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量(Semaphore)和互斥锁(Mutex,全称Mutual Exclusion Object)是两种用于管理对共享资源的访问的同步机制。它们在多线程或多进程编程中非常重要,可以确保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或进程能够访问特定的资源,从而避免了竞争条件(Race Condition)。下面我将详细叙述这两种机制,并给出简单的伪代码示例。
信号量(Semaphore)
信号量是一种更通用的同步原语,它允许限制同时访问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的线程数量。信号量有一个内部计数器,表示可用资源的数量。当一个线程想要访问受保护的资源时,它必须先从信号量获取许可。如果信号量的计数器大于零,则线程可以继续执行并减少计数器;如果计数器为零,则线程会被阻塞直到计数器再次大于零。
二值信号量
当信号量的计数器只能取0或1时,我们称之为二值信号量,其行为与互斥锁类似,用于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进入临界区。
计数信号量
计数信号量可以有多个单位,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访问资源,只要不超过设定的最大数量。
信号量的基本操作:
P操作(wait/sem_wait)
:尝试获取信号量,若成功则计数器减一,否则等待。V操作(signal/sem_post)
:释放信号量,增加计数器。
伪代码示例:
// 初始化信号量
sem_init(&sem, 0, 1); // 第三个参数是初始计数值
// 进入临界区前
sem_wait(&sem);
// 临界区代码...
// 离开临界区后
sem_post(&sem);
互斥锁(Mutex)
互斥锁是一个更为严格的同步机制,它确保一次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持有锁,即进入临界区。其他试图获取该锁的线程将会被阻塞,直到当前线程释放了锁。
互斥锁的基本操作:
lock操作(pthread_mutex_lock)
:尝试获取锁,若成功则持有锁,否则等待。unlock操作(pthread_mutex_unlock)
:释放持有的锁。
伪代码示例:
// 初始化互斥锁
pthread_mutex_init(&mutex, NULL);
// 进入临界区前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 临界区代码...
// 离开临界区后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汇编语言中的实现
汇编语言中并没有直接提供信号量或互斥锁这样的高级抽象。这些同步原语通常是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来实现的,而这些系统调用最终会映射到内核模式下的某些指令序列,例如x86架构上的XCHG
指令,它可以原子地交换两个值,常用于实现无锁算法和底层同步机制。
如果你希望看到具体的汇编代码来实现这些功能,这取决于具体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系统调用接口,而且汇编代码也会根据CPU架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来说,这类底层实现是由操作系统开发者完成的,普通应用开发者一般不需要直接处理这些细节。
下面我会给出一些更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如何使用信号量和互斥锁。为了简化示例,我将使用伪代码,并假设你是在一个支持POSIX线程(pthreads)的环境中工作。
案例 1:使用互斥锁保护共享资源
假设有多个线程需要访问一个共享的计数器变量。为了避免竞争条件,我们需要确保一次只有一个线程可以修改这个变量。我们可以使用互斥锁来实现这一点。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 共享资源
int counter = 0;
// 互斥锁
pthread_mutex_t mutex;
void* increment_counter(void* arg) {
// 尝试获取锁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 修改共享资源
int local = counter;
local++;
counter = local;
printf("Counter incremented to: %d\n", counter);
// 释放锁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return NULL;
}
int main() {
// 初始化互斥锁
pthread_mutex_init(&mutex, NULL);
// 创建线程
pthread_t threads[10];
for (int i = 0; i < 10; ++i) {
pthread_create(&threads[i], NULL, increment_counter, NULL);
}
// 等待所有线程完成
for (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