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热爱国学的Java后端开发者,修心和技术同步精进。
🍎个人主页:乐趣国学的博客
🍊个人信条:不迁怒,不贰过。小知识,大智慧。
✨当前专栏:国学周更-心性养成之路
🥭本文内容:乐趣国学—“不迁怒,不贰过”
更多内容点击👇
目录
【前言】
不知不觉中,假期已到尾声,国庆假期,您是怎么度过的呀?我这边每天上午都会在CSDN的博文创造中度过,其他时间不是和亲朋好友拉拉家常,就是围绕着孩子品味着生活的琐碎。
很高兴又到了周四的乐趣国学时光里?每每在这个时光里,总会能让自己沉下心来,写一写自己对今日话题的感受,学习和品味生活的道理是一样的,是活泼的,是享受其中的。本周我想分享的“乐趣国学”小知识是——“不迁怒,不贰过。”
为何会选择这个小知识来谈体悟和分享呢?因为我创建博客之初,博客简介用的就是这句话来做自己的名言警句。今天就让我带博友们来解读一下“不迁怒,不贰过。”的具体含义吧!
【解读】
“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篇的一句话,即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
原文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全都白了,过早死去了。孔子为颜回的死哭得非常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弟子哪一个算得最喜欢学习?”孔子回答:“我有叫颜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再也没有这么优秀的学生来继承,传播我的理想了。”
指津
“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让火气继续冒上去。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人们总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少吗?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的一句话,可是仔细想一想,我们真的人人能做到吗?即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颜回是如何“好学”的呢?“不迁怒”是自修,“不贰过”是自戒,而自修与自戒的前提是自见。人能自见、自修、自戒,即为颜回之好学。
“不迁怒,不贰过。”这两条,其实只是一条,即“不贰过”。因为迁怒即过,但能不贰过,自然不迁怒。《周易·系辞下》记载孔子说了类似的话:“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由孔子评价颜回的优点,可知孔子说的“好学”,不是学习典章知识,而是自明自修。是内学,不是外学。不贰过,在达一。君子之学在务本,明达人性,方可修身合道,以为世用。即孔子所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内圣方可外王,《礼记·大学》谓:“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孔子讲的“好学”,实为君子为圣之道。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又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而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就是“求诸己”而“上达”的最好体现。颜回始终在自己身上找过错,不在他人身上找问题;而他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之后,就不会再犯了。如此为学,孔子才称之为“好学”。而能如此为学的人,世上并不多见,孔子门下除了颜回,没有人再能获得孔子这样的认可。可见孔子所谓“好学”,是一个至为纯粹的境界,心有杂物,则不能达至。孔子居于此境,而见来者唯有颜回,所以他才说“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个人体悟】
“不迁怒,不贰过。”对个人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实大多时候,我们懂得道理虽然多,但是做的并不是很完美。我的博客简介之所以用“不迁怒,不贰过。”也是因为这方面的不足,而写出来作为警示自己用的。
面对家中琐事,偶尔也会有斤斤计较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容易把这种怒气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身上,这是我要修炼和提高的。比如面对孩子写作业是的态度不好,在数次的耐心引导下,仍然无效可能就会心生怒气,这时内心是多么希望另一半来替换下此时状态不好的自己,而另一半可能态度没有达到你所期许的积极,就很容易把自己心中的怒火通过言行举止的细微表现,迁移给了另一半。迁怒的结果往往就是增加了家庭矛盾,营造了更差的家庭氛围。所以学会理智,不迁怒的状态,是我们在家庭氛围里需要修炼的必修品质。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当这些不顺心之事降临到我们身上时,我们要学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件事情的结果可以再改变吗?
纠结于此事能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迁怒于别人能不能把结果变得更好?
若答案是否定的,那“接受”和“不迁怒”就是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费斯汀格法则内涵体现,归结起来,就是要紧紧抓住事情本身,正视它,解决它,然后忘掉它。这样,10%的事情就不会扩展成90%的麻烦。
“不迁怒,不贰过”是一种递进关系,只有慢慢做到了“不迁怒”,再让自己具有成长型的思维,才有可能会做到“不贰过”。
也正如孔子说过:“过,则勿惮改。”意思是:有过错并不可怕,但是有了过错却不去改正才是可怕的事。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更要好好听听孔老先生的教诲。如果一味地犯错误,而从来不知去改正和预防,那么总有一天会后悔莫及的。
人生就像爬山,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只有认真对待每一步,才会减小犯错的几率,登上人生的巅峰。而减小犯错的几率,就不要重复之前的错误,知错能改。
因此,错误发生时,大可不必讳莫如深,谈之色变。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直接面对错误并改正,你的人生就会再向上进一个台阶,你的境界也将变得与众不同。
本篇文章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喜欢博主的分享,请关注博主,博主带您畅游乐趣国学,找寻幸福的密码。欢迎订阅博主的第四栏目:《国学周更—心性养成之路》 。下周四我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