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的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

文件系统在检验数据完整性的时候,总是在读取数据的时候才会计算元数据的校验和(checksum),以查验数据是否有损坏。然而此时可能数据刚刚写入,也可能数据已经写入几个月甚至更久了。如果数据刚写入不久,也许还能找到原始数据重新写入。如果间隔太久了,就只能丢失了(或采用纠删码技术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SCSI协议中增加了完整性元数据(integrity metadata, IMD),也叫保护信息(Protective Information, PI)。也就是说在写入数据的时候,向每个扇区附加8个字节的保护信息。

注意:在这里,扇区(sector)、块(block)、页(page)可以理解成同样的概念。为了兼容以前HDD时代的叫法,虽然SSD中没有扇区的概念,但我们还是把硬盘中的最小单位叫做扇区。也就是说,扇区是硬盘中的概念,在数据从硬盘读到内存的过程中,会经过文件系统。而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最小处理单位是块。当数据读到内存中以后,便以页的形式表现,并由内存管理系统中的段、页管理系统等管理。而SSD的扇区大小通常是4KB,文件系统中的块、内存中的页通常也是4KB。总而言之,这三个概念只是同一段数据在不同载体上的不同名称

附加保护信息以后,IO链路中的每个节点,如文件系统,SCSI控制器等收到上层发来的文件数据以后,都可以计算校验码检测数据是否完整。

在实现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一个是传统的块大小都是4KB,如果加上8B变成4104B,不方便操作系统处理。另一个是软件方法计算CRC校验码的开销很大。

针对第一个问题,可以采用聚散列表(scatter-gather list)的方式管理保护信息。控制器将在写时交叉(interleave)缓冲区,在读时分割(split)缓冲区。这意味着Linux可以在不改变页缓存(page cache)的情况下将数据缓冲区DMA到主机内存。这个具体的实现要之后看一下代码才知道。

针对第二个问题,可以在操作系统层面采用开销较小的校验和,如IP校验和等。

数据和完整性元数据缓冲区的分离,以及校验和的选择被称为数据完整性扩展(Data Integrity Extensions)

附:Linux关于数据完整性的文档

https://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block/data-integrity.rst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