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纪录片-个体心理学中的自卑与超越角度解读

本文通过三个主角的不同人生经历,探讨了成长环境、个人选择及社会因素如何塑造一个人的生活轨迹。主角们的故事展示了从少年到老年的变化过程,揭示了面对挑战时的态度与选择对人生的影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主角1:neil 尼尔

主角2:Nick

主角3:Peter

个人感悟


主角1:neil 尼尔

  • 流浪了大半生,50多岁才相对安定下来
  • 他父母对他期望过高
  • 他自身也不是十分自信的人(一直没什么成功的事让他倍感信心,他内心 也许十分恐惧与迷茫,内心深处应该是有自卑情绪的,承认自己一直抑郁却不愿意就医)
  • 14岁父母离异,青少年事情的成长与职业方面,缺少父母的支持与指导
  • 大学时学习,是按父母要求的,但和他的人生兴趣并不一致( 没能考上自己想去的牛津之后,在阿伯丁大学一年后退学,之后更是四处漂泊靠领救济金生活,一直在彷徨)
  • 他后来各种尝试也没能成功,如 话剧,写作
  •  他后来慢慢地走了回来,慢慢地开始为社区做贡献,然后慢慢地开始从政,成为了一名地区的议员,不过地区议员也依然很惨,还得靠救济金(他慢慢找回了自己的价值,只有感觉自己有价值时,人才会有勇气)

主角2:Nick

  • 世俗眼里的逆袭孩子。从偏远地区一路上了牛津,后来去美国当了物理教授。
  • 7、14岁非常内敛(害羞,说话不敢面向镜头)
  • 21岁时上节目(此时上了牛津),说话明显自信多了,对自己的专业侃侃而谈了,整个说话做事变得非常自信。
  • 其实他对自己的兴趣比较明确的,而且一直很努力。

主角3:Peter

  • Neil的幼时玩伴,21岁在伦敦上大学
  • 28岁当老师,发表了一些对当时撒切尔政府的不满言论,显得有些愤世嫉俗。被媒体批评,家长甚至觉得不愿意让自己孩子被他教,之后就一直没有参与节目,直到56岁才回归。
  • 令人惊奇的是,他和妻子,朋友组了乐队还拿了奖。

纪录片中7up问到的问题

  1. 怎么看待打架?(暴力)

  2. 怎么看待学校里的组长制度?(纪律)
  3. 怎么看待异性(如何看待学校的男孩和女孩)?(感情交流,爱情与婚姻)
  4. 长大后想有几个自己的孩子?怎么看待孩子?(自我认知)
  5. 放学回家后干了些什么?晚上几点睡觉?(生活安排)
  6. 怎样看待穷人和富人(后来问,认为自己缺钱吗,如何看待金钱极其作用)?(贫富差距)
  7. 你有是有色人种的朋友吗?(种族歧视)
  8.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先是什么学校,后来问,为没有实现什么后悔吗)?(人生规划)

如果把这八个问题放到成人世界,从答案就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大概了

个人感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多则惑少则明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