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道家

道家起源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人本”的思想观点,主张通过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道家尖锐批判了以天下为根本的政治观点,认为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恶表现,在社会制度上主张以维护私有制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大同”,这跟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私有护私有有所不一样,道家的观点是以私有来促公有。道家主张不损害个人利益,也不能侵犯个人利益,只要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个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整个国家才能是真正的繁荣。

道家人物

老子

  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于是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但重点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   

庄子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最重要开创者,道家哲学基本上也就是老庄二型而已。著有《庄子》,被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外篇是学生门人的作品,杂篇则是伪作。亦有不同说法,但《让王》、《说剑》等则被认为必定不是庄子及门人的作品。   

列子

  列子,战国时人。现存有的《列子》八篇 是东晋张湛所辑 一般认为该书反映了战国至魏晋间的思想。《列子》从道家思想出发 并对道家思想中无为的人生观有所改造 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 并认为人在一种不任强使力的生存状态下,不忧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

道家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治大国,若烹小鲜。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8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在道家传统中,修真过程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境界。这些境界是逐渐提高的,并且每个境界都有其特定的修行目标和要求。 以下是道家修真的几个境界: 1. 出家境界:这是修真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修行者学习道家基本原理,并开始修炼内心。 2. 入门境界:在这个阶段,修行者开始学习道家具体修行方法,并开始修炼身体。 3. 初步境界:在这个阶段,修行者开始真正深入修行,并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感觉和感情。 4. 中步境界:在这个阶段,修行者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开始修炼精神。 5. 高步境界:在这个阶段,修行者开始学习如何将自己与宇宙联系起来,并开始修炼灵魂。 6. 成就境界:在这个阶段,修行者已经完成了修真的过程,并达到了道家修真的最高境界。 ### 回答2: 道家修真的境界可以分为内观修炼、悟道境界和炼神境界三个阶段。 首先是内观修炼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内心的观照和修身养性来实现身心的净化。道家修真者需要通过冥想、打坐和自我反省等方法,学会与自己的内在世界对话,认识到自己的欲望和执着,并逐渐放下外界的杂念和妄念,使心灵逐渐平静下来。 接下来是悟道境界,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对道的理解和领悟,来达到超越人世间种种束缚的境地。道家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追求自我的无为而治,修真者需要通过自省和思考,认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与宇宙万物相通。在悟道境界中,修真者能够超越凡俗的冲突与烦恼,静心观察万物的流转与变化,实现与道的合一。 最后是炼神境界,这个阶段是道家修真者最高的境界,也是对道的最高领悟和实践。在炼神境界中,修真者通过炼制自身的心神,使之达到超脱凡尘的境地。通过精神的修炼,修真者能够超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入到无我无物的境界,彻底与自我和世界相融合。 总的来说,道家修真境界的划分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从内观修炼到悟道境界再到炼神境界,修真者通过不断的实践和领悟,最终达到与道的完全融合。 ### 回答3: 道家修真分为三个境界:人、地、天。 在人境界,修炼者注重内心修行,修炼自身的德行和道德修养。他们通过炼心、炼性、炼身的修炼方法,逐渐净化心灵,提升自己的修为。在人境界中,修炼者学习虚静无为,追求内心的平和、内省和善良。 地境界是修炼者向外界扩展修行的境界。在地境界,修炼者通过修炼身体,增强自己的生命力和身体的康复能力。他们练习各种身体功法,如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加自己的神经系统的灵敏度和身体的协调性。地境界的修炼者追求身体的健康和长寿。 天境界是修炼的最高境界,也是修炼者追求的最终境界。在天境界,修炼者已经突破了人体的限制,融入了宇宙的力量,可以自由穿梭于天地之间。他们修炼超凡的神通和仙术,具有超卓的智慧和洞察力。天境界的修炼者可以达到长生不老、超脱生死的境地。 道家修真的境界是一个渐次递进的过程,修炼者需要通过勤奋修行和体悟,逐渐提升自己的修为。每个境界都有其独特的修炼方法和目标,但最终都是追求心灵的平静和与宇宙的融合。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