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虚函数拾遗

40 篇文章 1 订阅

虚函数详解参考:

C++虚函数详解-CSDN博客

c++虚函数详解-CSDN博客

一文读懂C++虚函数的内存模型_gdp c++ 内存模型 虚函数表-CSDN博客

 上述这2篇文章即可.

  • 在C++中,基类是虚函数,子类对象指针赋值给基类对象指针, 编译器怎么知道当前指针是子类对象还是基类对象的指针?

在C++中,当基类包含虚函数时,编译器会在对象内存中创建一个虚函数表(vtable)。每个类(包括基类和子类)都有自己的虚函数表,表中存储了该类的虚函数的地址。当你将子类对象的指针赋值给基类对象的指针时,基类指针实际上指向的是子类对象的内存区域。由于对象内存中包含了虚函数表指针(vptr),编译器能够通过这个指针找到正确的虚函数表,并调用相应的函数。

详细解释

  1. 虚函数表(vtable)和虚函数指针(vptr)

    • 当一个类声明了虚函数时,编译器会为该类生成一个虚函数表(vtable),虚函数表中存储了该类的所有虚函数的地址。
    • 每个对象在内存中会有一个隐藏的指针,指向它所属类的虚函数表,这个指针称为虚函数指针(vptr)。
  2. 子类对象的虚函数表

    • 子类继承了基类的虚函数表,并且可以覆盖基类中的虚函数。当子类覆盖基类的虚函数时,子类的虚函数表中相应的位置会存储子类的虚函数的地址。
  3. 基类指针指向子类对象

    • 当你将子类对象的指针赋值给基类对象的指针时,基类指针实际上指向的是子类对象的内存区域。
    • 由于子类对象的内存中包含了虚函数指针(vptr),这个指针指向子类的虚函数表。
  4. 调用虚函数

    • 当通过基类指针调用虚函数时,编译器会通过虚函数指针(vptr)找到实际的虚函数表(vtable),并调用表中相应的函数。
    • 由于基类指针实际指向的是子类对象的内存区域,虚函数指针指向的是子类的虚函数表,因此会调用子类的虚函数。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show() {
        std::cout << "Base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show() override {
        std::cout <<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int main() {
    Base* basePtr;
    Derived derivedObj;

    basePtr = &derivedObj;

    // 调用虚函数
    basePtr->show();  // 输出: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return 0;
}

解释

  1. **基类 Base**: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show() {
            std::cout << "Base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1. **子类 Derived**: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show() override {
            std::cout <<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1. 在 main 函数中
    Base* basePtr;
    Derived derivedObj;

    basePtr = &derivedObj;

    // 调用虚函数
    basePtr->show();  // 输出: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在这个示例中,basePtr 是一个基类指针,指向 derivedObj(一个子类对象)。当通过 basePtr 调用 show 函数时,编译器会通过 derivedObj 的虚函数指针找到 Derived 类的虚函数表,并调用 Derived 类的 show 函数。因此,输出结果是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为什么子类对象指针可以转换为基类对象存储呢?

在C++中,子类对象指针可以转换为基类对象指针,这是因为子类对象包含基类对象的所有成员和行为。这种转换称为向上转换(upcasting),它是安全且隐式的。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继承和对象模型

当一个类(子类)继承自另一个类(基类)时,子类不仅继承了基类的所有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还可以添加自己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从内存布局的角度来看,子类对象在内存中包含了一个基类对象的内存布局,然后在此基础上添加子类特有的部分。

向上转换(Upcasting)

向上转换指的是将子类对象的指针或引用转换为基类对象的指针或引用。这种转换是隐式的,不需要显式的类型转换操作符。因为子类对象包含了基类对象的所有成员,所以编译器可以安全地进行这种转换。

为什么向上转换是安全的

  1. 内存布局

    • 子类对象的内存布局包含基类对象的内存布局。因此,当你将子类对象的指针转换为基类对象的指针时,基类部分的内存布局是保持一致的,编译器可以正确地访问基类的成员。
  2. 多态性

    • C++的多态性是通过虚函数实现的。当基类包含虚函数时,子类可以覆盖这些虚函数。通过基类指针调用虚函数时,实际调用的是子类的实现,这使得向上转换在多态性中非常有用。

示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show() {
        std::cout << "Base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show() override {
        std::cout <<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void derivedOnlyFunction() {
        std::cout << "Derived class specific function" << std::endl;
    }
};

int main() {
    Derived derivedObj;
    Base* basePtr = &derivedObj;  // 隐式向上转换

    // 调用虚函数
    basePtr->show();  // 输出: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尝试调用子类特有的函数(会导致编译错误)
    // basePtr->derivedOnlyFunction();  // 编译错误

    return 0;
}

在这个示例中,Derived 类继承自 Base 类,并覆盖了 show 函数。在 main 函数中,basePtr 是一个基类指针,指向 derivedObj(一个子类对象)。由于向上转换是隐式的,所以不需要显式的类型转换操作符。通过 basePtr 调用 show 函数时,实际调用的是 Derived 类的 show 函数,因为 show 是一个虚函数,支持多态性。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基类指针不能访问子类特有的成员函数或成员变量。如果尝试调用 basePtr->derivedOnlyFunction(),会导致编译错误,因为 Base 类中没有定义 derivedOnlyFunction 函数。

总结

子类对象指针可以转换为基类对象指针是因为子类对象包含了基类对象的所有成员和行为。这种转换是安全的,并且在多态性中非常有用。向上转换允许通过基类指针调用子类的虚函数实现,从而实现运行时的多态性。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种虚函数实际就是指针类型转换的一种高级表现?

可以这样理解,虚函数和指针类型转换之间确实存在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多态性方面。虚函数机制使得指针类型转换在运行时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种机制是C++实现多态性的重要手段。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

虚函数和多态性

  1. 虚函数表(vtable)和虚函数指针(vptr)

    • 当一个类包含虚函数时,编译器会为该类生成一个虚函数表(vtable),其中存储了该类的虚函数的地址。
    • 每个对象在内存中会有一个隐藏的指针(vptr),指向它所属类的虚函数表。
  2. 多态性

    • 多态性是指通过基类指针或引用调用虚函数时,能够在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调用相应的函数实现。这使得程序能够以统一的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对象。

指针类型转换

  1. 向上转换(Upcasting)

    • 向上转换是将子类对象的指针或引用转换为基类对象的指针或引用。这种转换是隐式的,不需要显式的类型转换操作符。
    • 向上转换是安全的,因为子类对象包含基类对象的所有成员和行为。
  2. 向下转换(Downcasting)

    • 向下转换是将基类对象的指针或引用转换为子类对象的指针或引用。这种转换需要显式的类型转换操作符(如dynamic_cast),并且在运行时可能失败。
    • 向下转换通常需要进行类型检查,以确保转换的安全性。

虚函数在指针类型转换中的作用

虚函数使得基类指针能够在运行时调用子类的实现,从而实现多态性。通过虚函数表和虚函数指针,编译器能够在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找到正确的函数实现并进行调用。这种机制使得指针类型转换不仅仅是简单的类型转换,而是能够在运行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示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show() {
        std::cout << "Base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show() override {
        std::cout <<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void derivedOnlyFunction() {
        std::cout << "Derived class specific function" << std::endl;
    }
};

void display(Base* basePtr) {
    basePtr->show();  // 调用虚函数
}

int main() {
    Derived derivedObj;
    Base* basePtr = &derivedObj;  // 隐式向上转换

    // 调用虚函数
    display(basePtr);  // 输出: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return 0;
}

在这个示例中,display 函数接受一个基类指针,并调用该指针的 show 函数。由于 basePtr 实际上指向的是 derivedObj(一个子类对象),通过虚函数机制,display 函数调用的是 Derived 类的 show 函数,从而输出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总结

虚函数和指针类型转换在C++中紧密结合,使得多态性成为可能。虚函数机制通过虚函数表和虚函数指针,在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调用相应的函数实现。指针类型转换(特别是向上转换)使得基类指针能够指向子类对象,并通过虚函数实现多态性。这种机制使得虚函数不仅仅是指针类型转换的一种高级表现,更是C++实现运行时多态性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在基类中定义了一个非虚函数, 在子类中也定义了一个相同名字的非虚函数后,将子类对象指针赋值给基类对象指针后, 调用的这个非虚函数执行的是基类对象所指的非虚函数?

在C++中,当基类和子类中定义了同名的非虚函数时,函数的调用解析是基于指针或引用的静态类型(编译时类型)进行的,而不是基于对象的动态类型(运行时类型)。这意味着如果通过基类指针调用一个非虚函数,编译器会直接调用基类的版本,而不会调用子类的版本。这种行为称为静态绑定早期绑定

详细解释

  1. 静态绑定(Static Binding)

    • 静态绑定是指在编译时决定函数调用的解析。对于非虚函数,编译器根据指针或引用的静态类型(即声明类型)来确定调用哪个函数。
    • 由于基类指针的静态类型是基类类型,编译器会解析并调用基类的非虚函数,即使指针实际指向的是子类对象。
  2. 动态绑定(Dynamic Binding)

    • 动态绑定是指在运行时决定函数调用的解析。虚函数使用动态绑定,这意味着通过基类指针调用虚函数时,实际调用的是子类的实现(如果子类覆盖了该虚函数)。
    • 动态绑定通过虚函数表(vtable)和虚函数指针(vptr)实现。

示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void show() {
        std::cout << "Base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show() {
        std::cout <<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int main() {
    Derived derivedObj;
    Base* basePtr = &derivedObj;  // 隐式向上转换

    // 调用非虚函数
    basePtr->show();  // 输出: Base class show function

    return 0;
}

在这个示例中,Derived 类和 Base 类都定义了一个名为 show 的非虚函数。在 main 函数中,basePtr 是一个基类指针,指向 derivedObj(一个子类对象)。当通过 basePtr 调用 show 函数时,编译器在编译时确定 basePtr 的类型是 Base*,因此调用的是 Base 类的 show 函数,而不是 Derived 类的 show 函数。这就是静态绑定的表现。

如何实现动态行为

如果希望通过基类指针调用子类的实现,可以将函数声明为虚函数: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show() {
        std::cout << "Base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show() override {
        std::cout <<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int main() {
    Derived derivedObj;
    Base* basePtr = &derivedObj;  // 隐式向上转换

    // 调用虚函数
    basePtr->show();  // 输出: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return 0;
}

这个示例中,将 Base 类的 show 函数声明为虚函数(virtual),并在 Derived 类中覆盖它(override)。这样,通过基类指针调用 show 函数时,会进行动态绑定,调用子类的实现。

总结

当基类和子类中定义了同名的非虚函数时,通过基类指针调用该函数时,编译器会进行静态绑定,调用基类的版本。这是因为非虚函数的调用解析是基于指针或引用的静态类型(编译时类型)进行的。如果希望通过基类指针调用子类的实现,需要将函数声明为虚函数,从而利用动态绑定机制。

能否通过基类指针调用子类中同名的非虚函数? 

在C++中,通过基类指针直接调用子类中同名的非虚函数是不可能的,因为非虚函数的调用是基于静态绑定(编译时绑定)的。编译器在编译时根据指针的静态类型(即声明类型)来决定调用哪个函数。因此,如果基类和子类中有同名的非虚函数,通过基类指针调用时,编译器只会调用基类的版本。

然而,有几种方法可以在运行时通过基类指针调用子类的同名非虚函数:

方法一:使用类型转换

使用 dynamic_cast 或 static_cast 将基类指针转换为子类指针,然后调用子类的非虚函数。这种方法需要确保转换是安全的。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void show() {
        std::cout << "Base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show() {
        std::cout <<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int main() {
    Derived derivedObj;
    Base* basePtr = &derivedObj;  // 隐式向上转换

    // 使用 dynamic_cast 进行类型转换
    Derived* derivedPtr = dynamic_cast<Derived*>(basePtr);
    if (derivedPtr) {
        derivedPtr->show();  // 输出: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else {
        std::cout << "Type conversion failed" << std::endl;
    }

    return 0;
}

方法二:在基类中定义虚函数

将基类中的函数声明为虚函数,这样可以通过基类指针调用子类的实现。这是实现多态性的标准方法。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show() {
        std::cout << "Base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show() override {
        std::cout <<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int main() {
    Derived derivedObj;
    Base* basePtr = &derivedObj;  // 隐式向上转换

    // 调用虚函数
    basePtr->show();  // 输出: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return 0;
}

方法三:通过类型标识和手动调用

在基类中添加一个标识函数,用于标识对象的实际类型,然后通过该标识函数和静态类型转换手动调用子类的非虚函数。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Base() = default;  // 虚析构函数
    virtual bool isDerived() const { return false; }
    void show() {
        std::cout << "Base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bool isDerived() const override { return true; }
    void show() {
        std::cout <<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std::endl;
    }
};

int main() {
    Derived derivedObj;
    Base* basePtr = &derivedObj;  // 隐式向上转换

    // 使用类型标识和手动调用
    if (basePtr->isDerived()) {
        static_cast<Derived*>(basePtr)->show();  // 输出: Derived class show function
    } else {
        basePtr->show();  // 输出: Base class show function
    }

    return 0;
}

总结

通过基类指针直接调用子类的同名非虚函数是不可能的,因为非虚函数的调用是基于静态绑定的。然而,可以通过类型转换、将函数声明为虚函数、或使用类型标识和手动调用等方法来实现这一点。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和限制,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设计。

C++,析构时,父类和子类是什么时候析构 

在 C++ 中,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是非常明确的:当一个对象被销毁时,首先调用子类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父类的析构函数。这确保了子类在销毁时能够正确地释放其资源,而父类在子类之后销毁,以便子类在其析构函数中仍然可以访问和使用父类的资源。

析构顺序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std::cout << "Base constructor" << std::endl;
    }

    virtual ~Base() {
        std::cout << "Base destructor"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constructor" << std::endl;
    }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destructor" << std::endl;
    }
};

int main() {
    Base* obj = new Derived();
    delete obj;
    return 0;
}

输出结果

Base constructor
Derived constructor
Derived destructor
Base destructor

解释

  1. 当 new Derived() 被调用时,首先调用父类 Base 的构造函数,然后调用子类 Derived 的构造函数。
  2. 当 delete obj 被调用时,首先调用子类 Derived 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父类 Base 的析构函数。

注意事项

  1. 虚析构函数:在基类中应当将析构函数声明为 virtual,以确保在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派生类对象时能够正确调用派生类的析构函数。如果基类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那么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派生类对象时,只会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而不会调用派生类的析构函数,可能导致资源泄漏。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Base() {
            std::cout << "Base destructor" << std::endl;
        }
    };

  1. 删除非虚基类指针:如果你通过基类指针删除一个派生类对象,而基类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可能会导致未定义行为。这种情况下,只会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而不会调用派生类的析构函数。
    Base* obj = new Derived();
    delete obj; // 如果Base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这将导致未定义行为

总结

在 C++ 中,当一个对象被销毁时,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是先调用子类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父类的析构函数。为了确保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派生类对象时能够正确调用析构函数,基类的析构函数应当声明为虚函数。这样可以确保资源的正确释放,避免资源泄漏和未定义行为。

为什么在父类中的构造函数不用定义为虚函数?

在 C++ 中,构造函数不能被声明为虚函数。这是因为构造函数的主要职责是初始化对象,而在对象被完全构造之前,虚函数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构造函数不能是虚的。

详细解释

  1. 虚函数机制的建立

    • 虚函数机制依赖于虚函数表(vtable),而虚函数表是在对象构造过程中建立的。
    • 在构造函数运行时,虚函数表还没有完全建立,特别是在基类的构造函数中。因此,无法在构造函数中使用虚函数机制。
  2. 对象的构造顺序

    • 当创建一个派生类对象时,首先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然后调用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 在基类的构造函数中,派生类的部分还没有被初始化,因此无法调用派生类的虚函数。
  3. 设计哲学

    • 构造函数的主要目的是初始化对象,而不是用来实现多态行为。
    • 多态行为通常在对象的生命周期内通过虚函数来实现,而不是在对象的构造阶段。

示例

考虑以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std::cout << "Base constructor" << std::endl;
        // 虚函数调用在这里是无效的,因为派生类部分还没有被构造
        this->print();
    }

    virtual void print() const {
        std::cout << "Base print" << std::endl;
    }

    virtual ~Base() {
        std::cout << "Base destructor"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constructor" << std::endl;
    }

    void print() const override {
        std::cout << "Derived print" << std::endl;
    }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destructor" << std::endl;
    }
};

int main() {
    Base* obj = new Derived();
    delete obj;
    return 0;
}

输出结果

Base constructor
Base print
Derived constructor
Derived destructor
Base destructor

解释

  1. 在 Base 的构造函数中调用 print() 时,调用的是 Base 类的版本,而不是 Derived 类的版本。这是因为在 Base 的构造函数执行时,Derived 部分还没有被构造。
  2. 当 delete obj 被调用时,首先调用 Derived 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 Base 的析构函数。这是因为析构函数是虚函数,可以正确地实现多态行为。

总结

构造函数不能是虚函数的原因在于虚函数机制依赖于虚函数表,而虚函数表在对象构造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建立。构造函数的主要职责是初始化对象,而不是用来实现多态行为。多态行为通常在对象的生命周期内通过虚函数来实现,而不是在对象的构造阶段。

那析构函数为什么在通过基类指针删除子类对象时,不会自动调用子类的析构函数,必须通过将基类析构函数作为虚函数时,才能先子类的析构函数然后再基类的析构函数?

在 C++ 中,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是一个关键的设计考虑,特别是在涉及继承和多态的情况下。为了理解为什么需要将基类的析构函数声明为虚函数,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对象销毁和多态性的重要概念。

非虚析构函数的问题

当你通过基类指针删除一个派生类对象时,如果基类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那么只会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而不会调用派生类的析构函数。这会导致派生类的资源没有被正确释放,可能会引起资源泄漏和其他未定义行为。

示例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std::cout << "Base constructor" << std::endl;
    }

    ~Base() {
        std::cout << "Base destructor"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constructor" << std::endl;
    }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destructor" << std::endl;
    }
};

int main() {
    Base* obj = new Derived();
    delete obj;  // 只会调用 Base 的析构函数
    return 0;
}

输出结果

Base constructor
Derived constructor
Base destructor

可以看到,Derived 类的析构函数没有被调用,这会导致 Derived 类中分配的任何资源都不会被释放。

虚析构函数的解决方案

通过将基类的析构函数声明为虚函数,可以确保在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派生类对象时,首先调用派生类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这保证了所有资源都能被正确释放。

示例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std::cout << "Base constructor" << std::endl;
    }

    virtual ~Base() {
        std::cout << "Base destructor"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constructor" << std::endl;
    }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destructor" << std::endl;
    }
};

int main() {
    Base* obj = new Derived();
    delete obj;  // 先调用 Derived 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 Base 的析构函数
    return 0;
}

输出结果

Base constructor
Derived constructor
Derived destructor
Base destructor

解释

  1. 虚函数机制:虚函数机制依赖于虚函数表(vtable)。当一个对象被销毁时,虚函数表确保调用的是实际对象类型的析构函数。
  2. 多态性:通过将基类的析构函数声明为虚函数,可以实现多态性。在运行时,虚函数表会确保调用派生类的析构函数,然后再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
  3. 资源管理:这确保了派生类的资源能够被正确释放,然后基类的资源也能被正确释放,避免了资源泄漏和未定义行为。

总结

将基类的析构函数声明为虚函数是为了确保在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派生类对象时,能够正确调用派生类的析构函数,然后再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这是实现多态性和正确资源管理的关键步骤,确保所有资源都能被正确释放,避免资源泄漏和其他未定义行为。

如果只是通过子类指针去调用析构函数,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是的,如果你通过子类指针来删除对象,那么即使基类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也不会存在资源泄漏的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编译器会直接调用子类的析构函数,然后再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

示例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std::cout << "Base constructor" << std::endl;
    }

    ~Base() {
        std::cout << "Base destructor"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constructor" << std::endl;
    }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destructor" << std::endl;
    }
};

int main() {
    Derived* obj = new Derived();
    delete obj;  // 调用 Derived 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 Base 的析构函数
    return 0;
}

输出结果

Base constructor
Derived constructor
Derived destructor
Base destructor

解释

在这个例子中,delete obj 通过子类 Derived 的指针删除对象,编译器知道 obj 是一个 Derived 类型的对象,因此会调用 Derived 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 Base 的析构函数。这保证了所有资源都能被正确释放。

为什么需要虚析构函数

尽管通过子类指针删除对象可以避免资源泄漏的问题,但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常常使用基类指针来操作对象,特别是在涉及多态的时候。例如:

void deleteObject(Base* obj) {
    delete obj;  // 如果 Base 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可能会导致资源泄漏
}

int main() {
    Base* obj = new Derived();
    deleteObject(obj);  // 通过基类指针删除对象
    return 0;
}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 Base 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delete obj 只会调用 Base 的析构函数,而不会调用 Derived 的析构函数,这会导致 Derived 类的资源没有被正确释放。

解决方案

为了确保在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派生类对象时能够正确调用析构函数,基类的析构函数应当声明为虚函数: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std::cout << "Base constructor" << std::endl;
    }

    virtual ~Base() {
        std::cout << "Base destructor"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constructor" << std::endl;
    }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destructor" << std::endl;
    }
};

void deleteObject(Base* obj) {
    delete obj;  // 现在可以正确调用 Derived 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 Base 的析构函数
}

int main() {
    Base* obj = new Derived();
    deleteObject(obj);
    return 0;
}

输出结果

Base constructor
Derived constructor
Derived destructor
Base destructor

总结

尽管通过子类指针删除对象不会导致资源泄漏的问题,但在实际编程中,我们经常使用基类指针来操作对象,特别是在涉及多态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在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派生类对象时能够正确调用析构函数,基类的析构函数应当声明为虚函数。这是实现安全和正确资源管理的关键步骤。

为什么通过子类指针删除对象会直接调用子类的析构函数,然后再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

通过子类指针删除对象时,编译器能够确定对象的实际类型是子类,因此它会直接调用子类的析构函数,然后再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这是因为在对象的生命周期结束时,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需要确保所有资源都能被正确释放。

构造和析构的顺序

  1. 构造顺序

    • 当创建一个派生类对象时,首先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然后调用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 这种顺序确保基类部分在派生类部分之前被正确初始化。
  2. 析构顺序

    • 当销毁一个派生类对象时,首先调用派生类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
    • 这种顺序确保派生类部分的资源在基类部分之前被正确释放。

示例解释

考虑以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std::cout << "Base constructor" << std::endl;
    }

    ~Base() {
        std::cout << "Base destructor"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constructor" << std::endl;
    }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destructor" << std::endl;
    }
};

int main() {
    Derived* obj = new Derived();
    delete obj;  // 调用 Derived 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 Base 的析构函数
    return 0;
}

输出结果

Base constructor
Derived constructor
Derived destructor
Base destructor

解释

  1. 构造过程

    • 当创建 Derived 对象时,首先调用 Base 的构造函数,然后调用 Derived 的构造函数。
    • 输出结果显示先调用了 Base constructor,然后是 Derived constructor
  2. 析构过程

    • 当通过 delete obj 删除 Derived 对象时,编译器知道 obj 是一个 Derived 类型的对象。
    • 因此,它会首先调用 Derived 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 Base 的析构函数。
    • 输出结果显示先调用了 Derived destructor,然后是 Base destructor

原因

这种析构顺序是为了确保派生类的资源能够在基类资源之前被正确释放。例如,如果派生类中有一些资源依赖于基类的资源,那么在销毁这些资源时,必须保证派生类的资源先被释放,然后基类的资源再被释放。

内存管理和资源释放

考虑一个更复杂的例子,其中派生类和基类都分配了一些动态内存: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data = new int[10];
        std::cout << "Base constructor" << std::endl;
    }

    ~Base() {
        delete[] data;
        std::cout << "Base destructor" << std::endl;
    }

private:
    int* data;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Derived() {
        moreData = new int[20];
        std::cout << "Derived constructor" << std::endl;
    }

    ~Derived() {
        delete[] moreData;
        std::cout << "Derived destructor" << std::endl;
    }

private:
    int* moreData;
};

int main() {
    Derived* obj = new Derived();
    delete obj;  // 调用 Derived 的析构函数,然后调用 Base 的析构函数
    return 0;
}

输出结果

Base constructor
Derived constructor
Derived destructor
Base destructor

解释

  1. 构造过程

    • Base 构造函数分配了一个 int 数组。
    • Derived 构造函数分配了另一个 int 数组。
  2. 析构过程

    • 当删除 Derived 对象时,首先调用 Derived 的析构函数,释放 moreData 数组。
    • 然后调用 Base 的析构函数,释放 data 数组。

这种顺序确保了所有资源都能被正确释放,避免了资源泄漏和未定义行为。

总结

通过子类指针删除对象时,编译器能够确定对象的实际类型,因此会直接调用子类的析构函数,然后再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这种析构顺序确保了派生类的资源在基类资源之前被正确释放,避免了资源泄漏和其他潜在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多态情况下,基类的析构函数需要声明为虚函数,以确保通过基类指针删除对象时能够正确调用派生类的析构函数。

  • 8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