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默读

默读即无声阅读,是用大脑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无需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它是获取文字信息、局面知识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说,默读的速度要比有声阅读快两倍以上,默读与朗读更有利于对内容的思考、比较、理解。

   训练默读的第一步就是纠正出声读。小学生都有出声读的习惯。训练时要求他们必须做到“五不”:不动指、不动唇、不出声,不摆头,不晃身。训练前要一再强调,训练时要密切注意,及时纠正。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些毛病都会大大影响阅读的速度,从而自觉地克服它。
    做到了这“五不”,孩子并不一定就做到了默读,因为也许他们的舌、喉还在动,或者舌、喉不动了,但内心却始终在自言自语,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字的字音,这就是“心读”,也即“默朗读”。这种毛病纠正起来比较困难。从默朗读到眼脑直映的默读,这道门槛对于熟练掌握文字的基础较差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却无疑是一次飞跃。

 

   今天跟立立聊天的时候才发现我从小到大都是在心读,现在也是。不管看到什么字我脑子里第一个反映出来的就是字的读音,然后才是意思。据说这种心读的方法会比默读慢很多。突然觉得好郁闷。所以刚才特意测了一下,一篇1868个字(不记非中文字符和空格)的文章,理解但不记忆的情况下(看小说的状态)最快的阅读时间是1分29秒,应该也不算太慢吧。。。虽然有效阅读字数没有那么高,呵呵。

   实在很难想象默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哎哎,看到字为什么不会在脑子里反映出读音呢?关于默读

 

附:消除阅读时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的方法——节奏敲打法(刚知道,还在尝试中,不知道效果如何)

   这个方法就是读者在默读文章时,手指头按着一定的节奏进行进行敲打;这种连续性的节奏声,能够破坏读书时形成的习惯性发音,也就是说,既能防止外发音,又能防止内发音。因为,当读者用手打着拍子时,大脑皮层就会出现诱导性抑制区,这种诱导性的抑制区会使发音的神经冲动渠道阻塞,从而使发音现象得到抑制。一般的说,只要这样训练20小时左右,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信息传递程序。这时,读者不用节奏敲打,就能实现视读,既“文字符号——意义”的信息传递形式(心读是“文字符号—发音符号—意义”)。
   首先,学生反复练习节奏敲打动作。常用的是2/4拍,要用整个手臂(不是用手腕)的动作拍打,打的有力,均匀正确;时时检查是否拍准,是否连续不断,做到每次练习用正确的动作不停的敲打准确的节拍,强调把拍子敲打准,默读速度可以减慢。
   接着,练习边拍边打,边默读,逐步提高理解要求。

   最后,能顺利地默读与拍打同时进行,不仅节拍不乱,而且能理解并记住读物内容。这时,应加大阅读量,巩固训练成果。
   节奏敲打法必须经过15—20小时的训练,才能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实现视读,也叫眼脑直映。建议每天坚持训练10—15分钟。默读时能做到:眼到心到,边读边想边记,阅读姿势正确,默读速度加快,记忆效果提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