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信工具
- 什么是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新兴应用,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即时传递和用户的交互性,并可将音、视频通信、文件传输及网络聊天等业务集成为一体,为人们开辟了一种新型的沟通途径。简单地讲,即时通信是一种使人们能在网络上方便快捷识别在线用户并与他们实时交换信息的技术,并逐渐成为继电子邮件之后最受欢迎的在线通讯和交流方式。与传统通信方式相比,即时通信具备快捷、廉价、隐秘性高的特点,在网络中可以跨年龄、身份、行业、地域的限制,达到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零距离交流。
- 即时通信的原理
即时通信是一种基于网络 的通信技术, 涉及到IP/TCP/UDP/Sockets、P2P、C/S、多媒体音视频编解码/传送、Web Service等多种技术手段。无论即时通信系统的功能如何复杂,它们大都基于相同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器(C/S)通信模式和对等通信(P2P)模式。
C/S结构以数据库服务为核心将连接在网络中的多个计算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客户机(Client)和服务器(Server)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但在客户/服务器结构中,多个客户机并行操作,存在更新丢失和多用户控制问题。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来选择合适的结构。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三层C/S结构,三层C/S结构与中间件模型非常相似,由基于工作站的客户层、基于服务器的中间层和基于主机的数据层组成。在三层结构中,客户不产生数据库查询命令,它访问服务器上的中间层,由中间层产生数据库查询命令。三层C/S结构便于工作部署,客户层主要处理交互界面,中间层表达事务逻辑,数据层负责管理数据源和可选的源数据转换。
P2P模式是非中心结构的对等通信模式,每一个客户(Peer)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承担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两个角色。客户之间进行直接通信,可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减少网络的拥塞状况,使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由于没有中央节点的集中控制,系统的伸缩性较强,也能避免单点故障,提高系统的容错性能。但由于P2P网络的分散性、自治性、动态性等特点,造成了某些情况下客户的访问结果是不可预见的。例如,一个请求可能得不到任何应答消息的反馈。
当前使用的IM系统大都组合使用了C/S和P2P模式。在登录IM进行身份认证阶段是工作在C/S方式,随后如果客户端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则使用P2P方式工作,否则以C/S方式通过IM服务器通信,如下图所示:
- 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即时通信也在向移动 化扩张。目前,微软、AOL、Yahoo、UcSTAR等重要即时通信提供商都提供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即时通信的业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与其他已经安装了相应客户端软件的手机或电脑收发消息。
现在国内的即时通信工具按照使用对象分为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