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http://meiyu.xtpo.cn/info/infodetail-166414.html
镜头的焦距与视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长焦走远点与短焦走近点拍摄效果是否一样,如果不同差别在哪里?
先来看几幅照片:
[img]/upload/attachment/122123/04ecd22b-88ea-3e3d-a849-42468fe706d8.bmp[/img]
2005·摄于北埔慈天宫(雨后)
[img]/upload/attachment/122126/346d0625-abda-34b4-acb0-552ce3237a19.bmp[/img]
2001·摄于北埔慈天宫(日暮)
[img]/upload/attachment/122127/b9dec5e4-554b-302a-9c2d-30d901396825.bmp[/img]
2005·摄于北埔慈天宫(夕照)
你会说,虽然是同一座慈天宫,但时间不同,光线不同,色彩、氛围完全不一样。但,如果我们抛开色彩、光线,只看建筑本身,你会发现,第一张的变形最大,第二张次之,第三张再次之(注意屋脊的弧度),这就是不同焦距镜头的效果差异。
我们常常以为照片将我们眼睛所见的景象,忠实地纪录下来。实则不然,照片呈现的画面通常都有某种程度的变形,原因在于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视角。
人的自然视角约在50度左右。
焦距 50 mm 的镜头,视角 = 53 度(就135系统而言),称为标准镜头。(一说焦距 45 ~ 55mm 或 35 ~ 70 mm 为标准镜头)
焦距 <50 mm 的镜头,视角 >53 度,大于人的自然视角,观景范围较为宽广,称为广角镜头。
焦距 >50 mm 的镜头,视角 <53 度,小于人的自然视角,可将被摄物拉近,称为长焦镜头。
焦距 <24 mm 的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将有明显的大量变形,甚至到达扭曲的程度(尤其是边缘)。
焦距 >200 mm 的长焦镜头,将被摄物拉近的程度颇为可观,一称“大炮”(拍摄时切忌震动)。
焦距 = 135 mm 的长焦镜头,拍摄人像时感觉不到鼻子会变大,一称“人像专用镜头”。
广角与长焦镜头的特点:
[img]/upload/attachment/122133/03475cd7-e40e-30c6-88db-32a29fca0cf1.bmp[/img]
[img]/upload/attachment/122135/d0d72f83-5c33-3bf9-a199-0bf4b16279f1.bmp[/img]
[img]/upload/attachment/122137/05c06e50-62f0-3282-be74-b8e13f2552f6.bmp[/img]
实例对比一:
下面两张照片摄于上海外滩。第一张使用 24mm 广角镜头,第二张使用 200mm 长镜头。第一张照片的中间是88层的金茂大楼(摄于1997年),左边是高度 468m 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请看东方明珠塔,可知广角镜头在照片边缘的变形量甚大。
[img]/upload/attachment/122141/92abd58d-041b-3d61-8f6a-2994789552b3.bmp[/img]
24mm镜头拍摄
[img]/upload/attachment/122143/571c5122-baad-3886-bf9f-9015cbf2ef75.bmp[/img]
200mm镜头拍摄
实例对比二:
下面两张照片摄于巴黎协合广场。第一张使用 24mm 广角镜头,第二张使用标准镜头。
[img]/upload/attachment/122149/f3b6de85-18e5-3183-b8d1-cee503af2b65.bmp[/img]
24mm镜头拍摄
[img]/upload/attachment/122147/4cd01d5f-0bc7-3b25-bdcc-b70868cce622.bmp[/img]
标准镜头拍摄
协合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是巴黎市区最大的广场,照片中矗立的是超过三千年的埃及古文物——方尖碑,碑面记载着埃及法老王的事迹。请看方尖碑及碑后建筑,可知广角镜头在照片边缘的变形量甚大。
广角镜头的“收纳力”和长焦镜头的细节描写能力:
[img]/upload/attachment/122151/3c775eaf-d134-3bc2-8a97-fa0d5b10b269.bmp[/img]
广角镜头拍慈天宮的屋顶,能将整个屋顶尽收眼底,但看不到细节。
[img]/upload/attachment/122153/f527169c-25e5-3ae5-8e8b-1d7e01bf56af.bmp[/img]
长焦镜头拍屋檐一角,雕饰细节清晰可辨。
镜头的焦距与视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长焦走远点与短焦走近点拍摄效果是否一样,如果不同差别在哪里?
先来看几幅照片:
[img]/upload/attachment/122123/04ecd22b-88ea-3e3d-a849-42468fe706d8.bmp[/img]
2005·摄于北埔慈天宫(雨后)
[img]/upload/attachment/122126/346d0625-abda-34b4-acb0-552ce3237a19.bmp[/img]
2001·摄于北埔慈天宫(日暮)
[img]/upload/attachment/122127/b9dec5e4-554b-302a-9c2d-30d901396825.bmp[/img]
2005·摄于北埔慈天宫(夕照)
你会说,虽然是同一座慈天宫,但时间不同,光线不同,色彩、氛围完全不一样。但,如果我们抛开色彩、光线,只看建筑本身,你会发现,第一张的变形最大,第二张次之,第三张再次之(注意屋脊的弧度),这就是不同焦距镜头的效果差异。
我们常常以为照片将我们眼睛所见的景象,忠实地纪录下来。实则不然,照片呈现的画面通常都有某种程度的变形,原因在于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视角。
人的自然视角约在50度左右。
焦距 50 mm 的镜头,视角 = 53 度(就135系统而言),称为标准镜头。(一说焦距 45 ~ 55mm 或 35 ~ 70 mm 为标准镜头)
焦距 <50 mm 的镜头,视角 >53 度,大于人的自然视角,观景范围较为宽广,称为广角镜头。
焦距 >50 mm 的镜头,视角 <53 度,小于人的自然视角,可将被摄物拉近,称为长焦镜头。
焦距 <24 mm 的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将有明显的大量变形,甚至到达扭曲的程度(尤其是边缘)。
焦距 >200 mm 的长焦镜头,将被摄物拉近的程度颇为可观,一称“大炮”(拍摄时切忌震动)。
焦距 = 135 mm 的长焦镜头,拍摄人像时感觉不到鼻子会变大,一称“人像专用镜头”。
广角与长焦镜头的特点:
[img]/upload/attachment/122133/03475cd7-e40e-30c6-88db-32a29fca0cf1.bmp[/img]
[img]/upload/attachment/122135/d0d72f83-5c33-3bf9-a199-0bf4b16279f1.bmp[/img]
[img]/upload/attachment/122137/05c06e50-62f0-3282-be74-b8e13f2552f6.bmp[/img]
实例对比一:
下面两张照片摄于上海外滩。第一张使用 24mm 广角镜头,第二张使用 200mm 长镜头。第一张照片的中间是88层的金茂大楼(摄于1997年),左边是高度 468m 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请看东方明珠塔,可知广角镜头在照片边缘的变形量甚大。
[img]/upload/attachment/122141/92abd58d-041b-3d61-8f6a-2994789552b3.bmp[/img]
24mm镜头拍摄
[img]/upload/attachment/122143/571c5122-baad-3886-bf9f-9015cbf2ef75.bmp[/img]
200mm镜头拍摄
实例对比二:
下面两张照片摄于巴黎协合广场。第一张使用 24mm 广角镜头,第二张使用标准镜头。
[img]/upload/attachment/122149/f3b6de85-18e5-3183-b8d1-cee503af2b65.bmp[/img]
24mm镜头拍摄
[img]/upload/attachment/122147/4cd01d5f-0bc7-3b25-bdcc-b70868cce622.bmp[/img]
标准镜头拍摄
协合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是巴黎市区最大的广场,照片中矗立的是超过三千年的埃及古文物——方尖碑,碑面记载着埃及法老王的事迹。请看方尖碑及碑后建筑,可知广角镜头在照片边缘的变形量甚大。
广角镜头的“收纳力”和长焦镜头的细节描写能力:
[img]/upload/attachment/122151/3c775eaf-d134-3bc2-8a97-fa0d5b10b269.bmp[/img]
广角镜头拍慈天宮的屋顶,能将整个屋顶尽收眼底,但看不到细节。
[img]/upload/attachment/122153/f527169c-25e5-3ae5-8e8b-1d7e01bf56af.bmp[/img]
长焦镜头拍屋檐一角,雕饰细节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