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之弊,面向过程之优

加个通道:G A E - R P R O X Y, http://www.iteye.com/topic/717232

没想到写了这么多。本文并不是要否定OO,而是要给PO更多的肯定。这篇文字不像想象中那么长,只是些一看便知的代码占了些篇幅,请大家花3分钟看完,这将会是个很有意义的讨论。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提纲先列在上面。
1。 我们需要全局变量和函数。
2。 我们需要Callback函数。
3。面向对象的代码在重构和重用上没有面向过程的灵活
引申:数据与逻辑的绑定还是分离?
引申:面向对象曾经辉煌但已褪色的光辉
引申:面向对象最有魅力的地方在哪?
尾声:什么时候用OO,什么时候用PO?

回复ray_linn的C#代码:
[url]http://www.iteye.com/topic/712942?page=2#1580812[/url]
---------------------
面向对象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被广泛的宣传,现在已经成为世所公认的比面向过程更优秀的编程模式,但是——过犹不及。

[del]Java将被作为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典型来做说明,Python将被作为面向过程的语言来说明,虽然Python也面向对象。[/del]
有人说我是在说Java语言的问题,而不是说OO的问题,所以我把OO的代码也改成了python实现。


1。 我们需要全局变量和函数。

java作为一个典型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为什么要设static关键字。这从侧面说明,面向对象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全局性的变量、全局性的函数(方法)。

单例的设计模式,是试图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做全局性的函数。因为对象只会被创建一次,那该对象的方法事实上就是一个全局函数。即便单例可以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解决了全局函数的问题,但要获取单例的实例,我们依然无法避免使用static变量来hold这个实例,无法避免使用static函数来获取这个实例。

2。 我们需要Callback函数。

面向过程的语言会有类似这样的代码:

def some_function(param...)
//my codes...

addListener('some_event',some_function)

而试图完全对象化的Java语言有一个很尴尬的做法
class MyCallbackImpl:
def myCallbackMethod(MyParam param,...):
//My codes...

someObj.addListener('some_event',MyCallbackImpl());

我们可以看出,为了这个回调,我们定义了接口,定义了实现类,并且构造了 MyCallbackImpl的对象,并且降低了代码的可读性。我见过许多对回调很晕的同学,我想不是他们的理解能力问题,而是面向对象的这种做法本身的问题。

3。面向对象的代码在重构和重用上没有面向过程的灵活

比如这样的一段代码:
class MyClassA:
def methodA(self,ParamA){
//根据ParamA,this.someField得出返回值

class MyClassB:
def methodB(self,ParamB):
//根据ParamA,this.someField得出返回值
...
objA = MyClassA();
objA.methodA(paramA)
objB = MyClassB();
objB.methodB(paramB)


methodA只与paramAmethodA被限定在MyClassA的对象中调用,methodB被限定在MyClassB的对象中调用,这两个方法由于业务范畴的原因被归入相应的Class。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代码用面向过程的方式会如何写:
def methodA(paramA,paramField):
//根据ParamA,paramField得出返回值
def methodB(paramB,paramField):
//根据ParamB,paramField得出返回值

class MyClassA:
#..
class MyClassB:
#..
...
objA = MyClassA()
objB = MyClassB()
methodA(paramA,objA.someField)
methodB(paramB,objB.someField)

这里的面向过程的代码中出现了MyClassA和MyClassB,但这两个类完全是空的,你可以只理解为是一个数据结构而已。

现在需求发生了改变,MyClassA需要实现类似methodB的功能,MyClassB要实现类似methodA的功能。
我们先看看,面向过程的代码要做什么修改:
def methodA(paramA,paramField):
//根据ParamA,paramField得出返回值
def methodB(paramB,paramField):
//根据ParamB,paramField得出返回值

class MyClassA:
#..
class MyClassB:
#..
...
objA = MyClassA()
objB = MyClassB()
methodA(paramA,objA.someField)
methodB(paramB,objB.someField)
#增加下面的两句
methodB(paramA,objA.someField)
methodA(paramB,objB.someField)

可是面向对象的代码呢?等待他的将是代码的重构,也许他可以选择的重构方式是static函数————本质上是一种面向过程的方式。

==================================================================

引申:数据与逻辑的绑定还是分离?
面向对象编程在代码逻辑上是意味着什么?个人认为面向对象在代码逻辑上意味着数据与逻辑的绑定。可以想象成 C的Structure和C的function结合成了Cpp的Class。
面向过程在代码逻辑上意味着什么?个人认为面向过程在代码逻辑上意味着数据与逻辑的分离。
我们经常说MVC,数据、逻辑、视图分离。那么我们在最基本的代码上就不需要这种分离了吗?
程序=数据结构+算法 ,对象也可以理解为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绑定, 对象更加的接近一个程序的完整结构,而过程则更像一个代码段。
从这个角度看,很难说这是优点或缺点。

引申:面向对象曾经辉煌但已褪色的光辉

面向对象出现之初,还是c语言时代,充满了无层次结构的函数,面向对象给函数带来了归属地,让函数可以被更好的整理。而如今,面向过程的语言,也可以通过包的概念来整理函数的归属。

此外,OO带来访问控制的一些概念,private,protected,public,这些访问控制的确令人眼前一亮,但很难说他还有吸引力。对于访问控制,在编译原理上面向过程的语言同样可以实现,但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好的编码习惯,比如python的 __ 前缀函数,开发者会自然的规避调用它。

引申:面向对象最有魅力的地方在哪?

个人认为,面向对象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的表现力。看这样一段代码:

class Fish{
def swim(){
//the fish swimming

fish=Fish()
fish.swim()

来看面向过程的实现

def swim(fish):
//the fish swimming

fish = Fish()
swim(fish)

面向对象的代码,我们很直观的看到 fish.swim() 是鱼游泳。而面向过程的代码则是 swim(fish),游泳这条鱼,函数定义也许改做 make_fish_swim(fish) 更合适。

尾声:什么时候用OO,什么时候用PO?

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的内容在海面以下。海面以上的用OO来表现会更美,海面以下的用PO来表现会更合适。

Use OO as data-structure more than design patterns, more static utility functions.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