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是怎样认知图像的?——发现整合野1(希望之二?)

人脑是怎样认知图像的?——发现整合野1(希望之二?)
2007-11-01 14:22
文章来源反演集合数学博客  http://hi.baidu.com/liujianz
作者是刘建忠
我国学者李朝义等人的整合野(integration field)研究成果。如同寒冷大地隐约飘来的一丝暖流,让人盼望春天来了,让人情不自禁去畅想池塘荷花荡漾、鱼戏白鹤的盛夏景色,尽管窗外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
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电脑至今无法像人脑那样从千变万化的图像背景中迅速辨认出要搜寻的目标,而人脑却能轻易做到,传统的感受野研究还不能阐释人脑究竟是如何处理大范围复杂图像信息的。整合野的发现给我们带来一线希望,我们自然对它寄予无尽遐想。
      
为了尽快将整合野应用于图像识别,我们需要从图像识别角度透彻地了解整合野。
  
一、整合野概念的变迁
从我收集到的几篇整合野论文和相关报道来看,整合野概念的产生及其定义可粗略地分成三个阶段:初创时期,明确时期,徘徊时期。在每个时期整合野概念有不同的含义。
  
第一阶段,初创阶段(1995年):
我们之所以判断此阶段是属于初创时期,依据的是如下两篇文章:
[2].《猫纹状皮层神经元整合野的形态和范围》李武生理学报》1995年47卷2期 李朝义
在初创时期,整合野是指视网膜、外膝体以及视皮层的经典感受野外的大外周。即整合野=大外周(见下图)。
我们可以在文[1]中节选二个段落来佐证此时的整合野定义:
在文[2]中,我们节选一个段落来佐证此时的整合野定义:
第二阶段,明确时期(1998年):
我们之所以判断此阶段是属于明确时期,依据的是如下两篇文章:
在明确时期,整合野概念仅仅是指视皮层的经典感受野外的大外周,而与视网膜、外膝体感受野的大外周无关。即整合野=视皮层感受野大外周(见下图)。
我们在文[3]中节选一个段落来佐证此时的整合野定义:
在文[4]中,我们节选一个段落来佐证此时的整合野定义:
文[3]中明白无误地将视皮层感受野大外周定义为整合野,文[4]中指出外膝体(LGN)感受野大外周仅仅是“相当于皮层细胞整合野”,都是明白无误的说清楚了此时期整合野仅仅是指视皮层感受野的大外周。
从所能看到的已经发表的视觉系统各级感受野大外周研究结果来看,视网膜和外膝体感受野大外周与视皮层感受野大外周特性有明显不同。而视网膜感受野大外周与外膝体感受野大外周特性却是相近的。
因此,将视皮层感受野大外周定义为“整合野”,笔者认为,可谓是神来之笔。即有利于研究工作的确定与描述,又无早期整合野给人的牵强之感。
因为大外周并不是我国学者首先发现。我国学者李朝义的工作凸出点主要在于对视皮层感受野大外周的深入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如果将整合野等同于一般感受野大外周,会有换词嫌疑,又不易凸出李朝义等人的创新工作。
将整合野定义为视皮层感受野大外周,即能科学的区分视皮层感受野大外周与视网膜和外膝体感受野大外周的区别,又能明确无误的凸出李朝义等人在视皮层上的创新工作。
  
第三阶段,徘徊时期(1998年以后):
之所以认定此阶段为徘徊时期,依据的是下面两篇相互矛盾文章:
[5].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士之窗生物学部的介绍。
[6].陈岗的博士论文:《整合野对初级视皮层区神经元方位选择性的影响》导师:李朝义论文提交日期 2005年1月
(文[5]原文和文[6]第127-128页下载:http://disk22.sh.com/pick.aspx?code=liu001
我们先分析文[5]: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士之窗生物学部的介绍:
我们之所以引用文[5],理由有二:
a. 文[5]虽然不是正式发表的论文,缺乏一定的引证性,但它毕竟是中科院的喉舌之音,具有一定权威性(一般情况下,简介应该是本人字字斟酌过的)。
b. 文[5]思想与文[3]、文[4]一脉相承。都是将整合野定义为视皮层感受野大外周。
我们再分析文[6]:
注意文[6]的提交日期,是2005年1月。
文[6]使我们注意到四个问题:
a. 文[6]思想倒退回去与文[1]、文[2]一脉相承,将整合野定义为一般大外周。这显然和文[5]观点相矛盾。
b. 文[6]中的上述论述是否代表李朝义的观点尚未知,至少陈岗引用的都是李朝义1995年以前发表的文章,而不是1998年以后发表的文章。
一般说来,学位论文不同于期刊论文。我认为,学位论文往往是导师的精神,学生的思想,陈岗的博士论文共计149页。大部分导师,是没有精力逐字逐句去修改厚厚的一沓稿子的(现在许多学位论文越来越厚,使得严格审查工作越来越难)。
c.在李朝义身边工作的研究整合野的高徒,在2005年,竟然不知道1998年重新确定过整合野的定义?
d. 不论陈岗初衷如何,也不论陈岗自身是否意识到,陈岗的论述都不可否认地隐含了一个担忧:整合野定义的基础。
我们前面提到过,非经典感受野大外周并不是我国学者首先发现。如果像陈岗文中这样,将整合野定义为感受野的大外周,难免会有换词嫌疑。
当然,我们可以在用哪个词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上争辩,下功夫;还可以在谁对大外周特性作了多少实质性的工作上来争取冠名权等等;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样做反而不能很好地凸出李朝义等人的创新工作。
1998年的整合野定义,合理性在于李朝义等人发现视皮层感受野大外周与视网膜和外膝体感受野大外周在特性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我们可以这样说,为了区分这个差异,为了更加科学的研究和描述这个差异,我们将视皮层感受野大外周定义为整合野。
现在,陈岗文中的论述(见文[6]节选中画绿线部分),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随着视网膜和外膝体感受野大外周研究的深入,会不会发现视网膜和外膝体感受野大外周的特性越来越接近视皮层感受野大外周的特性?虽然从目前的研究报道看这似乎是不可能的。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