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初创公司PanopticAI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许可的医疗手机应用程式 —— 非接触式远程健康监测系统「Vitals™」。该成果标志着香港科技大学在医疗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为全球健康监测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PanopticAI由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副院长苏孝宇教授与三名香港科大学生共同创办。早在2018年,苏孝宇教授就带领团队研发智能发烧侦测系统,并与特区政府合作升级机场及邮轮码头等场地的体温监测设施。
「Vitals™」的核心技术是远程光体积变化描记图法(rPPG)专利算法,它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转变为医疗级生命体征监测器。通过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和信号处理技术,利用日常电子设备内置的镜头,观测用户脸部皮肤血液流量变化引起的颜色波动,仅需30秒即可计算出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及血氧饱和度等多项健康指标,准确率高达98%,大大减少了传统监测的复杂步骤。
非接触式远程健康监测系统Vitals™的产品模型
与现行医疗器材及电子产品如智能手表使用的光体积变化描记图法(PPG)接触式技术不同,「Vitals™」应用的rPPG技术更为先进,以镜头取代专用感测器获取类似信号,实现无接触健康监测。程式会即时将资料上传至系统云端,经人工智能运算和大数据对比计算出健康指数,再回传至用户设备。
2024年12月,该程式内量度心率的功能获得医疗器材第二类器械中的510(k)许可,成为全球首款经FDA批准的医疗手机应用程式。在申请FDA许可时,团队递交的临床测试报告文件显示,系统在iPhone手机及iPad平板电脑上表现可靠,置信区间值达95%。研究人员还进行了涵盖不同年龄、种族、性别及灯光条件,甚至考虑女性化妆影响的情景测试,确保系统在多元化场景中提供稳定精确的健康监测数据。
疫情期间,PanopticAI初期主攻体温探测技术,应用于香港机场及六个出入境口岸,随后被学校、医疗机构及安老院舍采用。随着疫情缓和,公司转型推出「Vitals™」,以回应都市人对健康管理日益提升的需求。
PanopticAI行政总裁黄君朗表示,希望该系统的一站式处理能让医疗机构快速整合病人健康情况,节省分站轮候时间。目前,有关监测技术已应用于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和零售药店等领域,未来公司将继续发展B2B业务,在世界各地申请认证,并逐步认证系统内的其他功能,如血压量度等,初步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市场为进军国际市场的起步点。
香港科大知识转移办公室主管(生物医学及保健)陈晋宇表示,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应用至关重要。PanopticAI从小额创业资金起步,通过科大连续四年取得大学初创企业资助计划TSSSU资助及投资,又获得香港科大创业基金、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戈壁大湾区(Gobi GBA)及其他知名投资者集资的种子轮共投融资,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未来,PanopticAI将继续依托香港科技大学的科研力量,不断创新,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助力提升人们的健康管理水平,推动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文章内容来源于以下报道:
[1]TVB - 科大研发程式用手机量度心率 成全球首获同类认可医疗手机应用程式
:https://news.tvb.com/tc/local/67a3e9a7dd3e0ad6def85590
[2]文匯报 - 港科大初创研医疗App 30秒测出健康指标
https://www.wenweipo.com/a/202502/06/AP67a3c793e4b0292be74aecc2.html
[3]文匯报 - 【特稿】从体温探测升级 回应都市人需要
https://www.wenweipo.com/a/202502/06/AP67a3c781e4b0292be74aec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