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的配置参数说明
常见配置
-Xms3072M -Xmx3072M -Xss1M -Xmn2048M -XX:MetaspaceSize=256M -XX:MaxMetaspaceSize=256M -XX:SurvivorRatio=8
**-Xss:**每个线程的栈内存大小 默认是1M 说明一个线程栈里能分配的栈帧越少,但是对JVM整体来说能开启的线程数会更多
**-Xms:**设置堆的初始可用大小,默认物理内存的1/64
**-Xmx:**设置堆的最大可用大小,默认物理内存的1/4
**-Xmn:**新生代大小
**-XX:NewRatio:**默认2 表示新生代占年老代的1/2,占整个堆内存的1/3。
**-XX:SurvivorRatio:**默认8 表示一个survivor区占用1/8的Eden内存,即1/10的新生代内存。
关于元空间的JVM参数有两个:
-XX:MetaspaceSize= 元空间触发Fullgc的初始阈值,以字节为单位。默认是21M,达到该值就会触发full gc.收集器会对该值进行调整 如果释放了大量的空间, 就适当降低该值; 如果释放了很少的空间, 那么在不超过-XX:MaxMetaspaceSize(如果设置了的话) 的情况下, 适当提高该值。
-XX:MaxMetaspaceSize=1024*21
注:
1.一般建议在JVM参数中将MetaspaceSize和MaxMetaspaceSize设置成一样的值,并设置得比初始值要大,对于8G物理内存的机器来说,一般我会将这两个值都设置为256M。
2.-Xms 和-Xmx 设置成一样的值,避免内存收缩带来的性能损耗。
2.垃圾回收器相关的配置
2.1CMS的相关核心参数
-XX:+UseConcMarkSweepGC:启用cms
-XX:ConcGCThreads:并发的GC线程数
-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FullGC之后做压缩整理(减少碎片)
-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多少次FullGC之后压缩一次,默认是0,代表每次FullGC后都会压缩一次
-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 当老年代使用达到该比例时会触发FullGC(默认是92,这是百分比)
-XX:+UseCMSInitiatingOccupancyOnly:只使用设定的回收阈值(-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设定的值),如果不指定,JVM仅在第一次使用设定值,后续则会自动调整
-XX:+CMSScavengeBeforeRemark:在CMS GC前启动一次minor gc,降低CMS GC标记阶段(也会对年轻代一起做标记,如果在minor gc就干掉了很多对垃圾对象,标记阶段就会减少一些标记时间)时的开销,一般CMS的GC耗时 80%都在标记阶段
-XX:+CMSParallellnitialMarkEnabled:表示在初始标记的时候多线程执行,缩短STW
-XX:+CMSParallelRemarkEnabled:在重新标记的时候多线程执行,缩短STW;
3.垃圾收集中基本的回收知识
3.1三色标记
在并发标记的过程中,因为标记期间应用线程还在继续跑,对象间的引用可能发生变化,多标和漏标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
漏标的问题主要引入了三色标记算法来解决。
三色标记算法是把Gc roots可达性分析遍历对象过程中遇到的对象, 按照“是否访问过”这个条件标记成以下三种颜色:
黑色: 表示对象已经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 且这个对象的所有引用都已经扫描过。 黑色的对象代表已经扫描过, 它是安全存活的, 如果有其他对象引用指向了黑色对象, 无须重新扫描一遍。 黑色对象不可能直接(不经过灰色对象) 指向某个白色对象。
灰色: 表示对象已经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 但这个对象上至少存在一个引用还没有被扫描过。
白色: 表示对象尚未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 显然在可达性分析刚刚开始的阶段, 所有的对象都是白色的, 若在分析结束的阶段, 仍然是白色的对象, 即代表不可达。
3.2多标-浮动垃圾
在并发标记过程中,如果由于方法运行结束导致部分局部变量(gcroot)被销毁,这个gcroot引用的对象之前又被扫描过(被标记为非垃圾对象),那么本轮GC不会回收这部分内存。这部分本应该回收但是没有回收到的内存,被称之为“浮动垃圾”。浮动垃圾并不会影响垃圾回收的正确性,只是需要等到下一轮垃圾回收中才被清除。
3.3漏标-读写屏障
漏标会导致被引用的对象被当成垃圾误删除,这是严重bug,必须解决,有两种解决方案: 增量更新(Incremental Update) 和原始快照(Snapshot At The Beginning,SATB) 。
增量更新就是当黑色对象插入新的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关系时, 就将这个新插入的引用记录下来, 等并发扫描结束之后, 再将这些记录过的引用关系中的黑色对象为根, 重新扫描一次。 黑色对象一旦新插入了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之后, 它就变回灰色对象了。
原始快照就是当灰色对象要删除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关系时, 就将这个要删除的引用记录下来, 在并发扫描结束之后, 再将这些记录过的引用关系中的灰色对象为根, 重新扫描一次,这样就能扫描到白色的对象,将白色对象直接标记为黑色(目的就是让这种对象在本轮gc清理中能存活下来,待下一轮gc的时候重新扫描,这个对象也有可能是浮动垃圾).以上无论是对引用关系记录的插入还是删除, 虚拟机的记录操作都是通过写屏障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