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系统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70年代初在“子午仪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全球性、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与航天)、全天候性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GPS最初用于军事目的,后来该技术也逐步向民间开放使用。在当今发达国家,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和道路工程等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效率。GPS系统的功能正如GPS业界的权威所说“GPS的应用只受人们想象力的限制”。
      我国民用GPS技术引入已有一段时间,主要应用于智能交通管理、特种车辆的定位导航等方面。道路运输行业是GPS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在美国GPS最成功的民用就是在交通运输行业。然而由于道路运输传统技术改造进展缓慢,以及对GPS技术的了解不充分等种种原因,该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资源利用率较低,远远不能满足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需要。尤其是目前GPS技术的开发与生产厂商较多,而国家还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致使市场上各种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参差不齐,价格差别较大,且各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不高,很大程度上造成企业投资的浪费。
      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应用GPS系统只有3年时间,粗略估计全省已经安装此系统的营运汽车不足3000辆,市场刚进入起步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目前全省汽车保有量为约250万辆,其中营运车辆约27万辆。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基本确定可以安装GPS系统的目标车辆约10万辆,主要包括客运车辆、公交车、出租车和货运车辆。目前,浙江省的部分高速、快客、危险品运输车辆和出租车已安装了GPS系统,应用效果良好。
      在约10万辆目标车辆中,长途客车安装应用GPS较早,其主要安装对象为高速、快速和旅游客运车辆,已经在行业内大面积推广,因此下一步待安装数量较小;公交车只有在电子车牌配合应用下才能发挥GPS系统的作用,推广应用还有待时机成熟;因此出租车和货车成为最主要的目标市场。今后,市场成熟后还可向私家车领域扩展。据了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拟定2005年后将GPS作为出厂轿车的标配。
      GPS系统信号传输有公共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两种主要途径,专用通信网主要包括大区制常规无线电台(异频单工电台)通信系统和集群电台通信系统等,公共通信网主要包括公用移动通信网(GSM、GPRS)、CDPD无线数据网通信系统、短波电台通信方式和卫星通信方式等。各种通信方式各有优势,应用中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可根据应用的范围及对通信的实时性、准确性等要求综合考虑。
      目前实际应用中GPS信号传输主要通过公用移动通信网,即GSM和GPS两种途径。GPRS作为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无论在实时性、准确性、经济性等方面体现出了较大优势。特别是出租车对调度功能要求较高,利用GPRS技术可以实现最快速、最准确、最优化的调度,从而大大提高车辆载客(货)率,进而转化为明显的经济效益。据了解,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已经安装了采用GPRS技术的GPS系统,首期、二期分别装了150辆和500辆,利用其先进的调度功能使载客率提高了38%。
       GPS系统提供商的利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车载设备和平台月租费。车载设备根据产品型号和功能的不同市场价格为3000~5000元/台左右,营运商利润为10%左右;平台月租费的高低取决于所采用的通讯方式,采用GSM技术的一般在80~120元/车月左右,而采用GPRS技术的一般要比GSM技术低30~50%。若以100辆车计算,采用GPRS技术的整套系统包括建立监控中心的软硬件费各50万元、车载单元40万元、平台费用等其它60万元,销售额可达200万元,利润为10万元(软件)+10万元(硬件)+4万元(车载机)+4万元(月租费)+其它2万元=30万元。
      目前,GPS系统的推广应用在市场环境及技术水平上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第一、由于车主承包机制的存在,部分车辆是私人承包或者是私人车辆挂*在运输公司,而GPS系统的安装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直接经济效益又不十分明显,故私人承包者安装的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GPS系统的推广应用。第二、虽然GPS的车辆定位功能很成熟,但其它实际应用价值并不显著。而实际使用过程中,车辆对调度功能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因为它能够提高运输公司的实载率,直接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采用GSM通讯技术的系统,由于其先天的技术缺陷无法实现很高的调度要求,而新一代采用GPRS通信技术的系统,虽然能够满足对车辆调度的高要求(详见以下两种技术比较表),但目前刚进入实用阶段,还有待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第三、GPS系统的使用对于大中城市的出租车辆效果较明显,但较小城市的出租车对定位和调度的需求较低,系统相对应用价值较低,因此也很难推广应用。第四、配套政策不完善。各地虽然已经下发了安装GPS的文件,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尚未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办法,因此,出现了政府前期干涉后期无从管理的局面。
总之,GPS市场有潜力,但不可完全依赖行政力量。只有针对性地切入市场,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并提高技术实用性,真正为客户解决问题,一切从提高客户经济效益出发,否则,客户很难接受此系统。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按照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现行的GSM技术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被GPRS技术所取代,因此企业在选定技术方案时应重点考察运营商是否已有基于GPRS的技术或能够实现将GSM技术平稳过渡到GPRS技术,否则如果安装了采用GSM传输技术的GPS系统,不久因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而要更换系统,造成重复投资。

摘自:敏思博客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王惠南 编著 简介: 本书阐述了GPS导航及其应用的基本原理。全书共分为十章。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结论 1.1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 1.2 GPS定位系统的组成 1.3 美国对GPS用户的限制性政策 第二章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时空参考系统 2.1 GPS坐标系统简介 2.2 天球坐标系 2.3 地球坐标系 2.4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时间参考系统 第三章 卫星的基本运行规律与GPS卫星位置计算 3.1 GPS卫星的无摄运动 3.2 GPS卫星无摄运动轨道描述与真近点角f的计算 3.3 GPS卫星的瞬时位置和速度 3.4 GPS卫星的受摄运动 3.5 GPS卫星的星历 3.6 由卫星预报星历计算GPS卫星坐标 第四章 GPS卫星的广播信号 4.1 GPS卫星播发的信号 4.2 伪随机码扩频与相关接收 4.3 C/A码与P码 4.4 GPS卫星信号的构成 4.5 GPS卫星的导航电文 第五章 GPS导航定位的观测量、观测方程以及误差分析 5.1 GPS导航定位的基本观测量 5.2 测码伪距观测方程 5.3 测相伪距观测方程 5.4 观测方程的线性化 5.2 关于GPS观测量的误差分析 第六章 GPS静态定位 6.1 基本概念 6.2 静态单点定位 6.3 观测卫星的几何分布及其对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 6.4 静态相对定位 6.5 静态相对定位的线性化观测方程 6.6 整周模糊度的确定方法 第七章 GPS动态定位原理 7.1 测码伪距动态绝对定位 7.2 测相伪距动态绝对定位 7.3 测码伪距动态相对定位 7.4 测相伪距动态相对定位 第八章 GPS的载体速度测量、姿态测量以及时间测量 8.1 GPS接收机的载体速度测量 8.2 利用GPS载波相位信号确定载体姿态 8.3 GPS测时 第九章 GPS/INS组合导航系统 9.1 简述 9.2 卡尔曼滤波技术 9.3 采用卡尔曼滤波器的组合方法 9.4 采用位置、速度组合的GPS/INS导航系统 9.5 采用伪距、伪距率组合的GPS/INS导航系统 9.6 INS速度辅助GPS接收机环路 第十章 GPS应用技术 10.1 GPS在飞机精密进场着陆中的应用 10.2 GPS在空中交通管制(ATC)中的应用 10.3 GPS在无人驾驶飞机中的应用 10.4 GPS在弹道轨迹测量中的应用 10.5 GPS在航空摄影测绘中的应用 10.6 GPS在自动车辆定位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10.7 GPS在低轨人造卫星中的应用 10.8 GPS在航天飞机上的应用 10.9 GPS在航海导航定位中的应用 10.10 GPS在建立地区性或全国性大地测量控制网中的应用 10.11 GPS技术在海洋测量中的应用 10.12 GPS在地球动力学方面的应用 10.13 GPS在精密工程测量和工程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10.14 GPS/GIS合成系统
国内外高校班车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内的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高校班车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一些班车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主要依靠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实现了对班车的实时监测、调度、管理等功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国内外高校班车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高校班车管理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集中在系统设计和功能实现方面。其中,一些高校班车管理系统采用了GPS定位、RFID识别等现代技术,实现了班车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比如,华南理工大学的班车管理系统就采用了GPS定位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对班车的实时监测和调度。另外,一些高校班车管理系统还采用了移动应用程序,为学生提供了班车查询、预定、评价等功能,方便了学生的出行。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班车管理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其中,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班车管理系统较为先进,采用了多种现代技术,实现了对班车的实时监测、调度和管理。比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班车管理系统采用了GPS定位、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班车的实时监测和调度。另外,一些国外高校班车管理系统还采用了智能算法,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实现了班车的智能调度和优化。 高校班车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高校班车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未来,高校班车管理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和人性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出行服务。同时,高校班车管理系统还将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班车与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的互联互通,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