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产操作系统发展的一些思考

博主认为物联网是国产操作系统发展的绝佳机会,因为其硬件碎片化和特定需求为创新提供了空间。强调自主创新和代码开源的重要性,指出在内核等关键模块上自行开发以确保自主性和适应性。同时,构建产业链的支持是成功的关键,需要通过提供核心价值来获得硬件厂商的认同。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跟行业内的朋友交流,对国产操作系统的开发和推广,有一些个人的观点,分享出来,欢迎朋友们批评和讨论。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基于个人对行业的粗浅理解,以及个人在推动物联网操作系统时遇到的问题的总结。观点不一定准确,有的甚至有些偏激,目的在于交流碰撞,“抛砖引玉”,以形成更好的思路,把我国的基础软件事业做得更好。

物联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点

个人PC电脑,智能手机,已经形成稳固的垄断局面,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按照Gartner的Hype Cycle技术曲线,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已进入稳定成熟的产品化应用阶段,切入的成本会非常高,而且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因此不建议发展该领域的操作系统,而是采取研究和微创新的原则,把现有的成熟操作系统(Windows,Linux,Android等)理解透,具备内核级的定制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应用,在某一个核心点上进行加强,比如安全和可靠性等。

而物联网则属新兴行业,其特征尚不明朗,存在巨大的机会。纵观系统软件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任何一款成功的操作系统,必然是在一个硬件(或应用)转折点上发展起来。最初的大型计算机,促成了UNIX的发展壮大,而以文件服务器为核心的局域网时代,则促成了NetWare的发展和壮大。再后来到了个人计算机时代,强调简便易用和图形处理,于是Windows发展起来了。接下来就是移动互联网及处理器技术大发展,智能手机具备了基础的应用环境,于是iOS和Android发展壮大了。所有这些机会,中国都没有抓住。这与当时的经济水平和国内整体软件水平也有关系。

现在到了物联网这个转折点上,历史又给中国的系统软件事业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首先,物联网所具备的特征(硬件碎片化,本地交互协同,智能硬件具备自学习能力等),传统操作系统无法满足。就连Linux的创始人Linus也承认,Linux无法适应物联网这种碎片化的应用环境,需要寻找另外的替代方案。其次,我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足以支撑在基础软件领域大有作为的水平,整体行业的认知,国内的消费和应用,都为操作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应用环境。最后,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实践和积累,中国已经具备了很高水平的基础软开发和理解能力,尤其是操作系统,在技术上已没有太多的门槛。如果能够有效地整合起包括民间和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