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  ARPAnet: 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以此开始的。

       主要特点:

             资源共享,分散控制,分组交换,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分层的网络协议

2. OSI / RM: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组织 ISO 制定,规定了可以互连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元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

    网络节点可分为端节点和转发节点。转发节点如:交换机,集线器,接口信息处理机等等

    端节点可分为信源和信宿

4. 按照网络的作用划分,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5. IMP (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 :按ARPA网络的术语把转发节点统称为信息接口处理机 IMP。

     存储-转发通信:当IMP收到一个报文后,要根据报文的目标地址决定把该报文提交给与它相连的主机,还是转发到下一个IMP。

       在广域网中一般采用这种方式 

     广播通信:在广播通信系统中,唯一的信道为所有主机所共享,任何主机发出的信息所有主机都能收到。

6.  通信子网中转发节点的互连模式叫作子网的拓扑结构。

   可分为六种:星型,环型,树形,全连接型,总线型,不规则型。

   在广域网中常见的是树型和不规则型,而在局域网中常见的是星型,环形,总线型等。

7. 按照互连规模和通信方式,可以把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8.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提供互连服务的供应商。

9. 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供应商

10. 在分层的体系结构中,每一层都是一些明确定义的相 互作用的集合,即对等协议;层之间的界限是另外一些相互作用的集合,称为做接口协议。

11. 加入分组的控制信息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接收端用千验证是否正确接收的差错控制信息; 另一种是指明数据包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信息。 因而,网络必须具有差错控制功能和寻址 功能。另外,当多个节点同时要求发送分组时,网络还必须通过某种冲突仲裁过程决定谁先发 送,谁后发送。 所有这些带有控制信息的数据包在网络中通过一个个节点正确地向前传送的功 能叫作数据链路控制 (Data Link Control, DLC) 功能。 

12. 复杂网络中的通信类似千道路系统中的交通情况,弄得不好会导致交通拥挤、阻塞,甚至 完全瘫痪,所以计算机网络要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功能。

13. Modem和数据链路控制功能是相邻节点间的作用,与同一线路上的其他节点无关;协议转换、会话管理和打包/拆包功能涉及一对端节点,与端节点 之间的转发节点无关。然而,寻址和路由功能则涉及多个节点,完成这样的功能要考虑到网络 中的所有节点,以便数据包可以沿着一条最佳线路逐个节点地向前传送,最后到达目的地。 

14. , 寻址—路由—数据分组之上的功能层次对端用户 隐藏了通信网络的细节,因而这些功能层次叫作高层功能,它们下边的功能层次叫作低层功能。 

15. 在局域网中不需要路由功能; 对千租用线路,则没有物理层。

16. 用“接口”来描述相邻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两个相邻层之间,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 层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实现规定给自己的功能,这种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就是人们所说的接口 关系。例如, Modem 和 DLC 之间必须按规定的电气接口相互作用;用户程序和网络之间也应 规定统一的接口关系,以便于程序的移植。 

17. 功能层次的概念。对等层之间按规定的协议通信,相邻层之间按接口关系 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把实现复杂的网络通信过程的各种功能划分成这样的层次结构,就是网 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18. 所谓开放系统,是指避从国际标准的、能够通过互连而相互作用的系统。显然,系统之间 的相互作用只涉及系统的外部行为,与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无关。因而,关于互连系统的任 何标准都只是关于系统外部特性的规定 。 

19. 网络层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点到点通 信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中继功能。类似地,传输层在网络层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端到端的控制 功能。

20. (N+I) 实体从 (N) 服务访问点 (Service Access Point, SAP) 获得 CN) 服务。 (N) SAP 表示 (N) 实体与 (N+I) 实体之间的逻辑接口。一个 (N) SAP 只 能由一个 (N) 实体提供, 也只能被一个 (N+I) 实体所使用。然而, 一个 (N) 实体可以提供几个 CN) SAP, 一个 (N+I) 实体也可能利用几个 (N) SAP 为其服务。事实上, (N) SAP 只是代表了 (N) 实体和 (N+l) 实体建立服务关系的手段。 

21. (N) 连接的两端叫作 (N) 连 接端点 (Connection End Point, CEP), (N) 实体用本地的 CEP 来标识它建立的各个连接。

22. 在 (N-1) 连接之上可以构造出 3 种具体的 (N) 连接。

     (1) 一一对应式:每一个 (N) 连接建立在一个 (N-1) 连接之上。

     (2) 多路复用式:几个 (N) 连接多路访问同一个 (N-1) 连接。

     (3) 分流式: 一个 (N) 连接建立在几个 (N-1) 连接之上。这样, (N) 连接上的通信被分 配到几个 (N-1) 连接上进行传输。 

23. OSI/RM的网络体系结构 七层协议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4. 应用层:直接为端用户服务,提供分布式处理环境。应用层管理 开放系统的互连,包括系统的启动、维待和终止,并保待应用进程间建立连接所需的数据记录, 其他层都是为支持这一层的功能而存在的。 

       这一层协议的例子有在不同系统间传输 文件的协议、电子邮件协议和远程作业输入协议等。

25. 表示层:用途是提供一个可供应用层选择的服务的集合,使得应用层可以根据这些服务功 能解释数据的含义。表示层以下各层只关心如何可靠地传输数据,而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数 据的表现方式、它的语法和语义。

       表示服务的例子有统一的数据编码、数据压缩格式和加密技 术等。 

26.会话层:会话层支持两个表示层实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它提供的会话服务可分为以下两类。

   (1) 把两个表示实体结合在一起,或者把它们分开,这叫会话管理。

   (2) 控制两个表示实体间的数据交换过程,例如分段、同步等,这一类叫会话服务。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会话和人们打电话不一样,更和人们当面谈话的情况不一样。对话的管 理包括决定该谁说,该谁听。长的对话(例如传输一个长文件)需要分段,一段一段地进行, 如果一段传错了,可以回到分界线的地方重新传输。所有这些功能都需要专门的协议支持。

27. 传输层:传输层用多路复用或 分流的方式优化网络的传输效率。传输层的服务可以提供一条无差错按顺序的端到端连接,也可能提供不保证顺序的独立报 文传输,或多目标报文广播。这些服务可由会话实体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传输连接在其两端进 行流量控制,以免高速主机发送的信息流”淹没“低速主机。传输层协议是真正的源端到目标 端的协议,它由传输连接两端的传输实体处理。传输层下面的功能层协议都是通信子网中的协议。 

28. 网络层:这一层的功能属千通信子网,它通过网络连接交换传输层实体发出的数据。网络层把上层 传来的数据组织成分组在通信子网的节点之间交换传送。交换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选择 路径,路径既可以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是根据网络的负载情况动态变化的。另外一个要解决 的问题是防止网络中出现局部的拥挤或全面的阻塞。此外,网络层还应有记账功能,以便根据 通信过程中交换的分组数(或字符数、位数)收费。 当传送的分组跨越一个网络的边界时,网络层应该对不同网络中分组的长度、寻址方式、 通信协议进行变换,使得异构型网络能够互联互通。 

29. 数据链路层:这一层的功能是建立、维持和释放网络实体之间的数据链路,这种数据链路对网络层表现 为一条无差错的信道。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是分帧进行的,各帧按顺序传送,并通过接收 端的校验检查和应答保证可靠的传输。数据链路层对损坏、丢失和重复的帧应能进行处理,这 种处理过程对网络层是透明的。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也有流噩控制的问题,数据链路层把 流噩控制和差错控制合在一起进行。两个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帧和发回应答帧的双向通信问题要 有特殊的解决办法,有时由反向传输的数据帧“捎带“应答信息,这是一种极巧妙而又高效率 的控制机制。 

30. 这一层规定通信设备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千建立、维待和释放数据 链路实体间的连接。具体地说,这一层的规定都与电路上传输的原始位有关,它涉及什么信号代表 1, 什么信号代表 0; 一位持续多少时间;传输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一次通信中发送 方和接收方如何应答;设备之间连接件的尺寸和接头数;以及每根连线的用途等。

31. X.25 包括了通信子网最下边的 3 个逻辑功能层,即物理 层、链路层和网络层,与 SNA 下面的 3 层是对应的。 

32 .最低层用 X.21 作为用户节点 (DTE) 和通信子网之间建立电气连接的对等协议。在图 1-11 中,数据分组 Pl 和 P3 是送往站 2 的,而分组 P2 是送往其他站的。链路层协议使用 HDLC 的 全双工异步平衡方式进行通信,管理分组序列的无差错传输。 虚电路连接 (VC) 的建立和释放既关系到端对端的功能特性,也关系到端节点对网络的 功能特性。例如,建立 VC 时,一端的用户必须知道另一端用户的地址,这显然是端对端的功 能特性。然而, VC 建立后的寻址功能是针对网络中的每一个交换节点的,而不是在两端节点 中寻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