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代理模式
在软件开发中,有时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地访问一个对象,这时就可以使用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代理模式通过引入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目标对象的访问,代理对象可以在访问目标对象时进行一些额外的处理,比如延迟加载、安全控制、访问权限检查等。
1. 代理模式的定义
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主要用于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代理对象通常与真实对象具有相同的接口,客户端通过代理对象来间接访问真实对象。代理模式可以分为几种类型:虚拟代理、远程代理、保护代理等,每种类型的代理对象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2. 代理模式的结构
代理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Subject(主题接口):定义了真实对象和代理对象都必须实现的接口。通常,它会包含一些具体的业务操作方法。
- RealSubject(真实主题):实现了
Subject
接口,表示实际需要访问的对象。 - Proxy(代理类):实现了
Subject
接口,通过代理类来控制对真实主题的访问。 - Client(客户端):通过代理对象来调用真实对象的操作,而不直接引用真实对象。
3. 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
代理模式适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 延迟加载:当我们需要在某些情况下才加载目标对象时,可以使用虚拟代理来延迟目标对象的创建。
- 访问控制:代理模式可以用来控制对目标对象的访问权限,比如为目标对象添加权限检查。
- 远程代理:在分布式系统中,代理模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远程对象。
- 缓存:代理模式可以用来缓存目标对象的返回结果,提高性能。
4. C# 实现代理模式
假设我们有一个文件下载的应用,需要通过代理来控制文件的加载。当文件第一次被请求时,我们可以通过代理来加载文件,而在之后的请求中,直接返回缓存的内容。这是一个常见的虚拟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
using System;
// 主题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File
{
void Download();
}
// 真实主题:文件下载
public class 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