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一)集合

数组


数组存储区间是连续的,占用内存严重,故空间复杂的很大。但数组的二分查找时间复杂度小,为O(1);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

链表


链表存储区间离散,占用内存比较宽松,故空间复杂度很小,但时间复杂度很大,达O(N)。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插入和删除容易。

Set 

存入Set的每个元素都必须是唯一的,因为Set不保存重复元素。加入Set的元素必须定义equals()方法以确保对象的唯一性。Set与Collection有完全一样的接口。Set接口不保证维护元素的次序。

HashSet:为快速查找设计的Set。存入HashSet的对象必须定义hashCode()。

TreeSet: 保存次序的Set, 底层为树结构。使用它可以从Set中提取有序的序列。

LinkedHashSet:具有HashSet的查询速度,且内部使用链表维护元素的顺序(插入的次序)。于是在使用迭代器遍历Set时,结果会按元素插入的次序显示。

List

List的特征是其元素以线性方式存储,集合中可以存放重复对象。 

List接口主要实现类包括:
ArrayList() : 代表长度可以改变得数组。可以对元素进行随机的访问,向ArrayList()中插入与删除元素的速度慢。 Vector -- >  ArrayList -- >  CopyOnWriteArrayList(读写分离,写的时候先复制一份,写完后将原来的数据指向新的数据地址)。

LinkedList(): 在实现中采用链表数据结构。插入和删除速度快,访问速度慢。 
对于List的随机访问来说,就是只随机来检索位于特定位置的元素。 List 的 get(int index) 方法放回集合中由参数index指定的索引位置的对象,下标从“0” 开始。

Map 

HashMap:Map基于散列表的实现。插入和查询“键值对”的开销是固定的。可以通过构造器设置容量capacity和负载因子load factor,以调整容器的性能Hashtable --> HashMap -- >  ConcurrentHashMap(降低锁的力度,锁部分区域)。 

LinkedHashMap: 类似于HashMap,但是迭代遍历它时,取得“键值对”的顺序是其插入次序,或者是最近最少使用(LRU)的次序。只比HashMap慢一点。而在迭代访问时发而更快,因为它使用链表维护内部次序。 

TreeMap : 基于红黑树数据结构的实现。查看“键”或“键值对”时,它们会被排序(次序由Comparabel或Comparator决定)。TreeMap的特点在 于,你得到的结果是经过排序的。TreeMap是唯一的带有subMap()方法的Map,它可以返回一个子树。 

WeakHashMao :弱键(weak key)Map,Map中使用的对象也被允许释放: 这是为解决特殊问题设计的。如果没有map之外的引用指向某个“键”,则此“键”可以被垃圾收集器回收。 

IdentifyHashMap: : 使用==代替equals()对“键”作比较的hash map。专为解决特殊问题而设计。
 

哈希表HashMap底层实现详细


那么我们能不能综合两者的特性,做出一种寻址容易,插入删除也容易的数据结构?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要提起的哈希表。哈希表((Hash table)既满足了数据的查找方便,同时不占用太多的内容空间,使用也十分方便。

哈希表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法,我接下来解释的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拉链法,我们可以理解为“链表的数组” ,如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哈希表是由数组+链表组成的,一个长度为16的数组中,每个元素存储的是一个链表的头结点。那么这些元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存储到数组中呢。一般情况是通过hash(key)%len获得,也就是元素的key的哈希值对数组长度取模得到。比如上述哈希表中,12%16=12,28%16=12,108%16=12,140%16=12。所以12、28、108以及140都存储在数组下标为12的位置。

  HashMap其实也是一个线性的数组实现的,所以可以理解为其存储数据的容器就是一个线性数组。这可能让我们很不解,一个线性的数组怎么实现按键值对来存取数据呢?这里HashMap有做一些处理。

  首先HashMap里面实现一个静态内部类Entry,其重要的属性有 key , value, next,从属性key,value我们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Entry就是HashMap键值对实现的一个基础bean,我们上面说到HashMap的基础就是一个线性数组,这个数组就是Entry[],Map里面的内容都保存在Entry[]里面。

    /**
     * The table, resized as necessary. Length MUST Always be a power of two.
     */
    transient Entry[] table;

 

HashMap的存取实现


     既然是线性数组,为什么能随机存取?这里HashMap用了一个小算法,大致是这样实现:

// 存储时:
int hash = key.hashCode(); // 这个hashCode方法这里不详述,只要理解每个key的hash是一个固定的int值
int index = hash % Entry[].length;
Entry[index] = value;

// 取值时:
int hash = key.hashCode();
int index = hash % Entry[].length;
return Entry[index];

 
1)put


疑问:如果两个key通过hash%Entry[].length得到的index相同,会不会有覆盖的危险?
  这里HashMap里面用到链式数据结构的一个概念。上面我们提到过Entry类里面有一个next属性,作用是指向下一个Entry。打个比方, 第一个键值对A进来,通过计算其key的hash得到的index=0,记做:Entry[0] = A。一会后又进来一个键值对B,通过计算其index也等于0,现在怎么办?HashMap会这样做:B.next = A,Entry[0] = B,如果又进来C,index也等于0,那么C.next = B,Entry[0] = C;这样我们发现index=0的地方其实存取了A,B,C三个键值对,他们通过next这个属性链接在一起。所以疑问不用担心。也就是说数组中存储的是最后插入的元素。到这里为止,HashMap的大致实现,我们应该已经清楚了。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如果table引用指向成员变量EMPTY_TABLE,那么初始化HashMap(设置容量、临界值,新的Entry数组引用)
    if (table == EMPTY_TABLE) {
        inflateTable(threshold);
    }
    // 若“key为null”,则将该键值对添加到table[0]处,遍历该链表,如果有key为null,则将value替换。没有就创建新Entry对象放在链表表头
    // 所以table[0]的位置上,永远最多存储1个Entry对象,形成不了链表。key为null的Entry存在这里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 若“key不为null”,则计算该key的哈希值
    int hash = hash(key);  
    // 搜索指定hash值在对应table中的索引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循环遍历table数组上的Entry对象,判断该位置上key是否已存在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 哈希值相同并且对象相同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 如果这个key对应的键值对已经存在,就用新的value代替老的value,然后退出!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 修改次数+1
    modCount++;
    // table数组中没有key对应的键值对,就将key-value添加到table[i]处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形成单链表的核心代码如下:

/**
     * 将Entry添加到数组bucketIndex位置对应的哈希桶中,并判断数组是否需要扩容
     */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如果数组长度大于等于容量×负载因子,并且要添加的位置为null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 长度扩大为原数组的两倍,代码分析见下面扩容机制
            resize(2 * table.length);
            hash = (null != key) ? hash(key) : 0;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
     * 在链表中添加一个新的Entry对象在链表的表头
     */
    void create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Entry<K,V> e = table[bucketIndex];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hash, key, value, e);
        size++;
    }


  当然HashMap里面也包含一些优化方面的实现,这里也说一下。比如:Entry[]的长度一定后,随着map里面数据的越来越长,这样同一个index的链就会很长,会不会影响性能?HashMap里面设置一个因子,随着map的size越来越大,Entry[]会以一定的规则加长长度。

 

2)get

如果两个不同的key的hashcode相同,两个值对象储存在同一个bucket位置,要获取value,我们调用get()方法,HashMap会使用key的hashcode找到bucket位置,因为HashMap在链表中存储的是Entry键值对,所以找到bucket位置之后,会调用key的equals()方法,按顺序遍历链表的每个 Entry,直到找到想获取的 Entry 为止——如果恰好要搜索的 Entry 位于该 Entry 链的最末端(该 Entry 是最早放入该 bucket 中),那HashMap必须循环到最后才能找到该元素。get()方法源码如下: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 若key为null,遍历table[0]处的链表(实际上要么没有元素,要么只有一个Entry对象),取出key为null的value
        if (key == null)
            return getForNullKey();
        // 若key不为null,用key获取Entry对象
        Entry<K,V> entry = getEntry(key);
        // 若链表中找到的Entry不为null,返回该Entry中的value
        return null == entry ? null : entry.getValue();
    }

    final Entry<K,V> getEntry(Object key) {
        if (size == 0) {
            return null;
        }
        // 计算key的hash值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
        // 计算key在数组中对应位置,遍历该位置的链表
        for (Entry<K,V>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 若key完全相同,返回链表中对应的Entry对象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 链表中没找到对应的key,返回null
        return null;
    }

   //null key总是存放在Entry[]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private V putForNullKey(V value) {
        for (Entry<K,V> e = table[0]; e != null; e = e.next) {
            if (e.key == null)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addEntry(0, null, value, 0);
        return null;
    }
 
    private V getForNullKey() {
        for (Entry<K,V> e = table[0]; e != null; e = e.next) {
            if (e.key == null)
                return e.value;
        }
        return null;
    }

 
确定数组index:hashcode % table.length取模


HashMap存取时,都需要计算当前key应该对应Entry[]数组哪个元素,即计算数组下标;算法如下:

   /**
     * Returns index for hash code h.
     */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

 
按位取并,作用上相当于取模mod或者取余%。这意味着数组下标相同,并不表示hashCode相同。
 

HashMap性能问题

HashMap有两个参数影响其性能:初始容量和负载因子。均可以通过构造方法指定大小。

容量capacity是HashMap中bucket哈希桶(Entry的链表)的数量,初始容量只是HashMap在创建时的容量,最大设置初始容量是2^30,默认初始容量是16(必须为2的幂),解释一下,当数组长度为2的n次幂的时候,不同的key通过indexFor()方法算得的数组位置相同的几率较小,那么数据在数组上分布就比较均匀,也就是说碰撞的几率小,相对的,get()的时候就不用遍历某个位置上的链表,这样查询效率也就较高了。

负载因子loadFactor是HashMap在其容量自动增加之前可以达到多满的一种尺度,默认值是0.75。

扩容机制:

当HashMapde的长度超出了加载因子与当前容量的乘积(默认16*0.75=12)时,通过调用resize方法重新创建一个原来HashMap大小的两倍的newTable数组,最大扩容到2^30+1,并将原先table的元素全部移到newTable里面,重新计算hash,然后再重新根据hash分配位置。这个过程叫作rehash,因为它调用hash方法找到新的bucket位置。

扩容机制源码分析: 

    void resize(int newCapacity) {
        Entry[] oldTable = table;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length;
        // 如果之前的HashMap已经扩充打最大了,那么就将临界值threshold设置为最大的int值
        if (old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

        // 根据新传入的newCapacity创建新Entry数组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
        // 用来将原先table的元素全部移到newTable里面,重新计算hash,然后再重新根据hash分配位置
        transfer(newTable, initHashSeedAsNeeded(newCapacity));
        // 再将newTable赋值给table
        table = newTable;
        // 重新计算临界值,扩容公式在这儿(newCapacity * loadFactor)
        threshold = (int)Math.min(newCapacity * loadFactor, MAXIMUM_CAPACITY + 1);
    }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boolean rehash) {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for (Entry<K,V> e : table) {
            while(null != e) {
                Entry<K,V> next = e.next;
                if (rehash) {
                    e.hash = null == e.key ? 0 : hash(e.key);
                }
                int i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
                e.next = newTable[i];
                newTable[i] = e;
                e = next;
            }
        }
    }

 扩容问题:

数组扩容之后,最消耗性能的点就出现了:原数组中的数据必须重新计算其在新数组中的位置,并放进去,这个操作是极其消耗性能的。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HashMap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初始容量能够有效的提高HashMap的性能。

重新调整HashMap大小,当多线程的情况下可能产生条件竞争。因为如果两个线程都发现HashMap需要重新调整大小了,它们会同时试着调整大小。在调整大小的过程中,存储在链表中的元素的次序会反过来,因为移动到新的bucket位置的时候,HashMap并不会将元素放在链表的尾部,而是放在头部,这是为了避免尾部遍历(tail traversing)。如果条件竞争发生了,那么就死循环了。

线程安全 

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在多线程情况下直接使用HashMap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不可预知的问题。在多线程下使用HashMap,有几种方案:

A.在外部包装HashMap,实现同步机制

B.使用Map m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new HashMap(...));实现同步(官方参考方案,但不建议使用,使用迭代器遍历的时候修改映射结构容易出错)

D.使用java.util.HashTable,效率最低(几乎被淘汰了)

E.使用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HashMap,相对安全,效率高(建议使用)

注意一个小问题,HashMap所有集合类视图所返回迭代器都是快速失败的(fail-fast),在迭代器创建之后,如果从结构上对映射进行修改,除非通过迭代器自身的 remove 或 add 方法,其他任何时间任何方式的修改,迭代器都将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因此,面对并发的修改,迭代器很快就会完全失败。

 关于JDK1.8的问题

JDK1.8的HashMap源码实现和1.7是不一样的,有很大不同,其底层数据结构也不一样,引入了红黑树结构。有网友测试过,JDK1.8HashMap的性能要高于JDK1.7 15%以上,在某些size的区域上,甚至高于100%。随着size的变大,JDK1.7的花费时间是增长的趋势,而JDK1.8是明显的降低趋势,并且呈现对数增长稳定。当一个链表长度大于8的时候,HashMap会动态的将它替换成一个红黑树(JDK1.8引入红黑树大程度优化了HashMap的性能),这会将时间复杂度从O(n)降为O(logn)。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