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多线程使用了更小的资源开销
进程:一个进程包括由操作系统分配的内存空间,包含一个或多个线程。一个线程不能独立的存在,它必须是进程的一部分。一个进程一直运行,直到所有的非守护线程都结束运行后才能结束。
线程的生命周期
线程创建
Thread 和 Runnable实例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Thread t = new MyThread();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Thread t = new Thread(new MyRunnable());
lambda语法:
Thread t = new Thread(() -> {
System.out.println("start new thread!");
});
t.start(); // 启动新线程
要特别注意:直接调用Thread
实例的run()
方法是无效的;
线程调度由操作系统决定,程序本身无法决定调度顺序;
必须调用Thread
实例的start()
方法才能启动新线程,如果我们查看Thread
类的源代码,会看到start()
方法内部调用了一个private native void start0()
方法,native
修饰符表示这个方法是由JVM虚拟机内部的C代码实现的,不是由Java代码实现的.
线程优先级
Thread.setPriority(int n) // 1~10, 默认值5
线程的状态
- New:新创建的线程,尚未执行;
- Runnable:运行中的线程,正在执行
run()
方法的Java代码;- Blocked:运行中的线程,因为某些操作被阻塞而挂起;
- Waiting:运行中的线程,因为某些操作在等待中;
- Timed Waiting:运行中的线程,因为执行
sleep()
方法正在计时等待;- Terminated:线程已终止,因为
run()
方法执行完毕。
join方法
当main
线程对线程对象t
调用join()
方法时,主线程将等待变量t
表示的线程运行结束,即join
就是指等待该线程结束,然后才继续往下执行自身线程.
如果t
线程已经结束,对实例t
调用join()
会立刻返回。此外,join(long)
的重载方法也可以指定一个等待时间,超过等待时间后就不再继续等待。
中断线程
需要在其他线程中对目标线程调用interrupt()
方法,目标线程需要反复检测自身状态是否是interrupted状态,如果是,就立刻结束运行。
对目标线程调用interrupt()
方法可以请求中断一个线程,目标线程通过检测isInterrupted()
标志获取自身是否已中断。如果目标线程处于等待状态,该线程会捕获到InterruptedException
;
目标线程检测到isInterrupted()
为true
或者捕获了InterruptedException
都应该立刻结束自身线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 = new MyThread();
t.start();
Thread.sleep(1000);
t.interrupt(); // 中断t线程
t.join(); // 等待t线程结束
System.out.println("end");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Thread hello = new HelloThread();
hello.start(); // 启动hello线程
try {
hello.join(); // 等待hello线程结束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interrupted!");
}
hello.interrupt();
}
}
class Hello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int n = 0;
while (!isInterrupted()) {
n++;
System.out.println(n + " hello!");
try {
Thread.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break;
}
}
}
}
main
线程通过调用t.interrupt()
从而通知t
线程中断,而此时t
线程正位于hello.join()
的等待中,此方法会立刻结束等待并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
。由于我们在t
线程中捕获了InterruptedException
,因此,就可以准备结束该线程。在t
线程结束前,对hello
线程也进行了interrupt()
调用通知其中断。如果去掉这一行代码,可以发现hello
线程仍然会继续运行,且JVM不会退出。
另一个常用的中断线程的方法是设置标志位。我们通常会用一个running
标志位来标识线程是否应该继续运行,在外部线程中,通过把HelloThread.running
置为false
,就可以让线程结束: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HelloThread t = new HelloThread();
t.start();
Thread.sleep(1);
t.running = false; // 标志位置为false
}
}
class Hello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latile boolean running = true;
public void run() {
int n = 0;
while (running) {
n ++;
System.out.println(n + " hello!");
}
System.out.println("end!");
}
}
注意到HelloThread
的标志位boolean running
是一个线程间共享的变量。线程间共享变量需要使用volatile
关键字标记,确保每个线程都能读取到更新后的变量值。
通过标志位判断需要正确使用volatile
关键字;
volatile
关键字解决了共享变量在线程间的可见性问题。
volatile
关键字解决的是可见性问题:当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个共享变量的值,其他线程能够立刻看到修改后的值。
守护线程
Java程序入口就是由JVM启动main
线程,main
线程又可以启动其他线程。当所有线程都运行结束时,JVM退出,进程结束。
如果有一个线程没有退出,JVM进程就不会退出。所以,必须保证所有线程都能及时结束。
Thread t = new MyThread();
t.setDaemon(true);
t.start();
守护线程是指为其他线程服务的线程。在JVM中,所有非守护线程都执行完毕后,无论有没有守护线程,虚拟机都会自动退出。
因此,JVM退出时,不必关心守护线程是否已结束。
守护线程主要应对于有一种线程的目的就是无限循环,例如,一个定时触发任务的线程。
在守护线程中,编写代码要注意:守护线程不能持有任何需要关闭的资源,例如打开文件等,因为虚拟机退出时,守护线程没有任何机会来关闭文件,这会导致数据丢失。
线程同步
当多个线程同时运行时,线程的调度由操作系统决定,程序本身无法决定。因此,任何一个线程都有可能在任何指令处被操作系统暂停,然后在某个时间段后继续执行。
这个时候,有个单线程模型下不存在的问题就来了: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读写共享变量,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原子操作是指不能被中断的一个或一系列操作。
多线程模型下,要保证逻辑正确,对共享变量进行读写时,必须保证一组指令以原子方式执行:即某一个线程执行时,其他线程必须等待,
通过加锁和解锁的操作,就能保证3条指令总是在一个线程执行期间,不会有其他线程会进入此指令区间。即使在执行期线程被操作系统中断执行,其他线程也会因为无法获得锁导致无法进入此指令区间。只有执行线程将锁释放后,其他线程才有机会获得锁并执行。这种加锁和解锁之间的代码块我们称之为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任何时候临界区最多只有一个线程能执行。
保证一段代码的原子性就是通过加锁和解锁实现的。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Thread add = new AddThread();
Thread dec = new DecThread();
add.start();
dec.start();
add.join();
dec.join();
System.out.println(Counter.count);
}
}
class Counter {
public static final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int count = 0;
}
class Add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0; i<10000; i++) {
synchronized(Counter.lock) {
Counter.count += 1;
}
}
}
}
class Dec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0; i<10000; i++) {
synchronized(Counter.lock) {
Counter.count -= 1;
}
}
}
}
它表示用Counter.lock
实例作为锁,两个线程在执行各自的synchronized(Counter.lock) { ... }
代码块时,必须先获得锁,才能进入代码块进行。执行结束后,在synchronized
语句块结束会自动释放锁。这样一来,对Counter.count
变量进行读写就不可能同时进行。上述代码无论运行多少次,最终结果都是0。
如何使用
synchronized
:
- 找出修改共享变量的线程代码块;
- 选择一个共享实例作为锁;
- 使用
synchronized(lockObject) { ... }
。
synchronized
保证了代码块在任意时刻最多只有一个线程能执行。
synchronized(Counter.lock) { // 获取锁
...
} // 释放锁
synchronized 使用经典实例—— 线程安全的单例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保证有序性,防止指令重排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unique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UniqueInstance() {
//先判断对象是否已经实例过,没有实例化过才进入加锁代码
if (uniqueInstance == null) {
//类对象加锁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uniqueInstance == null) {
unique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uniqueInstance;
}
}
错误使用
synchronized
的例子:1.线程各自的
synchronized
锁住的不是同一个对象,2.需要同步的线程可以分成多个锁,提高执行效率
3.对JVM定义的单个原子操作不需要同步,注意加锁对象必须是同一个实例
4.同步的本质就是给指定对象加锁,加锁后才能继续执行后续代码
同步方法
Java程序依靠synchronized
对线程进行同步,使用synchronized
的时候,锁住的是哪个对象非常重要。
Java标准库的java.lang.StringBuffer
也是线程安全的。
还有一些不变类,例如String
,Integer
,LocalDate
,它们的所有成员变量都是final
,多线程同时访问时只能读不能写,这些不变类也是线程安全的。
最后,类似Math
这些只提供静态方法,没有成员变量的类,也是线程安全的。
大部分类,例如ArrayList
,都是非线程安全的类,我们不能在多线程中修改它们。但是,如果所有线程都只读取,不写入,那么ArrayList
是可以安全地在线程间共享的。
public class Main {
private int count = 0;
public void add(int n) {
synchronized(this) {
count += n;
}
}
public void dec(int n) {
synchronized(this) {
count -= n;
}
}
public int get() {
return count;
}
}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void test(int n) {
...
}
/**
对于static方法,是没有this实例的,因为static方法是针对类而不是实例。但是我们注意到任何一个类都有一个由JVM自动创建的Class实例,因此,对static方法添加synchronized,锁住的是该类的Class实例。上述synchronized static方法实际上相当于:
*/
public class Counter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int n) {
synchronized(Counter.class) {
...
}
}
}
用
synchronized
修饰方法可以把整个方法变为同步代码块,synchronized
方法加锁对象是this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数据封装可以让一个类变为“线程安全”;
一个类没有特殊说明,默认不是thread-safe;
多线程能否安全访问某个非线程安全的实例,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死锁
Java的线程锁是可重入的锁。
public class Counter {
private int count = 0;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dd(int n) {
if (n < 0) {
dec(-n);
} else {
count += n;
}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dec(int n) {
count += n;
}
}
观察synchronized
修饰的add()
方法,一旦线程执行到add()
方法内部,说明它已经获取了当前实例的this
锁。如果传入的n < 0
,将在add()
方法内部调用dec()
方法。由于dec()
方法也需要获取this
锁,JVM允许同一个线程重复获取同一个锁,这种能被同一个线程反复获取的锁,就叫做可重入锁。由于Java的线程锁是可重入锁,所以,获取锁的时候,不但要判断是否是第一次获取,还要记录这是第几次获取。每获取一次锁,记录+1,每退出synchronized
块,记录-1,减到0的时候,才会真正释放锁。
public void add(int m) {
synchronized(lockA) { // 获得lockA的锁
this.value += m;
synchronized(lockB) { // 获得lockB的锁
this.another += m;
} // 释放lockB的锁
} // 释放lockA的锁
}
public void dec(int m) {
synchronized(lockB) { // 获得lockB的锁
this.another -= m;
synchronized(lockA) { // 获得lockA的锁
this.value -= m;
} // 释放lockA的锁
} // 释放lockB的锁
}
两个线程各自持有不同的锁,然后各自试图获取对方手里的锁,造成了双方无限等待下去,这就是死锁。
死锁发生后,没有任何机制能解除死锁,只能强制结束JVM进程。
因此,在编写多线程应用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死锁。因为死锁一旦形成,就只能强制结束进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死锁呢?答案是:线程获取锁的顺序要一致。即严格按照先获取lockA
,再获取lockB
的顺序,改写dec()
方法如下:
public void dec(int m) {
synchronized(lockA) { // 获得lockA的锁
this.value -= m;
synchronized(lockB) { // 获得lockB的锁
this.another -= m;
} // 释放lockB的锁
} // 释放lockA的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