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图象存储、检索和显示的新技术及新动向

医学图象存储、检索和显示的新技术及新动向
2010年01月09日
   一.从成像装置的发展看PACS的存储系统
    PACS 的发展缘于二个因素:一是医院影象设备的发展从而使放射科图象数据量激增;二是对付这些海量数据所需的存储、检索和处理软硬件的发展。回顾历史,由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CT、PET、磁共振的出现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孕育了PACS。随着90年代初CR的普及与螺旋CT的问世,医院数据量进一步增长,PA CS也开始在世界各地开花。进入21 世纪,实时平板成像检测器走出实验室,催生了DR等数字化X-线设备;螺旋CT的检测器排数也由单排扩展为多排(16、32、乃至64排)。医院数据量进一步增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长势头方兴未艾。随着实时平板成像检测器产品的成熟和价格的下降,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锥形束CT将不是纸上之物。其时医院数据量更将急剧膨胀,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已无疑问。要对付这些海量数据首当其冲的是存储系统。这里包括存储媒质、存储策略和存储环境。与此同时,诊断工作站和浏览工作站对图象检索速度非但不会降低而且要求越来越高,达到秒级。对所有海量存储都要求快速读取没有必要,于是常采取分级存储策略。如何分法?必须考虑存储系统的设计准则:易存取,大容量,高可靠,整体性价比高。90年代初PACS存储只分长期、短期(离线、在线),可以说是初级的分层。但随着医院数据量的激增,发展为离线、近线、在线三级;近年提倡“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意在根据不同数据的不同生命阶段,采用不同的存储策略和存储媒质。对短期存储或在线存储常用冗余磁盘阵列(RAID)。为了使可靠性达到5个9的水平,有一种RAID-DP(Dual Parity)即双奇偶校验RAID。在每个RAID阵列中配置了二块用于奇偶校验的硬盘,数据保护能力比通常只能承受一块硬盘损坏的RAID 4或RAID 5 高出4000多倍。近线存储现在采用ATA硬盘,其单个容量是SCSI硬盘的2倍以上,而单位容量成本是它的1/4。2003年NetApp推出NetStore R150,每个模块具有24TB 的容量,每小时数据吞吐量为430GB(120MB/sec)。对长期(离线)存储媒质,以前均用光盘(CD-R),形成光盘库。5.25“光盘容量为2.6GB,传输速率为3 MB/sec。最近几年它有被淘汰之势,而DVD-R、DVD-RAM、DVD-RW、 DVD+RW的容量及市场有大幅度扩展,特别是磁带技术飞快发展,有非它莫属之势。目前主流磁带技术有:(1)DLT(digital linear tape)其中SDLT,Super DLT 600 ,容量为600GB,传输速率为72MB/sec;(2)LTO(Linear tape open),其Ultrium 二代磁带系统容量为200GB,传输速率为35MB/sec,IBM TotalStorage 3592 容量为300GB,传输速率为40MB/sec;(3)AIT(Advanced Intelligent Tape)索尼技术。具有免维护特性,不需要定期清洗磁头。AIT 具有更高的记录密度、更好的可靠性和更耐用。AIT产品向下兼容,用户可取更灵活的方案,且无后顾之忧。预计到2008年,AIT-6问世,容量达到800GB, 传输速率为96MB/s。磁带在数据搜寻和定位中花时多,但在读写时的速度大大高于光盘,甚至超过硬盘。因此,检索时间与文件夹容量有关,磁带机无故障使用时间达25万小时以上,可靠性超过磁盘和可擦写光盘。从成本来讲,光盘约为$0.03 ~0.05/MB/年,DLT磁带只合 $0.001~0.006/MB/年。磁带库技术也随之发展,计有:Storage Tek L 系列,IBM 3583 Ultrium 扩展磁带库,IBM LTO 3584超级自动磁带库, ADIC 公司的Scalar i2000系列智能磁带库,昆腾第五代MAKO PX720磁带库等。为了提高可靠性和可用性,Spectra Logic公司推出了Spectra T950磁带库。它使用了上述SLDT、 LTO 和 AIT等的技术,提供比其它产品多200%的更高存储密度;其传输方式使它比现有的磁带库的装载时间缩短一个数量级。通过特殊设计为用户超常的持续工作时间和可靠性。它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并有本地和远程管理模式,使用户存储管理更加方便。它特别注意缩短故障排除时间,相对提高了可靠性。
    DVD-R,DVD-RAM自1998年问世后发展很快,DVD-R容量单面为4.7GB,双面为9.4GB。DVD-R记录数据速度达11.08Mbit/ sec而CD-R只有1.23 Mbit/ sec。DVD-R的优点是只写一次,满足数据安全要求,而DVD-RW DVD+RW则否。DVD-RAM 的缺点是不能在什么机器上均可读,必须装专门的硬件;而DVD-R, DVD-RW, DVD+R, DVD+RW, 和DVD-ROM 在常规的 DVD-ROM 驱动器上都能读。DICOM 标准的supplement 80 对DVD 媒质的应用作了很好的介绍,也可见它的重要性。
    由于光盘库要用机械操作,稳定性和速度都有限,在PACS的长期存储领域已无竞争优势,余下的可能选择为磁带库、DVD-R 或MO。Legato 在2003年推出NetWorker 7.0磁盘与磁带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数据备份,将磁盘的快速访问与磁带的高速顺序读写的优势相结合。究竟如何取舍宜根据各种因素,包括消耗、维护、场地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必须紧盯变幻多端的产品市场。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可从磁带与DVD-R、MO中进行选择。也有人用RAID作长期存储;韩国某些医院采用RAID与磁带结合作为长期存储,其中RAID作为主存储,而磁带作为补充和备份,这与Legato 的思想一致。目前似仍以磁带库最适合于作PACS的长期存储用。以后如何,将视技术发展。
    在存储环境方面,一般有DAS(直接存储)NAS(网络附加存储)和SAN(存储域网络)三种。DAS的缺点是形成信息孤岛,NAS、SAN 则否。NAS利用网络协议TCP/IP 等,SAN则不用网络协议。NAS 容易安装,SAN 安装需要经验。NAS可无缝支持不同类型的用户,SAN需特定软件;NAS 慢,SAN 快,但贵。NAS 产品有Dell 的Power Vault 770N 和775N,HP 的Storage Works NAS 2000s ,IBM 的NAS Gateway 300等。PACS 中,NAS 应该用得较多。现在正在发展将SAN 和NAS 结合的所谓“统一存储”,它是把NAS 融入SAN 中使存储更合理和简便。
    新的存储方式是格形存储。它是格形计算用于内容存储、目录、存储资源管理和系统可靠性的一种方式。它使异质的、分布的不可靠的存储资源形成统一的和可靠的实体。适用于包括放射科、心脏和内窥镜等在内的所有医学图象、音频和视频信号。一个格形存储系统由在计算资源(节点)上运行的管理本地存储的诸软件成分组成,它们通过有限带宽的IP网络互连。格形存储系统没有集中控制单元。设计时应没有一个失效点。由于没有中央服务器或集中的内容、集中的元数据,所有的软件成分是全分布式的且是冗余的。那些有中央服务器利用多网络存储单元如NAS等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集中系统,并不构成格形存储,而只不过是集中计算模式的简单扩展。图1说明格形存储系统的连接。
  
  
  
  图1 格形存储系统的连接
  
  
  
  图2 传统的DICOM成像网络
  
  
  
  图3 格形存储网络
    图2、 图3 说明传统的PACS网络的存储位置与格形存储网络的区别。
    格形存储的优点:(1)可扩展性好;吞吐量大。(2)可靠性高,可达性高。(3)基本投资费用低。(4)自动备份,灾难自动恢复。(4)DICOM-相容 自动存储管理。
    二. 检索新技术―基于内容的医学图象检索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网络(如PACS、HIS、RIS)的普及,在一所现代化医院每天将产生大量包含病人生理病理和解剖信息的医学图像。这些图像是医生进行临床诊断、病情跟踪、手术计划、预后研究、鉴别诊断的重要客观依据。医学图像数据的庞杂性和重要性亟待高效的医学图像检索与管理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医学图像所提供的信息。传统的方法是基于文本的医学图像检索,即根据图像的序列号、病人住院号、病人姓名、医师姓名、诊断报告等文本字段查询所需图像。基于文本的检索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它需要医师对医学图像人工提取注解。而人工注解存在四个弊端:(1)工作量大,耗时,费力;(2)不同的医师提取注解时存在主观性差异,同时存在用词不规范和不精确的情况,因此在根据注解检索图像时容易导致检索结果的失配;(3)不可重复性,医师针对同一幅医学图像所下的两次诊断报告不可能完全相同;(4)医学图像的物理特征和视觉特征很难用文字确切描述。基于文本的检索的另一个不足是它的检索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只能检索某个病人或某个报告医师所对应的所有医学图像,而在检索不同病人、不同报告医师但却有相同疾病的图像时却无能为力,这在鉴别诊断、医学统计、医学教育等领域极大地限制了医学图像的应用。如果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从医学图像本身提取灰度、形状、纹理、拓扑等特征参量,构成描述图像内容的特征向量,并以特征向量作为建立索引和匹配准则的客观依据,这样就可直接根据医学图像的特征向量检索所需图像,这就是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CBIR技术避开了文本注解所带来的麻烦,并且扩展了医学图像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它是一种高效的图像检索手段,是数字化图书馆、分布式图像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设计等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一项高新技术。它在医学领域的成功应用将会对临床、医学研究、远程医疗、异地会诊乃至医学教育等方面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实行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首先要提取特征。有四类特征提取算法,即灰度(或颜色)直方图提取、纹理特征提取、形状特征提取、变换域特征提取。IBM设计的QBIC系统,根据颜色、纹理、形状建立相似性准则,其中颜色的提取采用基于颜色直方图的算法,纹理的提取基于改进的Tamura纹理提取算法,形状特征主要包括面积、连通性、偏心率、主轴方向、以及一些矩估计量。美国MIT媒体实验室开发的Photobook提供一些交互式工具进行基于内容的浏览和检索,它使用颜色、纹理、形状、变换域系数建立特征向量,并提供多种相似性准则,如欧几里得距离、街区距离、向量内积、小波树距离等。用户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算法的线性组合计算图像的相似性。Photobook还允许用户勾画感兴趣区,参与特征提取过程。美国Virage公司开发的Virage]根据颜色、颜色分布、纹理、目标轮廓定义出若干原子特征(atomic features),用户可以根据一种原子特征或多种原子特征的组合进行基于内容的检索。Virage还提出了一种开放式图像管理系统框架和基于九种原子特征的查询语句规范。美国加州大学开发的Netra系统和其它基于全局特征的图像检索系统不同,它采用基于区域局部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案。它首先将图像分割成区域,然后通过区域的颜色、形状、纹理、空间位置信息表征图像内容。纹理提取采用Gabor滤波算子,区域分割算法基于改进的边缘跟踪算法(edge flow)。国外对CBIR的研究还有其它一些较典型的例子,所用特征大多采用颜色、形状、纹理等待征参量,提取算法各异,系统模型有别。国内对CBIR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有不少较成功的算法,研究比较多的是基于图像主色的图像检索方法。另外还有基于直方图的检索,基于形状的检索和基于纹理的检索。
    虽然CBIR在一般图像数据库中的应用有不少较成熟的技术,但将这此技术直接应用于医学图像检索是失败的,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大多数医学图像(除彩超和病理切片)是灰度图,不同的图像内容可能灰度信息相似,这使得常规的基于图像全局特征(如灰度直方图)的CBIR算法不适用于医学图像;(2)医学上存在多种成像模式,针对不同模式的图像处理算法也会有所不同,提取的特征也有差异;(3)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例如,分割技术一直都是医学图像处理领域中的难题;(4)医学成像的过程受各种特殊因素的干扰,包括来自成像设备的因素和来自人体本身的因素,如精度、抽样率、分辨力、噪声、生物效应、运动。所有这些将在医学图像形成过程中会引入各种噪声、伪影、几何形变;(5)大部分医学图像是断层图像或透视图像,不能完整地描述器官或解剖部位的空间信息;(6)医学图像存在的其它一些固有特征,如灰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所含信息量大。因此,必须寻求适合医学图像特点的特征提取算法和内容表述方案,才能使CBIR技术在医学领域获得成功。CBIR在医学中的应用在国外属起步阶段,在我国基本上属于空白领域。美国Purdue大学开发的ASSERT系统,针对胸CT图像局部病灶(pathology bearing region, PBR)特征来建立相似性准则,与单纯利用图像颜色、形状、纹理等全局特征建立相似性准则相比具有较好的检索效果。但ASSERT需要医师参与勾画出PBR和肺间裂(lung fissure)作为计算PBR位置的参照,自动化性能低。另外,提取特征过多(255个),降低了图像处理和建立索引及查询的速度,整个系统只是针对肺部CT图像设计,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差。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设计的CANDID系统,利用单象素点上特征参量(如灰度、纹理、方差、偏斜度、光滑度)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作为图像特征,并针对胸CT图像做了实验,其不足在于PDF难以生成,难以存储,且PDF间的相似性计算公式相当复杂,运算速度慢,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CBIR近年研究正热,并还在发展。最近还发展为 基于概念的医学图象检索。
    三.显示
    (一) 灰度显示工作站及有关参数医学图象显示是PACS 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又容易忽视的一个部分。没有合格的显示,所有前面环节的努力和优势,将付诸东流,功亏一篑。显示时常用灰度显示工作站,它涉及许多参数,介绍如下:
    1. 亮度亮度被用来描述CRT发出的可见光的数量,以英尺-朗伯(ft-L)为单位,也可用(新)烛光/米2(cd/m2)计量,1ft-L=3.426cd/m2。人眼要进行图象分辨有两个参数起着重要作用:一是物体与背景的亮度差,二是人眼检测细节的能力(即视觉灵敏度)。前者可用“恰能分辨的亮度差”JND量度。分析证明,在一定视觉灵敏度下,背景亮度越高,JND也越大,否则分辨不了。因此分辨细节、背景亮度及绝对亮度差之间需折衷考虑。分辨细节的能力对显示非移位骨折十分重要,而分辨亮度差的能力对检测肺小结等软组织微小差异很关键。背景亮度太小带来的问题是,医生不习惯且环境影响大。目前黑白监视器最大亮度(200ft-L),比读片箱亮度(500ft-L)小很多。但医生反映,即使如此,CRT 显示器亮度调得太高,眼睛感觉酸痛。液晶显示就无此弊端。
    2. 噪声如果从胶片经扫描后得到数字图象,再到CRT显示将引入下列噪声:(1)胶片中因X-射线光子数目随机涨落而引入的量子噪声;(2)由扫描器或其它数字化仪引入的噪声;(3)由模/数变换引入的量化噪声;(4)由显示器亮度涨落引入的噪声,它包括:CRT电子线路噪声、电子束散弹噪声以及电子噪偏转电路噪声等。这些噪声常归之于时间噪声。还有一类噪声称为空间噪声,这是由于CRT荧光材料的颗粒结构引起的,对于1K CRT 显示器,荧光材料的选择对显示质量关系并不太大,而对于2K CRT,大量的荧光材料噪声使显示锐度和可检测率降低。故如购买2K 高分辨率显示器,建议买用低噪声的P45材料做的产品。对于非晶硅数字X-线平板检测器DR产生的图象,它没有(1)、(2)二种噪声,但依然有模/数变换引入的量化噪声和显示器引入的噪声,外加电荷放大器的噪声。
    3. 分辨力分辨力分空间分辨力与密度分辨力二种。空间分辨力常以描述物体的象素总量来度量。与此有关的是可寻址象素的数目与可分辨象素的数目。高分辨力CRT的可寻址象素矩阵高达2048′2560,但其可分辨矩阵远小于此。光栅扫描CRT的分辨象素数由电子束点尺寸、显示信号的带宽和每一刷新周期内光栅数确定。一个矩形光栅具有2048条光栅线,每一根线有2048个象素,如此共有4,194,304个象素。对19英寸监视器,其有用光栅尺寸为13.4”′13.4”,若每一显示象素呈方形, 则象素的边长为0.0065英寸(0.166毫米)。但监视器屏幕上显示的象素图象不是正方形,而是由呈二维高斯分布的(电子束)电子密度形成。这样电子束在象素上产生的亮度几乎也是作高斯分布的,故显示亮度是不均匀的。观察者可看到扫描线。为降低这一影响可让各象素间和各扫描线间有少许重叠。密度分辨力用离散灰度级的总数来度量,例如CT数用12bit表示,其最高密度分辨力为1/212。一张X线平片经激光扫描数字化并幅度量化后也有212(4096)级灰度。
    4. 失真几何失真为一种象差,它引起显示的图象与原象在几何上不相似。显示在灰度监视器上的图象失真是指某象素偏移其校正位置的距离。通常用一幅失真后栅格的二维图相对于理想的栅格图作对比来表征,以用象素数目表示的最大的偏移来定量说明失真的程度。失真主要有两类:一类称“像散失真”;另一类称“场失真”。所谓“像散失真”是指轴向目标线(即穿过CRT中心射束那些线)的焦距和与之垂直的目标线的焦距不同。“场失真”是电子束偏转场引起,形成枕形(向显示屏中心凹进去)特性与桶形(自显示屏中心凸出)特性。实用上失真不是干扰的主要因素。
    5.灰度标准显示函数图象产生的数字信号可以客观地、精确地测量、传输和复制。但该信号的视觉铨释决定于显示该图象的不同系统的特性。同一信号的图象常在不同显示装置上产生完全不同的视觉表现、视觉信息与特性。在医学图象中,对任一给定的数字图象不论它显示在监视器上,还是从读片箱观察,在视觉上应是一致的。因此希望有一个标准,以管辖在任何显示装置上表达的可视图象。DICOM3.0第14部份PS3.14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定量的办法,将数字图象值映射到给定的亮度范围。对于某一具体应用,如果知道数字值与显示亮度之间的关系,则不论在哪种显示装置上显示均可产生一致的视觉效果。PS3.14所定义的关系式是在一个宽亮度区内,根据人们的感知测量与模型作出的,而不是根据哪种图象显示装置或哪一成像模式决定,也与用户的主观偏爱无关。
     (二)灰度工作站的设计
    1. 显示工作站的设计原则交互式显示工作站常用来显示与操纵灰度图象,大致分为四类:(1)附属于特定成像装置的独立控制台;(2)超高分辩力工作站(2k×2k×12bit,72Hz刷新频率),用于科室图象管理网络和一次诊断,还用于显示CR或数字化后的胶片图象;(3)高分辩力工作站(1k×1k×8/12bit),用于科室外的临床区域、会议,或用来显示CT、MR、超声及核医学图象;(4)分析工作站,专为需要对图象作定量评价的特定成像装置设计。
    工作站设计常分三个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特别注意要让放射科医师参加分析阶段。上述各类工作站的设计与性能由于用途不同,差别很大。例如超高分辩力浏览工作站的功能是模拟传统的读片箱,要求有足够的分辩力与对比度,以冀与胶片的诊断质量匹配。所有工作站要求用户的交互操作次数尽量小,以适应繁忙的临床需要。
    特别要注意工作站的设计细节。工作站是放射科医师与数字图象管理网络资源之间的唯一接口,设计时需要对放射影象的视觉扫描与诊断过程的操作程序有透彻了解。要考虑到单位时间内需解读的病例数目以及操作的频度,以提高吞吐效率。在设计时还应结合人机工程的规则,例如:(1)提供某种形式的感官反馈以确定操作已经成功。(2)一些条目放在它们最有可能出现的搜索区内。(3)提供易记易用的操作界面。(4)通过增强光度等手段改善目标区的可见性。(5)在选择条目,在线帮助及进行其它常用操作时保证界面的一致性。一旦图象数据产生,放射科医师应能从数据中提取诊断信息,这是放射科医师在工作站上的最终目标。这就是说工作站应为放射科医师及临床医师提供必要信息,将这些信息组织并表达出来,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并为观察者解释图象和辅助临床信息提供增强和分析工具,然后将诊断形成文档提供给临床医师。
    2.工作站设计的新动向
    随着PACS的发展,工作站的功能和设计理念也有变化。主要是考虑到:报告功能、 支持彩色、附加语音识别功能和三维重建功能,配以记号与测量工具 并应尽量达到人性化设计。
    (三) 显示的认识误区和显示器的发展
    如上所述对显示质量有严格要求。对诊断工作站必须注意显示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所谓整体性是指不同地点的工作站上显示的同一图象其亮度、灰度、对比度等是完全一样的;所谓一致性是指不同时间,同一图象其显示质量不变;显示器屏各点亮度一致;打印出来的图象质量与胶片相同。必须定期加强校正。目前我国的PACS在这方面与要求差距甚远,一方面有认识上的误区,没有选合格的专业显示器。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合格的专业显示器,也没有用好。具体说来有:(1)在需要灰度显示的场合用彩色显示器替代黑白显示器;(2)用通用计算机显示器替代专业显示器;医学图象要求严格的灰度线性和对比度,通用计算机显示器是不能满足要求的;(3)专业显示器未能正确使用:特别是不按时作校正,因而图象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有损失。长此以往,无胶片化就不能实现。   在专业显示器方面原来BARCO独占鳌头,现在TOTOKU 的产品异军突起,典型的如500万像素的ME511L 和200万像素的ME 203L 等LCD灰度显示器。TOTOKU产品有其特色:上述液晶平板显示器经校正后其ROC曲线与胶片质量一致;其亮度特性与DICOM完全符合。灰度显示靠内置的查找表来完成。伽玛校正和亮度校正由校正软件Medivisor保证。特别是,该款设计有亮度控制系统,使在开启30秒后就达到稳定亮度(一般的显示器在开启后几分钟内才达到稳定的亮度,且受环境和老化影响),不受环境和老化影响。选CRT 还是选 LCD?对于灰度显示器来说,选LCD 更具环保性。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