属性、层次等;
报表语义层:报表指标的规则、过滤条件物理名称和业务名称的对应;
数据访问日志:哪些数据何时被何人访问;
质量稽核日志:何时、何度量被稽核,其结果;
数据装载日志:哪些数据何时被何人装载;
异构数据源(disparate data source)广义上讲是指数据结构、存取方式、形式不一样的多个数据源。如,在一个系统中,同时包含由关系型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MYSQL、EXCEL文件或txt文本数据、XML数据等不同的数据源的一个整体,就是一个异构的数据源。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技术性以及经济、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用户积累了大量不同存储方式的数据,从简单的文件数据到复杂的网络数据库,它们构成了异构数据源。

 

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base)是由若干个服务器节点组成,它们通过网络连接,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在逻辑上属于同一系统,但在物理结构上是分布式的。

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

1、不强调集中控制,它具有一个以全局数据库管理员为基础的分层控制结构,但是每个局部数据库管理员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权。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在需要的节点复制数据,可以提高局部的应用性;当某节点发生故障时,可以操作其它节点上的复制数据,因此增加了系统的有效性。分布式系统中对最佳冗余度的评价是很复杂的。

煤矿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共享可设计为三层:数据层、服务层和用户层,如图所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NrRmboQ-1678246554858)(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基于元数据的异构数据源访问框架.jpg)]

管理决策与应用层

管理决策与应用层主要是各种软件应用模块。矿山及相关现象的信息在中间层得到提升后,目的是利用这些信息去动态详尽地描述与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保证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证矿山自然环境的生态稳定,即实现矿山企业的ERP系统。

矿山管理决策与应用层的特点

煤炭行业属于采掘业,其管理决策与应用具有很多的特殊性:

(1)生产计划的复杂性
(2)内部业务流程的特殊性且管理水平落后
(3)物料清单的设计和编制
(4)成本管理的特殊性
(5)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6)与环境密切相关
管理决策与应用层的构成
管理决策层的各种软件应用模块就是具体体现。根据矿山的具体应用不同,这些模块是可增减的。通过企业Intranet网络,矿山各个职能部门可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例如矿山安全生产评价与监管、绿色开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开采计划、洗选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成本计划等)、财务管理(会计管理、成本核算)、煤矿灾害预警与防治、煤矿供应链管理、大型设备故障诊断、矿山资源环境控制及评价、固定资产管理等。

其中煤矿绿色开采是从广义的角度上认识和对待煤、瓦斯、水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基本出发点是防止或尽可能减轻煤炭开采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个子系统都在各自方面实现一定的目标,并通过网络和数据仓库实现信息的关联和共享,从而相互协同,实现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相关信息的有效管理。

矿山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平台

根据感知矿山物联网建设的需求,感知矿山网络架构划分为矿山企业内部Intranet网络、调度指挥控制中心以太网、地面及井下1000M工业以太网以及无线接入网络。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HA4Dnlmx-1678246554858)(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矿山物联网网络架构.jpg)]

其中调度指挥中心以太网、地面及井下1000M工业以太网及无线接入网络部分称作感知矿山监控网络(内网),矿山企业内部Intranet网络及以上部分称作外网。为了保证生产安全性,内外网之间通过隔离网闸进行隔离,内外网通过矿骨干交换机相连,并通过矿级路由器和Internet与集团网络建立连接。设备层采用100M以太网及现场总线为主、第三方串行通信为辅的结构,完成不同厂家、不同设备的互连互通。对于移动目标(井下人员、移动设备等)、动态的作业区域(例如采掘面、工作面等)以及环境信息等可采用无线网进行信息的采集与监控。

生产安全子系统工业总线网络

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

现场总线
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数据总线
现场总线(Field bu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数据总线,它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由于现场总线具有简单、可靠、经济实用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因而受到了许多标准团体和计算机厂商的高度重视。
它是一种工业数据总线,是自动化领域中底层数据通信网络。
现场总线的产生对工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场总线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医药、冶金、加工制造、交通运输、国防、航天、农业和楼宇等领域。
现场总线为开放式互联网络,既可以与同层网络互联,也可与不同层网络互联,还可以实现网络数据库的共享。

现场总线相对于以太网还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投资较少等优点。但现场总线带宽较窄,对一些异构系统需要解决接口转换问题。

对于目前我国煤矿综合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来说,主要采用的现场总线有Profibus-DP、ControlNet、CAN总线等。

无线感知层网络

感知层网络主要是无线网络。矿山地理、地质、矿山建设、矿山生产与安全管理、产品加工与运销、矿山生态等综合信息均需要移动的感知。

移动感知监控正是矿山生产特点。

各种无线接入网络,如WiFi、ZigBee等是构成感知层物与物相连的主要技术,具有自组网功能的网络,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这一层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基于WiFi的物联网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主干传输网络

主干传输网为网络化的煤矿监测与控制系统、语音信号及视频信号传输与管理提供了信息高速公路。在此网络上建立了一个基于统一网络的多子系统监控系统、语音通信系统和多路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在调度指挥控制中心监控煤矿井上、井下安全生产全过程,并通过网络将其传输到煤矿各科室和局调度中心。

主干传输网和矿山综合自动化主干传输网基本相同,使用防爆1000M工业以太网。

例如采用西门子网管型Profi Net工业以太网协议,以X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硬件为基础的实时环形冗余网络结构作为全矿井各生产子系统的综合传输平台。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提供了对网络的控制和监视,通过SNMP查看各种网络状态,包括收发的字节数、收发的帧数、错误数与端口状态等,保证服务质量、虚拟局域网、端口镜像、IGMP Snooping、冗余与SNMP等功能的实现。
环网通过核心交换机进行会聚,并通过交换机实现不同环间的数据通信。各网采用单环单节点方式组成千兆网。单环单节点网络交换机至少都具有两个以上全双工千兆光纤端口,两个端口用于环节点的连接,构成一条完整的光纤网络。网络以模块化、层次化为设计理念,采用工业以太网、千兆带宽、环型技术组网。核心交换设备冗余、设备引擎、电源冗余。当其中某一段工作中的光纤线路被破坏或网络设备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会自愈。

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是基于以太网传输数据的交换机,以太网采用共享总线型传输媒体方式的局域网。以太网交换机的结构是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冲突地传输数据。如图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Tf3g2ahn-1678246554860)(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以太网交换器.jpg)]

生产调度指挥平台

煤矿安全生产调度中心需要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集成系统,将各种应用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享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

安全生产调度中心是感知矿山的核心,它是井下系统和地面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控制命令的中心。

安全生产调度中心是一个综合信息集成与处理系统,包括基础硬件平台和软件应用平台,实现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硬件平台

安全生产调度中心信息层网络采用工业以太网,通过地面网关与控制层网络联网,构成监测监控、信息管理的应用平台。

为了提高可靠性,整个网络平台采用通信线路的冗余配置。如图

各种系统的数据由两台服务器进行存储和数据库管理,两台服务器互为热备,提高数据库的可靠性。

双机热备份

所谓双机热备份,概况地说,就是用网络把两台服务器连接起来,平时互相备份,共同执行同一服务。

当一台服务器停机时,可以由双机中的另一台服务器自动将停机服务器的业务接管,从而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保证系统能持续提供服务。

双机热备份技术是一种软硬件结合的较高容错应用方案。该方案是由两台服务器系统和一个外接共享磁盘阵列柜(也可没有,而是在各自的服务器中采取RAID卡)及相应的双机热备份软件组成。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aBDsAuWB-1678246554861)(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生产调度平台网络示意图.jpg)]

某矿感知矿山生产调度指挥平台计算机系统设置如下:
(1)设置1台服务器用于应用程序开发、部署、维护及管理的一种基础架构
(2)设置2台I/O服务器,采集全矿生产,安全等全部信息,并提供给以太网上各个操作员站
各个工作站对全矿子系统的控制信息也由服务器,经由工业以太网上相应节点发送到被控子系统
(3)设置1台Web服务器,负责Web发布,把信息传送到局域网
(4)设置2台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存储全矿安全、生产等信息,产生实时和历史数据库,供管理网数据查询与分析
(5)设置1台定位服务器,实现对矿井人员位置信息的采集及定位计算
(6)设置1台GIS服务器,实现对矿井人员地图信息的采集与发布
(7)设置1台通信服务器,负责对矿井人员、环境感知信息的实现采集与转发
(8)部署2台域服务器,用于综合自动化系统所有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域管理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swdz249Y-1678246554862)(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域服务器域名服务器.png)]

(9)设置4个工作站,用于监控各个子系统的工况、设备的状态、控制各种设备的运行
(10)设置1台工程师站,负责全部控制系统的组态和维护,工程师站由经过专门培训过的工程师操作
(11)设置4台工作站,用于矿井联动系统的显示与维护
(12)设置2台地面冗余的工业交换机,保证井上、井下环网的监控数据能够可靠的传输上来
(13)设置1台硬件防火墙,负责将监控网络与煤矿局域网隔离,以保证监控网络的相对独立
软件平台
软件平台模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zMYBoS3A-1678246554862)(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软件平台模型(标注).png)]

软件平台主要由6大部分组成:

(1)**数据数据接口。**标准的OPC、ODBC实现与已有系统衔接;此外制定符合标准规范的CVS输入接口

(2)**数据中心。**包含工业历史数据库和商务数据库SQL Server两部分,其中工业历史数据库主要负责对符合标准规范的现场工业控制实时数据进行压缩处理。

(3)**感知矿山信息集成交换平台。**确保煤矿所有安全生产、人员、设备、管理信息等复杂异构信息在一个统一数据平台存储,在异构条件下进行信息连通与共享,能够使不同应用系统联系起来,协调有序运行。它是M2M平台的核心,实现将采集的感知信息及时地处理并转发给应用,从而保证信息动态顺畅的沟通。(感知矿山信息集成交换平台稍后具体描述)

(4)应用系统。在建立统一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不同需求的应用服务。

(5)数据输出接口。根据各监控系统的反馈控制需求,按照标准协议规范,提供标准输出接口。

(6)**Web Server。**为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显示与控制提供Web服务功能。

软件设计
主要包括监控软件设计、数据库系统设计、网络发布设计等。
所用到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Oracle等)、组态软件(IFix、WinCC、RSView等)、编程软件(VC、VB等)以及其他相关应用软件(Flash、Dreamware等)。
由于软件系统主要用于煤矿的综合监控,要求软件设计具有高可靠性、适应性。

从最底层的操作系统,到上层数据存储软件,以及到应用层的监控软件等重要部分进行冗余设计。
在软件体系结构,将所有的软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各个软件相互兼容。

在系统中,采用OPC方式接入,保证系统的高可拓展性。OPC全称是OLE for Process Control,是过程控制业中的新兴标准,它的出现为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和现场过程控制应用建立了桥梁。
OPC以OLE/COM/DCOM机制作为应用程序级的通信标准,采用客户/服务器(C/S)模式,把开发访问接口的任务放在硬件生产厂家或第三方厂家,以OPC服务器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解决了软、硬件厂商的矛盾,完成了系统的集成,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和可互操作性。
VB和VC有什么最大的区别?

可视化:VC++的可视化没有VB的好。
核心:VB的核心语言是Basc语言,VC的核语言是C++语言。
功能:VC功能比VB强大,VC的博大在于MFC的操纵,它是Win32API的封装。
面向:vb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而vc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
难度:vb只要用鼠标画就可做windows图形界面的;纯vc要完全用API函数实现,难度大。
适用:vc适用于需要效率高的,偏向于计算的,大型的,复杂的,商用的程序。vb适用于投资小的,功能简单的,自用的程序的设计。
组态软件

组态软件一般英文简称有三种,分别为HMI、MMI、SCADA,对应全称为

hu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 和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即

人机界面、监控控制和数据采集与控制软件。

目前组态软件的发展迅猛,已经扩展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和控制一体化,远程诊断和维护以及在互联网上的一系列的数据整合即现在称为的企业综合自动化。

组态软件是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他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

组态软件应该能支持各种工控设备和常见的通信协议,并且通常应提供分布式数据管理和网络功能。

目前矿山信息化系统的基础软件平台大多以组态软件为主。

系统软件平台开发过程

系统软件平台开发流程图如图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UEFuVUUe-1678246554863)(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系统软件平台开发流程图.jpg)]

整个系统可分为现场子系统、双机热备数据采集服务器、InSQL工业数据库服务器、集中监视与控制中心(简称集控中心)、IAS服务器、Web发布服务器等几部分

现场子系统包括底层硬件设备、主副井提升子系统、井下皮带子系统、通风子系统、排水子系统等。各子系统的接入可以采用OPC、DDE、API、TCP/IP、ODBC数据库、交叉文本文件等协议。

在该系统中,以TCP/IP为例,现场PLC负责底层硬件设备数据采集及发送控制信息,数据采集服务器采用TCP/IP通信通过光纤环网采集实时数据,IAS服务器用于部署采集过来的数据并发送至InSQL工业数据库中。InSQL工业数据库负责数据的存储,并为集控中心提供历史数据。Web服务器可将集控中心信息以网页的形式发布,支持多用户远程访问。

矿山物联网关键技术框架

感知矿山物联网关键技术框架如图所示,它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47SbP7GT-1678246554864)(C:\Users\fzz\Desktop\文件\感知矿山物联网(图片)\感知矿山物联网关键技术框架.jpg)]

感知层关键技术

感知矿山物联网的感知层包括数据采集技术与接入技术2个子层。

这里的数据采集是广义的,包括采集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生产与安全的各类物理量、标志、音频、视频数据。

还包括对各种监测监控系统使用的数据,即反馈控制数据,这通常由执行器完成。

感知矿山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中的三个感知分别是感知矿山灾害风险、感知矿山设备工作健康状况、感知矿工周围安全环境,他们主要在这一层实现。

现有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感知层的问题,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基本没有能适应煤矿动态开采的感知层平台的存在,缺失这样的感知环境,就不能实现物与物相连,也不能实现感知矿山。

这是由于矿山灾害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均具有未知性,并且矿山处于动态开采过程中,要感知这些灾害产生的前兆信息,只能采用符合矿山生产特点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可移动、自组网的信息采集方式。同时应该多从传感器原理、检测方法、矿山灾害发生机理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感知层中的接入技术主要是为各种分布式、移动传感器、RFID以及其它生产与安全设备提供接入主干网的环境,主要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2种方式。

有线接入可以是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的通过子系统接入方式,也可以是分布式接入方式。

无线接入基本是分布式接入。目前,煤矿井下无线信道有移动通信的WiFi网络、PHS网络、还有WSN网络、人员定位的RFID网络等。

这些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覆盖区域有限,只能覆盖局部,存在监测盲点,不利于安全与减灾信息的监测
  • 信道容量低,不利于多种信息的宽带综合应用
  • 种类单一、重复建设

构建真正符合井下需求的无线覆盖网络需要开发新型的无线系统,现有的短距离无线组网方式均不能适应煤矿井下长距离、多跳、宽带、自组网、低功耗的要求。

传输层关键技术

网络层包括网络传输平台和应用平台2个子层。

网络传输平台,就是感知矿山物联网的主干网,利用工业以太网技术、煤矿移动通信技术、M2M技术以及矿山6LowPAN技术,把感知到的信息实时、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工业控制以太网技术、RFID以及其他数据集成技术。

应用平台,主要实现各种数据信息集成,包括统一数据描述、统一数据仓库、数据中间件技术、虚拟逻辑系统构建等,在此基础上,构成服务支持平台,为应用层各种服务提供开放的接口。

应用平台是将服务与网络元素解耦的核心,也是能够提供方便、快捷部署逻辑子系统的关键。

解耦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 解耦就是用数学方法将两种运动分离开来处理问题,常用解耦方法就是忽略或简化对所研究问题影响较小的一种运动,只分析主要的运动。

数学中解耦是指使含有多个变量的数学方程变成能够用单个变量表示的方程组,即变量不再同时共同直接影响一个方程的结果,从而简化分析计算。通过适当的控制量的选取,坐标变换等手段将一个多变量系统化为多个独立的单变量系统的数学模型,即解除各个变量之间的耦合。最常见的有发电机控制,锅炉调节等系统。

软件开发中的耦合偏向于两者或多者的彼此影响,解耦就是要解除这种影响,增强各自的独立存在能力,可以无限降低存在的耦合度,但不能根除,否则就失去了彼此的关联,失去了存在意义。

M2M技术的核心就在于能为服务商或第三方提供方便的接入服务,它也是感知矿山物联网区别于综合自动化的关键点之一。

应用层关键技术

应用层分为2个内容:一是综合自动化中的内容,即对矿山各生产安全子系统的实时监控,保证矿山的正常运行,或称作矿山MES层,包括在调度指挥控制中心以太网上设计多台操作员站,用于监控子系统,如综合工作面监控子系统、主运输集控子系统、地面供电监控子系统、井下供电监控子系统、主通风机在线监控子系统、选煤厂自动化监控子系统、安全监控子系统等,以及对煤矿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

MES层需要与计划层和控制层进行信息交互,通过企业的连续信息流来实现企业信息集成。

公共关键技术

公共技术不属于矿山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它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公共中间件技术、标志与解析技术、安全技术以及各层的规范和标准等。

矿山物联网的三个感知

为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感知矿山是在实现综合自动化基础上,实现三个感知:

(1)感知矿山灾害风险,实现各种灾害事故的预警预报。

(2)感知矿工周围安全环境,实现主动式安全保障。

(3)感知矿山设备工作健康状况,实现预知维修。

感知矿山建设应以三个感知为重点突破点,对煤矿安全信息感知采集技术、煤矿信息融合、识别与协调技术、煤矿传感网控制技术、煤矿传感网络安全生产、预警、灾后重构再生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形成完备的基于自有技术的矿山物联网体系。

人员感知系统

在现有系统中矿工属于被动感知环境状态,矿工无法实时或及时获取周围的环境信息。通过本系统的建设,解决此问题。

由于矿井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矿车等金属设备与煤壁、巷道等复杂环境,矿山井下成为一种“受限异质时变”的通信空间。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研究:

(1)矿井这种空间下无线传输的规律,包括无线衰落的规律、适合矿井无线传输的频率、调制方式、带宽等优化参数。

(2)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大规模异构协同组网技术,构建适应矿井安全监测的实时、可靠的有线和无线混合的分布式信息采集网络平台。

(3)分布式、可移动、自组网的信息采集方式需要,矿山复杂环境下传感网技术以及局部地区发生灾害后的网络重构问题。

(4)针对煤矿井下灾后环境特点,研究生物电磁场、探测雷达等煤矿井下生命探测关键技术和理论,开发生命探测仪器。

(5)开发个人信息终端,救援通信系统中继基站、移动终端等关键设备。

环境感知系统

在感知层争对煤矿的受限、异质、时变、非线性复杂环境,需要研究:

(1)煤与瓦斯突出、冒顶、人员和设备安全环境等分布式传感关键技术。从传感器原理、检测方法、矿山灾害发生机理等多方面研究,解决矿山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安全信息感知和采集方法的问题,解决矿山复杂环境条件下的传感技术抗干扰和灾害定位的问题。

(2)通过研究适合移动信息采集平台的新型传感器、多传感器阵列、多天线多方向电磁波信号分析方法,解决灾害准确预警与灾害源定位的问题。

传感器阵列是什么?
传感器阵列就是很多传感器元件的组合,一般呈特殊的几何分布,可以更为全面的收集信息。

(3)安全环境的动态、网络化监测问题;研究井下干扰声源抑制及矿震定位问题。围绕煤矿井下关键工作场所——采场的瓦斯监测问题,研究和开发新型的低功耗瓦斯传感器、瓦斯涌出动态监测传感器和采场瓦斯监测系统,为消除目前煤矿瓦斯浓度监测的盲区问题,监测采煤过程中的瓦斯涌出动态变化提供新的技术和装备。

(4)在应用层,根据采集的数据的数据与理论分析,针对煤炭资源资源开采,特别是深部资源开采中重大灾害的成因、预测预报理论以及防治对策等关键问题,深入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和爆炸、矿井突水、顶板冒落与冲击地压等突发性动力灾害成灾机理,矿山重大灾害应急救援与事故分析理论与技术,为深部资源开发中重大灾害事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设备感知系统

煤矿生产过程监测和控制与地面工厂生产线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煤矿生产过程始终需要与周围环境及许多未知因素打交道的原因,这些未知因素对煤矿安全生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例如:瓦斯超限与设备断电的闭锁。感知设备健康状况需要研究:

(1)煤矿生产工作面各种设备的联动控制与煤层、顶底板的关系,建立拟人化控制模型。

(2)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煤矿井下采煤装备远程定位、煤岩识别、大型设备姿态控制等技术研究。

(3)采用物联网技术、综合监测、信息融合等技术对采掘、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筛分等关键生产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在矿山机电设备变载荷的特殊工况、摩擦磨损的监测和诊断方面有明显特色,形成了系统理论成果,开发了专用的实验装置。

(4)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煤矿井下采煤装备远程定位、大型设备姿态控制等技术研究。采用物联网技术、综合监测、信息融合等技术对采掘、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筛分等关键生产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采掘设备健康数据库和健康状况识别、决策模型。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