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的毒药

司里的技术牛人L,个性鲜明的大连小伙,钟爱JAVA,但是最近却几近崩溃边缘,因为公司安排给他一个.net的项目。最近,他的MSN签名已经改为“SB.NET”了,很有创意。

 

为啥让一个JAVA系的人,而且是已经做到技术专家的人,去做.net项目呢。
因为原来负责这个项目的人,一个3年的SE,被拉去做另一个项目了,于是,公司老总一拍脑袋,这个嘛,一个3年SE都能做的项目,交给L还不是小菜一碟。

 

为啥让一个本来有项目的人,去做另一个项目呢。
因为一个客户突然打电话,问我们是否有人,他们需要两个人常驻开发,单价优厚,于是,公司老总眉头一皱,哎呀,公司里已经没有闲人了,难道就看着这个钱从眼皮低下流过?

 

为啥公司已经没有闲人了呢。
因为公司接了一个大客户的若干个项目,几乎把全部人员都砸上去了都还不够,于是,我就成了光杆司令。

 

我为啥是光杆司令呢。
忘了说,公司让我负责一个产品,手下带了4、5个兵,当然,现在这些兵都没了,就剩我了。

 

 


不知道这样的现象,是不是外包企业的典型案例,在我看来,之前8年的外包生涯,这样的现象几乎就是日常生活。做外包企业的管理,就像是在玩一场资源分配的游戏一样,每天关心的,就是这么三件事情:1、项目在哪里;2、资源有多少;3、该把哪些资源投到哪些项目里面去。当然,这里说的“资源”,没有其他行业那么种类繁多,咱这儿就一种资源——牛的叫“人头”,菜的叫“猪头”。

 

手边看到的新闻(其实已经是旧闻)说的是,软件外包排行榜发布会在如皋召开,发布会中除了对外包行业的伟大前景勾勒出一番美好景象之外,还对举办地如皋的软件外包推动做了歌功颂德式的吹捧。从原来的大连,到后来的南京,到现在的如皋,越来越多的城市热火朝天的踏上了软件外包的“康庄”大道;从593亿,到9513亿,中国软件产业的10年20倍扩张中,软件外包几乎就是核心支柱。

 

可是,我们从软件外包中,除了得到了钱,还得到了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是每一个从事软件外包的SE们需要面对的,是每一个从事软件外包的企业需要面对的,更是我们当前这个热火朝天的行业需要面对的。

 

 

我们公司,做了4年左右离职的人很多。有些跟我关系不错,聊天中,发现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在公司里,头一两年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后一两年学到的东西很少很少。那到底是学的多还是学的少?

 

原来,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大学毕业就进公司的,从一个啥也不会的毕业生(现在的教育体系,唉,另一个话题了)开始,接受公司的培训课程,进入一个个实际项目开始体验开发,再到逐渐具备独立开发能力,再到表现优异的逐渐能够成为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也的确学到很多东西,无论从开发语言的掌握,到设计能力的提高,还是软件项目、团队作业的方式的体会等,总是能有新的知识、新的经验,转化为他们自己新的能力。

 

但是,一两年之后,这种情况就不再继续了。因为当大部分人都开始具备独立开发测试能力之后,他们开始发现,接下来是无尽的重复和切换。所谓重复,就是重复着类似的工作,当他们从毕业生的角色转换到一个程序员,从每天编写50行的产量提高到每天400行的时候,他们看得到自己的进步;但是2年以后他们发现,在每个项目中,他们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看着日本人写的基本设计,然后编写详细设计,然后Coding,然后测试,然后项目结束,然后,然后就是下一个项目。而所谓切换,则是另一种折磨,就像文章最开始的L那样,这个项目做JAVA,下一个项目就要换成VB.NET,然后中途说不定就被抽调出去做VC++了。

 

在这种重复与切换之中,当年的毕业生迷茫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两年前能够提供给他们快乐的工作,现在提供的却是无奈。他们发现,两年前他们能够从每一个函数的成功调用、从每一个画面的成功提交、从每一个项目的成功结束中得到的快乐,现在都变成了仅仅在每个月底拿到工资时才有的那一点点欣慰。有时候甚至连这点欣慰也没有,因为他们发现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抵不过房价。

 

 

他们之中,也有一些例外,就是那些能力非常超群,在大部分同期毕业生都还在做SE的时候,就能够得到晋升的。这样的晋升机会是少之又少,但是,也正是这样的例外,成为大部分外包企业的一个毒药似的发展之路——不能停滞的规模扩张。

 

外包企业的发展,不能离开规模的扩张。这从表面上来看,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表现,但是实际上,对于外包企业来讲,规模的扩张并非都是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效应,其实更多的,都是基于上述问题所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策略。

 

因为,软件外包,所有的资源就在于人力,而人力资源从培养期到成熟期,再到快速离职期,也就是这么几年的时间。企业当然最喜欢成熟期的人力,但是他们知道,成熟期的SE,能力是上去了,但是离职的心思也是越来越多了。企业知道,这些成熟期的SE面临着职业瓶颈与外部诱惑的双重考验,如果不给于他们足够的诱惑,将不足以支撑他们继续为企业卖命的理由,从而将不足以支撑整个公司的良性运转。

 

于是一个扩张的逻辑链条就这样开始了:30个人的小公司里面,SE做得好,就可以晋升到Leader,管4、5个人,做的事情是不是跟SE一样先不说,名分给了,薪水加了;Leader做到了瓶颈期了怎么办,公司必须继续扩张,扩张到80人,PM就不够用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了晋升PM的机会;PM名额满了怎么办,公司必须接着扩张,扩张到200人,公司必须分部门了,这个时候就要有部长了;部长之后呢,公司还要扩张,扩张到500人,咱们就再设事业部吧,不喜欢听就叫统括部,再不行就叫本部;然后,继续。。。

 

外包企业必须这样,像喝毒药一样的,不顾一切的扩张下去,否则,一旦扩张停止,人力瓶颈所带来的离职问题,将会把企业拖入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人没了,你跟日本人关系再好,项目来了没人做,也是白搭。

 

 

 

是在恶性循环导致最坏的结果出现之前,企业想起了转型。咱不做外包了行不行,咱往产业链上游走行不行,人少了咱做不了开发,但是可以做设计嘛;人少了咱做不了设计,但是可以专做需求分析嘛,做好了需求分析再包给别的公司做,咱不就成了客户了。

 

有这么简单么?这里暂不讨论企业的销售(营业)能力是否能够支撑这样的转型想法。即便是客户愿意出钱让你做了,企业是否又有这个资质呢。

 

银行客户找来,说我要做一套CRM系统,于是企业开动马力,把自己以前做过的,凡是与CRM沾边的项目翻出来,忽悠客户,也是给自己壮胆。CRM嘛,不就那么点东西嘛,我们去年才做了日本XX银行的CRM系统,而且全是我们做的哦。然而真正开始做,抓瞎了,企业发现,去年的日本项目,我们就是照着日本人的设计进行开发,至于日本人为何要那样设计,鬼才知道。

 

书店客户找来,说我要做一套进销存,于是企业开动马力,把自己以前做过的,凡是与书店沾边的项目翻出来,忽悠客户,也是给自己壮胆。书店行业嘛,不就那么点东西吗,我们前年才做了日本XX书店的网站哦,书店行业我们很熟的哦。然而真正开始做,抓瞎了,企业发现,派去跟客户谈需求的最精英的牛人,问客户:“你需要什么样的功能,你说,我都能帮你实现”,然而客户说,你们不是做过书店的客户吗,你跟我提案啊,你们在其他书店都是怎么做的,在我这儿也怎么做好了。牛人灰溜溜的回来说,提案个P啊,我只知道其他书店的系统的函数怎么做的,我哪知道需求业务怎么做的。

 

最后,一个无所谓行业的客户找来,说我要做一套考勤系统,于是企业欣喜万分,这个,这个,太简单啦,业务设计简单,更不用担心行业特色,我们当然能做啦。然而,到客户那里一谈,抓瞎了,客户说我们谈了另外一个产品,他们太贵了要3W,我们这次预算就只有5K,你们能做么;回来掐指一算,开发成本就要1W,怎么做,做多少亏多少,得,又玩完。

 

 

 

个时候,企业回过头来看一看,外包带给我们的,除了钱,还有什么呢?

积累了技术经验么?我们在外包项目中,用着日本人给的架构,用着日本人指定的开发工具,甚至只能调用日本人写的公函。

积累了设计经验么?我们在外包项目中,照着日本人写的基本设计,只需要考虑怎样把日语翻译成代码。

积累了行业经验么?我们在外包项目中,除了项目名称知道行业之外,哪一点体现出了行业的内容。

积累了管理经验么?这一点倒是不假,可是,一个做软件开发的企业,没有技术,没有设计,没有行业经验,只有项目管理的人,你还指望能做些什么事情呢?

 

 

 

么也没有给我们留下。在这个讲求竞争的年代,外包企业在一个又一个外包项目的重复锤炼中,积累了财富,却并没有积累下任何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的悲哀,更是这个行业的悲哀。

 

 

 

件外包,就是一剂毒药,止渴,却吞蚀生命力。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