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题目          基本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独立设计一套包含输入输出类、数据传递类、算数运算类、控制转移类的简单指令系统,设计相应的微指令系统对指令系统中的指令进行解析,用指令编写一个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程序,并在组成原理实验箱上验证设计内容。

基本要求:

1.完成设计方案,充分论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设计方案应该包括指令格式说明、微指令流程图、微指令编码表、程序清单。

2.      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具体的接线图。

3.      认真进行实验,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4.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1、基本模型机

1.1 模型机的结构

1.2 模型机的寻址方式

       立即数寻址:参与运算的数据为指令的操作数。例如“SUB A,#10H”是从累加器A中减去立即数10H,结果存入累加器A。

  寄存器寻址:参与运算的数据在R0-R3的寄存器中,例如“ADDA,R0”指令是将寄存器RO的值加上累加器A的值,再存入累加器A中。

  寄存器间接寻址:参与运算的数据在存储器EM中,数据的地址在寄存器R0-R3中,如“MOV A,@R1"指令是将寄存器R1的值做为地址,把存储器EM中该地址的内容送入累加器A中。

  存储器直接寻址:参与运算的数据在存储器EM中,数据的地址为指令的操作数。例

  如“AND A, 40H”指令是将存储器EM中40H单元的数据与累加器A的值做逻辑与运算,结果存入累加器A。

1.3模型机指令集

   

汇编指令

机器码1

机器码2

注释

IN Ri A,N

04H

 

   从IN 读入N存入Ri和A

MOV Ri W, #N

      09H

   N

   将直接数N存入Ri和A

MOV Ri ST, #N

0FH

   N

   将直接数N存入Ri和ST   

JC  A W,#N

80H

   N

   A<W 则跳转到N地址

JZ  A W,#N

A4H

   N

   A=W 则跳转到N地址

ZERO Ri

12H

 

   将Ri置零

MOV A ,Ri

15H

 

   将Ri中数送至A

ADDJC Ri A,#N

C2H

   N

将Ri加上A再送回Ri和A, 溢出则跳转至N

JC A Ri, #N

90H

   N

 A<Ri ,则跳转至N地址

ADD  Ri , ST

1DH

  

 Ri自增 ST ,并存入Ri和A

OUT  #N

20H

   N

 从OUT输出 N

JMP  #N

B8H

   N

 无条件跳转到N地址

 

 

 

 

 

 

2、设计内容

2.1 源程序

    程序功能描述: 从IN输入一个数(小于等于255),判断其是否是素数。

    指令: (一下指令顺序执行)

   

汇编指令

机器码1

机器码2

指令说明

IN R0 A,N

04H

 

   从IN 读入N存入R0和A

MOV R1 W, #02H

      09H

   02H

   将直接数02H存入R1和A

MOV R3 ST, #01H

0FH

   01H

   将直接数01H存入R3和ST   

JC  A W,#18H

80H

   18H

   A<W 则跳转到#18H地址

JZ  A W,#14H

A4H

   14H

   A=W 则跳转到#14H地址

ZERO R2

12H

 

   将R2置零

MOV A ,R1

15H

 

   将R1中数送至A

ADDJC R2 A,#11H

C2H

   11H

将R2加上A再送回R2和A, 溢出则跳转至11HS

JC A R0, #0AH

90H

   0AH

 A<R0 ,则跳转至#0AH地址

JZ  A W,#18H

A4H

   18H

  A=W 则跳转到#18H地址

ADD  R1,ST

1DH

  

 Ri自增 ST ,并存入R1和A

JC A R0, #09H

90H

   09H

A<R0 ,则跳转至#09H地址

OUT  #01H

20H

   01H

 从OUT输出 01H

JMP  #14H

B8H

   14H

 无条件跳转到14H地址

OUT  #00H

20H

   00H

从OUT输出 00H

JMP  #18H

B8H

   18H

无条件跳转到18H地址

 

 

2.2 内存数据

      内存地址

数据

内存地址

数据

00H

04H

0EH

0AH

01H

09H

0FH

A4H

02H

02H

10H

18H

03H

0FH

11H

1DH

04H

01H

12H

90H

05H

80H

13H

09H

06H

18H

14H

20H

07H

A4H

15H

01H

08H

14H

16H

B8H

09H

12H

17H

14H

0AH

15H

18H

20H

0BH

C2H

19H

00H

          0CH

11H

1AH

B8H

0DH

90H

1BH

18H




2.5 微指令表

    微指令表参见表2

3、设计结果

1.变量含义:

R0输入数据,判断R0是否是素数。

          R1 循环变量,从02H开始自增。R0循环除以R1.

          R2 R1的累加和,中间变量,和R0比较大小。

          R3 常数01H

          ST 常数01H

2.首先执行寄存器的初始化,对经常使用的几个变量进行初始化

3.主体程序:

特殊值:R0小于2,输出00H。R0等于2,输出01H.

判断是否能除尽:将R2循环加上R1,若大于或则等于R0则跳出循环,此时再判断R2是否等于R0,若等于说明R0除以R1能除尽,否则不能除尽。R2循环加R1时,若出现溢出也说明不能除尽直接执行,R1=R1+1.

判定素数:输入R0除以R1,除不尽,则R1自增,通过跳转重复执行以上步骤到 R1=R0(此时R0没有除以R1).则顺序执行输出 01H(是素数)。若判断是否能除尽时出现R0=R2,则说明R0不是素数,跳转输出00H.

4.  验证:

R0 = 00H OUT = 00H 否

       R0 = 01H OUT = 00H 否

       R0 = 02H OUT = 01H 是

       R0 = 07H OUT = 01H 是

       R0 = 06H OUT = 00H 否

       R0 = FEH OUT = 00H 否

       R0 = FFH OUT = 00H 否

以上数据都通过测试。

 

 


表2 微指令表

                                                                                      

助记符

微地址

微程序

X

R

D

E

M

W

R

E

M

R

D

P

C

O

E

E

M

E

N

I

R

E

N

E

I

N

T

E

L

P

M

A

R

E

N

M

A

R

O

E

O

U

T

E

N

S

T

E

N

R

R

D

R

W

R

C

N

F

E

N

X2

X1

X0

W

E

N

A

E

N

S2

S1

S0

后续

微地址

操作说明

取指

00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IN R0 A,N

04

FFFB17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0

0

0

1

0

1

1

1

+1

N->IN->R0,A

 

05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MOV R1 W,#02H

08

C7FBEF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PC->EM->R1,W

 

09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MOV R3 ST,#01H

0C

C7EBFF

1

1

0

0

0

1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PC->EM->R3,ST

 

0D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JC A W,#18H

80

FFFEF9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A-W -> FEN

 

81

C6FFFF

1

1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C->EM->PC (JC),PC+1

 

82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JZ A W,#14H

A4

FFFEF9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A-W -> FEN

 

A5

C6FFFF

1

1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C->EM->PC (JZ),PC+1

 

A6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ZERO R2

10

FFFF8F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A->ALU->W

 

11

FFFB99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0

0

1

1

0

0

1

+1

A-W->D->R

 

12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MOV A,R1

14

FFF7F7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R1->A

 

15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ADD JC R2 ,#11H

C0

FFF7EF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R2->W

 

C1

FFFA9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0

0

1

0

0

0

0

+1

A+W->R2,A

 

C2

C6FFFF

1

1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C->EM->PC (JC),PC+1

 

C3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JC A R0,#0AH

90

FFF7EF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R0->W

 

91

FFFEF9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A-W->FEN

 

92

C6FFFF

1

1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C->EM->PC (JC),PC+1

 

93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JZ A W,#18H

A4

FFFE99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0

0

1

+1

A-W->JZ

 

A5

C6FFFF

1

1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C->EM->PC (JC),PC+1

 

A6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ADD R1,ST

1C

FFF7EF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R1->A

 

1D

FFFF4F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ST->W

 

1E

FFFB9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0

0

1

0

0

0

0

+1

A+W->R1,A

 

1F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JC A R0,#09H

90

FFF7EF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R0->W

 

91

FFFEF9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A-W->FEN

 

92

C6FFFF

1

1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C->EM->PC (JC),PC+1

 

93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OUT #01H

20

C7DFFF

1

1

0

0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C->EM->OUT

 

21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JMP #14H

B8

C6FFFF

1

1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C->EM->PC (JC),PC+1

 

B9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OUT #00H

20

C7DFFF

1

1

0

0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C->EM->OUT

 

21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JMP #18H

B8

C6FFFF

1

1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C->EM->PC (JC),PC+1

 

B9

CBFFFF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1

PC->EM->IR,PC+1

 

  • 31
    点赞
  • 15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6
    评论
1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设计目的及设计原理 2 1.1设计目的 2 1.2设计原理 3 2.模型机的逻辑框图 3 3.指令系统及其指令格式 4 3.1指令系统 4 3.2指令格式 6 4.微程序的设计及其实现的方法 7 4.1微指令格式的设计 7 4.2后续微地址的产生方法 7 4.3 微程序入口地址的形成 8 5.模型机时序分析 10 6.指令执行流程 11 7.源程序,程序的指令代码及微程序 12 7.1 源程序 12 7.2 程序的指令代码 12 7.3微程序 13 8.实现过程 14 9.课程设计总结 19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陈千 专业班级: 物联网1103班 指导教师: 程艳芬 工作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题 目: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加减法指令实现 初始条件: 理论:学完"电工电子学"、"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平台的使用。 实践:计算机学院科学系实验中心提供计算机、实验的软件、硬件平台,在实验中心硬件平台验证设计结果。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基本模型机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的知识和提供的实验平台完成设计任务,从而建立清晰完整的整机概念。 2、根据课程设计题目的要求,编制实验所需的程序,上机测试并分析所设计的程序。 3、课程设计的书写报告应包括: (1)课程设计的题目。 (2)设计的目的及设计原理。 (3)根据设计要求给出模型机的逻辑框图。 (4)设计指令系统,并分析指令格式。 (5)设计微程序及其实现的方法(包括微指令格式的设计,后续微地址的产生方法以及微程序入口地址的形成)。 (6)模型机当中时序的设计安排。 (7)设计指令执行流程。 (8)给出编制的源程序,写出程序的指令代码及微程序。 (9)说明在使用软件HKCPT的联机方式与脱机方式的实现过程(包括编制程序中加减法指令的时序分析,累加器A和有关寄存器、存储器的数据变化以及数据流程)。 (10)课程设计总结(设计的特点、不足、收获与体会)。 时间安排: 周一:熟悉相关资料。 周二:系统分析,设计程序。 周三、四:编程并上实验平台调试 周五: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模型机的设计——加减法指令实现 1.设计目的及设计原理 1.1设计目的 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使用软件HKCPT掌握各个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将其组成完整的系统,构成一台基本的模型计算机,并了解程序编译、加载的过程,以及通过微单步、单拍调试理解模型机中的数据流向。 本实验主要是设计加减法指令实现,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与或运算原理以及计算机组成原理3方面的知识结合到一起利用此软件平台实现连续几个数的加减法运算,从而了解逻辑运算运算单元的运行过程。 1.2设计原理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它是通过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来工作的。指令是计算机要完成的某一项功能,每一条机器指令对应到执行的过程中是一段微程序。一段微程序含多条微指令,而一条微指令又含多个微命令。一个微命令驱动某个硬件部件执行某种操作。通过这样一个关系,从而达到由计算机指令来驱动计算机各个硬部件的协调工作以实现一条指令的执行。 在之前的各个模块实验中,各模块的控制信号都是由实验者手动模拟产生的。而在真正的实验系统中,模型机的运行是在微程序的控制下,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在本实验平台中,模型机从内存中取出、解释、执行机器指令都将由微指令和之相配合的时序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2.模型机的逻辑框图 简单的模型计算机是由算术逻辑单元、微程序单元、堆栈寄存器单元、累加器,启停、时序单元、总线和存储器单元组成。 在模型机中,我们将要实现RAM的读写指令,寄存器的读写指令,跳转指令,ALU的加、减、与、或指令。把通用寄存器作为累加器A,进行左、右移等指令,整体构成一个单累加器多寄存器的系统。 整机的逻辑框图如下: 3.指令系统及其指令格式 3.1指令系统 本实验平台内采用的是8位数据总线和8位地址总线方式,设计指令系统时,主要考虑的是指令的类型,寻址方式和编码方式。 指令类型包括算术/逻辑运算类指令、移位操作类指令(带进位或不带进位)、数据传送类指令、程序跳转指令(有条件或无条件)、存储器操作类指令等。寻址方式包括直接地址寻址、寄存器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指令格式的设定一般与机 的字长、存储器的容量以及指令的功能有关。主要包括操作码字段和地址码字段。本实验中操作码为8位,数据的传送单位为8位。 指令系统如下表: 指令助记符 指令功能 指令编码 微周期 微操作 取指微指令 T0 PC
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设计题目:      基本模型机设计实现                                  学 院: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王海瑞               日 期:                          教 务 处 制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   学院   计算机  专业   年级 学生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   基本模型机设计实现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微程序设计的思想,写出要设计指令系统的微程序.将 所设计的微程序在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环境中进行测试,并给出测试思路和具 体程序段。最后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报告。 首先要确定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设计中根据功能和用途确定指令系统,数据 的表示格式,位数,指令的编码,类型,需要设计那些指令和寻址方式.确定相对应指令所 包含的微操作以及总体结构设计之间的数据通路结构,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拟出各种信 息传输路径,以及实现这些传输所需要的微指令。 设 计 指 导 教 师 (签字):          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目 录 一、基本模型机的设计………………………………………… 4 1、 程序设计目的 ………………………………………… 4 2、 程序设计基本原理……………………………………… 4 (1)实验模型机结构 ………………………………… 4 (2)机器指令的结构和功能 …………………………… 6 (3)微指令格式  …………………………………… 7 二、微程序设计 …………………………………………… 8 1。微程序流程图…………………………………………… 8 2.二进制代码表……………………………………………  10 3。线路连接图 …………………………………………… 11 4.微指令代 ……………………………………………… 12 三、总结体会……………………………………………… 13 四、参考文献……………………………………………… 14 一、基本模型机的设计 1、 程序设计目的 (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 计算机。 (2)使用简单模型机和复杂模型机的部分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具体上 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3)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4)掌握微程序的编写、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5)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机组成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实际操 作中加深对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微程序计算机中指令和微指 令的编码方法,深入理解机器指令在计算机中的运行过程。 2、 程序设计基本原理 (1)实验模型机结构   [1] 运算器单元(ALU UINT) 运算器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两片74LS181构成了并- 串型8位ALU;两个8位寄存器DR1和DR2为暂存工作寄存器,保存参数或中间运算 结果。ALU的S0~S3为运算控制端,Cn为最低进位输入,M为状态控制端。ALU 的输出通过三态门74LS245连到数据总线上,由ALU—B控制该三态门。 [2] 寄存器堆单元(REG UNIT) 该部分由3片8位寄存器R0、R1、R2组成,它们用来保存操作数用中间运算结 构等。三个寄存器的输入输出均以连入数据总线,由LDRi和RS—B根据机器指令进 行选通。 [3] 指令寄存器单元(INS UNIT) 指令寄存器单元中指令寄存器(IR)构成模型机时用它作为指令译码电路的输入 ,实现程序的跳转,由LDIR控制其选通。 [4] 时序电路单元(STATE UNIT) 用于输出连续或单个方波信号,来控制机器的运行。 [5] 微控器电路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   微控器主要用来完成接受机器指令译码器送来的代码,使控制转向相应机器指令对 应的首条微代码程序,对该条机器指令的功能进行解释或执行的工作。由输入的W/ R信号控制微代码的输出锁存。由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实现程序 的取指功能。 [6] 逻辑译码单元(LOG UNIT) 用来根据机器指令及相应微代码进行译码使微程序转入相应的微地址入口,从而实 现微程序的顺序、分支、循环运行,及工作寄存器R0、R1、R2的选通译码. [7] 主存储器单元(MAIN MEM) 用于存储实验中的
### 回答1: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 riscv版》是一本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接口的教材,特定版本使用了RISC-V指令集架构。 RISC-V是一个开放、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的指令集架构。它的设计目标是简化指令集,并提供在各种不同计算机体系结构上使用的通用接口。这使得RISC-V成为一种流行的选择,用于教育和研究中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这本教材通过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接口的设计原理,通过RISC-V指令集架构的设计实现,帮助读者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教材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接口。 在硬件方面,教材涵盖了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执行过程、流水线设计指令级并行等。还介绍了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包括缓存和虚拟内存的设计。此外,教材还涉及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设计及中断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在软件方面,教材介绍了汇编语言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将高级语言编译成RISC-V指令。此外,还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以及如何编写基于RISC-V架构的操作系统。 通过学习《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 riscv版》,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硬件/软件接口的设计。这本教材对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工程师都是一本很好的学习资料。 ### 回答2: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RISC-V版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接口的课程,重点教授RISC-V指令集体系结构。 RISC-V是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设计简单、灵活且可定制。它具有精简指令集和固定长度指令,使得硬件实现和编译器开发变得更加容易。RISC-V通过明确接口定义,为硬件设计者和软件开发者提供了共同的基础。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实现一个RISC-V处理器,包括指令集架构设计、流水线处理和高级缓存设计等。同时,还会学习如何通过编写汇编代码和C语言程序来充分利用处理器的功能。 课程还将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技术,包括存储器层次结构、I/O接口和中断处理等。学生将了解如何通过这些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和交互。 此外,本课程还会涵盖一些高级主题,如超标量处理、向量处理和多核处理器等。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这门课程将使学生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交互的基础上,全面了解RISC-V架构的设计实现。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设计实现和优化RISC-V处理器,为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做出贡献。 ### 回答3: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 RISC-V版是一本经典的计算机教材,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接口设计。RISC-V是一种新兴的指令集架构,由于其开放性和简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和应用。 这本教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 硬件接口部分主要讲解了RISC-V指令集的设计原理和架构。RISC-V采用了精简指令集的设计思想,通过精简指令集来提高执行效率。教材详细介绍了RISC-V指令集的各种指令类型和操作码,以及指令的执行过程和控制流程。同时,还介绍了RISC-V的寄存器文件和存储器层次结构,以及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地址映射方法。 软件接口部分主要介绍了RISC-V汇编语言和机器代码的编写和调试方法。教材详细介绍了RISC-V汇编语言的语法和语义,以及如何使用RISC-V汇编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同时,还介绍了RISC-V的编译器和调试工具,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编译和调试RISC-V程序。 总的来说,这本教材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接口设计,特别是RISC-V版的接口设计。无论是对于计算机硬件工程师还是软件工程师,这本教材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通过学习这本教材,读者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接口设计原理,并且能够熟练使用RISC-V指令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开发与调试。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