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系列1:认知是什么

善于总结、不断反思做更好的自己

认知系列1:认知是什么

认知系列2:认知半径

认知系列3: 说说我们研发的认知思维方式

认知是近几年很火的一个词汇,特别是罗振宇们的贩卖焦虑后,认知升级频繁被各种鸡汤提到:

“认知升级改变命运”,“认知升级带来自我突破”等等,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模糊概念层面,阅后即焚或者只保留在收藏夹里面,那“懂得这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空谈认知是没有意义的。做到知行合一,“用好喝鸡汤的工具:汤勺,可以把这一生过的很好”。

带着思考去实践,经过沉淀积累,然后厚积薄发,成长复利就慢慢变厚,由量变到达质变,就会感受认知升级的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做出优秀的决定,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短路径。

一、认知是什么:信息加工的工程


百度名词解释是这样说:

认知指通过思维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我觉得这个比较明确。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等。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人的认知能力。

二、知识和认知的演化


认知系列1:认知是什么

1、数据(原始素材):指的是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表示的是客观的事物。而我们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从中提取出信息,帮助我们决策。用信息论的奠基者香农的话说就是“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性的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有意义的数据)是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有意义的数据)

3、知识(归纳总结的信息形成体系化)当人们有了大量的信息的时候,我们对信息再进行总结归纳,将其体系化,就形成了知识,写在了书本上。所以,我们翻开课本是学知识的嘛。

我们从外界直接摄取来的信息和学习的知识(比如教科书里直接得来的知识), 很多人对知识的认知就停留在这一层了。

4、认知(学习知识并实践应用):是认识信息和知识并实践,从实践中验证过,最后认同它,并让它成为自己的行为指导的知识。比如我们学习股票知识,如果没有运用实践那只能是学到知识。

5、智慧(形成思想、定律):在有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加上亲自实践,总结出的一定规律或者对世界的看法。比如牛顿总结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再比如孔子、孟子给我们留下的孔孟之道。

三、知识和认知的区别


1、知识是别人的,认知是自己的。

2、知识都是语言文字,认知还有形象体验。

3、知识不能转化为认知,知识就无效。认知不能形成为体系,行为就混乱。

知识只是认知形成的工具:只是事实的语言文字表述方式,不要误以为知识就是认知。

认知都是基由体验形成:知识如果只是停留在学习层面,不在事实中去接触形成感受,就没办法形成理解,也就形成不了清晰的认知体系。

这就是诗人陆游为什么会语重心长的提醒后人:“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躬行的躬就是亲身体验的意思,躬行的行就是行动实践的意思。

陆游的诗句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正确的认知体系必须建立在体验和实践中,而不是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中。

古人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

行路、阅人都是躬行的意思,指路是经验的明示,而经验都是在真实场景中积淀的无语言文字认知。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hguisu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